据说“花开的声音”一词,最早见于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那个天真的孩子用“聆听”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聆听花开的声音。没想到如此诗意的创造,却被语文老师判为错误,理由是花开的时候没有声音。看一看,我们这位语文老师都做了什么呢?或许一个天才的诗人,就因为老师的这一误判而过早地殒落了,孩子的创造力,曾经就是这样被扼杀掉的。我想,那孩子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定然非是用耳朵,乃是用心灵。他是多么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以及一切生命啊,他“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许久许久,整个身心都融进去了,自己俨然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甚或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花瓣。他用心灵跟花儿对话、交流,他用心灵倾听所有花儿绽放的声音,他听到了,终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那是生命蕴育和成长的私语,那是生命美丽与成熟的宣告!只可惜,这样华美的生命乐章,仅有有限的孩子听到了,而教孩子的老师,却错失了。更可怕的是,由于老师的错失,渐至于让孩子们也变得“耳聋”起来,麻木起来,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啊!
多年以来,这个事例一直警策着我。我小心地告诫自己,一定不要做那个“听不见”也“听不懂”“花开的声音”的人。在作文教学这根钢绳上蹒跚迈步,我反复叮嘱自己,一定要走进心灵,平等对话;一定要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一定要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这,已经成为我进行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聆听“花开的声音”,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湖北咸宁特级教师杨桦讲述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高三的学生写了一首题为《山鹰》的诗,把它拿给自己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赵老师看,遭到了当头棒喝:“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什么诗,真是癞蛤蟆……”这位学生并未死心,他忐忑不安地把诗稿拿给杨老师看,杨老师被诗前面的“题记”一下子抓住了心:“山里孩子最喜欢什么?山鹰!我,一个山里的孩子,也像山鹰一样,有着搏击长空的雄心与信心。”杨老师透过这“题记”,看到了这位学生闪耀的童心和理想之光!他当即给这位学生一番热情的鼓励,并诚肯地指出其缺点以及如何修改。第二天,修改稿很快交来了,杨老师给诗写了一段评语并连同诗一起寄给山西的《语文报》。不久,《山鹰》发表了,这位山里的孩子也从此像山鹰一样起飞了,期末考试总成绩跃升到前列。像此案例中的杨老师一样,精心呵护学生的心灵,使其免受伤害,主动地与学生平等对话,力争让学生享受高质量的作文评改和指导服务,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作文往往是学生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场所,烦恼了,痛苦了,快乐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学生的兴趣、情感、个性、意愿、需要和追求等,都可能通过作文这个渠道表现出来,倘若老师站得远远地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又怎能听到并深切了解学生心底的声音呢?当然,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不仅仅指通过学生的作文被动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教学之前,主动深入地去了解学生想要表达什么,能够表达什么,他们期待老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指导服务,甚至进一步了解哪些体裁的文章是他们驾轻就熟、熟练掌握了的(如记叙文等),哪些题材是他们被强迫着一再书写到如今已经望而生厌了的(如“我的老师”“一件难忘或有意义的事”等),哪些表达方式是他们惯用或很少用,很不会用的……当我们深切知道学生喜欢写什么,能够写什么之后,我们进行的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相吻合,才能与学生的兴趣和意愿相吻合,才能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句话,才能真正贴近学生。作文教学一旦贴近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智慧和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创造力和个性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文教学过程将真正成为老师和学生心与心交流、互动的过程,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聆听“花开的声音”,还需要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网络作家、《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作者蔡智恒在他的小说里曾叙述过一件他中学时代遭遇的事情。他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道:我跟朋友约好坐八点的火车去看电影,可是时间快到了,他还没来。我像是正要拉肚子的人徘徊在厕所内有某个人的厕所外面般地焦急。老师说:你这样形容焦急不行。他想了想,是不是句子太长了,于是改成:我像是正要拉肚子的人徘徊于有人的厕所外面般地焦急。老师还是说不行。他又想到了《诗经》上的句子“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改成:我拉肚子,想上厕所。厕所有人,于是焦急。这下老师再也按捺不住,倏地站起,“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大声责骂:笨蛋,形容焦急应该用“热锅上的蚂蚁”啊!我没教过吗?我想不管是真有其事也好,还是作家有意杜撰也罢,故事中的老师是没有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甚至在扼杀学生表达的个性。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天赋、智慧、能力、兴趣、气质、行为、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客观存在着其独特性甚至独一无二性,由独一无二的学生所作的语言表达,所写的作文,自然是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就是承认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并根据其差异因势象形地加以积极引导,从而让他们的写作与他们的个性特质相符,变得独具魅力,自成风格。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最为重要的是尊重表达的多元性,尊重个人创新。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具体表达,老师首先要打破教条、突破常规、推陈出新,而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一个框框去套,去评判,否则,学生的作文将陷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口一词的境地,学生的思维将进入定势的死胡同而无力自拔。高尔基说:“哪里没有对人的尊重,哪里就很少能有尊重自己的人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长久。”对作文教学,我们可以换言说:哪里没有对表达个性的尊重,哪里就很少能产生有个性的表达,也就很少能有独具创造力和独具特色的文章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长久。当然,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不是对学生离奇甚至错误的、故弄玄虚的、矫揉造作的表达一味地“放纵”和“迁就”,它的实质是尊重学生写作地位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主动性,它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老师的引导,相反,老师适时的点拔指导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这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一直在向那个“聆听花开的声音”的孩子学习。教室是我的“花园”,每一个学生就是那将要开放或正在开放的“花儿”。我走近他们,融入他们,“静静地聆听”,于是,我知道了哪些“花儿”正打着朵儿,艰难地孕育着美丽;哪些正经历裂心的痛苦,挣扎着冲破花被的束缚;哪些已经完全怒放,阳光下尽展美丽,诉说着快乐与幸福。我的任务,只是给孕育者以养分,给挣扎者以点拔,而至于怒放者,我就变成了欣赏者,给他们的或许仅仅是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孩子们写作文将不再是苦恼,而是他们生命绽放美丽的需要;老师批阅作文将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欣赏美丽,寻觅芬芳”的惬意!
注:该文发表于《中学语文》2005年第7期。
作者:毛红宇
毛红宇
[作文教学: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1.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2.作文教学随笔
5.聆听世界心情随笔
8.作文教学的随笔
9.情境随笔作文教学设计
10.小学作文教学评价听课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