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大三小式"是就议论文的篇章结构而言,其中的"三大"就说全文总体部分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引论部分,本论部分、结论部分;其中的"三小"是说本论部分一般由三小层组成,即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这样,全文便形成了匀称的的五段式布局如:邹韬奋的《呆气》就是典型的"三大三小式"。
该文的第一段写到"我们寻常大概都知道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但我意以为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就将消散……试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是呆气十足的表现吗 ?"这是全文的第一部分,即全篇的引论部分,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本论 ,分三个小层,全文的第二段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着重论述了"研究任何学问,欲求深远着,也不可不由几分呆气。"作者举了牛顿沉思时误把一只表当成鸡蛋访进水锅里大煮的笑话,举了电学怪杰爱迪生新婚之日,进实验室取东西,竟然忘了出来的故事,说明"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是难以埋头科学,甚至废寝忘食的。
第三段是第二层,着重论述"委身革命事业以拯救同胞为己任,也不可不由几分呆气。"第四段是第三层,论说"欲忠于职守"、"降而至于交友"也非有几分呆气不可。全文至此,完成了本论三小层的论说。
第五段是全文的第三部分,即结论部分,是发表感慨。说世人都"不愿自认为呆子","初不料呆气也有那么大的好处。"用发感慨的方式来总的评价"呆气"的好处。
全文三大部分,本论三小层,五段结构,布局匀称,具有即结构上的匀称。三大部分保证了结构上的完整性。三小层保证了论证上的充实性。因此,习作着学好了"三大三小式",就算是掌握了议论文的最基本的结构。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把"三"但过虚数来看待,如"三小"有增有减,内容少了,可写成"两小",内容多了可写成"四小"。总之,贵在一个"活"字。
最后简单的说一下第三大层的结论。结论方式种种,巴普洛夫的发出号召是一种结,邹韬奋的发表感慨也是一种总结。林默涵在<《说"小"》结尾曾经这样说道:"不要拒绝小事物,不要拒绝小成绩,不要拒绝小错误"这是对三个小论点的重复提示,这也是一种总结,原则是将原文的全文内容收束在一起,其收结作用。
要真正用好"三大三小式"还涉及到相关的三个问题,段头观点句的使用,观点句怎样设立,段内四层式的问题。
1、三小层要使用段头段为观点句。
议论文是要象人讲道理的,怎样是论点最鲜明呢?!在结构上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段头段位句.所谓的观点句,就是把这一段,这一层\这一篇文章的要说的观点概括成的一句话.它要具有提领性\、凝练性、和观点性,叫人一看了这一句就知道这一段的中心
如:《给青年们的一封信》的作者对青年们的三点希望,就用了三个段头观点句:"第一,要循序渐进"、"第二,要虚心"、"第三,要有热情",每一层都是围绕着这个段头观点句展开论述,观点显而易见,一目了然,读起来很痛快。
段头观点句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性。巴浦洛夫的三个段头观点句是凭文中论题"希望"二字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使用观点句,要注意观点句之间内部的联系,要注意它们内部的逻辑顺序。
段头观点句主要使用在"三小段"的开头,段尾 ,则是段头句的升华。如毛泽东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第一段的结尾局是 "所以,检查自身的包袱,把它放下来,是自己的精神 获得解放,实在是联系群众和少犯错误的必要前提之一。"这句话虽然也实在号召放下包袱,但表达的角度有所变化,从放下包袱的重要性上深化了段头观点句提出的观点--"所谓放下包袱就是由许多思想负担需要解除"。由此看来,段尾观点句,段尾段头观点句不仅要和段头观点句在观点上具有一惯性,不仅对全段要具有总结性,而且不能是段头观点句的简单重复,至少要变换一下语言形式 ,或是变换一下角度去总结前文的论述。这就如同一束长长的杆子,只有头上捆一下,尾上捆一下,才能运输方便。而段头段尾观点句就象束杆子两头的捆结,将全段提领收束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所谓的结构紧密,就包括了这一层意思。使用段头段尾观点句是名家常用之法,是议论文成功经验的总结。它不仅适用于平时的应用性论文,更是用于各类考试论文。
2、用分解法和分位法确立段头观点句
所谓的分解,就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即相互联系,市中心论点的支论点,由相互排斥,各说一个侧面。如《勤奋》这个题目,就可以分解出:勤能成才、勤能补拙、勤能致富。再如《谈奉献》,这个题目,可以分解出 :贡献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贡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贡献不再大小。从上面句的例子可以看出,分解法是把论点拆开来看,它关联到那些方面的问题,从那些方面确定分论点。
所谓的分位,就是变换一个角度,变换位置来看同一个问题。如《说勤》,用分位的方法,就可以把它分成:勤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丰收、勤对学生来说便意味着成业 、勤对国家来说便意味着兴旺等几个分论点。再如《人贵有自知之明》,可以说:"学习贵有自知"、"道德修养贵有自知"、"人际自知"、"国家建设也要自知"。由此看来,象分解法,如果谈作用,不是说它有几方面的作用,而说这个作用在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发挥出来。
不论分解还是分位,都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之下确定分论点的方法。当然,确立分论点的方法由多种,如: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在使用时 ,还可以二者兼用。
3、用段内四小层保证三小层的充实。
一篇习作有了全文的三大层和这一层,这只是构成了全文的架子,汉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怎样来充实这个架子呢?主要是在"三小层"上下功夫,即采用段内四层是,"三小层"的段头段尾已各有一个观点句子了,这一是两层了。这两层是全文的"骨",其余两层,是全段的"肉"。其余两层或举事例或打比方,活明言警句等等。如《谈毅力》一文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毅力是飘越苦海的舟楫‖。你也许为伯尔曼的那优美的演奏而赞叹不已,拍手称快。然而你可曾知道,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伯尔曼是从小双腿瘫痪的残疾人,他没有象其他命运不幸的残疾人一样,在残疾人福利院度过一生,而是走上了铺满鲜花的舞台,成为举世闻名的小提琴王子。他靠的是什么?毅力、毅力、还是毅力。‖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之下,天才、信徒、能人心中都有一股顽强的毅力,促使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成功和胜利。而弱者缺乏这种毅力,以至于被压下万丈深渊而无法抽身。"‖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 ,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它。当困难向你低头是,你会感叹道:我飘越苦海靠的正是顽强不屈的毅力。
这是一段很成功的论说,作者除了运用丰富的知识、灵巧的语言之外,他也成功的使用了段内四小层:第一层是全段的观点句,是个纲。第二层是个例证。第三层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第四层是照应段头观点句照应全文。
如果这段文字的第三层不采用明言警句论证,还使用事例,不仅行文灵巧度显得稍逊一筹,就连论说的力量也差了许多。因此,这四小层中或者举一个例子,引一句名言;或者就一个例子,打一个比方;或者引一句名言,打一个比方。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方法,之是上述方法容易掌握,使用率比较高而已 。
总之,学会"三大三小式"就可以应付一般的议论文写作了。可以说,它是议论文的通用式。
网二丫
[议论文套路--三大三小式 (苏教版高二作文指导)]相关文章:
1.大三学年总结
2.大三的自我鉴定
3.大三开学班会总结
4.大三实习报告目的
5.大三党员思想汇报
6.大三自我鉴定简单
8. 大三实习报告两篇
10.大三第上学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