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亮生
一位教师上公开课,误将“详细”写成“祥细”。要下课了,这位老师才发现写错了,但他没有一改了之,反而提问:“哪位同学能指出老师板书的错误?”同学们来了兴趣,有人说是“别字”。老师问:“哪位同学能说说为什么‘详细’只能用‘言’字旁而不能用‘示’字旁?”同学们答不出。
教师因势利导,以形声字为例讲述了有关构字法的知识。本来是教师的一次意外失误,但由于教师的机敏,巧妙地利用失误,既掩盖了窘态,又传授了新知识,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一、导致意外失误的原因
1.教师准备不周,知识面窄,又喜欢信口开河,是导致课堂意外的最主要原因。有位教师讲炼字,举了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为例,却将作者说成李白,课堂立即哗然。
2.学生错误也是导致课堂出现意外的重要原因。记得在80年代初期听了一节课,内容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师问:“为什么说‘吴刚捧出桂花酒’,而不说其他什么酒?”有位学生抢答:“因为买桂花酒不用粮票。”顿时引起哄堂大笑。学生这么离谱的答案,倒令教师瞠目结舌了。
3.学生故意捣蛋,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一旦出现,教师往往措手不及。有位教师讲课,提到不要怕失败。他说:“因为失败是……”他故意把“是”的读音拉长,让学生把下面的话说出来。一位学生便故意大声喊:“是成功的妈!”课堂秩序大乱。
4.客观环境发生意外。教室外有大声吵闹等意外情况发生,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对意外情况的处理
1.将错就错。将“详”误写为“祥”的那位教师,用的就是将错就错的应变方法。但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言之成理,变通巧妙,否则会弄巧成拙。
2.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误。如前面举的例子,教师误将王安石的诗说成是李白的诗。发现错了,应当诚恳承认自己的错误,任何狡辩只会更没面子。
3.因势利导。教学环境出现意外,有时可以“将计就计”,利用意外因素巧妙地为教学服务,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位教师在讲解副词时,刚好外面有只公鸡打鸣,学生注意力分散了。上课的教师很机敏,他知道公鸡打鸣一般要连叫几次。这位教师立即说:“它会又叫一次!”公鸡果然叫起来,同学们大笑。公鸡第二次叫声停下,他又说:“它还会叫一次!”话音刚落,公鸡又叫了。同学们乐不可支。最后,这位教师指出,“又”、“还”都是副词,并分析了副词的特点和功用。经过这个小插曲,学生对副词的印象一定很深。
4.掌握分寸,适当批评。学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教学秩序,教师批评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如有位学生的座位下突然有小鸡的叫声,课堂秩序大乱。原来是这位同学买了只小鸡当玩具带进教室。教师很生气,严厉斥责这位学生,并责令该生立即将小鸡扔出了教室。那位学生哭了。全班同学开始是对违犯纪律的同学不满,后来却是不满教师,认为教师没爱心,小鸡太可怜了!如果教师不采取过激手段,一定能得到全班同学的支持。
三、处理意外情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望文生义。教师如果有意无意在学生面前充当无所不知的角色,有时难免闹笑话。一次,上阅读指导课,有位学生突然问教师“不刊之论”是什么意思。教师冷不防,又不愿承认自己也不太清楚,便根据字面意思解释说是不能刊登的言论。有位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弄得教师相当尴尬。
2.要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中小学生对教师很尊重,教师应自重自爱,若真的错了,就要敢于承认,不要蛮不讲理,固执己见。
3.正视失误,不要装傻。有些教师以为学生指出自己的失误,改了就行,不必“扩大化”,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结果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位数学教师在黑板上演算时常出现错误,学生主动指出,但每次教师都不吭声,只一改了之。久了,学生懒得讲了。有次,这位教师演算一道题,写了一大版,最终解不出。检查了,才发现在计算第一步时便出错。学生早就看出了,但就是不讲,看教师出丑。如果这位教师平日能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就不会发生学生等着“看戏”这样的事了。
[处变不惊 挥洒从容--浅谈上课随机应变的艺术]相关文章:
1.从容的近义词
3.从容不迫造句
5.有关从容的近义词
6.挥洒汗水的语录
8.氓的上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