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摘要】读是写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多种写作方法,并将课内与课外积累相结合,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使学生在读中写,在写中读,实现读与写的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关键字】阅读  读中有写  形式  内容  写作

    长期以来,深受中国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为了更快地提高学习成绩,往往导致阅读与写作的分专题练习,强化训练。

如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是进行段落或篇章的教学,强调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注意写作方法的渗透,不注意教学生如何观察事物,认识生活和表达感情。无论怎样的文章,都没有或很少从中学到写作知识,导致写作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贸然从事,其结果自然是费力不讨好,强调理解,忽视表达,导致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

同时,在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指导学生作文,也只是告诉学生一些方法。形式固然有,而内容却是里外两层皮。即使修改再多遍的作文,讲述再多的方法与技巧,而效果却往往不佳。学生则往往是视之不理,更加反感上作文课,甚至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认为写作是苦差事,将作文看成是一种包袱,以致于写作水平很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读与写应该紧密联系,息息相关。读是为了更好的写,写是为了更好的读,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带读,使读与写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中国从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通过阅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陶冶思想道德情趣,也有助于语言的规范。

在读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语言,并试着引导学生注意有意识地关注课本中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学习多种写作方法,将课内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习多种写作方法。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写作的技能。

首先,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必须不断地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文中的语言,真正地做到对文中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才是在教师指导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乐趣。

其次,从最根本的句子开始,重视语言的品味,更好地运用语言,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尾,而且还应重视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提取”。如九年级课本里《星星变奏曲》让学生仿照这首诗“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因句子是构成文章的部分,使学生不仅做到语句通顺,而且学会把握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同时,学习教材时,注意教会学生如中心句、过渡句、设问句,如何在文中去使用,并结合每次作文,让学生有重点去练习一些技巧,还有试着使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一些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使文章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次,了解各种文体的特色,抓住特点来写文章,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各种文体的基本要素的掌握和灵活使用。如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通过分析文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可以了解人物所处的地位、阶级状况,以及当时的情况,知道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摧残下的“读书人”,通过对文中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可以了解到作者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迂腐、可笑、死爱面子、自视清高的人。文章最后作者将人物放在一个中秋过后的寒冷季节里,使其命运更加悲惨,以及社会对他迫害很深,也通过写孔乙己,从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人们麻木不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试着去刻画《我的母亲》,并注意学习文中的手法,把握住人物刻画的方法,真正地感受文章,理解文章,欣赏文章,又能为自己积累一些写作的知识和技巧,真正做到以读带写,读中有写,活学活用。

再次,了解文章的行文结构,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是一篇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开头设置的新颖,有创意,也能激发读者无限的阅读兴趣,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开头先设置一道数字题,从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作为引子,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而引入对所论问题的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仿照文章结构,写一篇议论文,并学习其开头如何使枯燥的论理,变得吸引人的注意,有趣味,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而且也给自己的写作增添了亮点。这正好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可见文章的形式,涉及到的一些技巧还是很有必要去学,去使用,这就要我们在读中学,在写中用。

如此说来,并不是说,好的文章,技巧用得越多越好,而文章的内容,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真情实感,以情感人,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想法,而不是矫柔造作的。如朱自清《背影》通过父亲的背影,用朴素的语言通过简单的事件,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感人肺腑的伟大父亲形象,让学生同样也写一篇《我的父亲》,选取生活中的小事,写出发自内心的,试着抓住父亲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事展示父亲,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如“情动于表,行于言”,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点滴中选择好的立意,发现生活的美,以便使自己文章内容真正来源于生活,而却高于生活,而不是形同虚设的“空中楼阁”。

当然,学习语文又要两条腿走路,除了重视课内阅读的点滴培养,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多阅读作品,多思考。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爱读书,读好书,并学习使用各种阅读方法,更快地速度去读,去获取信息,提取自己最感兴趣,最为关键的信息,真正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不为单纯的读而读,而应在读中学习别人写作方法,并在写中继续读,为自己补充充沛的后备能源。

因此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读写迁移是写作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利用语文教学的阅读练习,培养阅读能力,并通过对文中的写作方法的点拨,正确地处理读与写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使二者在同一载体上进行丰富的积累和运用,形成语感和表达交流,学会多种方法和多种方法的运用相结合,使二者双向互动。

在读与写的双向发展中,使学生更加喜欢阅读,更加愿意去写作,不再认为“语文可学,也可不学”,重视阅读,并且喜欢用自己的文字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仅培养了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50

[2]雷树仁,新课改引领与点拨【N】澄合印务有限公司,2007.12

[3]蔡柏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宿迁市宿城区教育局,2007

[4]石霞,阅读讨论诵读写作- -关于大学英语写作教育【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马西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论文

2.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3.关于阅读的教学论文

4.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5.浅谈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6.浅谈初中英语情景教学论文

7.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8.浅谈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9.浅谈初一英语教学论文

10.浅谈初中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