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2.能力和方法目标: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自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学生讲解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到那一天,我国城乡,特别是南方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插艾、挂蒲两种野草,吃粽子,到江边湖畔看龙舟竞赛,来纪念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吟行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屈原,他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基础知识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心。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它的直接血缘关系的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1、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2、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离骚: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背景:已学《屈原列传》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在预习的基础上,分段分组朗诵全诗,注意 朗诵技巧:(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学生谈读后的感受,并引导学习方法:明确此诗具有地域色彩性、多不常见字词,必须通解大意后才能顺利背诵,并示例第一句:太息,太息般的眼光,叹息之意;掩涕,涕是眼泪,痛哭流~、感激~零,掩涕意指掩面流泪。民生,人生。之,消独。
3、听规范朗诵
4、自主分析文章思路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通过比喻、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自己决不变心的爱国热情。结构图:
第1段:遭受贬黜
第2段:分析原因
第3段:坚守志趣
第4段、第5段、第6段:决定退隐
或者
前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
工巧
节 心志: 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 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六
节 爱 国 决 心:好修为常、体解
四、合作探究
1、点名朗诵,通释第一段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长长地叹了口气而捂着脸呜呜地哭了,我郁闷我的人生怎么这么不顺利呢!(屈原为什么哭鼻子?这么大人了,哭鼻子是很丢脸的,他到底碰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呢?)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我只是爱美而自我约束啊,早上说了句话晚上就被贬了。(不但把我贬了,而且还说我)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既因为我用香蕙做佩带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加上了罪名。(这是我个人修身养性,明明是高雅的追求,他们却偏偏当做罪名。面对这些以美为臭的人,我该怎么办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我的人生追求,纵然多次死去也绝不后悔啊!
(2)这一段中,大家觉得屈原有什么特点呢?点名回答:屈原注重修身养性,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蕙、茝等香草在屈原的作品中运用很多,我们给这种手法起个名字吧!可以叫“香草手法”
(3)下面,我出个题来考考大家:第一段中3个“以”的用法是否相同?为什么?“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长太息以掩涕兮,既替余以蕙纕兮”前二者表示并列的连词(等于“而”),第三个是介词“因为”之意。两个“之”的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同,二者都是消独,没有意义。(不是归属关系“塞上之人”和修饰关系“小大之狱”。) (他要修身养性,不同流合污,要独善其身,为了理想追求,死而不惜。他的人生追求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在第二段中找找答案。)
2、齐读第二段,小组完成二个任务:
(1)找出四个古今异义词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恣情,放纵: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
②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
③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④竞周容以为度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大意,要求不看注释翻译下来,可以与注释稍有出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埋怨皇上放纵自己啊,最终不能体察民心啊!许多女子妒忌我的蛾眉,造谣说我好做淫邪之事。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违背法则而改变措施。违背法则而追求歪曲啊,竞相把取悦于人奉为法则。
(3)女子的眉毛才叫“蛾眉”,屈原为什么以女子自拟?作者的个人志向是什么?
中国古代盛产弃妇诗,甚至成为文人的一种情结,也许可以称之为“弃妇情结”。元稹zhěn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行宫》);李白的“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长门怨》);辛弃疾的“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现代李金发的“长发披遍我的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弃妇》)等应该都是这种文人情结的体现。借弃妇形象而抒发自我,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学手法。
作者的个人志向是辅佐君王,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公正的国家。
总结前两段:划出重点句、重点词,并利用剩余时间巩固和背诵。
默写前二段,找出错误所在。
3、探析第三段、第四段
(1)屈原的人生追求因他的被贬而不能实现,他想选择“退而独善其身”,又难以放弃其人生追求。在这种状态下他想了什么呢?我们看第三段。齐读第三段。他开头便说了“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伤心啊,我孤独的在这个时候陷入窘境。(面对这个窘境,他如果和别人一样违背规则,讨好他人,或许还能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他是怎么做的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宁愿突然死亡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不能容忍向别人一样做出种种丑态。(我觉得屈原这种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的做法真是难能可贵,只要是他认为对的,无论外界的诱惑多大,他都能坚守住。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执着的精神:联系同学们的追慕名牌之风和社会上的拜金之气。)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和凡鸟不能合群,自古本来就是这样的。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哪有方枘和圆凿相合的呢?哪有道不同而相安的呢?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忍受着罪过而蒙受着侮辱。保持清白而为正道而死,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
(2)屈原在这段话中透漏了“以死明志”的想法,请同学们分析屈原“投汨罗以死”的原因有哪些?
屈原的“投汨罗以死”并给一时的冲动,而是有深刻的原因。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到促使屈原投水而死的原因一个是个人的原因:他“不忍为此态”,他宁愿怀着自己的志向死以明志,二是古人“舍生取义”思想的影响。
(3)自己结合注释通解第四段大意,请两名同学上讲台分别给同学们用流畅的语言通译大意。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后悔观察道路时没有看清楚啊,我久久伫立而想回去啊。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远。让我的马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到朝廷做官不得而遭受忧愁啊,退隐后重新修正我的衣服啊。
总结前两段:划出重点句、重点词,并利用剩余时间巩固和背诵。
默写前二段,找出错误所在。
4、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屈原打算退隐了,那么他退隐后要干什么呢?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裁制荷叶作为上衣啊,缀缝荷花作为下装啊。(这仍然是香草美人手法。他即使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仍然矢志不移修身养性,自我的修养是一生的事、是自己的事,不是伪装给别人看。)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不了解我就散了,只要我本心确实是好的。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加长我长长的佩带。光洁和纯美交织在一起,只有光洁纯美的本质没有受损。
(2)从3、4段中找出能表现作者高洁品质的句子。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3)如果屈原真的能如同这段话说的那样退隐,并独善其身,历史上可能没有了端午节,更没有“可与日月争光”的《离骚》了,他仍有些有些徘徊和犹疑。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忽然后头放眼远望,将去观察四方荒远的土地。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菲菲芳香更加显著。人生各有各的乐趣,我独爱美并把它作为准则。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改变的吗?
五、拓展提高
《离骚》中“惟昭质其犹未亏”“余独好修以为常”等句子表现了屈原修身洁行的高尚情操。请就屈原的这种追求谈谈自己的看法。
古今异义: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恣情,放纵: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
②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
③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④竞周容以为度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⑤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主要指贫穷,经济困难
⑥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水流而消失;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⑦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通假字:
①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②忳郁邑余佗傺兮 邑通悒,苦闷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
④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⑤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
词类活用:
1、名用作动: ①余好修姱以鞿羁兮 束缚、约束 ② 鸷鸟之不群兮 合群
2、名作状:謇朝谇而夕替 在早晨在晚上
动词的活用:
1使动用法:①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②步余马於兰皋兮 使……步行
③回朕车以复路兮 使……返回、掉转
2动词的为动用法:伏清白以死直兮 为……而死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①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枘、圆凿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淫荡的事
2、形容词作动词:固前圣之所厚 推重、看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高余冠之岌岌兮 使……加高
②长余佩之陆离 使……加长
特殊句式 :
1定语后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宾语前置:不吾知其亦已兮。
3状语后置:①谣诼谓余以善淫;②步余马於兰皋兮。
4被动句式:①謇朝谇而夕替;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 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竞周容以为度
虽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悔
王燕丽
[鲁人版必修五《离骚》教案(鲁人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离骚教案设计
2.鲁迅祝福教案设计
5.语文S版穷人课件
7.鲁人窃糟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