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说课稿(语文版七年级必修说课)

发布时间:2016-2-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巷深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版)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内容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四篇课文都洋溢着强烈的美好情感,这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陶冶情操,是十分有益的。

《小巷深处》是一篇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着重对养母无私的母爱、养女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行叙述,成功地刻画出了养母的感人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爱心的能力。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本课从情感内容和能力培养上是对前一课的延续和深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懂得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领略体会到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质疑、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 

【确立依据】:新课标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的和记叙文教学要求,确立了以上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外貌、神态描写及生活中琐事的叙述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写作。 

【确立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我把“情”字作为教学重点,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体验,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感受、体验爱心的能力。 

二、说方法 

(一)学情分析 

每个孩子都依赖自己的母亲,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母亲的怀抱,开始在初中学会独立,对于母爱的温暖更有切身的体会,对于以“母爱”、“亲情”为主题的文章,应该很有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并把它引导到阅读课文上来,从而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母爱和亲情的。 

(二)教法分析 

具体教法:创设特定情境,通过诗朗诵《游子吟》,将学生一下子引入到温馨的母爱的氛围中,在此基础上立足文本,合作学习;重点内容,讨论总结;母爱亲情,领悟体验并现场感受。 

【确立依据】:本文文质兼美,文中的浓浓亲情感人肺腑。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很容易让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激起学生的共鸣,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本文的课堂教学。 

(三)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指导:师生共同完成4项活动:

①合作探究:了解“养母”为“我”所作的一切及“我”对“养母”感情变化的过程;

②诵读品味:反复朗读文末三段文字,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③讨论小结:领会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及通过描述生活琐事来突出中心的写作特点;

④拓展延伸:理解、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获得启迪。 

(四)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效果设想 

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提出重点问题;在学生合作研讨后,进行交流展示;在分析总结后,进行延伸探索;在领悟体验后,现场感受母爱的伟大。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心灵对话的引导者。我想只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种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应该是良好的。 

三、说程序: (本课设为两课时教学) 

(一)、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朗诵唐诗《游子吟》: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自然回响在我们耳边,这就是伟大的母爱!母亲给予儿女无私的爱,儿女们却总是要经过许多年才能懂得母亲的一片深情。今天,我们要聆听一位从小巷深处走出的女儿的心声,不知她是否能懂得母亲的那片深情。 

2、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由此导入新课,创设温馨感人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检查预习,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 :用幻灯片展示生字、词; 

2、学习任务(幻灯片展示) 

(1)讨论交流:了解“养母”为“我”所做的一切及“我”对“养母”感情变化的过程; 

(2)诵读品味:反复朗读文末三段文字,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3)合作探究:领会文章多种描写方法及通过描述生活琐事的方式来突出中心的写作特点; 

(4)拓展延伸:理解、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获得启迪。 

【设计意图】:1、检查字词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展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习有目标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整体感知,讨论交流 

1、通读课文,讨论:课文中哪些具体描述表现了养母对养女的爱?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的? 

养女是怎样对待自己养母的?她对养母的感情有过什么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1、整体感知课文,获得初步体验,鼓励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合作、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四)合作探究  讨论小结 

1、讨论:作者描写养母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养母是位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师再作点拨(1、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来刻画人物;2、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和形象生动的具体描述来表现人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五)质疑探索 拓展延伸 

1、学生可以就文本中任何方面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2、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中最让自己的感动的瞬间,重温感动,体会母爱的温暖与幸福。  

3、让学生畅谈:该如何对待母爱?如何做一个孝顺母亲的孩子? 

【设计意图】:1、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尝试使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母爱对亲情的理解;接着让学生畅谈对母爱的认识,这比空洞说教或是让学生在还没有体验、感悟的情况下就站起来“口上谈兵”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七)布置作业: 

1、用一小段文字描绘母亲的外貌和神态,要求能突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回家后主动与母亲交流,多和母亲相处,主动邀请母亲参加学校活动,用实际行动来珍惜伟大的母爱。 

【设计意图】:1、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作特色,提高习作水平;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体验,感悟亲情,陶冶情操。 

板书设计:(两个课时) 

6 小巷深处

  林莉 

养母         爱      养女 

收养抚育           满足  自豪         描写方法   仿写要求 

为“我”骄傲       沉默  回避         外貌描写   选取生活片断 

抑制感情           淡忘  隔绝         语言描写   运用描写方法 

送生活费、营养品   悔悟  感激         动作描写   写出真情实感 

(时间顺序)        (感情线索) 

【设计意图】:这一板书揭示出本文叙事的顺序和感情线索,能够体现上课流程,并着重揭示了本文的重点与难点。 

结语: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除了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更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感受人间种种温情。让我们的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成为学生人性养育的殿堂,这是我教学本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中一直坚持的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请各位多多赐教。谢谢大家!

 

马志国

[《小巷深处》说课稿(语文版七年级必修说课)]相关文章:

1.语文版少年闰土说课稿

2.七年级美术说课稿

3.人教版必修三《劝学》说课稿

4.《金子》说课稿

5.《白杨》说课稿

6.外研版英语说课稿

7.初中石榴说课稿

8.《春》的说课稿

9.《观潮》说课稿

10.小学品德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