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
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科学探索的意识品质和创造精神。
【学法指导】
自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查:先利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音,读准字音、停顿;
自思:根据教学案的问题仔细思考,认真作答;
自学:记录自学中的收获及疑难问题。
【预习导学】
一、 把文章阅读两遍,在阅读的同时在书上适当地做好圈点勾画以及批注。
二、 查阅资料,了解南极以及中国南极站的有关情况
三、 查字典,读准加点字的注音以及注意词语的写法。
晕船( ) 亘古( ) 钦佩( ) 步履( ) 蹒( )跚 吞噬( ) 铠甲( ) 伫立( ) 蹙眉( ) 粗犷( ) 蓦( )地 舷窗( )
zhōng( )心 俯瞰( ) 胡子拉碴( ) 冰碴子( ) 翩跹( )
喜出( )外 呕( )心lì( )血 zào( )动 zào( )热 混沌( )
四、 了解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
五、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文章的内容
六、 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
七、 找出文中写工作人员在南极艰苦工作的语句,并从中概括出反应的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习过程】
(一) 预习情况交流
(二) 学习研讨,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解题:“三个太阳”是指什么?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3、 初步感知文章,了解各部分讲述的内容。
(三) 追寻三个太阳
(1) 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思考:
①女画家申请去南极顺利吗,她遇到了哪些周折?
②这部分插叙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女画家的什么特点
(2) 阅读全文,思考:
①画家眼中的南极是什么样子的?
②画家在南极都亲身参与了哪些事情?体现了画家什么样的精神?
③画家眼中南极人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精神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的?
④南极是如此的冷,环境如此恶劣,但这些人表现却如此优秀。能不能归纳出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
(四) 质疑思考
(1)文中从女画家的视角写几个“南极人”的形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写得更具体些?
(2)第三部分写了女画家的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人说,这些内容与文本无关,你是怎么样认为的?
(3)女画家所画壁画上的三个太阳考察队员对他们有那些解释?发挥你的想象,你能做好更好的解释吗?
(五)语言品味
本文语言准确、凝练,富有感情和表现力。文章还运用多种巧妙得体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或是生动形象,或是情满行间,或是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试加以分析。
(六)课文小结
(七)拓展延伸
思考:有人说女画家自费到南极是一种徒劳无获的行动,自己花了钱,吃了苦,送了画。你如何看?
【课堂检测】
一、 填空
1、通讯是以 、 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 、 、 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类型有 、 、 、 等。
3、南极精神是指 。
【课后检测】
南极无雪地区
陈夏法
①南极大陆是一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最为神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多地方是无雪地区。
②从罗斯海西南端的罗斯岛向东北方向走去,穿过麦克默多海湾,便走进了一个无雪干谷地区。这里有维多利亚谷、赖特谷和地拉谷等三个谷地依次向北排列。在赖特谷的腹地,有个范达湖。夏季的赖特谷中,有一条从文森山下来的冰川,数十万吨的冰川雪水流入范达湖,使这里成为干谷沙漠之中的一片绿洲。1960年, 日本科学家曾对这一湖泊进行考察,经过测量后发现,该湖表面以下的水温为o℃左右,随着水深增加,水温不断增高。在15-16米深处,水温上升到7.7℃;在40米以下深处,水温仍缓缓升高;到达68.6米深的湖底,水温竟高达25℃,几乎和温带大洋海水温度差不多了。
③在天寒地冻的南极,竟有如此之高的水温,这个事实该作如何解释呢?一些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各抒己见,争论十分激烈。其中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
④太阳辐射说认为,南极夏季日照时间长, 湖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致使湖水温度升高。而湖面水由于冬季结冰盐度增高,因而密度大, 即使夏季水温升高时,表面水的密度仍维持较大的数值,导致温暖的表面水下沉,从而使底层水的温度变高。反对者认为,南极夏季日照时间虽长,但天气终日阴沉,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仍很弱,况且冰面又反射了90%以上的辐射能,留在地面上的辐射能是很少的,这就不可能使表面水温升得很高。再说,暖水下沉,通过水的热传递,应该是整个水体温度一起升高,而不可能仅仅是底层水温增高。
⑤地热活动说认为,范达湖距罗斯海50千米,罗斯海附近有活动的默尔本火山和目前仍在喷发的埃里伯斯活火山。这表明,这一地域的岩浆活动剧烈,受到地热影响,湖水的温度就会出现上冷下热的现象。这种解释比较直观,显然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反对者同样找到证据说,在赖特谷地区,迄今尚未发现地热活动,这就否定了这一观点。
⑥在范达湖以西约lo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小湖叫汤潘池。汤潘水深只有30厘米,池面为圆形,直径百米至数百米。池水盐度很高,把它泼在地上,眨眼之间,便在地面形成薄薄的盐层。人们观察过,在零下数十度,池水也不会结冰。甚至在零下57℃的气温下仍不会结冰,被人们称为“不冻之湖”。为什么池水不结冰呢?除了它的盐度极高之外,会不会也有前面提到的太阳辐射或地热活动的原因呢?科学家们难以得出定论。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寒冷的“不冻之湖”与水温较高的范达湖是造成这个地区无降雪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它不能说明下面所说的一个现象。
⑦在这个干谷地区,科学家们在离“不冻之湖”不远的地方,又发现了一个“永冻之湖”。此湖叫皮达湖,位于维多利亚谷地。人们对此湖钻探调查表明,整个皮达湖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冰块,只有在夏季,冰川融水从湖岸流入湖底,且水量很少。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永冻之湖”上也从不降雪,这就足以说明这个无雪地区与温水湖和不冻湖无关,而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⑧在南极大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无雪地区呢?人们期待科学家通过努力能解开这一自然界的奥秘。
1.简要概括范达湖、汤潘池和皮达湖的主要特征。
2.太阳辐射说、地热活动说与它们的反对者争论的焦点各是什么?
3.第⑦段画线句否定了上文中的什么看法?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范达湖地处南极赖特谷,湖水温度与温带大洋海水温度几乎差不多。
B.范达湖-和汤潘池湖水盐度均极高,这是造成两湖湖水不结冰的重要原因,
C汤潘池在零下57'C的气温下仍不结冰,这可能与太阳辐射或地热活动有关。
D.皮达湖位于维多利亚谷地,无论春夏秋冬,整个湖都是一个完整的大冰块。
5.从科学家们关于南极无雪地区的争论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开始名额挤不上;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经费得部分自筹等。
这样写既可以交代清楚事情的缘由,使内容完整;又以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献身事业的执着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磨砺的高贵品格,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良好气质。
眼中的南极(南极的美丽 对南极的热爱)
海面上漂浮者冰山--犹如一座座水上宫殿
呵,这就是南极!茫茫雪原
四周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
亲身参与
修码头(共同战斗) --融进集体
共同抵御暴风雪 --体验、发展南极精神内涵
庆生 --侧面表现南极人的精神品格
艰难作画、心情激动 --源于南极精神
眼中南极人
考察队队长
测绘工程师 侧面表现 热爱南极
地球物理研究生 南极精神 献身事业
长城站邮局局长
是指在南极工作的许许多多的科考队员,也包括女画家。
考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励艺术女画家--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热爱生活,充满激情。测绘工程师--吃苦受累,能力超群地球物理研究生--持之以恒,不畏艰苦,开朗乐观驳船驾驶员(长城站邮局“局长”)--思念亲人,不忘教育儿
南极精神--就是我考察队员在南极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朝气蓬勃、不怕艰险、不怕牺牲、团结拼搏、豪迈乐观、为国争光的精神。
叙述 描写 及时 具体 生动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 文艺通讯
1.范达湖的水温较高并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高;汤潘池湖小,湖水盐度高,终年
不冻;皮达湖常年永冻。
2。太阳辐射说与它的反对者争论的焦点是湖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地热活
动说与它的反对者争论的焦点是赖特谷地区有无地热活动。
3.否定了“寒冷的‘不冻之湖’与水温较高的范达湖是造成这个地区无降雪的主
要原因”的看法。
4 B
5.要点:①科学探索需要怀疑的态度,质疑的精神;②科学探索要实事求是,结
论要持之有据;③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三个太阳》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0.《太阳》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