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高虚蹈是师说,信马由缰为那般--评《师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3-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徽州师范学校 汪日升

《师说》是传统名篇,看过许多种教案,听过别人的课,本人也上过多回。但看了网络考核上的一篇《师说》课堂教学实录,心中那种滋味真是不好受。语文课本来就不好上,难在它没有明晰的知识梯度,文本与学生之间有难以捉摸的开阔地。现在倒好,有人不从实际出发,打着“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旗号,硬生生地剥蚀了语文学习的真实性,将原本就混沌不明的学习课堂愈发弄得乌烟瘴气。

在我看来,“实录”毛病有三。

一 脱离文本。文言文进入教材,至少有两个目的,一是学习祖国的优秀语言,二为体认和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实录”通篇无视教材的存在,不提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提文言句式,没有认知和诵读。对偏重论理的《师说》,不从课本本身的逻辑上去落实“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貌似结合实际,实际上是脱离教材立论,再让师生在浅层面演绎结论。“教师有用”“能者为师”,时至今日还何遑论?我认为上课者只需按图索骥在帮助学生夯厚文言知识基础上找出论点和论据,认识论证方法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纠其一点无限发挥。

二 忽视背景。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主将。这场文学革新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糜文风而发起的。魏晋的门阀制度灾难深重,一直沿袭到唐代。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又一主将。他们对“耻学于师智不能及”,学而只求入仕的士大夫一族有着猛烈的批评。《师说》应运而生的现实原因就是韩愈柳宗元他们对这种世风的深恶痛绝。“实录”不明就里,简单地认为《师说》表达的是尊师不尊师的问题,显得十分可笑。即使涉及到尊不尊师,上课的教师也应该紧扣课文的论证过程展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建议这位老师下回上课以这段语录作为导语,而不必生拉硬扯他们学校的那位数学老师和某位家长。

三 迷信“讨论”。离开本原,探索的越远后果越严重。过去满堂灌,过去满堂问,过去满堂答,现在呢,有人迷信起满堂的师生讨论。走了很长的路,我们却忘了出门的目的。“实录”讨论占了一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举例后大议“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无重要性”,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代意义的异同上喋喋不休,之后又在成材内外因上高谈阔论。必要的讨论是开发学生智力,掌握知识文化,提升课堂质量的有效手段。可讨论什么不能不切合课程。离开了语文,还能是语文棵?德育课也不能没有这样漂浮进行。“实录”的讨论内容,不仅少有语文特性,而且逻辑也混淆不清。

①限于篇幅没,“实录”请阅安徽远程教育网高中教师09年考试题。

作者邮箱: hswrs@163.c0m

[凌高虚蹈是师说,信马由缰为那般--评《师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师说优秀教案

2.有关师说的教案

3.《师说》教学课件

4.师说课件设计

5.师说原文及翻译

6.师说课件教案

7.职专师说教案

8.师说名师教案

9.师说教案教案

10.《师说》课文教案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