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雪夜入蔡州(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5-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马季

 辛未,李命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留镇文城,命李、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田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少休,食乾,整羁,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奸计!”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令击之以混军声。

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军号令曰:“常侍传语。”应者近万人。元济始惧,曰:“何等常侍,能至于此!”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降。

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捕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辛未(十五日),李命令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留下来镇守文城,命令李与李忠义率领由敢死之士组成的突将三千人作为前导,自己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作为中军,命令田进诚率领三千人居于军队的后部。军队出发以后,还不知道是往哪里开进。李说;“只须向着东方行进!”军队走了六十里路,夜晚来到张柴村,将屯戍村中的淮西士兵和守候烽火的人员全部杀死,占领了敌军的栅垒。李命令将士稍作休息,吃些干饭,整顿马具,将义成军的五百人留下来镇守张柴村,以便截断洄曲与各条道路间的桥梁。李又连夜率领兵马出了张柴村的栅门,各位将领请示进军目标,李说:“到蔡州去捉拿吴元济!”各位将领都大惊失色。监军哭着说;“果然中了李的奸计了!”当时,风雪大作,旗帜破裂,冻死的战士与马匹到处可见。加之,天色阴暗,由张柴村往东去的道路,都是官军从来没有走过的,人人都暗自以为肯定活不成了。但是,他们畏惧李,不敢违抗命令。到了半夜,雪下得更大了。官军走了七十里路,来到蔡州城下。靠近城边有一处喂养鹅鸭的池塘,李命令哄打鹅鸭,以便遮掩军队行走的声音。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官军不到蔡州城下已经有三十多年,所以蔡州人没有防备。壬申(十六日),四更时,李来到蔡州城下,敌军无人知晓。李和李忠义用锄头在城墙上掘出坑坎,率先登城,强壮的士兵便跟在他们身后。看守蔡州城门的士兵正在熟睡,李等人将他们全部杀掉,只将巡夜打更的人留了下来,让他依然如故地去敲打木梆。于是,李等人打开城门,让大家进去。来到内城时,也是采用这种办法,城中的人们都没有发觉官军。鸡叫时,雪停,这时李已经进入吴元济的外宅。有人向吴元济报告说:“官军到啦!”吴元济还在躺着,笑着说:“不过是被俘的囚徒在做盗窃行径罢了!天亮后我会把他们都杀了。”又有前来报告的人说:“州城陷落啦!”吴元济说:“这肯定是洄曲的后生们到我这里来要求发放冬季服装的。”他站起身来,走到院子中向外聆听,听到李军在发布号令说:“常侍传话。”响应号令的有将近一万人。吴元济这才害怕地说:“这是个什么样的常侍,竟能够到此地来呢!”于是,吴元济率领亲信,登上牙城,抵御官军。李派遣李进诚攻打牙城,毁去牙城的外门,得到了兵甲仓库,取出了军用器具。癸酉(十七日),李进诚再次攻打牙城,火烧牙城的南门,百姓争着背来柴草帮助官军,射向城上的箭象刺猥毛一样密集。到了申时,城门毁环了,吴元济在城上请罪,李进诚用梯子将他接了下来。甲戌(十八日),李用囚车将吴元济送往京城,并且向裴度作了报告。

教学目的:

一、了解此次战争在打破藩镇割据局面,巩固唐中央集权中的积极意义。

二、学习本文抓住富有特征性的情节层层推进、步步紧扣地叙述事件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雪夜行军。

二、奇袭蔡州。

三、文中“之”、“然”、“下”、“将”的词性与词义。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课间背诵,突现雪景。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卢纶《塞下曲二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展现意境,引入新课。

过去,我们曾学过唐代王建的一首七绝,题目是《赠李愬仆射》,大家一起背背看: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这首诗就是描绘李愬顶风冒雪奇袭蔡州的图景。愬(sù),同“诉”。李愬是唐代将领,他为什么冒着迷漫的大雪奇袭蔡州呢?怎样奇袭的?战局如何?今天我们学习的《李愬雪夜入蔡州》对这些作了十分具体生动的记叙。

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是我国战争史上“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之一。《资治通鉴》用了较多的篇幅记载这一战役的过程。本文是节选,题目是编者加的。关于《资治通鉴》是怎样的一本书,请看课本上的注释①。明确:编年史,就是按时代顺序编写的史书,不同于按人物来写的纪传体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是一部通史,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通贯好几个朝代。其中《唐记》记载的是唐代的历史。这部史书之所以名为《资治通鉴》,是因为编写出来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之用。“鉴”,镜子。用历史作镜子吸取经验教训。这部史书集体编写,主编是司马光,前后花了十九年时间,共三百多万字。

三、简略介绍碑文的争议,启发学习兴趣。

学文章之前,先讲个韩碑与段碑的小故事。韩碑,《旧唐书》“韩愈传”中这样记载: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韩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韩十二月跟随裴度还朝,因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撰写平淮西碑。碑辞多叙裴度事。

当时入蔡擒拿吴元济,李愬功数第一。愬不平。愬的妻子是唐安公主女。她出入禁中,数说碑文不实,诏令磨去韩愈文,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段文昌改作的文章亦自明顺,然而与韩愈碑文比较,不啻虫吟草间。到了宋代,陈垧磨去段文,仍立韩碑。

四、领读全文,要求:

1.识字。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线;查字典。

2.注意句中的小停顿。

3.找拎起全文的关键句子与关键词语。

4.人人开口,声音响亮。要求:齐、响、准。

五、教师提问,学生自己讲读,理解情节。

1.明确拎起全文的关键词句。

“李愬谋袭蔡州”是总拎全文的关键语句。人物,攻取目标,攻取手段点得一清二楚。“谋袭”是全文的枢纽。“谋”,指攻打蔡州前的谋划及准备;“袭”,指攻打蔡州的过程或战况。全文围绕这两个字展开记叙。

2.思考理解:哪些句子写“谋”?写战前准备?要求学生“四会”:(1)会读顺;(2)会连贯起来译成现代汉语(认真看注释,理解词义);(3)会说清楚“谋”,说清楚战前准备的几件事;(4)会用课文中的文言句子回答。 注意:

降,多音字。降(xiáng)卒:投降的士兵。降(jiàng):下落。

羸(léi):瘦弱。与“赢”“嬴”的字形作比较。

将:突然(jiàng),突击队;将,将士。“自将三千人”的“将”,动词,率领。

然:多义词。此处作“认为……是对的”讲。常见的有:作指示代词用--这样,那样;作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尽杀:避免泄露军机。

休、食、整:为后面艰难的行军和攻城作准备。

复夜:连夜。连夜挺进,用兵神速。

“入”,说明进军方向;“取”,说明斗志坚强,一定要攻取,攻克。说出了进军的主旨。

诸将皆失色:用以反衬李愬果敢决断、谋略过人,渲染得恰到好处。

小结:第一段着重写李愬的“谋”,了解敌情,采纳良计,领军出发,夜袭张柴村,连夜挺进,为攻取蔡州作充分的准备。了解,采纳,进军,夜袭,挺进,一件件事叙述得要言不烦,事与事之间衔接自然,步步推进。

六、作业: 

1.熟读第一段。

2.整理“之”、“然”、“将”的词性词义。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把第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二、思考理解: 

文章怎样记叙攻打蔡州的经过与结果?“攻”之前先描叙了什么情节?“攻”之中有哪些情况?战斗结局如何?

仍然要求学生做到“四会”。(1)(2)(4)同;(3)会紧扣“袭”字,说明攻城之前,攻城之中,攻城结束的情况。

第二段正面描写攻克蔡州的战斗,是全文的主要部分叙述比前一段详细,描写比前一段生动。

1.攻城之前。

(1)行军:雪夜行军,天黑难行,真是“神旗冻定马无声”;然而正是出奇制胜的好时光,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莫敢违”。“人人自以为必死”,莫敢违,可见军纪严明。这是取胜的必要条件。

“行七十里”。说明进军神速。

这一段开头自然环境的描写起侧面烘托的作用。“天阴黑”,路“未尝行”,“夜半雪愈甚”,自然条件极其不利;再伴以旌旗被风吹裂,人马冻死者随处可见,十分形象地烘托出这次军事行动的异常艰险。

(2)击鹅鸭池--以禽声混军声,借地形与鹅鸭隐蔽自己,麻痹敌人,在“无一人知者”的情况下,兵临蔡州。突出李愬用兵甚有谋略。

2.攻城战斗:

(1)采用的攻城方法:钁坎登城。钁(jué),大锄,此处作动词用,挖。

(2)登城后的第一个行动:尽杀守门卒。然后开门纳众。寐(mèi),睡着(zháo)。“柝”的字形与“拆”“析”“折”比较。

(3)攻里城。“亦然”,办法一样。笔墨精炼。

(4)居元济外宅。“居”,占据,占领。

(5)笔锋一转,换写敌方情状:元济拒战。先描写其梦呓般的话语,再写其拒战的狼狈相。始“笑”,后“惧”,十分传神。“就吾”,到我这里来。“就”,靠近。

(6)牙城取器。使自己的武器更为充足。“毁其外门”与上述军事行动不是同一天的事。原文交代了具体的时间。

“牙城”:唐藩镇主帅所居之城,后泛指主将所居之城。

(7)南门激战。“民争负薪刍(chú)助之”,说明吴元济作恶多端,民心丧尽。“矢如猬毛”,一个比喻,形象地画出战斗的激烈。

这部分记叙十分精采。随着情节的发展,地点步步转换,作战程序步步推进,一环紧扣一环,一浪高似一浪,有条而不紊,文约而事丰。

3.战斗结局。

(1)“晡时”,点明敌降时间。

(2)活捉吴元济。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结束了这场战斗。“诣”(yì)到。

小结:

第二段着重写“袭”,写雪夜行军、攻城经过与攻城结果。有谋略有奇袭,袭中有谋。

三、写作特点:

1.叙事详略得当,环环紧扣。

文章抓住李愬谋袭蔡州的富有特征性的情节,如雪夜行军、击鹅鸭池、钁坎登城等等情节,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从准备到决策到吴元济投降,其中事情很多,但记得既扼要,又具体。略处,一笔带过,如“及里城,亦然”;详处,描写细节,绘声绘色,如写吴元济的懵懂刚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文章先写“谋”,后写“袭”,两个部分扣得很紧。“谋”得深,才能“袭”得成;而“袭”得成功又印证了“谋”的周到,深远。每个部分皆是文约事丰,情节一环扣一环,步步推进。

2.在叙事中表现人物。

文中对李愬未用许多笔墨描绘,而是从对他指挥这次战役中的言论和行动的叙述里,表现这位多谋善断、英勇善战的良将形象。如,从“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的叙述中写他了解敌情的深入,从雪夜行军情节的叙述中写其掌握时机,用兵神速。而叙述时把环境气氛和事件过程的描写糅合在一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态的描写结合在一起,形象鲜明,情节紧凑。

四、练习:请同学在读懂的基础上分析文中“之”、“然”、“下”、“将”的词性词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五、朗读全文,读正确,读连贯。 

  六、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积累文言词语。

教后:

1.学生喜欢这篇文章,说写得好,有同学找了一张夜袭蔡州的画片给大家看。

2.一同学认为拎起全文的语句是“入蔡州取吴元济。”肯定其积极思维,拎出了文中记叙的中心事件;指出答题必须紧扣要求。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文中拎起全局的语句,不是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学生问:夜袭蔡州的将士总共才九千,行军途中“人马冻死者相望”,怎么又说“应者近万人”,前后岂不矛盾?肯定他们能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同时引导他们细读课文,注意两点:一是“近万人”,不是“万人”;二是吴元济“闻”,从听到的声响大小中判断人数的多少,文章这样写是渲染愬军的声势,不是实写万人。

4.一同学说:过去“食”读sī,怎么这儿读shí。看来学《马说》时对“食”的读音、含义未全部掌握,请同学回忆旧课,进行辨别。“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读sì,意思是喂养,给……吃。

“食不饱,力不足”--食,读shí,意思是吃。本文“食干糒”,就是吃干粮的意思,故而读shí。

5.教第一段时,当讲到李愬采用了李祐好的计策,一同学立刻站起来说:用“采纳良计”更好。表扬了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表扬了他“良计”用得恰当。

【提示】 

  本篇以《雪战》为题,旨在阐述雪天对敌作战所应采取的战法问题。它认为,如遇下雪不止的坏天气,在侦察获悉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可秘密派兵实施偷袭,就能打败敌人。战争的实践表明,天候气象条件,是影响军事行动的重要因素。风雪交加的恶劣天候,既不利于军事行动,也往往是人们极易麻痹松懈的时候。因此,在此种天候下作战,既要防止自己丧失警惕而为敌人所乘,又要捕寻敌人可乘之隙而袭击之,这历来是善于用兵者所极为重视的问题。唐代李愬雪夜袭击蔡州之战,便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利用风雪天候奇袭成功的著名夜战战例。 

  蔡州,是淮西割据势力吴元济的老巢。从唐德宗二年(公元786年)吴少诚据蔡州,到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吴元济被平定,吴氏称雄蔡州对抗唐廷,前后长达三十二年之久。平定淮西吴元济,是唐宪宗时期所进行的旨在维护国家统一的进步战争。作为唐军主帅的李愬以其成功的军事指挥艺术,而赢得了这次雪夜奇袭作战的胜利。李愬在作战指导上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根据敌情实际和气象条件,运用分化瓦解的策略手段和雪夜奇袭的巧妙战法,这是取得此次作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李愬把政治劝降与军事进攻紧密结合起来,先后争取了丁士良、陈光洽、吴秀琳、李祏等将领,这不仅分化瓦解了吴元济的势力,而且由于充分信任和重用真心投降过来的将领,从而为制定奇袭蔡州的战略计划提供了真实情报和可行谋策。李愬作战指导的另一特点是,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把奇袭蔡州的时间选在敌人最易麻痹的风雪凛冽的黑夜,乘“蔡人不为备”(见《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之隙,一举破城,全歼守敌,活捉了吴元济。 

 

[李愬雪夜入蔡州(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设计

2.高中化学选修5《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

3.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教案设计

4.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设计

5.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6.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7.莫泊原文桑雪夜随笔

8.化学选修3教学课件

9.生物选修1教学计划

10.地理选修三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