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所描述的故事很简单,但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美、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祖父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祖父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死亡。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城人民淳良的心灵。《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主线,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这“爱” 其实质是以自然人性为基础的人生形式。《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爱情、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感情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了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痛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边城之美,美于景。那是一座梦中的城,沉默着倾诉着遥远的羁绊。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中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这生活无形中就构成了一幅画,有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象和味道,它们沉淀了恢弘苍桑,沉寂凄婉的悲壮。作为图景,有永不退色的鉴赏价值,浓厚的乡土气息。作为真实,却也有它无法承载的厚重。这般的景色,却在悲中愈发的美。那一点一滴,沉淀着彩虹般浪漫却悲伤的童话。
边城之美,美于情,沈从文在《边城》描绘了一幅他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这幅风俗画是优美的,精致的、奇丽的,它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种氛围里生活的人们质朴而又善良,任何剑拔弩张在这里都显得格格不入。
在划船比赛中,胜利的队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银牌,在边城之外,总会有人计较谁会得到它,但在边城人看来,银牌不拘缠到船上哪一个人的头上,都显得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荣。在边城,没有争名夺利。
边城之美,美于人,边城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坚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悲着并等待傩送归来,充分表现她性格坚强的一面,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她希望着与自己坎坷命运作持久的抗争。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有贫富区分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但他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矛盾。但那决不是善与恶的冲突;小说结局是悲剧性的,但也绝非是奸邪之徒所致。
在《边城》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着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文章在写到掌管水码头顺顺时说:“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喜欢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在说到两位年青人的时候,又显得那样受人欢迎:“结实如小公牛……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而更让人称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显得乖巧、懂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銜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銜着拖船拢岸。”
小说中,作者一方面以记忆中湘西为原型建构了他的田园之梦,但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物命运中的一些偶然性事件,使其同时被解构。作者所欲表现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
[美之于景美之于情美之于人(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大美之美阅读答案
2.用溢美之词造句
3.旅游风景美文
4.著名经典写景美文
5.关于雪的写景美文
10.摘抄写景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