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收了一个初三年刚毕业的学生,中考语文成绩不好,150分卷子只考了107分,除了语文学习习惯不好、语言基础不扎实等等的原因外,一个很大的缺漏就是作文能力的欠缺。家长强调了辅导的内容: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辅导历来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立竿见影从来都是一厢情愿的美梦。我很少做家教这档事,因为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需慢慢修炼的学科,这回是难辞朋友之托,硬着头皮接了下来。怎样辅导呢?如一般的作文课: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如此类的知识讲解吗?显然,这些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可能已讲过无数次,再讲已没多大意义。为了了解该生的作文常态,我翻阅了他所有的考试作文,突然有了一些关于作文批改的想法。下面以一篇作文的修改来陈述作文辅导后的一些想法。
下面是该生一次考试中的作文。
阅读亲情
很深的皱纹,一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了,牙也因为岁月的打磨,而变得残缺不全。然而她依然可以笑,看到子孙回来看她时,呵呵地笑。
我的曾祖母,年过九旬,可身体还算硬朗,因为种种原因吧,她没能与我们住在一起,一个人住在乡下,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全家时不时得回去看她。我家是村子边上的第一家,门前就是通向村子唯一的水泥路。因为腿脚不好,眼神也不好使,她很少动,习惯性的动作就是弯着腰,坐在门口的大石凳上,沧桑的脸,眼神不好使,却是习惯地看着远方,像是可以远远望见我们,迎上去似的。然而却只有我们走到她的身边,挽着她的手臂,她才会缓过神来,望着我们,很开怀的笑,很深的皱纹,残缺不全的牙齿,一样是遮不住的灿烂的笑。
每次回乡,老爸会很强硬地要求我和妹妹要坐下来,陪着曾祖母说说话,曾祖母习惯性地拉着我的手,眯着眼笑着,听我讲学校里有趣的事。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她那满是青筋、黑又瘦的手时,一种莫名的悲伤就会涌上心头,真怕那天会失去啊!
去年虚惊一场,曾祖母骨折了,要做手术,奶奶和妈妈得轮番去守护她,我们也只能是放学后有空才去看她。然而只是虚惊,很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病情和日子一样康复得很快,曾祖母现在一样坐在石凳上,一样是看到我们时,呵呵地笑。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卷面上的作文分数是:18+15+12=45(总分为60分)。属于二类卷,我觉得这个分数打得还是有点高。面对学生这样的作文情况,该怎样去辅导呢?对了,就以这样的作文为契机,进行作文辅导训练。下面是我的辅导过程。
师:题目“阅读亲情”,说说你的理解。
生:要求我们写写“亲情”。
师:“亲情”要写没错,还需去阅读。你的文章就没有“阅读”。
生:确实是,那该怎样改呢?
师:别急。从文中可看出,你是想表达曾祖母的亲情给你带来的感动。但有些语无伦次,现在我们先把它修改得条理些。你想通过曾祖母的几件事来表现亲情呢?
生:三件事。
师: 哪几件事?
生:盼望儿孙回家;见到儿孙幸福的笑声;怜爱我的双手。
师:思维挺清晰的。现在我们按这三件事来安排作文的结构。
生:就一件事安排在一段。
师:可以,那么文章就突兀地放着这三段,可以吗?
生:哦,不行。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搔搔脑后勺):……
师(画外音):该生缺乏一种作文的构思习惯,所以拿到题目就信手涂文,难怪写出的文章会语无伦次。
师:想想这三段前可以写什么?
生:可以写一个总起段。
师:不错,聪明。该怎么写呢?
生: 嗯……
师:你是从曾祖母身上体会到这种浓浓的亲情,对吧?
师:那我们就写一设问句吧,想想怎么写?
生:亲情是什么?
师:接下来就容易写了,可以以“亲情是曾祖母…..”的句式写上一组排比句,构成一个总起段。下面的三件事可以构成三个层次段。那开头部分、中间部分解决了,文章能否就这样结束呢?
生:不行。还要有一个结束段。
师:就是这样,最后一段再点主题,可抒情,可议论,或夹叙夹议都可以,不能像你的那篇文章,给人就是不了了之的感觉。
(上面是对文章的结构进行的辅导修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师:题目是阅读亲情,上文你只表现了亲情,并没有表现你从亲情中读到了什么东西,其实很简单,只要在每一分段的结尾点题,就能切上题目。
生:我知道了,可以这样表述吗?我读到了亲情,亲情是…………
师:聪明,一点就通。
(上面是对切题的辅导)
该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细节描写较生动,我要求他先把每一句话读上一遍,然后自行进行语言修改。虽然此文中有些段落组成显得有些杂乱,但只要他不断地积累,语言表达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这篇作文只要根据我上面的提示,他是可以把这篇文章修改好。下面是该生修改后的作文。
阅读亲情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曾祖母坐在大门口期盼子孙从小路回家的眼光;亲情是曾祖母一等到子孙回来就喜上眉梢的呵呵的笑声;亲情是曾祖母爱惜地抚摸着我的双手的青筋暴起的手。我无须用心,也能读出曾祖母给我们子孙的浓浓的亲情。
我的曾祖母,年过九旬,由于父母叔婶都忙着生意,所以只能让她孤独地住在老家的房子里。我家就在村口的第一家,家门口有一条乡村水泥路,直通到大公路。曾祖母总喜欢坐在大门口的大石凳上,微微地弓着腰,眼睛直直地望着路的远方,一动也不动。小的时候,我不明白曾祖母在看什么,总在心里嘀咕:“一条路有什么好看的。长大以后,我读懂了曾祖母,我读懂了她的眼光,那是对儿孙的期盼,那是对亲情的牵挂。
然而,眼神不好使的她,即使我们走到她的身边,她也不能一下子认出我们。这时,爸爸会不经意地挽住曾祖母的瘦瘦的手臂,在耳边轻轻地叫一声“奶奶” ,她才会猛地缓过身神来,定定地看了我们几秒。笑了,呵呵地笑了,残缺不全的牙齿,深深地皱纹里满是幸福,我读懂了,曾祖母,在你呵呵的笑声里,我读懂了亲情是一种儿孙绕膝的幸福。
每次回乡,爸爸会用近乎强硬的语气要求我和妹妹,围坐在曾祖母身边,陪她说说话。这时,曾祖母会怜爱地拉着我的手,听我讲些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她会非常开心,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看着曾祖母那双青筋暴起黑而瘦的手,一种莫名的伤感一下子涌上心头,真怕哪天会失去呀!亲情,我又读懂了,亲情是一种希望永远互相拥有的期待。
阅读亲情,让我懂得珍惜;阅读亲情,让我长大!十七岁的我,毫不费力地读懂了亲情。
可以说辅导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也获得许多作文的经验。对了,这是面批,也可以称之为“口头面批”。
于是,我有了下面的思考:
教学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勿庸置疑的。但实际上,教师特别喜欢唱“独角戏”。平常的作文评改方式即为此类。学生只当观众,甚至是不大配合的观众。口头面批,就是师生以面对面的形式,以口头语言为主进行交流切磋,评改作文。师生可以一对一;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让几个犯同样毛病的学生来一起订正;有时可以让程度相当的两三个学生一起改一篇作文,激起他们的好胜心,促进学习上的良性竞争;特别典型的问题,则将作文抄到胶片上投影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评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还可将错漏比较多的作文投影,从后进生开始,要求每人至少改一处,这样,一篇作文从后进生改再优生改,越改越好,既给后进生以机会,又给优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蔭t:right;width=300;margin:1'>
[初中作文面批案例与思考(语文版九年级)]相关文章:
4.语文版小学课件
5.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0.语文版木兰诗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