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舞 来源:易文网
茨威格的《精神疗法》其实是梅斯默尔、玛丽贝克-艾迪、弗洛伊德三传合集,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者是翻译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哲学散文剧《托特瑙山》的青年翻译家沈锡良先生。我们注意到茨威格把此书献给他敬仰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个宇宙相对论的伟大发明者,同样,我们在这本三传合集中,透过他那精妙的文学笔法,看他把精神疗法的历史事实揭示得如此生动,如此真实,我们同样领会到历史进步的“相对论”。
在这里我也发明了一个词儿,叫做历史的“左右脚”,历史的进步,也如一个人走路一样是左右脚交叉前行的,不可能双脚并行的。书中说的器官医学和精神医学的潮流在分离了几个世纪之后,开始又彼此靠近了;这个现象在1930年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但靠近了不等于并行,1930年以后的医学界的发展肯定是这样证明的,这无须多说。
在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据说现在广州、上海这样的城市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市场很红火,连大学本科的心理学的自学考试都变得很热门了。而在以前,一个心理学的博士生在旅行途中要是在火车上遇到陌生人,问起职业时,是不敢说是搞心理学的,人们会害怕接近他的。--这是一个心理学老师亲口对我说的。而现在不一样了,你要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人们也许会亲近你。为什么呢?照茨威格的说法:任何机械过程最后都离不开其运动的最终法则,所有的分裂必将谋求重新回归统一,一切理性又将重新归入非理性之中;而片面而严谨的科学在长达几个世纪对人体的材料和外形直至其根基进行研究之后,有关“构筑人体精神”的问题又重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很多学界人士认为:在中国,心理医学将成为人们健康、幸福、成功的另一所“医院”。
这本《精神疗法》在其问世70多年以后由中国翻译家新译的,作为一本热门书再版,注意,要是在以前一定只是作为一本传记文学推荐给读者的,而现在的上架建议是:心理学,说明的就是这一点。读过这本书的人,不会用心从文学的角度去理解茨威格,许多准备读这本书的人也无须从文学的角度去理解茨威格,而更多注意到的一定是:论述发明催眠术的德国医生梅斯默尔、基督教科学派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和精神病学者弗洛伊德的生涯,他们以科学的态度来揭示人类精神的奥秘和丰富性,他们的工作打开了人类关照自我的一面面窗户。
这样说,我并不想否定文学意义上的茨威格,他的全部文学意义就在于他的笔是真实的,没有避违什么,他客观公正,尽管我们读到那些精妙的地方会觉得那么的文学,那么的栩栩如生,但你不会对他的公正客观表示怀疑。他不是抱着信仰去写作的,诚如他所说的,我本人无法验证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既无法作为医生也无法作为病人去证实它们的有效性;我对它们没有任何狂热的信仰或是个人的感激之情。他是独立的。在梅斯默尔的文字里他不是梅斯默尔,在玛丽贝克-艾迪的文字里他不是玛丽贝克-艾迪,在弗洛伊德的文字里他不是弗洛伊德。太好了,我们今天有没有这样独立性很强的作家呢?
既然历史的“左右脚”不可能是并步前行的,我们无须对现今的一些极端世象过于愤懑,我们究竟迈出左脚还是右脚,有时候不是我们自己能左右的,我们的头脑保持独立就行了。相信茨威格说的:“每一种思想的发展动力就是寻找其极端的形式。”--就像波浪的本质是希望超越它自己一样。一本传纪,一篇报告文学,有这样的价值判断作为逻辑起点,它的文字的魅力才不会像萤火虫一样稍纵即逝的。我还想说一句话,就是:超越心理学。我们会发现世界是如何通过极端才有价值,而又如何只有通过中庸才能持久?前者一定是表现在行为上的,而后者只能在头脑里;中庸的力量在哪里,不在两只脚上。能读出这一点就已经超越了。
[超越心理学--读茨威格的《精神疗法》]相关文章:
3.茨威格说过的名言
4.超越的反义词
5.超越的反义词内容
6.
7.超越自己读后感
8.超越自我演讲稿
10.中国超越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