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形象专题(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6-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主备人:李淞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方法:以课文和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形象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

复习教具:多媒体

复习时间:两课时

复习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考点与考纲阐释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近两年高考命题,对其三者的考察,往往是融会在一起,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许多考生惧怕诗歌鉴赏题,得分率很低。失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读不懂诗歌。由于诗歌语言精练、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不了解事故鉴赏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传统的审美习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做点探讨。

二、命题展望

1.范围:以唐代、宋代为主。

2.内容:以诗为主,以词、曲为辅。

3.分值:8分。

注意:比较阅读也是一个考查的方向。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一起探讨鉴赏诗歌中的形象鉴赏的问题。

三、金题体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读李白《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问题:这首诗包含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案:诗中的青山、碧水、孤帆、远日都是包含着作家情思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总和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丽的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问题: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久经沙场、英勇善战、意志坚强的将军。

四、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1、由上面的三道典型的考题可知诗歌形象主要包括:意象(物与意)、意境( 景与意)、人物(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2、意象的概念

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就是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客观之“象”,主观之“意”)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3、意象的特点

(1)意象内涵的固定性(某些有特定的含义)

如:流水(愁多、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

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刀断水水更流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一些固定内涵的意象

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

杨柳-惜别怀远,送别,离愁别绪

竹-有节或虚心。

梅-忠贞爱情或高洁坚贞品行

花-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

鸿雁、鱼、青鸟-信使,借以表达思念、思归之情  

鹃啼、猿啼、鹧鸪叫-悲苦   营造凄凉悲苦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

乌鸦-荒凉破败

雪-绝尘脱俗、高洁傲岸

雨-凄苦、孤寂

云-踪迹不定、闲适飘逸

秋风(西风)-肃杀、悲愁

夕阳-衰败、残破

羌笛、胡笳等-边塞生活

蝉声-营造凄切氛围,虞世南的《蝉》 却象征了志行高洁的人。

蟋蟀-怀人,准备寒衣、怀念征人

(2)内涵的丰富性

①同一意象,不同内涵

如: 云(白云/黑云/青云/闲云/孤云)

②同一内涵,不同意象

如:愁 

五、真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船。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① 。 

①海幢,即海幢寺。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答:晚:归船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六、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浙江卷)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前四句共写了“小径”、“流水”、“青山”、“白云”四个意象,对应题目中的分析,不难得出答案:分别是流水、白云。

七、阅读杜甫的《蜀相》,回答问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题:请描绘出诗中的意象和画面特点.

答案: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柏树,碧草,黄鹂,描绘一幅祠堂中幽静,寂寞的图景,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八、什么是意境 

由上面这个题目,我们看到,一组意象的组合,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富有意蕴的画面,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九、意境鉴赏题的答题要点和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意象和画面

①用自己的语言。②描绘出主要景物。

③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

要要用概括性的语言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应答出具体的情感。

灵活变通:有时第一和第二步的顺序可以变换.有时只需答出意象即可而不必描绘.

十、真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4广东)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向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1)“片云”“孤月”是说自己犹如一片漂浮在远天的云,又象是一轮高悬在长夜中的孤月,意境冷清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2)“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十一、分析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冷清、凄凉、阴冷、幽静、萧条、荒凉、

冷落、衰败、孤寂、肃穆、闲适、恬静、安谧、淡雅、缠绵、清新、明丽、绚丽、

壮丽、秀美、恬淡、朦胧。

十二、我要操练

1、下面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案: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柔和的月下灯光、联拳静憩的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4福建) 

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凄凉.

夜很深了,主人公准备铺床睡觉,只见清冷的月光从窗外梧桐叶的缝隙中漏射下来,照在凉冰冰的床上.诗人借助凉床梧桐月影,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意境氛围.

十三、课时小结:

1.形象--意象与意境。

2.形象的分析有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观点态度的把握。

3.形象的鉴赏离不开诗句具体的描写,要记住常见意象的寓意,掌握意境类题目的分析方法与常用术语,更要具体诗句具体分析。

十四、布置作业

《谋行天下》198页第5、6、7题, 199页第3、5题。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形象专题(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诗歌鉴赏形象的教案

2.关于景物形象的诗歌鉴赏教学教案

3.诗歌鉴赏之炼句学案

4.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5.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6.《送李端》诗歌鉴赏

7.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特征

8.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9.鉴赏写水的诗歌

10.雨雪曲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