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亡国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谜(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3-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不忘亡国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谜

在历史上。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极其复杂,有时瞬息万变。忍受暂时的屈辱,磨炼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也就成了一个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春秋时期,兵强马壮的越国在与吴国的战争中被吴军打败,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宫廷中服了3年的劳役,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勾践被吴王赦免归国以后,力图报仇雪耻。这里有一个问题,越王勾践用以激励自己的两种手段--卧薪(柴)和尝胆,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呢?

    

越国是古代越族人建立的国家,春秋中期以后,越国开始强盛起来。公元前506年,越王允常乘吴国伐楚之机,率军偷袭吴国,从而挑起了吴越两国的战端。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闽阊乘越国王位更代的时机兴兵伐越,不料被越国打败,阖闾被越将灵姑浮用戈刺中,受了重伤,回国后不久就死了。阉闾死前遗言,要太子夫差代父报仇。从此,两国的仇怨越结越深。吴王夫差即位后,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辅佐下,日夜训练军队,准备为父报仇。越王勾践想趁吴国未作充分准备时打击吴国,大夫范蠡劝他不要轻启战端,勾践听不进他的话,公元前494年,发兵准备进攻吴国。吴王夫差接到报告后,调发全国的精兵迎战越军。双方在夫椒山(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太湖中)交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带着残兵败将五千人逃回会稽山(在今浙江省中部绍兴市东南),又被吴军追上团团围住。

    勾践到此时才后悔没有采纳范蠡的意见,只好再请范蠡出计解围。范蠡说:“现在只有带着厚礼低声下气去求和了,如果不答应,就只好把自己抵押给吴国,亲自去侍奉吴王。”大夫文种又说吴国太宰伯韶很贪财,可以通过贿赂他去求和。于是勾践让文种带着美女和宝器私下里献给伯韶,由伯豁带着去见吴王夫差。文种向吴王叩头说:“希望大王能够赦免勾践的罪过,勾践愿把国中所有的财宝献给大王;如果大王不肯饶恕的话,勾践决心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烧毁财宝,率领他那五千人马与大王决一死战,大王恐怕也要付出相同的代价。”这时,伯韶也在一旁劝吴王说:“赦免越王让他做臣子,这对吴国有利。”于是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劝阻,同意了越王的请求。从此,越国成了吴国的属国,勾践和范蠡都被带到吴国为吴王服役。勾践回国之后,决心复兴越国,报仇雪耻。为了不忘亡国的痛楚,激励自己的斗志,他在屋中吊了一个苦胆,出来进去、起立坐下、吃饭睡觉时,都要尝一尝苦胆的味道;他疲倦了要休息时,不用床铺,不垫被褥,而是把硬柴叠起来睡在上面,以使自己的筋骨感到疼痛。经过这样十多年的磨炼,再加上各项措施的得力,越国终于灭了吴国。这里有一个问题,越王勾践用以激励自己的两种手段--卧薪(柴)和尝胆,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呢?

    查阅记载越王勾践事迹的历史资料,在《左传》的“定公”和“哀公”两部分中,曾大量记述越王勾践的事迹;《国语》中有《吴语》和《越语》上、下共三篇,详细记载了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战争胜败的经过。但在这两本史籍中:完全没有关于越王勾践曾经卧薪尝胆的记载。其次,西汉时司马迁《史记》在《越王勾践世家》中,也仅记越王勾践曾经“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而绝没有关于越王勾践曾经卧薪的事。到东汉时,袁康、吴平作《越绝书》,赵晔作《吴越春秋》,专门记述春秋时吴越两国的史事。这两本书,在先秦古籍的基础上,又掺人了一些小说家怪诞离奇的传闻,其可信程度已大打折扣。但前书既没有说到卧薪,也没有提及尝胆;后书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也仅说越王勾践“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而根本没有卧薪的事。这样看来,尝胆之事,最早出现于西汉的《史记》;而卧薪之事,到东汉时还没有记载。

    据专家考证,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最早见于北宋苏轼所写的《拟孙权答曹操书》(载《东坡续集》卷九)。这是一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北宋的苏轼为三国时的孙权起草了一封答曹操的书信,信中苏轼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时曾“卧薪尝胆”,它的内容原与勾践是不相干的。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曾谈及吴王夫差有“坐薪尝胆”之事。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以后,马辅在《左传事纬》和《绎史》两书中,都把卧薪尝胆说成是吴王夫差的事情。与此同时,南宋的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札》一文中,黄震在《古今纪要》和《黄氏日抄》两书中,又说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这样说来,“卧薪尝胆”的词语原是由北宋的苏轼提出,从南宋到明朝,此事是夫差还是勾践所做,尚没有定论。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传奇剧本《浣纱记》,渲染了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二事。清朝初年,吴乘权编了一本简易通俗的史书《纲鉴易知录》,书中写道:“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又刊刻了明末作家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书中也多次提到勾践曾卧薪和尝胆。这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就愈传愈广。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越王勾践“卧薪”之事,在东汉时代成书的《吴越春秋》中还是有记载的。该书的《勾践归国外传》说:越王勾践当时“苦身劳心,夜以继日。目卧则攻之以蓼。”什么是蓼?清人马瑞辰解释说:“蓼,辛苦之菜也。”(《毛诗传笺通释》卷六)“蓼”这种苦菜积聚得多了,就成为“蓼薪”。《诗经东山篇》有这样的话:“有敦瓜苦,蒸在藩(蓼)薪。”意思是说,圆圆的苦瓜,生在众多的蓼菜中。勾践为了磨炼意志,准备的蓼菜一定很多。“攻之以蓼”,也可以说是“攻之以蓼薪”。这样,上述《吴越春秋》中的语意就十分明显: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得想睡觉(“目卧”),但他忍耐克服,用苦莱(“蓼薪”)来刺激,打消睡意。尝胆是让味觉感到苦,卧薪是让视觉感到苦。“卧薪”的目的是在折磨眼睛而非折磨整个身体。后人把“卧薪”说成是睡在硬柴上,那是对《吴越春秋》意思的误解。

卧薪尝胆的故事若是真的,何以历史记载出现得这么晚,又好像是后人故意编造和误传的;若说它是假的,却又流传得这么广,这多少给人以一种两难的感觉。历史上的许多事情,仍然没有彻底的解决,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究。

[不忘亡国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谜(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1.不忘国耻的演讲稿

2.不忘国耻振我中华演讲稿

3.有关于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4.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300字

5.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50字

6.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演讲稿范文

7.不忘国耻手抄报

8.不忘初心教师演讲稿三篇

9.越王勾践世家课件

10.不忘国耻振兴祖国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