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大学:钱理群,北大的方尖碑

发布时间:2016-7-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作者:海上刀

听说钱理群要离开北大了,离开中国这所最有象征意义的大学,钱理群对于北大而言,也许是算不了什么,这次开除或者说解聘事件,最多不过给几个午后的闲人做饭后的谈资,或者给几个有恶意的闲人做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更深的意义,我觉得实在甚为寥寥。

就钱理群的很多观点来说,我也未必赞成,但我欣赏其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尖锐,甚至不留任何情面的刻薄。有人说钱理群是新时代的鲁迅,我不赞成这种说法,不管是钱理群还是余杰,都还在鲁迅的阴影中生活,只能说是二流的复制品而已。不是说现代人退化了,不足以产生新的鲁迅,而是因为大学退化了,再也不能替有思想的人提供任何自由和多元化的温床。如果鲁迅不幸而出生在今天,那么注定也就没有可能有历史上这样的地位。

回首北大的历史的时候,确实可以感觉到中国思想界的华章,那些新鲜的注入整个民族内心深处的东西,就在未名湖中荡漾,北大之所以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不是因为北大的嗓门大,而是说出来的声音坚定而丰满,具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然而今天的北大毕竟不是往日的北大了,连西南联大都不是。记得当年,西南联大有几个教授公然在操场上发表演讲,号召学生反对国民党专制。一位教授在数千学生面前大声地问:“蒋先生来了没有?如果蒋先生来的话,我现在就请你下台”,然后台下是一片喝彩。因此,西南联大能够涌现出一批批彪炳史册的精英,更多地得益于这种学术的自由,不受主义的束缚的开放性。

而从钱理群事件我们明显地看得出,政治挂帅的阴影仍然象幽灵一样在大学中间徘徊,我给你自由,只是给你歌颂伟大的自由,而不是你所想要的自由。只要这种阴影一天不被蒸发,诺贝尔奖就不会从天而降。离开学术自由来奢谈大师的出现,实际上是个和笑柄接近的名词。

钱理群走了之后,北大的教授的数目并不会降低,虽然配得上教授这个称呼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我们缺乏思想家却从来不缺乏教授。钱理群的走,对于北大也未尝不是好事,起码从政治上或许会获得一些显而易见的褒奖,听话的孩子总是有糖吃的,虽然那块糖吃到最后总是无比的苦涩。

北大的大楼是逐渐多起来了,我在假期中去看的时候,那些古老的建筑在这些大楼的阴影下面日见矮小了。但北大无形的高楼却在日渐稀薄,甚至我们在学校中行走的时候,都在怀念:那些历史上的华章,真的是在这样的一所大学中上演的么?

五十年了,旧的好传统已经被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完全糟蹋了,中国大学的精神也早已失去了自己的重心,今天的北大只是政治上的首都而已,已经和学术上的高屋建瓴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失去了思想上的高标之后,纵使北大的新校门修了再修,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据说北大的校长可以享受部级或者副部级待遇,这个很好,食人之禄,忠人之事,也无可非议。宁可多一个平庸而安全的教授,胜过多一个棱角太多而太危险的人物。何止北大如此,哪所大学又不如此?

我对杨振宁的愤怒是有理由的,其实他自己知道,中国大学最缺乏的是什么,但他却宁愿逢迎权贵,并且胡吹什么诺贝尔奖20年内落户中国。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无知而这样说,我们可以原谅他的无知。如果一个人明明知道却什么都不肯说,我们也可以原谅他的沉默。但杨振宁的作为却不在此列。我承认杨振宁已经算得上是华人中的科学精英了,但他还算不上一个巨人,因为他没有自己独立的风骨。

当钱理群离开北大时,他也许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繁华已经就在身后,我们已经不敢回头一瞥。而那些冰冷的阴影却象暮色一样逐渐浓重,直到我们在这些大学中无法自由地呼吸为止。

海子,2000年8月

[冷眼看大学:钱理群,北大的方尖碑]相关文章:

1.形容变化大的成语

2.关于雪大的成语

3.形容气势大的成语

4.认识更大的数课件

5.力气大的成语及解析

6.精选形容雨大的成语

7.形容变化很大的成语

8.自大的同义词

9.形容人多声音大的成语

10.描写雾大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