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9-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郭柱珍 

05年12月12日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全文;2、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能翻译重点句子;3、把握本文的结构,体会人物的精彩语言。4、学习人物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句子的翻译;把握本文的结构。

教学难点:烛之武怎样使秦军退兵的?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作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人说“口才,电脑,英语,驾驶”是当今青年必须掌握的四门技术,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见口才在今天同样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人怎样凭三寸不烂之舍就使强大的军队退却的故事,请看课文228页。

二、解题:

三、《左传》的介绍

四、听录音朗读,边听边给生字注音。

五、学生朗读

六、老师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七、基础知识解疑。

1、词类活用。

2、古今异义。

3、通假字。

4、重点词语的解释。

八、朗读然后讨论分析课文

1、课文总共讲了四件事情,请用四个字来概括每一件事。

2、重点讨论第三四两段,欣赏这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1)找出不能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2)然后讨论烛之武使秦军退兵的三点理由或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明确: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说词探讨:

    烛之武这位出色的“外交家”在见到秦穆公之后,既非据理质问,又不苦苦哀求,而是动之以“利”,晓之以“理”,终于使趋“利”而来的秦兵,不仅立即避患而“退”,还反过来“与郑人盟”,派军队留守郑国,帮助郑国抗晋。 

春秋时期,诸侯国往来频繁,使臣是否善于辞令,不但关系到个人的荣辱,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危。课文是记述、表现辞令的名篇,全部说辞仅125字,文章却从四个不同角度,纵横捭阖,将利害得失剖析得淋漓尽致。烛之武是就地理位置、历史事实和逻辑推理诸角度,从四个层面进行“利害”关系的劝说的。

九、小结:  

本文是一篇记述古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泰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派兵助郑国防守,致使晋军不得已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板书:

烛        一、秦晋围郑

之        二、临危受命

武                              亡郑利晋阙秦

退       三、说秦退兵           存郑利秦                    理由

秦                              晋君忘恩负义,贪得无厌

师       四、秦晋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2.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

3.烛之武退秦师全程教案

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教案

5.《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6.烛之武退秦师获奖教案

7.烛之武退秦师微课教案

8.烛之武退秦师说课教案

9.《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

10.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