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会里初中 梁月

教学内容: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小说《孔乙己》第二课时。

内容简介:作品通过孔乙己这一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社会关系的冷漠。

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教学难点:认识孔乙己悲剧的根源。

媒体运用: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想象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思路:读、启、思、议、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开门见山导入、板书课题:孔乙己

<一>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分析了孔乙己生活的环境,谁能说 一说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通过回忆,在学生头脑中打上“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的印迹,使学生认识到孔乙己是生活在长衫客和短衣帮之间的。

<二> 继续追问:孔乙己属于长衫客和短衣帮两类人中的哪一类呢?理由是什么?

要求学生得出结论:孔乙己既非长衫客,又非短衣帮。

理由就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三> 整体感知孔乙己的形象

1 投影出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 深入提问:通过这句话,你认为孔乙己的身份具有怎样的特点?

广泛找同学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集中学生回答,得出结论:“站着喝酒”说明他不富裕,经济地位低下;“穿长衫”是有文化、有身份的象征。可见,孔乙己的身份具有矛盾性、特殊性。

二 深层探究 突破重点

<一>跳读课文,用勾画法找出体现孔乙己性格的语句

<二>观看录像 品味思考: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

<三.> 开展“说一说、讲一讲”的活动

具体做法:请每小组分别派两名代表走上讲台,先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孔乙己,再结合关键

词句讲一讲你是如何判断其性格的?

<四> 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 迂腐麻木

好喝懒做

自命清高

天真善良

三 发散思维 巧妙过渡

<一> 推测提问:根据孔乙己的遭遇,根据孔乙己的经历,你觉得他最终可能是怎样的结 局呢?

<二> 让学生七嘴八舌去讨论,得到丰富多彩的答案,并最终达成共识:孔乙己最终必然走向死亡。从而过渡到教学难点。

四 多方引导 解决难点

造成孔乙己的悲剧有三方面的原因,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去认识

<一>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1采用想象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假设我们穿越了时间隧道,假设时光但转了若干年,当你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孔乙己。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思考:十八岁的孔乙己会是什么样的?

通过学生形形色色的回答,使他们认识到:年轻的孔乙己也曾经无忧无虑,也曾经积极上进,也曾经努力拼搏。

2 启发引导:结合着孔乙己的追求,结合着孔乙己的经历,讨论:是什么原因促使孔乙己一步步沦落到这种地步?

让学生分组探究,尽情讨论.

3达成共识:孔乙己热衷功名,一心想向上爬.考秀才,考举人,考状元是他毕生的梦想,他一生都生活在封建科举制度的阴影中,然而屡试不中,一次次的考场时失意使他堕落,使他迷惑,使他沉沦,使他彷徨。在现实的打击下,他终于放弃生命的尊严,成为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二〉社会关系的冷漠无情

1 趣味引导: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陈佩斯、梁天演的是什么剧呢?与之相反,催人泪下的又是什么剧呢?

使学生认识到:剧有悲、喜之分

2 适时追问:孔乙己的故事是属于喜剧,还是属于悲剧?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孔乙己的故事是悲剧

3转折提问:孔乙己的故事是一个很悲很悲的故事,然而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在孔乙己的悲剧里却处处充满了笑声,请你找一找笑孔乙己的都有哪些人呢?

指导学生快速跳读全文,可以找到:小伙计笑孔乙己,掌柜的笑孔乙己,孩子们笑孔乙己,长衫客笑孔乙己,就连短衣帮也在笑孔乙己,可见:孔乙己已不为世人所容。

4继续追问:在一连串的笑声中,你认为最令人心寒、最令人心酸的笑是哪一次?

学生可确认: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时,人们对他的笑是最无情的。

5采用创设情境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具体做法:配上一段凄惨的音乐,指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课前准备,然后在课上给大家讲解:中秋已过,初冬降至,深秋的寒风中走来了孔乙己,他脸色难看,他衣衫褴缕,他半身残疾,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别人的可怜啊,他多么需要几声安慰呀,然而在他悲惨的人生旅途之中,除了一串串无情的笑声之外,还有什么?

6把学生带入情境后,投影出示思考题: 笑有什么含义?

笑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反复写笑?

围绕以上三个问题,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要求学生组织一段通顺的语言,谈谈你对笑的理解。

在学生的讨论中,可得出结论: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离去。“笑”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封建社会的冷漠无情。作者反复写笑造成了一种快活的空气,一种喜剧的氛围,使悲剧的内容在喜剧的氛围里展开,增强了悲剧的深刻性。

〈三〉个人原因

采用连环提问法,层层深入

1做师访生答的游戏

具体做法:由教师扮成记者,分别采访不同的学生,问题是:请谈一谈你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怎样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2投影出示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态度:“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指导学生朗读并理解

追问:鲁迅先生“怒其不争”,你认为孔乙己的不争表现在哪里?

指导学生筛选出:孔乙己迂腐麻木,好喝懒做,自命清高这些性格上的弱点。

3深入探究:孔乙己的悲剧和他的性格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孔乙己热衷功名,并为此耗尽了大好年华,但他始终不肯脱掉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即使沦落到乞讨的境地,他仍然执迷不悔。性格上的弱点正是他悲剧的又一原因

五 让学生多角度认识孔乙己

<一>引申思考:请你从两个不同方面谈一谈你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理解。

<二>教师示范:孔乙己是可怜的,孔乙己又是可悲的

孔乙己是令人讨厌的,孔乙己又是令人同情的

学生自由发言

六 拓展思路 引申练习

<一>基础题

1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怎样的?你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怎样的?

3文中多次写“笑”达到了一种怎样的表达效果?

4 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二>能力题

请想象以下情景

孔乙己走进高中课堂……

要求: 想象合理 言之有序

 

板书设计

孔 迂腐麻木 封建科举制度

乙 好喝懒作 死 社会冷漠无情

己 自命清高 个人性格弱点

天真善良

 

教学设想

《孔乙己》这篇小说,揭示了旧时代的"国民性"问题,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进行引导。在启发思考的同时,作一些必要的补充讲述。

阅读这篇小说,要注意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深刻意义。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五四运动前夕,国内军阀混战,政治黑暗,劳动人民遭受着深重的灾难。在文化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已经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当时就清楚地看到,文化教育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青少年的大问题。因此,他写了不少的小说,启发人们对几十年间的社会现实进行对照,懂得批判和取舍。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短篇小说《孔乙己》。

二、课内预习

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1.正音正字。阔绰

咸亨 舀出 羼水 蘸了酒 打折了腿

2.解释词语。

格局 每每 阔绰 缠夹不清 颓唐 哄笑 不屑置辩

3.思考。

(1)小说主要写了孔乙己在什么地方的活动?

(2)众人对待孔乙己是什么态度?

(3)小说中写到了孔乙己的哪些遭遇?你觉得他哪一次的遭遇最为悲惨?

交流、讨论后明确:

小说主要写了孔乙己在鲁镇咸亨酒店的活动,写了他几次来酒店喝酒的情形。这里的人们常常议论和嘲笑他。在小说中,孔乙己常遭人凌辱,被人吊打。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的遭遇最为悲惨。因为他从此断了一切生计,最后终于悲惨死去。

三、分析课文结构层次

讨论,明确: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所以至今还记得”),介绍咸亨酒店的大概情况,点出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从“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至结束),介绍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这一部分又可以孔乙己被打折腿为界,再分两层。

第一层(从“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至“别人也便这么过”),交代断腿前的孔乙己生活的景况。

第二层(从“有一天……”至结束),交代孔乙己被打折腿后的悲惨遭遇。

四、教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并思考:这一部分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孔乙已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呢?

2.讨论,明确:

这一部分共3个小节。第1小节先介绍鲁镇酒店的格局,再介绍来酒店喝酒的人群,将喝酒的人群区分为短衣帮和长衫帮,贫富对比非常鲜明。

第2、3小节介绍“我”的在酒店专温酒的“无聊”职务,表明“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从“我”职务上的变动,更可以看出掌柜的势利冷酷:对长衫帮惟恐侍候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就欺,这样冷酷无情的社会环境预示着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五、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体会孔乙己的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这一课时我们要具体了解孔乙己的身世和他的悲惨遭遇,并分析他悲惨遭遇的原因。

二、了解孔乙已的身世和悲惨遭遇

提示和思考:

1.孔乙己的名字就叫“孔乙己”吗?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2.怎样理解“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

3.在酒店中,常议论和嘲笑孔乙己的是些什么人?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

4.孔乙己被何家和丁举人家吊打,说明了什么?

5.孔乙己为什么“不会营生”“弄到将来要讨饭了”?

交流,讨论后明确:

1.孔乙己姓孔,但是“孔乙己”只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给他取的绰号,他实际上有姓无名,说明他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2.这句话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孔乙已经济拮据,只能和“短衣帮”在一起。但他又不能脱掉长衫,因为那件长衫是读书人的标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老封建思想在他脑海中根深蒂固。但他既不能爬到上层,又不能甘屈下层从事劳动,已经是一个畸形的“多余的人”。这句话既照应前文,又点明他的独特身份,也预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3.在酒店中,常议论和嘲笑孔乙己的是“短衣帮”顾客、掌柜的、小伙计等人,他们的地位和孔乙己的地位同样低下,但他们也看不起孔乙己,说明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的毒害。

4.孔乙己因为偶然的偷窃,被别的读书人吊打,告诉人们科举制造成了知识分子的两种命运:或爬上去,作威作福;或跌下来,任人凌辱欺压。封建科举制度不但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也摧残了他的肉体。

5.孔乙己身材高大,又能写得一手好字,本可以自食其力。但他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轻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他这样的人,一旦功名不成就必然避免不了被科举制度吞噬的命运。

三、分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提示与思考:孑l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讨论后明确:

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不能“进学”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他们常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

(3)丁举人等封建统治者的狠毒冷酷,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将他推上了绝路。

2.自身原因。

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只想通过科举向上爬,即使沦落到形同乞丐的地步,也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他轻视劳动,好吃懒做,因偷窃而被打折了腿,仍麻木不仁,到死也未能醒悟。

四、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提供以下观点供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集体讨论,思考分析。

观点1,“凉薄”说:“鲁迅认为《孔乙己》描写的是一般的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

观点2,“反封建”说:“该小说不仅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腐朽性及其罪恶,而且可以引申到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全部伦理道德的彻底否定。”(焦晋《谈(孔乙己)主题的广阔性与深化》)

观点3,“等级观念”论:揭露和讽刺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的思想、精神中的封建等级观念。(黄忠顺《{孔乙己)主题新探》)

观念4,“兼有”说:《孔乙己》的主题在于表现旧式教育的不易发展人的才能,潦倒的读书人的意识和姿态以及社会对不幸的人的冷淡。(叶圣陶《(孔乙己)中的一句话》)

说明: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予以认可,鼓励。

五、布置作业

课文是如何刻画孔乙己这一形象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回顾小说主题导人)

二、组织讨论:课文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孔乙己的形象的?

讨论后明确: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刻画,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1.肖像描写。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特殊身份

身材高大--------→完全有可能自食其力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一常受凌辱、吊打

又脏又破卜-------→懒

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一年纪大

已经不成样子------→生活极度困苦,却无人同情

2.语言描写。

满口之乎者也一麻木不仁

君子固穷一自欺欺人、死要面子

3.动作描写。

排出几文钱--------→拮据而穷酸、显示阔气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一境遇悲惨,但仍好喝

4.神态描写。

不屑置辩的神气一自命清高

恳切地说厂-------→心地善良

以上为正面描写,酒客的谈论是侧面描写。

三、讨论“我"(小伙计)在小说中的作用

提示和思考:小说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后明确:

小说是以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的,并且是以“我”成人后回忆20多年前往事的口吻来写的。可以用20多年后的眼光看待当初的社会生活。

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生活中几个典型的片断构成情节,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突出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小伙计毕竟涉世不深,还没有掌柜等人那么冷酷,用他的眼光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可以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四、布置作业

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课文没有明说,请展开你的想像,设计一下孔乙己最后的结局。300字左右。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方法的指导。

2.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内容:

1.掌握一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3.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训练。

课时安排:

课时:一课时;课型:导读课。

预习要求:

1.疏通文字,熟悉课文。

2.了解科举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课前印发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用“矛盾分析法”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全面感知。

1.默读全文,完成下列句子,了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 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2.交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帐的人。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的人。

三、深入探因。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探求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会地位。归纳出如下答案: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以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2.综合矛盾,统一矛盾,全面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3.任选题目说话。

①孔乙己是个可笑而又可悲的人。

②孔乙己是个可怜而又可憎的人。

四、联想扩思。

1.在学习过的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形象也像孔乙己一样体现着自身性格的矛盾?

《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身为执法者但徇情枉法。

《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饥寒交迫急需火柴但一根也不肯动用。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明知天热感到胆怯但仍坚持出车。

《杨修之死》中曹操口头称赞杨修但最终杀害杨修。

《小橘灯》中小姑娘小小年纪遭遇不幸但成熟机警。

2.小结: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亦然。抓住矛盾进行分析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会用这种方法去认识人、看待事,走向全面深刻,做一个理性而不偏激、深刻而不肤浅的人。

【创意说明】

《孔乙己》对初中学生而言可谓博大精深。精警传神的语言,典型生动的人物,含蓄深刻的主题,匠心独运的构思,每个角度都够讲好几节课。对于这样一篇“讲点”丰富的课文,该怎样教?本课的教学设计作出了一点尝试:

一、巧妙选取切入点。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因此设计中选取了“矛盾”这一切入点,从生活现象到性格特征、思想根源,带领学生由表及里,全面深刻地分析“孔乙己”这一形象,从而带动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二、科学渗透素质教育。本课教学在带领学生分析孔乙己性格特征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解读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另外,教学收束时,更进一步由学法指导拓展到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令学生有“别有洞天”之感。

[孔乙己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孔乙己教案

2.《孔乙己》课文教案

3.《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4.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5.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6.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7.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8.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9.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10.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