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格须入格--也谈文体意识(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5-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出格”须“入格”

       --也谈文体意识

自从话题作文引入高考以来,文体对考生的约束降到了最低限度,给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于是,童话、寓言、戏剧、诗歌、文言文……各种形式的佳作在高考试卷中频频亮相,异彩纷呈。面对这种形势,赞美者有之,忧虑者有之;模仿者有之,观望者有之。笔者不揣冒昧,意欲就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作文形式的创新反映了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是否提倡大家“群起而‘效’之”,不能一概而论。这里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学生是否具备这种实力--语言文字、谋篇布局、思维品质、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基本功。如果学生不具备这种实力,而去盲目地模仿,其结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要着力抓好常规文体的写作和人文素养的积淀。

常规文体的写作是创新的基础,它不仅是写作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也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我们所看到的高考佳作,不论其采取何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语言精练,剪裁得当,思维严密。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不排除极少数同学具有一定的语言运用的天赋,但绝大多数的同学的这种能力是来自于平时的刻苦训练。这种训练,当然不是去训练各种特殊的文章形式,因为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仅仅凭借中学阶段的学习时间,要把各种文章形式、文学体裁全部训练完是绝对不可能的。学生平时练得最多的,还是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文学体裁中的散文,学生只有对这些文章形式能够运用自如,再加上本人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谈得上更高层次的发展,这和学走路是一个道理。这就是学习中的质量互变规律,这就是学习中的厚积薄发。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文章是思维质量的外在体现。大凡文质皆美的佳作,无不体现着作者优秀的思维品质,体现着作者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往往会拿一些形式别致的考生作文让学生模仿,学生也热衷于模仿而对常规的作文训练不屑一顾。当然,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们模得了其形,能模得了其神吗?我们所看到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作品,往往是这种情形:剧本,只是几个场景的拼凑,缺乏思维的连贯性;童话,只是一个动物故事加一个生硬的道理,缺乏思维的深刻性;诗歌,只是把散文句式单独排列,缺乏应有的艺术性;用文言写作,往往是半通不通,漏洞百出,更谈不上文言的典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结果是,不仅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在有意无意中培养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

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情,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贪图省时省力,企图一步登天,其结果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一无所获。因此,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注重规范的文体实践,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的积淀。这就是学习的“格”,写作的“格”。要想“出格”,自由发挥,必先“入格”,潜心磨练。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不顾学生的实际,一味地让学生去模仿,去创新,恐怕就真的要背上“误尽苍生”的骂名了。

 

包头市第33中学    曹权

[出格须入格--也谈文体意识(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1.公共意识的演讲稿

2.安全意识演讲稿

3.庆祝元旦教师文体活动策划书

4.散文的文体知识

5.文体部工作总结

6.小说的文体知识课件

7.班级文体活动总结

8.初中心理健康说课稿

9.初中心理优秀说课稿

10.初中心理说课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