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
在所看的艺术门类中,只有电影能够在纯粹意义上被称为“现代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处处都留下了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
“技术演进”的轨迹。
电影的诞生,即是建立在19世纪近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其
后,电影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变革,更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前提:没
有录音技术和音画合成技术的突破,电影就不会实现从无声片向有声
片的飞跃;没有彩色胶片的发明和记录技术的进步,电影就不会完成
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变革;银幕空间的变化一从普通的窄银幕到宽银
幕电影、环幕电影、立体电影直到80年代开始流行的穹幕电影等等,
又无不是建立在放映技术的进步及科学家对于人的视觉感应与欣赏心
理之间关系的研究成国之上。而近年来,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技
术革命的直接推动下,电子成像技术在影片制作中的广泛应用又使
电影再一次处于革命性的变革之中,这次变革被称为电影发展史上的
“多媒体时代”。
电影成像技术(CGI )发明于60年代,但直到70年代才运用到电
影制作中来。1977年,美国导演卢卡斯在他拍摄科幻片《星球大战》
时,用电脑程序操纵影片中宇宙飞船的运动轨迹,“炮制”出摄影机
无法拍出的天外世界,并在电脑程序帮助下制作了大量外星人格斗的
特技镜头,令当时的观众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卢卡斯为拍摄这部影
片而专门创办的“工业光幻公司(ILM )”则成为美国“电脑电影、
的领头羊。这部影片创下了4 亿美元的高额收入,成为70年代美国票
房收入最高的8 部影片之一。此后,美果影痰伤掀其了一股”电脑特
技热“,电脑特技开始成为电影制作中的又一根拐杖。《谁害了兔子
罗杰》(1988年)中动画与真人的浑然天成,《终结者2 》(1991
年)中液体金属杀手的自由变形,〈侏罗纪公园〉(1993年)中栩栩
如生的各种恐龙,〈阿甘正传〉(1 994 年)中以假乱真的历史画面……
尽管这一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它所拥有的几乎没有极限的发
展前景却使人相:在艺术家的想象与银幕之间,电脑的魔法将使所有
的天堑变为通途。
同电影史上每一次的重大变革一样,在多媒体时代,以电子成像
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对电影制作的介人,也必将对电影观念的转变、
电影理论的充实和观众审美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应当承认,艺术理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
手段的表现力。电脑特技为艺术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电子成像技
术“所想即所见”的强大功能面前,“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
句狂言终于有了全新的诠释。生活不再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艺术
想象将和现实生活在一起,共同为艺术创造源源不断的提供丰富的素
材。
排除了制作上的障碍,电影创作在题材方面也开阔了无限广阔的
领域。在那块宽大银幕中,可以“按照生活的事情”,可以“把你所
没有想到的东西展现在你的面前”,脑特技为艺术想象插上了腾飞的
翅膀,在电子成像技术“所想即所见,的强大功能面前”,从微观世
界到宏观世界,从人类社会到宇宙空间,鲨鱼作乱(《大自鲨》)、
巨蟒人(《狂蟒之灾》)、岩浆喷涌(〈天崩地裂〉)、太空激战
(〈星球大战〉)……尤其是近年来,几乎所有可能殃及人类的灾难
都在这方银幕上见识过了海啸、龙卷风、火山爆发、彗星撞地球……
电脑特技为我们创造出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视听奇观,提供了今人目眩
神移的视听震撼。
然而,另一方面,在这种空间想象力无限延伸的同时,人们又开
始对电影影像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当电脑将人们的一切梦想都转化
为银幕现实时,它无疑也向人类视觉的可靠性提出了严重的挑战。面
对这个借助于高科技手段“魔变”出来的“拷贝的世界”、“虚拟的
现实”,人们除了享受那声光的盛宴、感官的刺激之外,恐怕再难以
对影片的剧情动心了,因为如今的影片除了故事情节“纯属虚构”之
外,连“细节的真实”也快要没有了,当人们知道《阿甘正传》中那
位残疾军人的双腿不过是借助电脑特技从画面上“抠”去时,还会为
他一掬同情之泪吗?
当观众在观赏《乌鸦》时,知道演员布兰登,李已在影片拍摄过
程中身亡,而在影片后半部分中他的形象则是通过SGI (电脑图像公
司)的软件系统运用“移花接木”术“移植”而来时,又将会有何感
想?
而在影史上第一部全部使用电脑三维动画图像制作的影片《玩具
总动员》于1995年问世以后,更有人大胆预言,将来的电影可以完全
不用任何真人来充当演员了。
与此同时,关于“电影是什么”这个带有根本性的经典问题开始
变得愈加模糊不清。因为如今的电影既可通过摄影机“光学成像”,
又可通过计算机“电子成像”;既可记录在胶片上,又可记录在磁带
或光盘上而在高清晰度电视出现以后,电影与电视之间的实质性区别
也将难以界定。据美国由45位著名未来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新兴技
术预测委员会的预测,大约在2003年前后,在以“多媒体’和”信息
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家庭电子小屋“进一步普及的基础上,以虚拟
现实和交互式模仿为主要功能的”电脑电影“将定进家庭,成为一种
更为普及的娱乐活动。到那时,人们尽管可以凭着自己的喜好,任何
时候在家中选择自己想要看的电影,并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影片情节的
发展路向和人物命运。于是,电影的观赏方式将从集聚性变为分散性;
电影的接受方式将从大众化变为小众化、个体化。这些变化必将促使
电影创作在种类、样式、风格等各个方面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发展。
但是,当这门“梦幻艺术”更贴近于大众时,它似乎更远离“经
典”的神圣,而更像是人们掌心的游戏、家中的“电玩”了。尤其是
面对炫目的银幕,技术至上主义开始损害电影艺术原本的价值。近年
来,不少人对好菜坞提出批评,认为它尽管有庞大的资金和新奇的电
脑科技,但许多作品冰冷而机械;由于过分迷恋技术,影片中的艺术
追求已退居其次,其原因在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成了根本的驱动力,
在高额票房回报的诱惑下,那些曾经是先锋、前卫的新锐刺头们也纷
纷被“电脑特技王国”招安。在商品化生产的前提下,艺术质量成为
奢侈的点缀和软性的包装。如果说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E.T 》
在讲述了一个科幻故事的同时,还引人入胜的表达了人类的同情和爱
心的话,那么,到了《失落的世界》时,他已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精心
编织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而仅仅忙于展示高科技为银慕带来的最新
业绩。其实,对于电脑特枝的问题,不在于用不用, 而是在于为什
么要用。纵观近年来的类似影片,炫耀电脑特技已成为一种时尚,但
往往这一类影片中,已没有了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所有的剧情只不
过是为了某种新奇的电脑特技的展示需要而“度身定做”,人文精神
的缺席和叙事结构的模式化使影片显得苍白无力,而艺术则沦为技术
的附属品。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一台电脑的效能可以达到现在美国加州
整个硅谷所有电脑的效能。很难想象那时的人类社会将是一种什么样
的面貌,也很难想象那时的电影将是一种什么样的面貌,但有一点则
可以肯定:在电影的艺术与技术的互动关系中,我们将不断地积累我
们的观赏经验,重新学习看电影。
(作者,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馆长)
[高科技重新教我们看电影]相关文章:
5.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范本
10.股份重新分配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