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品味文题(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4-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的激剧增加,人们要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需要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多,时代对人们的阅读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现代中学生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与阅读质量,才能为立足高度现代化的未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要提高阅读水平与阅读质量,除端正阅读态度外,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学会品味文题不失为一种切实有用的阅读方法。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标题便是文章的眼睛。我们阅读文章,也应该学会品味文题。通过品味文题,学会选择材料、提炼中心以及谋篇布局的方法与技巧,训练思维,增强理解力,提高文化与思想修养。

品味文题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读前品味,一种是读后品味。读文章之前品味文题,要求拿到一篇文章之后先不要急于读文章,而要先对文题作一番分析思考。方法之一,可以从文题结构入手,扣住文题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推论性分析思考,对文章的体裁、内容、中心、层次等预先作一番认真的揣摩,然后再去阅读文章,将阅读所得与读前的揣摩加以比较、验证。这样有助于增强审题能力,提高选材、布局、谋篇水平,在阅读中既训练了思维,又增进了写作知识。例如,学习毛泽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学习之前先对文题作一番品味,可以从文题中心词“文化”的三个修饰性定语揣摩出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分论点形式逐层论述。三个分论点论述清楚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明确了。学习《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学习之前品味文题,可以把握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与中心,从“就义”一词看,文章内容应是记叙刘胡兰牺牲的经过,从“慷慨”一词看,文章应着力刻划刘胡兰凛然无畏的高大形象,再现其忠诚革命忠诚党的崇高精神。方法之二,可以在文题之前或之后加适当的修饰词或补充必要的成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为文题所补加的修饰词或相关成分,其实便是文章要写作的必要内容,补加的修饰词或相关成分的顺序,有时候能显示出文章的写作层次。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之前,可以在文题之前补加适当的修饰词:_________的中国石拱桥。所补加的修饰词如果准确了,其实便是揭示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了。补加几个修饰词便是揭示出中国石拱桥的几个特点。如果碰巧补加“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三个修饰词,则正与文章的内容与写作层次相符,说明这番读前的思考与作者的构思十分接近了。如果补加的是别的修饰词,说明要揭示的是中国石拱桥的另一种特征,很可能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补充。方法之三,可以依据一定的思维逻辑从不同方面对文题提出质疑,对质疑的回答便是文章的内容,有时候,质疑的顺序正是文章的写作顺序。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可以先对文题提出如下质疑: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到底有什么好处或前景?要回答第一问,便要交代沙漠的危害;要回答第二问,便要说明沙漠的危害方式与相应的治理对策;要回答第三问,便要说明治理沙漠的效果,并要预见治理沙漠的前景。其实,这三问正是文章依次写作的内容,能够连发这样三问,自然能写出类似《向沙漠进军》这样的好文章了。

读文章之后品味文题,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对文题作多角度的分析、深层次的挖掘,通过品味文题,把握文章的命题特色与文题的丰富含义,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在品味文题中接受情感熏陶与思想教育,提高思想修养。如读了阿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一面》之后,再回过头来品味文题,可知这“一面”语含双关:既表明文章内容,又点明文章中心。作为文章内容的显示,“一面”是记叙作者与鲁迅先生偶然相见的一次经历。作为文章中心的暗示,“一面”是通过这次偶然性的相见揭示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丰富精神世界的一个侧面,即关心、爱护、帮助进步青年,热爱劳动人民。由这“一面”便足以见出鲁迅先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精神之崇高!这样,在对文题的品味中我们自然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出对鲁迅先生的由衷崇敬与深切怀念。学习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之后,再回过头来品味文题,可知这标题中的“梨花”既是指自然界中洁白耀眼、芳香扑鼻的梨花,也是指曾长期照看过小茅屋、助人为乐的梨花姑娘,“梨花”既是花,又是人,是花人合一,是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的象征!标题中的“驿路”则可以理解为双关语,既是指作者行程中这段特定的路上,也可泛指“一路”上,即沿途上都有“梨花”式的助人为乐的人,这个“一路”不仅是空间上的概念,即沿途上,还是时间上的概念,即一直以来,长期以来的意思,它暗示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已深入人心。雷锋精神影响之深远、影响之广泛尽现于这个“驿路”(一路)。

当然,品味文题可以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读前品味了,读后还来品味一番,效果肯定会更好。如学习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学习之前可以质疑:“长生果”上加引号,说明写的不是自然界中的油料作物长生果(俗名叫“落花生”),它肯定是一种比喻。作者把什么比喻“长生果”呢?为什么要把它比作“长生果”呢?用上这样一个比喻,能表现出作者怎样一种感情呢?这样一品味,便能把握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喜爱、感激、怀恋之情了。学习课文之后再来品味文题,为课文补加适当的修饰词:__________的“长生果”。只要能补加适当的修饰词:引导“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文学书籍),课文的内容与层次就能大体把握了。总之,经过长期的文题品味训练,必能提高阅读水平与阅读质量。

作者邮箱: hnyzbzzhouzhien@126.com

[学会品味文题(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学会看病阅读题答案

2.品味人生语录

3.品味瑕疵阅读及答案

4.医学会议主持词范文

5.学会感恩励志短文

6.同学会活动方案范文

7.学会感恩演讲稿范文

8.学会放弃的议论文范文

9.英语经典美文:品味现在

10.品味遗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