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与纪伯伦

发布时间:2016-1-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陈喜儒

2001年9月6日,我陪黎巴嫩作家代表团来到福建长乐的冰心文学馆。

在陈列室里看到黎巴嫩大使为老人授勋的照片,感到格外亲切。授勋时,我作为工作人员也在场。黎巴嫩共和国总统府为此颁发第6146号令,命令说:鉴于中国作家冰心女士将部分纪伯伦的作品译成中文,特授予骑士级国家雪松勋章,表彰她在中国传播黎巴嫩文化所作的贡献。

1997年3月7日下午,北京医院三楼会议室充满了鲜花的芬芳,各界知名人士济济一堂。黎巴嫩驻华大使法利德萨哈玛把勋章挂在冰心老人胸前,并按照阿拉伯礼仪吻了老人的手。老人坐在轮椅里,精神矍铄,面带微笑。大使说:冰心女士在年轻时,就敏锐地听到黎巴嫩的思想家、作家纪伯伦的哲理和诗的呼唤。今天,我们在医院里集会,为她举行仪式。是她,使这里变成了文化殿堂,文学论坛……冰心女儿吴青代读老人的讲稿:我喜爱纪伯伦的作品,特别喜爱他的人生哲学,对爱的追求。他说:“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真正伟大的人是不压制别人,也不受压制的人。”……纪伯伦不仅属于黎巴嫩,而且属于中国,属于东方,属于全世界。

纪伯伦1883年1月6日生于黎巴嫩贝什里,12岁随家人前往美国,他多才多艺,可用阿拉伯文、英文写作,小说、诗歌、散文、诗剧,绘画也有杰出的成就。

冰心1923年8月横渡太平洋到达波士顿,当时纪伯伦已离开波士顿,在纽约潜心创作,并于冰心赴美的当年发表了《先知》。

冰心在译者序中说:“《先知》是我在1927年冬月在美国朋友处读到的,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丽的文词,予我以极深的印象……1930年3月,病榻无聊,又把它看了一遍,觉得这本书实在有翻译的价值,于是我逐段翻译。……今年夏日才一鼓作气地把它译完……”

冰心是在《先知》出版后的第4年读到的,开始翻译时,纪伯伦还在纽约。1931年,冰心译完《先知》在写序时,纪伯伦已病故,并由亲属将遗体运回了故乡(1931年8月22日)。

纪伯伦没来过中国,冰心也未去过黎巴嫩,他们没见过面,也无书信往来,但《先知》却把他们的心联接在一起。冰心说《先知》文词流丽,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黎巴嫩文学史家汉纳法胡里说《先知》“具有东方苏菲精神”,“阐述了许多高尚而富有哲理性的教诲”,“文笔轻柔优美,如潺潺流水,有迷人的音乐感。”由此可见,冰心和法胡里对纪伯伦的理解有多么准确、深刻。

但黎巴嫩作家并不知道冰心,更不知道黎巴嫩政府给冰心授勋。在中黎作家座谈会上,中国作家对纪伯伦的熟悉、敬重和热爱,使他们感到震惊。黎巴嫩作家大都是教授、博士、学者,他们对俄罗斯文学、法国文学、英美文学极为熟悉,而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几乎是一无所知。长期以来,由于文字的障碍,民族文化传统的迥异,地理上相距遥远,两国文学界是隔膜的,生疏的。在旅途中,我告诉他们,在《先知》发表的第8年,冰心就把它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70年来畅销不衰。如今中国出版的纪伯伦作品的单行本、文集很多,据我所知,仅全集就有几种,但对于黎巴嫩的当代文学,包括诸位的作品,我们也是不甚了了,所以我们今后要沿着冰心老人开拓的交流之路,常来常往。他们热烈鼓掌,表示赞同。

他们参观完冰心文学馆后,在冰心老人的塑像前全体合影留念。纳奇卡拉巴博士代表黎巴嫩作家代表团在留言簿上写道:黎巴嫩的朋友们向你们致敬,对你们对文学的忠诚表示钦佩。向你们已故的人道主义文学家冰心女士表示敬意。她不仅是中国的伟大文学家,也属于全人类。

黎巴嫩作家代表一行6人,都恭恭敬敬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黎巴嫩作家协会主席、著名诗人朱佐夫哈尔卜即席赋诗《献给冰心》:

纪伯伦,东方不朽的精神

冰心,伟大的灵魂。

你们曾相识相知

而我们

是你们的孩子。

我们发誓

永远忠于你们

我们更加热爱中国

更加热爱黎巴嫩

我们热爱自由

热爱孩子

热爱土地

热爱和平

我们是红玫瑰

愿闻到我们的芳香……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01月22日第七版)

[冰心与纪伯伦]相关文章:

1.纪伯伦经典散文

2.纪伯伦经典语录

3.冰心作品摘抄

4.有关冰心散文

5.摘抄冰心语录

6.冰心诗歌精选

7.冰心忆读书课件

8.冰心往事阅读答案

9.往事二冰心阅读答案

10.冰心谈生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