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之光)
多年前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主持人倪萍曾说到,作家王蒙有一次说,“北京的春天,咣当一声就来了”,意思是北京的春天来得快。其实这是我国除高山高原以外,大部地区的普遍规律。
在我国古诗里就有许多描写我国春天来得快的名句。
例如宋代诗人朱淑真在《立春前一日》中说,“梅花枝上雪初融,一夜高风急转东。芳草池塘冰未薄,柳条如线著春工”。诗中东风即春风。可见,大自然中雪初融,冰未薄,但柳条却已泄漏了春光。瞧,春季来得有多快!
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首》中则以嫩草来反映春来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的意思是,早春小雨之后,湿润酥软的地面长出了嫩草。但因为嫩草细而稀,因此只是远看(斜着看)才见绿色。诗人把它看作是春季中最美好的时刻,比绿满皇城时的夏季要好看得多。这就说明,这种现象持续时间很短,因为物以稀才贵。宋代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也都是这种情况。如果春季气温、水温上升很慢,“又绿”和“鸭先知”也就没有意思,不值得去写了。
但是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作者以为还是唐代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的意思是,一株由碧玉妆成的高树(树高是倒装结构),垂下了许多绿色的柳枝,枝条上迅速长出了无数细小的嫩叶。它们究竟是谁剪裁出来的呢?诗人说是二月(阴历)的春风!
原来,唐代盛行剪纸,剪人剪物也剪花鸟鱼虫。因此贺知章才有此灵感,说细叶是被春风剪裁出来的。实际是,由于我国冬冷夏热,因此春季中升温速度也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快的。正是迅速上升的气温加快催发了柳叶。2001年3月19~21日作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就曾巧见诗中描写的这种奇迹。因为这几天气温突然升高,其中3月20日最高气温22.6℃还打破了40年来历史最高纪录。从18日柳条上叶芽苞开始返青膨大,19日叶芽苞长度明显增长(但仍贴在柳条上)。20日叶芽外端翘离枝条(但芽仍直)。到了21日叶芽苞就完全绽放,细叶弯曲。因此如果诗人不是每天都去看柳,就有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无数细叶已经神奇地被春风“剪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