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作文话题材料源探秘及其他(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7-12-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裴  伟

每年高考是社会热点,而作文命题永远是高考的关注点,常常会触动时代共同热点,如2002年的诚信。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给出的是一段文字: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灵性--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顔色。

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今年高考作文话题涉及山水,这可是古老的话题,因为地球诞生以来就有山和水,恰如南朝陶弘景隐居茅山时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大自然之美,的确本可推山水之美为代表。中国的先人对山水的感知很早,如《易》八卦中,一卦为山,两卦为水。在儒家山水观里,山水哲学代表为孔子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本人是仁者,也是智者,流动的水能引发他日常快乐的情绪,而山的崇高静穆使他想得更远。孔子“乐山”“乐水”有与思想感情的对应关系,孔子自己没有多言,后人(孟子、荀子等)在“仁”与“智“二字上大做山和水的文章,即以人的品德与山水的品德相互比较,相互映发,提升到人生哲理和理趣。

在后世的文艺家眼中“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山与水可有形有质,不必多说。所以六朝以来文人山水与画家山水相互辉映。如《文心雕龙》等名篇巨制多有阐述,诞生了第一位山水诗人谢灵运,文人开始摆脱了山水“喻诸心性德行”或仅以山水作为“失意时不得已之慰藉”,"山水之"趣灵"更坦然毕现于人们面前。(参见陈良运《中国山水美学发轫考述》,载《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秋之卷) 

北宋画家郭熙《林泉高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山以水为血脉, 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这些好的句子在宋元画论里俯拾皆是。在中国艺术家的眼睛里,山水是变幻的,山水是映照的,山水又是永恒的。

最有意思的是这一段,出于镇江电视台参与制作、今年元旦前后中央电视台上映的电视片《独领风骚毛泽东》的解说词:   

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慧的人通达事物规律而行事通畅无阻,像水一样灵动,似乎更喜欢水。仁义的人遵守行为规范,朴厚稳重而不改变主张,像山一样庄重,似乎更喜欢山。然而,自然界却总是山水相连,山水相通的。没有江水流淌,高山也会沉默。因为高山滋养,江水才会歌唱。既爱山,又喜水的毛泽东,哪怕是在闲咏之中,也依然透露着他那灵动如水、庄重如山的情怀。仅仅在岸边观潮,不是他的性格。看见风浪就遏制不住激动的毛泽东,渴望把自己像山一样的性格,融合到灵动的水流之中。(《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第226-227页,2004年1月出版,万卷出版社)。这一段是写毛泽东在钱塘江口观潮的文字,作者陈晋(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作家)在传统的文艺美学材料上作了精彩的演绎,解说词曾在国内几家大报连载过,笔者推测很可能是今年高考命题者妙手偶得的材料源。

无独有偶,今年4月20日《山西日报》发表了《山的凝重,水的灵动》的诗歌评论(作者吴思敬)“山的凝重、水的灵动,不仅涵养了诗人的性情,而且为他的诗集涂抹了两道浓重的底色。”

因此,今年高考江苏首次单独命题出手不凡,继承中有创新,古老的话题颇具思辨性。“山、水”中包含了多组对立统一的矛盾,山和水、灵动和沉稳、水的灵动和海的一色、山的沉稳和四季变化,透过材料的表象,可提炼出许多道理,谈谈人生、社会、自然、文艺等,可以抓住灵动与沉稳、变化与永恒、动与不动中的一个方面来联想,发挥想像的空间比较大。其次,命题材料,具有传统人文气息,可以挖掘山水中蕴涵的人生哲理、生活情趣乃至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落实的科学发展观等等,完全可以加以联系和发挥。有文学积累的学生,在联想和发挥中会大显身手。此外,今年作文话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规避了以往话题作文易出现的弊端,长于思考人生、观察社会、人文积累厚实的学生,肯定应该能写出好文章。

因为笔者身处局外,姑妄言之,还望行家通人指教!

[江苏高考作文话题材料源探秘及其他(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家乡民俗探秘课件

2.古代的服装及其他阅读答案

3.2017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秘籍

4.汉语拼音i及其他发音的教案

5.过松源晨炊原文翻译

6.四百字武陵源导游词

7.河源市导游词

8.王维桃源行诗句

9.武陵源导游词

10.谈“死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