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小说的发展史略,把握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点。
2、大体熟悉《三国演义》的人物、情节、文学价值。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二、课前预习
(一)关于小说
定义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指在语言文学艺术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是指以叙述事物为创作手法,营造典型性为审美特征的文学创作体裁。
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以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发展及贯穿主题的美学原理为表现的文学艺术作品。
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话本产生。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短篇小说为主。“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吴承恩)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小说。
6.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的《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成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中国古典名著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附解:东--(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西--(明)吴承恩《西游记》;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水--(明)施耐庵《水浒传》;桃花--(清)孔尚任《桃花扇》;红--(清)曹雪芹《红楼梦》;官场--(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儒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金瓶--(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古--抱瓮老人辑的明代话本选集《今古传奇》;聊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史书--(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镜--(清)李汝珍《镜花缘》。
(二)关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关于《曹操献刀》前后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三、知识梳理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解读文本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小说是以 为中心,通过 叙述和
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2、小说的发展经历了秦汉萌芽时期 、 、史传、野史传
说、宗教故事;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
小说,合称笔记小说,代表作品是刘义庆的《 》 、 的
《搜神记》;唐 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宋元时期
的产生,使小说由文言向白话转变;明清时期,
的问世,使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顶峰。
3、《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 小说。
(二)字词学习 为加点字标注拼音
骁 骑( ) 散 讫( ) 马 羸 ( ) 急掣( )宝刀
操惶遽( ) 县令熟视( )曹操 屏( )退左右
(三)翻译
1、今日老夫践降,晚间敢屈从众位到舍小酌
2、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3、卓曰:“孟德何来迟?”操曰:“马羸行迟耳”
4、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将士所获,擒见县令
5、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梳理情节
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1、概括故事梗概: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
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 李儒献计操脱身
课文内容概述(100字内)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分析课文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
2、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3、归纳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方法
一、分组讨论:你喜欢下列各组人物形象中的哪个,或说你认为这组人物形象中哪个刻画得最为成功
1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2喜羊羊 懒羊羊 灰太狼 红太狼
3刘备 关羽 张飞 孔明
4孔乙己 祥林嫂 润土 阿Q
小结: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我们应有哪些原则?
二、分组研读课文,从借刀、献刀、路遇陈宫、错杀伯奢 四个小说情节中把握住主要人物曹操的主要性格特点
(1)借刀:
例: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 (语言描写,反衬手法)
(2)献刀
(3)路遇陈宫
(4)错杀伯奢
三、 总结 本文中曹操形象:
四、探究讨论
1 根据本章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
2、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
① 阅读“课前提示”中“作者到……实质”
② 作者罗贯中的经历与创作时代背景解读
五、总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二、课堂练习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布领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馀,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去了良久,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可知矣。”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持刀跪下曰 乃丧于董卓之手
B.正说话间,适李儒至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C.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D.卓以其事告之 以其无礼于晋
2.下列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丞相何在?
B.孟德来何迟?
C.孟德何为?
D.孟德此行,将欲何往?
3.曹操行刺变献刀一事,确有许多疑点,幸董卓愚莽,未及时识破。请你分析一
下“孟德献刀”一事有哪些可疑之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延伸
战争一局棋
凌君洋
帐外,一片苍茫……
营内,一片悲凉……
面对着苍茫的景色,想起刚才可怕的战斗,士卒们当然都有着着凉的心情:“快到冬天了,可是我们的冬衣还没有送过来……”
“怎么办啊,我还听说朝廷中有人侵吞了咱们的禄米,现在要克扣减半,这可叫我们
怎么活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战争才能结束……”
“我儿子该长大了不少吧……”
除了将军之外,军中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着。刚打完了一仗,将军不处理军务,也不论功行赏,更不休息。和往常打完仗一样,他就拉着副将下棋。 副将知道将军的癖好,也不忍扫将军的兴致,便陪将军下起来。可是,不用猜就知道,副将输了。这次,当然也没有例外。下完后,将军带着难得的笑容对副将说:“以后要好好学啊。” 副将却说:“将军,您整天把时间浪费在棋盘中,属下认为有慢军心啊,您没听到军中流言四起吗?下棋是您的嗜好,我本不该多说,但现在是在军中,您不处理军务,却做这些小事,您不觉得浪费时间吗? 副将是硬着头皮说出这番话的。将军听完后,没带任何表情。“你跟我快十年了吧。”将军突然说道,“我原来以为你最了解我,可是你跟了我十年,连我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都不清楚……”将军突然不说了,又把棋盘展开,把棋子布在上面,静静地望着棋盘出神……副将有些唯唯诺诺:“我……我……” “经营天下先要经营好自己的脚下,万事要从小事做起,如果都像你一样,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那还做得好什么呢?”将军说得很轻,好像说给自己听,又好像在说给副将听……副将默默无语。将军又笑了:“再说,下棋也不算浪费时间啊,你不觉得下棋与战争很像吗?”
副将欲言又止。将军自己和自己下起棋来。下着下着,将军又轻轻地说:“后方安定,前线才能放手拼杀,我相信,我的后方很安定!”将军说这话时,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像极了战场上的他。副将微微点了点头。
第二天,士兵的冬衣就送到了,没过多久禄米也解到了,丝毫未少……副将看见了之后,笑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原来一切尽在将军的掌握中啊!”他默默地想,“也许将军就是从下棋中感悟一切的吧!”
1、与一般描写战争题材的小说相比,本文在写法上体现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说
2、小说开头部分写出了将士们的种种议论,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简要概括小说中的将军所具有的性格特点。
4、文中画线句子是小说的结尾,对于这个结尾,有人认为“精妙”,也有认为是“败笔”。 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不超过80字)
课堂练习【答案】
C(A.乃:①就②竟然;B.适:①恰好②刚才;C.虽:即使;D.以:①把②因为)
【答案】B(B中的“何”是为什么,B句是正常语序,其他的“何”当“什么”讲,
都是宾语前置)
【答案】
①若献刀,应在吕布在时献,宝刀共赏,才有意思,不应在吕布走后献;
②若献刀,应在董卓面朝外时当面献,不应在董卓面向里时背后献,此不合情理;
③若献刀,应连同刀鞘解下一块献,不应先拔刀后解鞘。
课堂延伸参考答案
1、本文以战争为题材,却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来表现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和杰出才能;而是 通过下棋这个常见的生活小事,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凸显人物指军若定和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
2、①借议论点出军营士兵人心浮动,交代了战争环境的艰难困苦,为主要人物搭建了一个显 示才能的舞台②战士的浮躁同将军的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刻画主人公形象起到烘托的作用;③设置了悬念,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3、①沉着镇定;②坚定自信;③运筹帷幄;④循循善诱。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能自圆其说,有说服力,即可。提示:精妙说,可以从点题、情节照应、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说明。
败笔说,可以从小说虚实手法的不同效果入手进行说明,如:这样的结尾过于直露,缺乏想象空间,难以产生艺术魅力。
(1)借刀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 (语言描写,反衬手法)
B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2) 献刀
A操径入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C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3) 路遇陈宫
操言:“我是客商---”
奸诈,狡猾
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有大志(语言描写)
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4) 错杀伯奢
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
多疑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
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 侧面烘托)
2、 总结
本文中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
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拓展阅读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
一、 多元分析曹操形象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课文是从一个章节就表现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就介绍了曹操,一直到他死的七十二回,其中有四十多回都描写到曹操,并且有大量对他的刻画,大部分同学也都读过三国演义,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品评曹操,结合文本多角度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
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学生分成三小组自主探究
第一小组研读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第十回《报父仇曹操兴师》、第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二小组研读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横槊赋诗》、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
第三小组研读第五十八回《曹阿瞒割须弃袍》第七十二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第七十八回《传遗命奸雄数终》
1、三组学生分别展演组内研讨成果
2、小组辩论:曹操的“奸雄”与“英雄”形象。(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3、引导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
① 阅读“课前提示”中“作者到……实质”
② 作者罗贯中的经历与创作时代背景解读
4、教师总结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
(2)、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
(从大家对曹操这一形象的认识解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赋予曹操不是单一的性格,而是鲜明独特、复杂多变又反差巨大的性格特征,正是这样的塑造使得我们对曹操的理解也呈现多样化,也增加我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知道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只有准确的分析评价人物,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造意图,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鉴赏评价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吗,有什么方法吗)?
从以上的分析解读,我们把握了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同时也掌握了鉴赏人物的方法,就是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掌握了以上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好的去分析人物,解读人物,感受人物的
(一)、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曹操之过。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三)、曹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目光远大,胆识过人
(2)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3)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1)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2)豪爽多智,指挥若定。
(3)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4)善于总结,著述颇丰。
二、延伸探究
你如何看待评价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学生课外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课堂交流展示。
三、教师总结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胸怀大志;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今天,我们通过对小说中曹操这一形象的解读,全面的认识了曹操,有人说曹操是“奸绝”,但同学们又从文章解读出一个文韬武略的曹操,可见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留给我们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延伸探究
《三国演义》中还有被称为“智绝”的诸葛亮,“义绝”的关羽,你又是如何看待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课堂交流展示。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①曹操借刀 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 ④错杀伯奢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
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 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 杀无辜陈宫识操
曹操一心做大事无奈只是小小的骁骑校尉,便讨好董卓取得董卓信任。曹操从王允那里得到七星宝刀刺杀董卓。趁董卓睡着的时候刺杀他,不料刀子折射光线照到镜子上又折射到董卓脸上把董卓照醒。董卓从镜子中看到曹操将其喝住。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取得董卓的信任。刺杀失败曹操趁董卓未反应过来之际,以看马为理由逃离都城。
一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2.从侧面描写人物。
3.从细节描写入手。
二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三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肖子罡
[高二语文人教版小说选修第一单元《曹操献刀》学案]相关文章:
4.刀刀狗的语录
5.刀刀的经典语录
7.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