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前预习
(一)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主张
孟子,名____,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_______学派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_______”,后世常以“_______”合称二人。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________学说。
孟子的仁政思想体现为:
1、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
3、反对不义的战争。“春秋无义战。”“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
(二)给课文注音,并自读课文。
移其粟(sù)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数罟(cù gǔ)不入洿(wū)池 鱼鳖(biē) 养生丧(sāng )死无憾
衣帛(yì bó) 鸡豚( tún )狗彘(zhì)之畜(xù) 庠序(xiáng)
孝悌(tì) 然而不王( wàng )者 涂有饿莩( piǎo )
(三)借助课文注释及古汉语字典,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②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④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 丧死 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四)结合文本,翻译以下句子(注意字字落实)。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你暂时没弄懂的内容写下来,寻求词典、同学、老师的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1-5段的重点字词(学生回答,教师析疑)。
(三)翻译4个重点句子(学生回答,教师析疑)。
(四)识记加点字的意思,并进行堂上检测。
三、课后练习
1、解释加点词
①河内凶_________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_________ ③请以战喻_________
④兵刃既接_________ ⑤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_ ⑥或百步而后止_________
⑦直不百步耳______ ⑧是亦走也____ ⑨不违农时____ ⑩谷不可胜食也____
2、翻译句子(注意字字落实)。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一)借助课文注释及古汉语词典,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⑦“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结合文本,翻译以下句子(注意字字落实)。
1、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你暂时没弄懂的内容写下来,寻求词典、同学、老师的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6-7段的重点字词(学生回答,教师析疑)。
(三)翻译3个重点句子(学生回答,教师析疑)。
(四)合作探究
1、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是怎样解答梁惠王的疑惑的?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民之加多”,就要施仁政。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识记加点字的意思,并进行堂上检测。
三、课后练习
1、解释加点词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 ③然而不王者________ ④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 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
⑦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___________ ⑧王无罪岁_______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陆结群
[人教版必修3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学案]相关文章:
10.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