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预习自测】
1、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 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基础知识注音
忧郁( ) 镇 静( ) 路径( )
瞬息( ) 涉足( ) 诱人( )
幽寂( ) 伫立( ) 足迹( ).萋萋( )
污染( )
【合作探究】阅读文本: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 “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解难答疑】
1、解释下列诗句加点词的意义。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2)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反馈拓展】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欺骗(piàn) 忧郁(yù) 来临(lín) 镇静(zhèn)
B.瞬息(shùn) 怀恋(liàn) 涉足(shè) 丛林(cónɡ)
C.幽寂(yōu) 伫立(zhù) 足迹(jì) 诱人(yòu)
D.萋萋(qī) 污染(ǎn) 叹息(tàn) 路径(jìn)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人创作此诗的背景。
2、 能够流利的朗读、背诵本诗,悟出本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初步掌握品味、欣赏诗歌的能力。
【预习自测】
1、走近作者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 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 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2、走近文本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合作探究】阅读文本:
(一)整体感知
1、《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 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2、理结构,本诗分四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二)、深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他为什么要选择这 条路?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条路?为什么?
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诗题却取为“未选择的 路”?本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解难答疑】
1、你怎样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句诗。请同学们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反馈拓展】
1、填空:《未选择的路》是 国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路”象征 ,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 句是 。
雷真民
[《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相关文章:
1.《谈中国诗》导学案
8.新人教版小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