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通顺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4、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5、归结文章的写法及中心思想。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学法指导
概述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228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十年。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末避乱荆州,躬耕隐居。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后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今湖北蒲圻县西北)用火攻(著名的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与孙权,曹操瓜分荆州(刘备只占有一小部分),西取益州,后攻打汉中,建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他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著有《诸葛亮集》。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着刘备,后来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禅是一个庸人,诸葛亮辅佐了他,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但这个人没有野心,没有把刘禅弄下去,自己来作皇帝,从没有这种心。刘禅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从没有怀疑过诸葛亮会不会夺他的权,夺他的皇位,从没有过。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他中间来挑拨,没有一个人对刘禅说:"诸葛亮权限大了,对你不利。"或对诸葛亮说:"刘禅那么不中用,应该夺他的天下,自己作皇帝"。除了刘备托孤时说过这句话外,没有人说过这句话。君臣相信,群臣彼此之间相信,这点在历史上是很突出的,不容易,群臣之间古往今来的很少人做到这一点,皇帝如果不行的时候,权臣权力大的时候,总是发展到篡位夺权。皇帝如果要是有点力量的时候,相权力大时,总是一定要把他做掉,好的把他贬掉,坏的就杀。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夷陵(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还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前出师表》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大臣向皇上陈请、请愿的一种奏折。
相关诗句
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出师表》写得非常真挚,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出师表》非常值得学习研究,汲取教训。
陆游:“《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
--《出师表》字字珠玑,是篇不刊之论。
杜甫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课
学习目标:通顺而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环节和时间预设:1、导入(5) 2、自学+对学+群学(20) 3、展示(15) 4、巩固积累(5)
1、 导入学习内容。
2、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作者的情况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作者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即可了解了作者和背景,必须是在自主的情况下进行的,有利孩子们掌握和识记)(对自主学习和解决疑问的同学进行表扬与加分)
3、 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纠正读音和自己的断句以利于后面的朗读。
4、 1)自己试读,要有感情。2)对子组互读,互相纠正。3)小组内展读,小群体互学。老师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评价。
5、 全班进行展读比赛,由组内推选出一人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找出不足,教师给予评价。
6、 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有时间完成下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译文前四段。
环节和时间预设:1、导入(5) 2、自学+对学+群学(15)
3、质疑+解疑+展示(15) 4、巩固积累(5)
1、导入。
2、自主学习,在前一课认真完成的基础上,自己再根据自己的学习勾画出自己还不够熟悉或存在的问题,或者要告诉别人的重点内容。
3、对组学习,把自己的疑问和感受讲给自己的同伴听一听,看能不能解决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留下来,等待小组解决。
4、小组学习,将对组的问题拿出来,在组长的带领下解决,把重点的或者是不会的不理解的提出 来,质疑到自己的板面上,期待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5、解疑过程,聚焦到侧面的版面,大家共同解决留下来的问题,可以自由展示。
6、巩固积累环节,由各组推荐一个人将其中一部分再作具体展示,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学习内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地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至于堵塞了人们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有所不同。如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勿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曾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
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第三课时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译文后四段。
环节和时间预设:1、导入(5) 2、自学+对学+群学(15) 3、质疑+解疑+展示(15) 4、巩固积累(5)
过程如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达官显贵。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向我询问当时天下的大事,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关头我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奖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深切追念先帝给后主的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我因为受到恩惠有所感而情绪激动了,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第四课时:预习展示课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2、学习前五个自然段的内容。
环节和时间预设:1、导入(5) 2、自学+对学+群学(15)
3、分组展示(15) 4、巩固积累(5)
学习过程:
1、小组交流,将自己本组内不会的知识和重点的知识找出来,一会在展示的时候要弄清。
2、分配任务,小组重点准备这部分内容。
3、根据小组分到的内容进行展示,补充与点评相结合。
学习内容:
1、构建前五个自然段结构图(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必在其中)
第一部分(1~5段)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推荐了贤臣、良将。
第二部分(6~7段)追叙三顾茅庐,自述本志,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
追忆白帝城托,表达作者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
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各方面的责任。
2、仔细阅读第一段,体会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写在下面。
1)第一句话的作用:痛惜大业未竟的感慨,隐含创业的艰难之意,意在引起刘禅的深思。
2)不利的客观条件:
3)“此诚”中的此指代什么内容
4)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5)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原因
6)广开言路在今天有没有意义:
7)开张圣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相反去做,会有什么后果。
3、仔细阅读第二段,体会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写在下面。
1)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提出的建议的根据是什么?具体做法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什么问题。
3)陟罚藏否各指的是什么?
4、仔细阅读第三段,体会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写在下面。
1)本段段意:
2)推荐原因,有何效果。
3)写推荐贤臣的作用?为下文写亲贤远佞做铺垫、张本。
5、细阅读第四段,体会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写在下面。
1)本段段意:
2)推荐原因,有何效果。
3)写推荐贤臣的作用?为下文写亲贤远佞做铺垫、张本。
6、细阅读第五段,体会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写在下面。
1)先汉兴,后汉倾的原因?
2)采用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
3)先帝为什么痛恨,叹惜桓、灵?
4)补荐贤臣的作用:进一步说明只有亲近贤臣,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5)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指代内容。
6)引用先帝论史的作用:告诫刘禅亲小人必定亡国。
7)在文中找到“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三四段)
8)本段的作用及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荐贤后,继以说理,表明忧虑之深,加深对亲贤远佞的强调,表现作者忠心耿耿和对前程的坚定信心。
9)历史上具备贞良死节的名人有哪些?文天祥、岳飞。
第五课时:预习展示课
学习目标:1、学习后四个自然段的内容。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及写作方法。
3、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环节和时间预设:1、导入(5) 2、自学+对学+群学(15)
3、分组展示(15) 4、巩固积累(5)
学习过程:
1、小组交流,将自己本组内不会的知识和重点的知识找出来,一会在展示的时候要弄清。
2、分配任务,小组重点准备这部分内容。
3、根据小组分到的内容进行展示,补充与点评相结合。
学习内容:
1、仔细阅读第六段,体会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写在下面。
1)本段的两个成语:三顾茅庐(典故)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自己的本志是什么?
3)三顾茅庐表现了先帝怎样的品质。
4)本段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决心。
5)二十又一年矣,有什么作用:表达了创业维艰,与先帝患难与共。
6)本段的段意:自叙本志,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患难与共的历史,表明了创业的艰难,用以激励后主。
2、仔细阅读第七段,体会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写在下面。
1)本段的典故(白帝城托孤)
2)北伐的成熟条件和目标。
3)忧叹的原因
4)本段表这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全文的思想感情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报先帝,忠陛下)
表达作者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对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
5)“大事”指代的内容:
3、仔细阅读第八、九段,体会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写在下面。
1)归结各方面的责任:
我的责任是,怎样惩罚
其余人的责任,怎样惩罚,
陛下的责任。
4、试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本文言辞恳切的劝说后方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明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5、试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及语言特点。
1)全文以议论为主,中心是使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广开言路,严明赏罚才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2)议论,抒情、记叙浑然一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6、回顾全文思考以下内容。
1)全文脉络:分析形势――( )――叙经历感帝恩――( )――归结责任
2)全文作者思想感情(原文):
3)赏罚同一标准(原句):
4)三条建议是:① ② ③
最重要的一条是:
5)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
6)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
7)临危受命的名句(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
8)先后汉兴衰原因:
9)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10)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
第六课时:巩固展示课
学习目标:1、背诵大比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展示读后感,砸实对内容的分析。
时间及环节预设:1、准备(5) 2、背诵展示(30)3、巩固积累(10)
具体过程:
1、每个组要准备大家一起背诵,根据正确的程度和自信程度得分。
2、每个组要推荐一名最优秀的同学,代表全组进行展示,获得分数,可以挑战速度和准确度。
3、科代表与老师抽取一个人代表全组背诵其中一段,获得分数。
4、抽取一人脱稿来展示自己的读后感,根据书写的深度与质量获得分数。
我的读后感是:
课后总结:
李洪波
[《出师表》教学设计(北京版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2.出师表教师课件
3.《出师表》课件
4.出师表的课件
5. 出师表原文翻译
7.《出师表》读后感
8.出师表的课文课件
10.《前出师表》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