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者,要打碎“镣铐”是不可能的,这也不是我们的任务与使命;既然“镣铐”不可能打碎,那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镣铐”的束缚之下把舞跳得相对自如一些甚至优雅一些。
李校长:
虽然几乎每天都可以在校园见到您,但我还是想通过书信和您交流。您知道,我是一个已有七八年教龄的老师,由于教学实践比较早,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老师,正是因为自己的年轻,所以越来越对自己的教育行业感到“不满”,我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刚踏入这个行业时还怀有无限憧憬,要对这个行业做出一番事业,想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想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都挥洒在这一片三尺讲台上,可随着对这个行业的深入,使我看见了教育的“枷锁”,让我明白有些事力不可及,也有一些事,并不是自己想要做就能做到的。每每想到这儿,我的心都凉了半截,周围曾经让我感到美好的一切,也黯淡起来。以前听到学生一声“老师好”,我都会感到温馨;可现在,同样是一声“老师好”,我却无动于衷了,觉得什么都“就那么回事儿”。不是我没有理想,而是现实太让人失望,甚至绝望!
你工作已经八年,说起来还算青年教师,但恕我直言--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相信你也希望我对你直言--我感到你的心已经开始老了。别不高兴我这样说,既然和你推心置腹地谈心,我就得说我的真实想法。
你说现在学生对你说“老师好”,你却无动于衷了。我想象,当时你可能很漠然地爱理不理,脸上没有笑容,更没有回礼说“你好”,只是若有似无地点了点头。是不是?但你自己想想,如果八年前你第一次来到学校,迎面而来的学生叫你“老师”,向你问好,你会有怎样的激动?你会有一种自豪感:“哦,我是老师了!”这份温馨而又纯真的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失落的呢?
或者说,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面对一个个学生,面对一堆堆作业本,面对教材,面对备课本,面对家长……我们开始厌倦了呢?每天早晨被闹铃吵醒,真不想起床呀!想到又是一天艰辛的重复性工作,实在是心烦;可是,如果时光倒流到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早晨醒来,一想到那紧张而充实的教育生活,那活蹦乱跳的孩子,以及孩子们脸上那天真烂漫的笑容,我们是怎样的期盼?又是怎样的精神抖擞?
在我看来,持之以恒乃至十年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第一次踏上讲台的那份纯真与激情,是任何优秀老师之所以“优秀”的第一条件,也是我们获得教育职业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是的,如你所说,你的确遇到了很多很多困难,这些困难是你参加工作之初没有想到的。你说,读师范的时候,你想到过学生的调皮,想到过上课的挫折,甚至想到过被学生气哭,但就是没有想到,在应试教育的铜墙铁壁面前,曾经有的教育理想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你说读了很多教育理论著作,包括读了我的书,可是面对现实,面对学校和上级的种种这个“不准”那个“不准”,还有上面对“教学质量”的任务和指标,你感到自己被逼到了教育的悬崖绝壁,除了拼命抓分数,别无退路,可要命的是学生却不争气,一次次让你失望乃至绝望,于是你气不打一处来,什么“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性的尊重”、“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些从书本上学来的当初自己深信不疑的东西统统抛到脑后!于是,你不得不退缩,向你过去所不齿的“野蛮教育”缴械投降。于是,你很累,不停地喘息,有时还感到窒息。
我不想给你讲什么大道理--你不是说你已经看了很多书了吗?我只想说的是,这一切就是“教育本身”。教育的复杂性,教育的艰巨性,以及教育过程的不可预测性……都在其中了。但是,教育的挑战,教育的智慧,还有你所期待的也就是我经常所说的“教育的幸福”也在其中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你爱上一个人,结了婚,你爱上的就不只是爱人的优点,包括爱人所有的缺点也接受了--甚至爱上了。从来就没有一个抽象的只有优点的爱人等待着你去爱。你爱的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你打定主意和“教育”这个爱人厮守一辈子,那一切都是你的选择。否则,干脆“离婚”,而且趁早。
你可能会说:“李老师,你说的我都同意。但你说了半天,并不解决我的实际问题呀!”
错了,问题只能你自己去解决。我只能帮你分析,我可以建议你改变思维方式,拓展胸襟与视野,调整好心态……可最终问题的解决还得靠你自己。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我很有共鸣。我也是从年轻时代走过来的。你说的一切我几乎都遇到过。
其实,凡是有理想有良知的教师,都曾感叹:“面对现在的教育现实,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简直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我们的失望乃至绝望,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欲打碎“镣铐”(彻底改变教育体制)而不得。其实,这里应有一个思维方式的转换: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者,无论校长还是教师,要打碎“镣铐”是不可能的,这也不是我们的任务与使命;既然“镣铐”不可能打碎甚至卸下“镣铐”都不可能,那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镣铐”的束缚之下把舞跳得相对自如一些甚至优雅一些。--同样是在我们学校,同样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学校不少老师不一样从容不迫地这样“舞蹈”着吗?
作为校长,我无法改变大的教育现实,但我想的就是如何在现有框架下,尽可能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比如“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六大行动”,我是可以做的--我们的书香校园不就建起来了吗?这和所谓“体制”不冲突啊!还有我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提升教师,这也和“体制”没有直接的冲突。没有“镣铐”,我也许可以实现我教育理想的百分之百;戴上“镣铐”,我却只能够实现我教育理想的百分之十甚至更少,但总比一点都不做要强吧?
无论是你作为一名教师,还是我作为一个校长,我们有着共同的无奈,但我们完全是可以超越这种无奈的。考试制度无法改变,教育评价无法改变,教材无法选择,学生无法选择,但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手段、方法、技巧以及你走进学生心灵的路径、方式却是可以改变或选择的。给你一个班,作为班主任,在不违背上级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如何让这个班充满生机,富有特色,尤其是对孩子富有吸引力,给孩子的未来留下温馨而富有人性的记忆?在这些方面,你都不是一点创造的空间都没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真正的教育艺术,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在与应试教育的“周旋”(“周旋”就包括了应对与超越)中形成自己的教育个性,就是我们的教育大智慧。著名的教育名家魏书生老师,不就是在应试教育的荆棘丛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个性的路子吗?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杰出的教育舞者。
真不是当面说你好话,你的确相当有潜力--具备了成为优秀教师的潜质。但我现在对你并不满意,或者正面说,我对你的期待依然强烈甚至焦灼。不是说你现在就是不好的老师了,其实你现在也不错的--尽管你现在有着明显的职业倦怠,但你依然尽心尽责,教育教学常规,那是没得说!如果你本人的素养能力只能这样了,那我也就认了。可你明明可以更加优秀的啊!
你也许会说:“我不追求什么‘优秀’,平平淡淡才是真。”你又错了,我说的“优秀”,不是说你一定要“出人头地”、“名扬四海”,而是你要让自己每一天的工作乃至你的人生更加有成就感,更加有滋有味。
这里的“优秀”不是“对外”,不是你要做给别人看,而是你要对得起你自己,是“对内”,对自己的心灵世界。即使同为蜗牛,每天只在地上爬,与坚持不懈爬上金字塔顶,这两只蜗牛的感觉绝对不一样。何况我们不是蜗牛,我们是人,是有尊严的人!如何赢得自己的尊严?尊严就在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当中。再说了,我们通过优秀的工作赢得世俗的名利,也不可耻呀!这本身也是我们价值的标志。
如果你真的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就,产生了社会影响,各种名利自然会来找你:“特级教师”呀,“教育专家”呀,“全国模范”呀,“特殊津贴”呀,等等。到时候,你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靠自己的人品、良知、辛勤、智慧让自己增值,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应该感到光荣与自豪!当然,哪怕这些都没有,不要紧:我不“杰出”,但我很幸福啊!和现在相比,你完全可以更幸福的。
按世俗的观点看,我现在“功成名就”,我再怎么干,也很难再得到什么了;当然,我只以僭趺锤桑也很难再得到什么了;当然,我只要不犯错误,哪怕平庸一些,也不太可能失去现有的什么。那我何苦还要当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校长呢?并没有谁端着枪逼着我当校长呀!这个校长完全是我自己想当的。因为我总想不断地挖掘我的潜力,我总想不断挑战自己:看我在教育上能够走多远?我对我这个校长定了一个成功的标准:那就是教师的成长乃至成功。无论做班主任还是教语文,我算是有了较大的成功感。但是我还有一个最后的梦想:就是希望在我的引领下,能够有一批甚至一大批老师成长起来,成为真正幸福的教师!到这个学校来当校长三年多,已经有不少老师让我感到了信心,看到一些平庸的老师越来越出色,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br>
开学这几天,老师们的精神面貌明确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非常开心,同时也给了我越来越坚定的信念:要无限地相信老师的潜力!那天晚上在网上和一个老师聊QQ,这个老师说了一句话:“老师要以发掘学生潜力为工作的一个重点,要自居伯乐。”我马上说:“我俩在不同的层面上,遵循同一个道理。你是老师对学生,我是校长对老师!”这个老师接着说:“也许,你错过的是一个有潜力的学生。但是如果缺少老师的发掘,这个学生也许就错过了自己的一辈子!”这话说得真好!我立刻仿照这句话回复过去:“也许,你错过的是一个有潜力的老师;但是如果缺少校长的发掘,这个老师也许就错过了自己的一辈子!”你就是我“发掘”的对象,呵呵!你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功!我期待着你不断给我当校长的成就感。
今天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从你同样真诚的眼神中,我相信你已经体会到了我的苦心。既然你接受我的这些观点,愿意自己更加幸福,那我以后就要“逼”你了--在继续严格要求做好各项常规的同时,我还要逼你思考,逼你读书,逼你写作,逼你上网……你做得好,我会在大会上表扬你--不要怕我表扬你啊!但你如果犯了错误,我也会批评你,甚至把你骂得狗血喷头,呵呵!当然,如果我做错了,你一样可以当面批评我,当面骂我。但请记住,即使我和你吵架,我也永远不会失去对你的信心。总之,我会随时关注你的,永远做你事业上的精神支柱。你有了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找我。我就是你的110。
[李镇西: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1.美术教师随笔
2.教师工作随笔
3.历史教师随笔
4.音乐教师随笔
5.教师数学随笔
6.教师研修随笔感言
7.教师假期生活随笔
8.幸福工作教师随笔
9.有关路过教师随笔
10.教师随笔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