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扬州慢》 课时:2
1.背诵这首诗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体味姜夔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3、掌握对比、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读文必备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在夜里写下抒发自己情感的诗。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且一直患有的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学习任务
1、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朗读全诗,感受全诗悲伤的情感基调。
2、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孤弱的小草、虽轻但不断的微风、阔大的江岸、孤立突兀高耸的桅杆、孤舟、低垂的星空、辽阔无边的旷野、明朗的月光、汹涌澎湃的江水。
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描绘了一幅宏阔宁静而冷寂的江边夜景图。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独失意的痛苦之情。
3、“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句反其意而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说,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这两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4、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请做简要分析。
明确: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了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是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单与渺小的身世。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第二课时
读文必备
1、走进作者
姜夔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婉约词派代表词人的他屡试不中,布衣终生(一生没有做官)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其以词著称,他的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峭拔。
2、写作背景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微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代已经趁我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士大夫却只顾宴饮享乐,不思恢复,词人21岁时路过扬州,目睹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联想起了昔日的繁盛,不禁思绪翻滚,感慨万千。
学习任务
1、朗读词前序言,思考词前小序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作原因。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都,上阕中“空”一个词概括扬州城如今怎样的特点?请你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扬州城空在何处。
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冷月无声、桥边红药等。词人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青、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凄清的号角。一个“空城,”,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齐下片,是全词词眼。
3、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来写景抒情,是《扬州慢》的特色之一。请你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上片将扬州作了今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概写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经过时,则“尽荠麦青青”。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其强烈,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痛惜伤感之情。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
这首词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在今昔对比中,我们感受到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怀有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5、 借景抒情是诗歌中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请你从文中找出具体诗句鉴赏。
明确:①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
[补充]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咎为“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②寂寞红药――直抒胸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
[补充] 姜夔游扬州时值隆冬,芍药并未抽蕊开花,但扬州芍药向来以“甲天下”著称,作者不禁想象到将来芍药盛开,而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全词至此一声长叹,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先高潮。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③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
[补充] “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 ,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 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④“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补充]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