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难点解析(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6-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吴睿彧

《逍遥游》选自先秦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庄子》。作者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曾为蒙漆园吏。其人一生贫困,穷居陋巷,以屦为生,但鄙薄富贵,拒入仕途,安于贫困。本文想象丰富,把深刻的哲理形象的寓于扑朔迷离`真伪难辨的虚妄情节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妙的表现自己的真实思想,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庄子所有作品中最难懂的一篇,现举其重难点词句做浅显分析。

[例句1]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解析]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春天阳光发动,远望野外山林水泽间有气上扬,犹如奔马,故以“野马”名之。其:前两个“其……其……”连用,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究竟是……抑或是……”或“是……还是……”。后一个其为人称代词,代大鹏鸟。

[翻译]     像野马奔驰一样的雾气,飞扬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而造成的。天空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它高远得无法到达它的尽头才显出这种颜色的呢?鹏鸟从九万里的高空往下看,所见到的情景,也不过像人们在地面上看天空这样罢了。

[思想]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同时意境广大,胜人一筹。

[例句2]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解析]       之:第一第二个是助词,前者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使其短语化,第二个表修饰关系,相当于“的”,第三个代词,它(坳堂之上的水)。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翻译]     再说水积的不深,那么它负载大舟就没有力量。到一杯水在堂屋的低洼的地方,那么只能用一根小草作为浮在它上面的船,放一只杯子在它上面,就会被粘住而不能浮动了,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

[思想]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为下文提出“小大之辨”作铺垫。

[例句3]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解析]     汤:商汤王。子姓,名履,商朝开国之君。棘:人名。一作“革”(ji),《列子.汤问》作夏革,相传是商汤的大夫,也是当时的贤士。焉:两个均为兼词,于之(在那里)。羊角:旋风的俗称,因旋风盘旋而上犹如羊角,故名。绝:超越。

[翻译]    汤和棘问答时就说到这类事。 极荒远的不生草木的北方,有一个大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海。那里有一种鱼,它宽广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种鸟在那里,它的名字叫鹏,背像泰山,翅膀向天边的云,乘着扶摇羊角之类的旋风而盘旋升到九万里的高空,超越云雾,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向南飞,将要飞到南海去。

[作用]   第一自然段对大鹏鸟的描述是出自《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故而,作者引 “汤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鸟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 “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有 “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重读者对“大小之辨”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

[例句4]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解词]    奚适:即“适奚”,到哪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翻译]    我腾跃着飞起来,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是飞翔的最高境界啊。而它将要到哪里去呢?

[作用]   庄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将斥鴳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一方面说明小鸟局限于自己促狭的活动天地;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和大鹏鸟一样,也是自得其乐舒性逍遥的。作者用寓言故事,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

[例句5]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如此也。

[解词]    效:胜任。比:合,联合。而:读为“能”,才能,能力。征:信,取信,使……信任。此:代斥晏。

[翻译]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品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国之君满意,能力能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自己看自己洋洋自得`沾沾自喜,也就想斥晏一样所见甚小啊。

[作用]    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同时也为下文“逍遥”的提出作铺垫。

[例句6]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解词]    乘:顺应,遵循。正:本所应有,指万物自然之性。六气:阴`阳`风`雨`晦`明。辨:通“变”,变化。恶(wū):何,什么.至人:修养达到顶点的人.神人:修养达到神化的人.

[翻译]     然而顺应天地万物之性,来驾驭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而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的,他还依赖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至人没有自我,忘掉了一切,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神人无所为,无意于求功,圣人无意于求功名.

[作用]     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极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辨”,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的,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以上所举几例为本文的重难点所在,把握了这几点,对理解全文有重要的作用,望大家共勉.

(作者单位:太康一高语文组)

 作者邮箱: lyfei666@sina.com

[《逍遥游》难点解析(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中考英语试题难点分析技巧解析

2.《逍遥游》阅读答案

3.逍遥游阅读答案

4.《逍遥游》的主题思想

5.高中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6.中班教师教学计划难点

7.学习拼音的重难点

8.字谜语大全及答案难点

9.逍遥游的阅读理解答案

10.逍遥游(节选)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