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生被国外名校挖走 国内高校:只有做强才有吸引力

发布时间:2017-12-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中国教育报  2003-08-24

  近年每到招生时节,国内许多高校便竞相推出各种举措吸引考生,对于优秀学生的各种“优惠政策”十分引人注目,然而几乎就在这生源大战轰轰烈烈地展开的同时,不少国外知名大学不事声张地也悄然插进一脚,从一些重点中学“挖走”优秀毕业生,有些在国内本来已经“名花有主”的拔尖学生最后也远走高飞。 

  据了解,今年仅上海的复旦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上外附中等中学,就有10多名优秀毕业生经过严格的考试得到全额奖学金,远渡重洋进入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一流名校深造。这些国外名校招揽中国拔尖学生的触角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文化发达的沿海地区,如四川成都市某重点中学近几年每年都有四五十名毕业生放弃在国内升学的机会,前往英国的利物浦大学等名校留学。 

  被这些世界名牌大学相中的重点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大多是学校的尖子生,不少人在出国之前已被国内知名大学录取,因而此举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是抢走了国内高校的优秀生源,而且这一状况还有逐步加剧的趋势。尽管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还不均衡,但世界一流名校对中国拔尖学生的青睐,至少说明我们的重点中学的教育水平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看待“世界一流”与“国内一流”之间在优秀生源上的这种争夺呢?《文汇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这一趋势一些教育界人士的心态相当复杂。 

  一些重点中学校长表示,对于部分尖子学生放弃在国内升学的机会出国留学,学校既不鼓励也不反对。他们认为,作为受教育者应当有选择学校的权利,而对那些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个人来说,如果具备相应的经济能力或者能够得到全额奖学金,到世界一流名校深造无疑是一项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明智选择;但作为国家在各方面都倾斜投入的重点中学,又肩负着向国内重点高校输送拔尖人才的使命,不能把有多少学生出洋作为办学的追求目标,因此两者之间颇难取舍。 

  接受记者采访的这些教育界人士认为,我们固然不能用一种狭隘的眼光对待尖子生的“流失”,应当看到只要国家兴旺发达,多数远走高飞的游子学成之后终会回来报效祖国,但毕竟他们一生中最有创造力的年华将在海外度过,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是令人惋惜的。 

  国家花费了大量心血培养出来的拔尖学生,为什么结果却不愿被“输送”到国内高校?国家督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这个问题要从我们的高校本身寻找答案。他认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的优秀人才,尤其是我们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但吸引优秀人才不能仅靠爱国热情。尽管不少高校近年都打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旗号,但我们的“国内一流”与“世界一流”之间本来就很大的差距这些年来并没有缩小,在国门打开的时代,国内高校对于那些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的吸引力当然也就势必减少。 

  陈玉琨指出,学科发展、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在这方面,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落在了基础教育的后面。这种状况应尽快改变。 

[拔尖生被国外名校挖走 国内高校:只有做强才有吸引力]相关文章:

1.自我介绍怎么写才有吸引力?

2.只有播种才有收成经典美文

3.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探讨论文

4.国外爱情语录

5.国外情感美文

6.高校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7.高校毕业生创业论文

8.高校毕业生实习报告

9.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周记

10.经典美文:人的一生只有这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