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 2003-05-18 彭惠才
研究性课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或者学生自己选定的问题,不只是简单地立足于书本知识或运用书本知识就可迎刃而解,而应是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能引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和价值。据此,笔者认为,研究性课程中的问题应具有下述特征。
一、问题的发现性。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往往也是最困难的一步,便是发现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这一最重要的环节,往往被教师所忽略,错误地简化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研究性课程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和确立,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背景材料,指导引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用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排除无关信息,从中确立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发现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的关键所在。
二、问题性质的待定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或教师给出的问题性质的指向是相当明确的。如在政治教学中,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问题的指向性就非常明确。在研究性课程教学中,明确问题究竟是什么比搞清楚如何处理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只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所存在的问题究竟属于什么性质、什么式样,仍然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必须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才能确定下来。这好比俄罗斯要打捞2000年沉没在巴伦支海海底108米深处的库尔斯克号一样,人人都知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问题究竟难在何处,难度有多大,必须深入调查、分析、综合和研究才能确定下来,不是问题一出现就能断定问题的性质。研究性课程问题性质的不确定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兴趣的催化剂。
三、问题结构的不良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遇到的主要是结构良性问题,而研究性课程学生所涉及到的问题,主要应为结构不良性问题。结构良性问题可以通过特定的步骤获得确切答案,而结构不良性问题是指条件和目标不明确,也没有确定的解决途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绝大多数为结构不良性问题,甚至可以说,在所有领域,只要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就有大量不良性问题出现,就像一个从没到过沙漠中的人突然置身于无边无际的沙漠之中,面临诸多一时无所适从的问题。研究性课程学习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毫无疑义应主要为结构不良性问题,这是达到课程开设目的关键所在。
四、问题的复杂性。
相对而言,学生传统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比在研究性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简单得多,因为不管问题怎样复杂,总可以运用课本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研究性课程教学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复杂、混乱和棘手的,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
五、问题解决信息的缺陷性。
在传统课程教学中,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往往信息充分,学生容易做出选择。而研究性课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从何处获取信息,一般不太明确。因此问题的解决,一是要学生广泛地搜集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在众多的信息中去鉴别、去取舍;二是要求学生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也要做出抉择。煷续 熣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第10期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题特征]相关文章:
3.特征的同义词
5.体智能课程教案
6.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8.毕业论文课程总结
9.小学地方课程课件
10.心理学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