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
近年来,语文教学对中学生人格培养的价值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学习语文不只是学语文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语文能力,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从而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在古代,中国的“语文老师”就有“经师”与“人师”之别。“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语文教师如果只是一个“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经师”,是不称职的。真正的“人师”主张“知行合一”,重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接受典范人格的熏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纵观语文课本,有许多关于“美”的课文,可以说是俯拾皆是。自然美如《春》、《黄山小记》;情感美如《背影》、《我的老师》;科学美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格美如《七根火柴》、《小桔灯》……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们进行“美”的教育,培养他们“美”的人格。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从自身经历谈起,同时引用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使学生们对那种父子绵绵的离愁别绪久久不能忘怀。又如学习《愚公移山》时,我提出了“愚公笨不笨”的问题,让学生分为两派进行讨论,把学生由“常规思维”步步引向审美思维,通过一个虚拟的生活故事来表明:积小可以成大,人定胜天。我也与学生们互相勉励,直面挫折。再如,讲述《七根火柴》的故事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人物,使学生们深切感受无名战士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最后一个动作,以战士心灵的美丽和高尚,激发学生对烈士的崇敬。其他如《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过零丁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派的英雄气概……这些仁人志士、优秀人物积极的人生态度,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我们教师应从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挖掘出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他们热情、真诚地面对生活。
“文章不是无情物”,当教师用真情和心血贯注其中,各种美好的人格形象便悄然复活。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也是在品味情感、品味“美”。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系于今日中学生,在他们完善人格的培养上,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有所作为。
作者邮箱: xujie_74@hotmail.com
[体味语文之美(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感受语文之美
5.关于桥之美教案
6.桥之美的优秀教案
7.简单之美阅读答案
9.写心灵之美的散文
10.淡之美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