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中云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教学中,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空着两手走上讲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题目后,就从容不迫地讲起来。他没有讲稿,可是分段引用、背诵课文却没有一个错字一个漏字;板书纲目、概括要点、列表说明,简直是信手而写,毫不迟疑;分析课文时,却又深入细致、出口成章,十分流畅……下课了,许多老师都说,这堂课讲得有声有色,真叫人大开眼界!学生们也说,讲得太好了,真像刻在脑子里一样--这堂课为什么能如此成功?老教师自己解说,这主要来自年轻时练就的“背功”,脑子里有了“整篇课文”,才能融会贯通--我们不难看出,“背功”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是多么重要。
背诵对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文感受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均有很大帮助。古人云:“书须成诵,则学进矣。”因此,语文教师一贯指导学生要多读多背,要求学生熟烂于心,为我所用。久而久之,“背诵”似乎只是学生的专利,而与教师无关了。很显然,这种倾向是片面的。教师练“背功”有下列重要性:
一、 示范效应
教师要求学生背诵的东西很多,致使不少学生一提背书就“头疼”,对背书产生畏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学习及成绩的提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极大激励,使其树立起背好书的坚定信心,从而解除背书的畏惧心理。同时,由于教师自己背诵,必然对背诵有深入的体会,掌握其中方法、技巧,从而更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既勇于背诵,又善于背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可以说,教师的示范是最有效的“启动器”。
二、 丰富课堂语言
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语言的教学。课堂语言要求丰富多彩,教师语言的运用在这里起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出口成章、字字玑珠,必然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旁征博引名篇名句、优美诗文,常常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只是在讲课,而更是在进行艺术表演;自己不是在听课,而更是在进行艺术欣赏。反之,如果上课只能讲一些话,或干巴巴地读课文,那就远远不够了,其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三、 提高语感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先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感悟能力。对此,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并进行语言表达,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规范而丰厚的语言情境中。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感知各种语言现象,丰富感受,提高感悟能力。幼儿是如何学会说话及如何理解别人说话的呢?还不是耳濡目染,天天听大人说话的结果吗?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的高低、强弱、缓急的吟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诱发,从而积极地去品味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和旨趣,“化”语言文字为语感的能力,发掘出其中美的深层矿藏,捕捉言外之意,认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本质意义。
四、 熏陶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语文学习,也是情感的熏陶过程。当教师出口就是优美的诗文、名言警句时,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对真善美向往的情感就会自然地被激发起来。语言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情感是在熏陶中不断产生和丰富起来的。特级教师连树声授《樱花赞》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熟悉全文的基础上,抓住精彩片断,边背诵,边用抒情的语言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文章意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的陶冶。他说,这也是对学生的具体、深刻、自然有力的思想教育。连树声老师不仅背诵课文,而且引文、引诗,其实这也来自他大量的背诵。
五、 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常说要向40分钟要质量,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老师通过多练“背功”,使大量的教学材料熟烂于心,“随用随取”,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自然就会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并且衔接紧凑,圆满周密,既使教师讲得轻松自如,又使学生听得心领神会,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那种当堂翻阅、照本宣科的做法,常常是拖拖拉拉、没滋没味。著名语文教育家宁鸿彬先生在这方面颇有造诣。他讲课一是出口成章,不管是叙事描述,还是剖析事理,从不出现闲言废语,他的课堂实录稍加整理就是精美的文章。他上课都是当堂解决问题,课下不给学生留作业,很显然,他的课堂教学是高效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多年来练就的“背功”。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多下功夫练练“背诵”这项基本功。“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对语文教学来说,道理更是这样。
作者邮箱: dkexlzy@163.com
[背诵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也是也是怎么造句
2.用也是造句子
3.是也是造句
4.是也是造句精选
5.是,也是造句大全
6.是也是造句子
7.就是也是造句
8.是也是造句例句
9.这是也是造句
10.是和也是造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