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9-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 祝正洲

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感受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前提下,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使用标点的一片苦心,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备幕淮视铩

培养语感首先要抓咬文嚼字,以领悟所隐含的意义。可以将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改换成另一词语,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品味。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一句“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启发学生:“奔”“灌”分别改换成“走”“喝”好吗?让学生明确,“奔”“灌”除了分别有“走”“喝”的意思,还能突出缺水之苦,喝水之急。通过人物的缺水之苦和喝水之急的敏捷动作,映衬出天气酷热难耐。改了之后,远不如原文感染力强。词语对换,如《听潮》中有“大海上一片静寂……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和“……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将“吻”和“掀”对调行吗?学生明确,对调后不符合语言情境,不能对换。以此引导学生锤炼词语培养语感。

2备幕痪渥印

有意改换句子,并与原文进行比较。议论文中的改换,可让学生体会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说明文中的改换,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叙述、抒情性文字的改换,可让学生体会其语言的生动性,等等。如有一首写“蜜蜂”的诗:“纤腰一扭/甜歌一路/吻过笑靥万千/带回温馨两篓。”改成“到处飞翔/嗡嗡作响/采花千万朵/年产蜂蜜一两。”启发学生对两者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虽然前者写虚后者写实,但这样一改意境全无,语言的感染力度差多了,不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又如1995年11月4日,武汉六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在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组织的“特级教师教学艺术演示报告会”上,讲“语感教学演示课”《荷花淀》时,将文中“女人没有说话……我回来谢你”的人物对话作了如下改写:

①……“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去。”“那咋成呢?”“那咋不成?”“我也不是走亲戚。”“你也不替我想想,上有老,下有小,我这是何苦啊!”---这不是水生嫂,觉悟低。

②……“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儿走。”“我们去打鬼子,你一个娘们去干什么呀?不成。”“那咋不成,你打鬼子,我可以帮你们做饭、洗衣……”“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不答应。”“唔,不嘛!”---这也不是水生嫂,娇里娇气的,想软化水生。

这两种经过改写的对话,显现了水生嫂性格迥然不同的两种妇女形象。再如《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调”前加“慢”或“轻”,并且去掉两个“之”字行吗?学生读后明确,不行,这样就破坏了语言节奏在上下文中的和谐感。“孔子云:何陋之有?”改换成“故而吾以为,陋室不陋矣。”行吗?学生明确,不行,改后句式固然较整齐,但远没有原文干脆有力,且有拖泥带水之嫌。如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语言的运用要符合上下文的情境,要从文章的整体上把握。这样一比较,学生自然能更深刻地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以此引导学生推敲语句培养语感。

3备幕槐甑恪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也能为我们创设一种思维环境,通过其特有的功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例如《刘胡兰慷慨就义》中有这样的对话:“阎军又问:‘你真的愿意死?’英勇坚强的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面,大声地说:‘死有什么可怕!要杀就由你们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子。’”启发学生:将其中反问句末的“!”改换成“?”好不好?学生在比较中明确,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强烈,这里用“!”,表明语气更强烈,有力地表现出刘胡兰回答的斩钉截铁,对死亡对敌人的藐视,比用“?”更能揭示人物性格。又如《论雷峰塔的倒掉》最后一段“活该”后面的句号改换成“!”行吗?学生明确,不行,因为用句号显示出冷嘲热讽的轻蔑口吻,可以指导朗读,“!”则往往将朗读语气误导得过于强烈。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先生读书,……“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启发学生,将其中“”符号去掉好不好?学生比较后明确,这个符号不仅是拖音的描述,而且可以让读者联想到老先生读书入迷时的陶醉情境,去掉之后这种情境感全无。以此引导学生借助标点符号培养语感。

4庇锏骰欢痢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运用。我认为最好的语文作业就是朗读。朗读涉及到语调的处理,如轻重、缓急、节奏及停顿等问题。事实证明,朗读语调的处理影响到听者对内容的理解,同样也反映读者本人对内容的理解。不同的语调朗读会使语言所蕴含的内容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换调朗读或让学生互相创设最佳语调,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发掘句子所隐含的意义。如《苏州园林》中有句子“倘要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通过换调朗读启发学生:这里应强调“苏州园林”还是“各地园林”?学生明确,强调“苏州园林”表明是苏州园林而不是其他某个园林给各地园林以影响;强调“各地园林”,表明苏州园林是各地的而不只是某个地方园林的标本,给各地而不只是给某个地方园林以影响;根据上下文情境,这里应强调“苏州园林”才与全文相宜。又如《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分别用陈述和感叹两种语气来读,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这里用感叹语气读才符合文章整体情味。再如“他叫你明天去。”同样一句话,重音分别在“他”“叫”“你”“明天”“去”上,所强调的意思不同,只有符合文章的整体情境才能读出正确的语调。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朗读语调培养语感。

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了改换而改换,作毫无益处的改换。如将“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改换为“白杨树实在是平凡的,我不赞美白杨树!”这样改换比较于培养语感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改换比较要有利于培养语感,切不可随意。

[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1.教师节祝福语感谢老师的话

2.初中心理健康说课稿

3.初中心理优秀说课稿

4.初中心理说课稿模板

5.培养团队精神演讲稿

6.

7.妹妹结婚祝福语感人

8.送闺蜜生日祝福语感动

9.运用开辟造句

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语文教学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