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养育方式与学习能力

发布时间:2016-7-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     2002-12-18     北京社会科学院博士 上官子木 

 

  婉儿的父亲以健康聪明为目标,从孩子一出生就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一整套养育和教育方案,可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不仅学业不佳而且还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不难看出,他所实施的教养方式并不科学,尤其是刻板、机械的早期养育方式,而早期养育方式对被养育者的性格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儿童时期,而且还将体现在人的整个一生之中,并不可避免地影响个体的智力类型和学习能力。 

  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正常的前提下,非智力因素对学业的影响更居主导地位。非智力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性格、动机、意志、情感、兴趣,从学业角度来看,性格和兴趣的作用更突出一些。 

  人的性格形成源于儿童早期的生活习惯,而养成何种生活习惯则取决于抚养人的养育方式。每一抚养人都会以自己特有的育儿方式,使儿童在同一情景下作出符合要求的同一反应,这种并存关系经过重复出现,便使儿童产生了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而每一个别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个体的性格特征。儿童正是在家庭环境中由固定的行为方式养成了习性,并以此构成了性格组合中的最基本成分。 

  婉儿的父亲在对孩子实施的早期养育方式中,包含着对孩子高强度的支配、干涉、压制,在这种权威型的教养模式下,使婉儿的性格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消极、顺从、被动、缺乏自主性等不良特征,同时存在着自卑、胆怯、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安等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婉儿所接受的早期教育促使她形成了不利于学业成功的个性心理品质。 

  强控制、高压抑的早期养育方式因其大大限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和活动的自由度,易于导致孩子形成求知惰性,即缺乏求知兴趣和学习欲望,并具体表现为缺乏兴奋情绪。兴奋不仅是兴趣的起点,也是唤起学习动力的源泉,同时也是反映大脑灵敏度的标志。因而压抑孩子的自主性需求则意味着,使孩子失去了兴奋域,从而减少了兴趣的激发点,由此而失去了感受生活、了解未知的大脑活力和心理动力。学习的内驱力产生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好奇心与兴奋情绪交织在一起时,可使大脑高度激活,因而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活动和技能训练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则需要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和多种多样的生活体验,而单调、缺乏变异的刻板生活方式将严重阻碍孩子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生成。 

  学习能力依赖于综合智力,其发展是建立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又必须以主动参与为前提,参与的动力则来自于好奇心这样一种心理力量,好奇心则是在体验到接触新事物、建立新概念的心理快感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智力往往是在随意性很强的自由活动中才能得以快速发展,而成人定向化、限制性的各种预设型教育,因充满了强烈的意向性与暗示性,故难以避免地阻碍乃至剥夺了孩子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自由发挥头脑的机会,其结果是不但没有开发智力,反而抑制和削弱了孩子原有的潜在能力。由此,对于孩子来说,各种自由自在的游戏活动、娱乐活动不仅是必要的生活内容,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智力开发作用,正像有句俗话所说,“光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当父母把一切都设计好、安排好,只需孩子照着去做而不需操任何心时,孩子实际上失去了很多,包括对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对自身渴望、自身需要的了解;遭遇新奇、变异情景的机会;产生兴奋、愉悦感受的体验;满足好奇、探索欲望的可能。 

  值得强调的是,儿童养育模式没有一定之规,应当因人而异,其中性别差异是必须考虑的。一般来说,女孩子的性格易于形成顺从、自抑型,因而家庭教育的环境应比男孩更宽松、更少束缚为宜。当然,无论父母们采取何种养育方式都需意识到,学习能力和综合智力的发展广延于学校课程、书本知识之外,并起始于儿童早期。

 

[专家点评:养育方式与学习能力]相关文章:

1.养育的近义词

2.爱的印记教案活动点评

3.散文作文点评

4.个人学习能力提升计划

5.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6.美文摘抄加点评

7.单位年终总结点评

8.对部门年终总结点评

9.理财方式论文

10.玩水方式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