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中学生喜欢各色老师

发布时间:2017-10-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北京青年报     2002-11-28     白画 李嫄 

 

  开班会让学生自揭伤疤,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课堂上学生有权拒绝回答问题,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必须先给学生找个椅子……这些看上去有违“传统”的做法,都是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创造”。在这个课题组里,平庸守旧不受欢迎,大胆尝试、勇敢创新能赢来掌声。虽然参加这个课题实验既没补助也无助于升职,可越来越多的老师们被吸引进“尊重教育”课题组,而且被焕发出压抑不住的创造力。

  11月24日至26日,这个已经开展了八年的实验课题吸引了全国19个省市区的老师们来到北京观摩、研讨。来宾们在“尊重教育”实验校的班会上看到了好多“出格”的事儿,从“尊重教育”实验组老师的嘴里听到了好多“犯忌”的话。来宾们兴奋地议论纷纷,好话坏话全有。但是,人们无法否认的是,“尊重教育”是一个激发教师创新的尝试,而教育改革最需要的正是教师们的创造力。如果老师不缺少创造力,还愁培养不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吗?-为学生的质疑精神请命的老师

  付继军是大甜水井小学的语文老师。有一篇叫做《海滨仲夏夜》的课文他上学的时候学过,现在他又教他的学生。那可是大作家峻青写的。他从来没想过大作家也会出错。当他的学生穆晨晨举起手来说:“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写的有问题,傍晚的时候怎么会有启明星呢?”他一下愣了。但他仍然鼓励了穆晨晨,并动员全班同学回去查找资料证实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查来的答案很明确:夜晚出现在西方天空的叫长庚星,日出前出现在东方天空的叫启明星,它们是金星的不同叫法。孩子们的质疑击倒了大作家、编语文书的专家和他们的老师。他还鼓励穆晨晨向有关专家反映。这学期开学不久,他的学生们发现,新的六年级语文书里把峻青的错误改过来了。但是已经升入初一的穆晨晨也告诉他,初一语文书里的《海滨仲夏夜》还没改过来,他要继续质疑。

  付继军老师认为,从这次语文课本纠错和再纠错中,有很多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东西。他反思自己从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人。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让用“沿”字组词,不想落入俗套的他组了个“沿革”,老师给打了个大红叉,旁边写了个“严格”,还训了他一顿。从此,付继军成了一个不敢提问的人。

  所幸,他比他的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他的学生才没有被压制。

  付继军老师在11月24日“尊重教育”观摩大会的发言中为学生请命:鼓励学生质疑,解放每一个孩子的头脑。他说他有一个梦想,希望老师们培养的学生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永远的问号。

  -允许学生迟到不必喊报告的老师

  郝月双老师是22中初二的政治老师,去年才毕业开始当老师。对于学生迟到必须喊报告经过老师允许才能进教室有自己的想法。不声不响地,她就开始向习惯挑战了。

  从上学期开始,她对她教的五个班的学生宣布:凡是上我的课,迟到了不必喊报告,推门安静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就行了。

  她认为喊报告有几个弊病。第一,胆子小的同学往往在门外站很长时间,有的同学甚至因为不愿意喊报告,不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进教室,迟到了索性就放弃一堂课。第二,学生的“报告”和老师的“请进”都必须足够大声,对于自己班级和旁边班级的教学都是避免不了的干扰。为了惩罚一个迟到的学生而影响很多人,不太划算。

  实行了这个免于报告的“政策”后,郝老师发现她的课上迟到的人并没有增加。那些静悄悄走进教室的迟到学生都会从她那里得到一个责备的眼神,老老实实赶紧坐下听课。而且下课时都会给她一个说法。她还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学生们开始喜欢上她的课了,说她的课让他们心里轻松。

  -拿着放大镜找学生优点的老师

  65中初二(1)班的李春英老师让她班上的学生记录她一天里发表的表扬和批评,结果她自己吃了一惊:十五条批评,五条表扬。她想,如果学生换成我,整天坐在这样气氛的班级里,我能有劲头吗?于是,她开始每天细细地寻找学生们身上的优点,并且给全班同学规定了一个任务,每天讲出三件你发现的好人好事,哪怕是一点一滴。

  从此,值周班长写班日志时表扬多了。李老师说,让大家发现别人的优点的同时,也就教育了他们自己。

  -学会为学生申辩的老师

  教了好多年书的79中温淑华老师现在正在学习一件她的所有老师从未教过她的本事:为学生申辩。

  一个学生被叫进办公室谈话,就算老师说的全对,学生就没有申辩的权利吗?

  体育课上,一个学生动作不规范,老师矫正了他,他觉得丢了面子,在老师转身时做鬼脸,心理平衡一下。不料老师的第六感很敏锐,猛一回头看个正着,勃然大怒,对这个学生又拉又扯推进办公室,一顿训斥。班主任为挽回老师的面子拿起电话请家长,这个学生一步跨上扯断了电话线。得,破坏公物,罪加一等。

  可温老师认为这个学生不是一点理都不占。做鬼脸不对,可老师推搡他也欠妥。扯断电话线的潜台词是央求老师不要向家长告状,属于过失损坏公物,可以原谅。

  一个初一男生被一个女生家长告到教育处,理由是他给这个女生打过几次电话。“你为什么给她打电话,这是骚扰电话懂不懂?”“不懂。”“打了几次?”“两次。”“胡说,还有,你为什么老爱站在她身边?”男孩脸由红变白,不知所措,无地自容。温老师忍不住又管了一回闲事。她说她要为这个男孩找回尊严。

  -每天给学生五分钟说话时间的老师

  李子是东城工读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她发现她的学生们特别愿意找她聊天,这和她在原来的学校做心理老师时不一样。那里的学生找心理老师都是悄悄的不愿意别人尤其是熟人看见,可这里的学生大摇大摆,有时候还成帮结伙地找她聊天,一聊就没完。从和他们的聊天中她知道,这些孩子往往从小没养成好习惯,一直被人当做个别生,班级里一发生点坏事,老师首先想到可能是他们干的。挨批评的时候也没人肯听他们的申辩。时间长了,少有人正经倾听过他们的心里话。

  李老师给班主任们提了个建议:每天晚自习的时候让每个学生在师生面前讲话五分钟,说什么都行,就是别带脏字。

  学生可喜欢这个五分钟了,他们谈论学校的伙食,谈论老师讲课水平,谈论和同学的关系,甚至谈论他们的家长。班主任们发现,学生们一旦站在全班面前说话,脏字就少多了,用词也不那么粗野了。班主任更多了解了学生,学校的很多工作也改进了。食堂的伙食好了,倒饭的少了,学生上自习安静了。

  -拒绝排练公开课的老师

  老师之间的课堂观摩叫公开课,能被观摩是一种对老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肯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开课的事先排练成为教育界的约定俗成。怎么开头怎么导入,问题由哪个学生提,怎么回答,老师怎么总结等等,都要有安排甚至预演。有些时候,公开课上得学生具有了演员的性质。

  11月25日,五中高三(7)班的陈颖老师的班会让外省市来观摩的老师们开了眼,一半的观摩者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班会,而另一半观摩者却大加赞赏。

  前一阵,陈颖发现高三(7)班不像以前那么团结了,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了。难道为了高考大家就不顾同学情谊了吗?陈颖决定开个班会让同学们自己讨论。

  班会上同学们就“你欣赏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还是欣赏付出一般努力拿个中上等”展开了讨论。同学们普遍认可“不用刻苦拿中上成绩”的潇洒,但又对这种潇洒的真相普遍质疑,讨论演变成对“潇洒”的互相揭短。还没等班主任最后做总结发言呢,下课铃响了。但陈颖给这个班会打了80分。“听到那么多同学的心里话,大家彼此沟通了。”

  课后记者问陈老师,事先没安排一下,信马由缰的,风险太大。陈老师一句话记者就不吭声了。“班会甭管谁来听也是班会,它是一个教育过程而不是老师的工具,如果我事先排练,同学们就不会再信任我。”-文/白画-摄影/李嫄

  -相关背景:

  1995年11月8日,本报在头版报道了东城区教研所将在几所中学中进行“尊重基础道德教育”实验的消息,这是“尊重教育”的首次披露。之后,本报有多名记者跟踪报道,持续了8年。目前,该课题已经成为国家“九五”教育科研课题。

 

[教育实验中学生喜欢各色老师]相关文章:

1.用各色各样造句锦集

2.中学生感恩老师的诗歌

3.喜欢与爱的区别

4.喜欢大东西的国王教案

5.中学生善行日记

6.中学生道德日记

7.小班教案我喜欢的水果

8.我喜欢的课间活动教案

9.喜欢下雨天的心情说说

10.我喜欢的花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