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论文

时间:2024-09-15 12:56:25 论文 我要投稿

景观设计论文13篇(热门)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景观设计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景观设计论文13篇(热门)

  景观设计论文 篇1

  【摘要】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凭借它特有的艺术价值占有重要一席,古往今来人们寄情山水,也把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私家园林的建造艺术融为一体,两者在创作过程中相辅相成,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

  【关键词】山水画;私家园林;文人化;豫园

  本文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简析,并以海上名园豫园为例,探索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对书画艺术和造园艺术中共有的表达手法进行学习。

  1早期山水画与私家园林的关系

  山水画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两千多年前的丝织品和壁画上都已有山水画的存留,著名的北魏壁画《女史箴图》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洛神赋图》中都能体现出当时山水绘画的技法还略为简单朴拙,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特点,这个时期称为中国山水画早期孕育阶段。隋朝时期,展子虔的山水画《游春图》颇具古意,工整细巧且色彩浓烈,开青绿山水先河,也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而史料记载,汉代时私家园林已兴起,建筑选址处多风景秀美,但从规模和内容形式上都还依存皇家园林的模仿建造。魏晋时期,隐逸之风和佛道盛行,寄情自然山水的社会风尚促使了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生成和普及,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既包括城市私家园林,也包括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

  2繁荣时期的山水画与文人写意造园主题

  2.1山水画技法变革唐朝时期社会安定,宗教绘画逐渐趋于世俗化,中国山水画也有所繁荣发展。这一时期有着鲜明特点的两大绘画流派逐渐形成,分别是青绿山水派和与之对应的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作,把中国绘画的文学性表达了出来。画家张躁的著名论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概括了古代绘画创作方面的根本原则,五代时期的荆浩将勾填、勾染画法变成了“皴法”,中国山水画在技法上迎来了一次大变革。到了宋代山水画发展到鼎盛时期,南北方特点对比显著,北方派雄壮挺拔,南方派淡墨意仙。2.2人文写意园林唐代私家园林的建造规模胜于魏晋,尤其是中唐以后,诗画艺术引入园林创作,写实写意的文人园林开始兴起。“唐人尚法,宋人尚神”,两宋禅宗的流行使得宋人的造园艺术也趋于重精神,轻形式的手法。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建造更为普及,许多文人和画家都参与其中,他们把诗画意境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创作中,使我国传统造园艺术呈现出从自然山水园到写意山水园的改变。北宋时期造园的技术和艺术均达到了历代最高水平,且数量多分布广,在内容和形式上已趋于定型。这一时期的造园手法根据山水画主题,融入诗词,楹联等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相得益彰,神形兼备。元、明时期的造园技法也凸显写意之风,并延续到清代进而发展到高潮,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园林有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留园和豫园等。

  3转型时期三方鼎峙的造园风格

  元代山水画进入转型时期,即用水墨代替彩色并占据了画坛的`统治地位,元代初期画家赵孟頫主张书法入画,即运用墨色深浅变化来呈现出色彩的效果。这一时期文人中普遍出现的重法轻意的美学思想,他们强调应注重绘画意境,借景抒情,不拘泥于绘画礼法,因此形成的文人派写意山水画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人物著名的“元四家”。明代画家大多沿袭前人的绘画内容,而清代山水画在董其昌的影响下各展所长,清初以“四画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为代表的在野派画家不拘一格的画风把清代山水画又推向了高峰。

  4豫园景观设计中山水画艺术形式的营造手法

  4.1饱满布局和延伸空间豫园始建于1559年,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豫有平安安泰之意,作为私家园林它是明代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体现。古代私家园林一般多建造于城区近郊住宅之旁,作为人们生活起居空间的一个延续用来怡情养性,但用地上多受限制所以规模偏小,造景时多为平地挖池、种植花草树木。豫园的布局因受市井用地限制采用建筑朝向园内,视野不算开阔,借景创作上也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将主要的山石景观设置在院内的中部位置,如园中四丈高的黄石堆积大假山,其他次园和小空间分布在周围,布局饱满,主次分明。豫园的景观适合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鱼乐榭的花墙及半洞门所打造的延伸空间也给人以无止境的视觉感受,如山水画般的缥缈悠远。4.2曲直结合动静相宜《园冶》写道:“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建筑先有厅堂,后有楼阁、亭轩、亭榭,游廊贯穿其中,豫园采用的小尺度造园手法,典型的建筑二层或多层楼阁设计,在水体之上,建筑屋顶的翼角高高翘起,整体轻盈玲珑,又能避免木架结构免于雨水淋湿受潮腐烂。古典园林遵循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复廊与方亭结合,山水相依,主要有几种形式:潭、瀑、池、涧。豫园多以水池为中心,向心聚向的格局,水体规模不大但造型上曲折,赋有节奏感,地势平坦中取水的流向,动中有静,园中三曲板桥贴水而筑,建筑之上可临水赏月,极富诗意。4.3细节造景隔墙和漏窗的组合充分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对景观的处理,通过漏景借景以及隔景障景把园林景观的多面观赏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与山水画的作画技巧如出一辙,形成若隐若现的意境,把自然景观里的细节与画者的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豫园中的5条穿云龙墙,活灵活现瓦鳞通透,展示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充满动感富有生机。植物造景的诗意手法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诗情画意。像豫园这样的传统园林在植物配置上都有着一定的秩序又不失自然,花草植物与山石的排列组合讲究画面感,错落有致,应接不暇,颜色上相得益彰。名树古木百年生的就有30多棵,匠人将植物和石头组合成一幅幅山水画,结构上高低错落,疏密有秩,继承了唐宋时期的造园特点。

  5结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相尊重,相辅相成的,万物皆为我所用但不为我所有,传统园林景观的造园手法和艺术传达体现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张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园林意境创作。当代设计更需要从传统的理念里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以古为鉴,因地制宜地去传承创新。

  景观设计论文 篇2

  摘要:儒家文化流转至今,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不论是对人的处世之道,还是国家的治国之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不例外。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当前这个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儒家文化思想并没有消失于园林设计中。目前,我国很多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融合了现代文明思想,而且也融合了儒家文化思想。

  关键词:儒家文化论文

  园林景观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儒家文化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即使在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依然没有消亡。目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儒家文化始终渗透其中,例如,著名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就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从儒家文化思想的角度来看园林建设结构,可以从审美本质、功能以及形态3个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古代园林设计处处蕴含着儒家文化,到目前为止,现代社会文明越来越发达,园林景观设计也凸显了这点,但依然融合了儒家文化精神,使社会文明与儒家文化充分融合于建筑风格中,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1从审美本质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通过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审美本质可以用2个词语表达,一是“比德”,二是“悦心”,从某种角度而言,其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从古至今,在儒家文化的思想体系中,主要的审美基础是道德,人格伦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理念,这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很好地彰显。特别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赋予自然植物人的精神,是对人格魅力的一种认可[1]。例如,在现代园林中经常见到梅、兰、竹、菊这4种植物,被称为植物4大“君子”,从设计中可以看出,不论在形式或是底蕴,都蕴含着道德的本质。这几种植物的精神可以从历史众多的文人笔下看到道德精神的存在,如陈毅对于竹子坚韧的品质进行了歌颂,原诗句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又直”。从这就可以看出,现代园林的`设计利用了象征手法。同时,园林景观设计满足了观赏者全方面的需求,更是让观赏者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获得一个悦心的认知,而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儒家文化思想。

  2从审美功能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从审美功能的角度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达到成于乐而游于艺的高度,这就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儒家成德思想理念除了体现于园林景观的审美上,还体现于其审美功能上。园林景观具有很大的乐趣,不仅可以体现于精神中,还可以体现于园林功能中,以感性的视角来看,孔子用“兴、观、群、怨”4个词语进行总结。其中“兴”主要是表达人们内心对园林景观的感触,“观”主要是表达人们对景观的欣赏,“群”主要是表达人们表现出来的感情,“怨”主要是一种与群相反的情感[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讲究的是一种美的意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让整体的设计给人一种朴素简约、随形就势、轻巧淡雅等感觉。例如,在山顶上设计而成的小亭,它本身是给人提供赏景、休息的一个地方,但是人们从低处仰视小亭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凌空欲飞之势,观赏这座小亭可以唤起人的某种感情,而人的情感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这就产生了社会作用。从这就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艺术功能的论述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规律是相似的,因此,儒家文化思想深深额蕴含于现代园林景观的意境中。

  3从审美形态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从审美形态的角度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充分显示出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念,这也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一个体现。正是结合了儒家文化思想,现代园林景观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特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和:人和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理念,主要是指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第二,乐和:主要是指柔和婉转的一种审美乐趣。将这2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即为中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庸之道,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与古代建筑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慢慢融合了一些现代文明思想,但是整体上依然给人一种含蓄婉转的感觉,并没有脱离儒家文化倡导的艺术理念。

  4结语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虽然融合了一定的现代文明思想,但也渗透了儒家文化,不同文化的结合使得园林景观更加具有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园林景观价值。从当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情况来看,儒家文化思想主要是体现于其审美本质、审美功能以及审美形态3个方面,使得园林景观给人一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洁,李志民.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基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0)

  2王平格.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绿色科技,20xx(13)

  景观设计论文 篇3

  1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1.1水源的保护措施

  第一,衔接问题。这一问题是非常的重要的问题,公路与桥梁的衔接是不可避免的。长期以来这是一个难点,很重要很关键,但是总会遇到问题,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应该加强制度的制定,对于衔接的部位制定详细的责任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追究责任,机械设备油污泄露会流入河流,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辅助工程,这部分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这样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材料问题。由于特殊的特性,材料腐蚀是不可避免的考虑问题,一般的工期都是比较长,一旦下雨等天气就会出现材料流入河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大大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这样就要求我们进行材料放在离河流比较远的地方,与此同时建立临时排水渠,避免水体污染。

  1.2路面周边地表植被的保护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公路横断面。公路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实际的情况,更多的进行现场的勘察,更多的与当前的情况进行结合,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以保护水源为前提开展这项工作,这样才最后确认公路横断面的尺寸以及位置,避免后续问题的发生。第二,绿化带保护。当前的公路建设为了更好的发挥效果,在中央都会构建绿化分割,这样能够很好的进行车辆进行双向行驶,提供非常明显的标记。这些植被的种类以及搭配一定要科学合理,构建和谐的氛围,对于过往的车辆都是一种很好的欣赏,排解大家的压力与烦闷的情绪。第三,加强周边绿化。为了更好的进行道路的维护,一般的都会在路边进行绿化植被,这一部分能够很好的防治水土流失,与此同时能够很好的进行景色的提升。这一方面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现阶段我们我们已经深深地注意到了这一方面,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维护保养,这样才能够保护长期的绿化健康。

  1.3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施工过程当中的环境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对于环境而言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材料的堆放。施工材料对于环境而言都是有一定的污染,这样对于储存的位置而言就是非常的重要,应该远离人们居住的地方以及水源事物;第二,对业对方的周围一定要进行地面洒水,避免灰尘过大,降低环境污染;第三,针对于运输的车辆一定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对于环境的破坏。

  2公路设计中景观设计

  2.1公路景观设计的前提

  (1)因地制宜:根据公路的实际状况,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的实际的情况进行树种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要关注美观的效果。在很多的地方原来都是有绿化的,一定要最好最大的利用,避免大面的浪费,这方面绿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做到规划详细。(2)遵守自然:设计人员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来作为理论依据对自然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进行模拟,尽可能的'减少人工操作的投入,这样可以保持其所具有的自然性良好,而且采用不同的绿化手法进行协调弥补和美化公路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和后果程度也是各不一致的。(3)经济可行:经济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般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多的方面都是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施工的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整个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涉及到的初步的投入的费用,以及后期的保养费用,成本问题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2.2公路工程中的景观设计

  (1)桥涵:在对桥涵进行建设时,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尽可能的保持河流、农用灌溉以及排水系统等的原始状态,对于不同的地形特征要针对性的进行设计,选择最恰当合理的工程形式,把可能造成的破坏减少到最小。(2)隧道:公路设计中,隧道的施工是常见的中形式,它的出现大都是集中在高挖方地区。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上,按照早入洞、晚出洞的原则进行规划,洞顶部位是零填挖方式;依据隧道所在的地质地形特点合理选择洞门,同时也要对其排水系统有合理设计,把污染水和清洁水的排出相互分开来。(3)平面交叉:在公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的一方面就是居民的正常出行,要把公路建设区域内的公路网和路线相交叉的地方按照既定的间隔设置平交,给附近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平面交叉进行设置时,要尽可能的满足路网和所建公路的有效衔接,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实现通达和集散的功能作用。

  3结语

  公路工程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形势下,公路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兼顾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并在施工建设的过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程.基于环境保护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xx(06).

  景观设计论文 篇4

  冰雪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文化艺术,它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也锻炼了北方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另外,冰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用冰雪来储藏食物、运输货物等,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生动、形象的冰雪景观设计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及艺术享受。另外,冰雪雕塑景观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审美需求,而且增加了当地的收入。因此,对冰雪雕塑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冰雪景观的起源

  最早,人们主要利用冰雪做冰花、冰灯,以此来营造节日气氛。在20世纪60年代,哈尔滨举办了以天然冰雪为元素的景观设计活动,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自此以后,这里成功创办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近年来,哈尔滨先后建立了多个冰雪广场,并设置了多处冰雪景观,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从而成为哈尔滨重要的景观文化之一。

  二、冰雪景观的设计理念

  作为独特的景观文化,冰雪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倡导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的“绿色”设计理念。因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了深入贯彻以上理念,设计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修养。冰雪景观设计以北方的冬季气候为依托,将冰、雪材质的艺术形象展示了出来,供游人欣赏、娱乐。其中,冰的取材主要源于江河,然后在人力作用下,使其成为冰砖。另外,由于天然雪比较蓬松、柔软,观赏时间短,需要选择人造雪为材料。冰雪景观的材料不仅天然无污染,而且消融后可以转换为液态水,属于可再生资源。可见,冰雪景观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致的。

  三、冰雪雕塑景观的载体

  (一)天然冰雪雕塑景观

  天然冰雪雕塑指不依靠人力,完全由自然环境生成的景观。吉林的雾凇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雾凇的主要成因是:当饱和的水汽遇到冷空气后,就会成为固态形状,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凝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看出,雾凇景观非常壮观、美丽。所以,天然冰雪雕塑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二)人工冰雪景观

  常见的人工冰雪景有三种,分别是冰雪雕塑、冰雪建筑以及冰挂。其中,冰雪雕塑指的是设计师以冰雪为元素,在考虑材质特点、艺术审美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冰雪雕塑在设计过程中,以减法造型为主,由于修改的空间比较小,因此对设计师的天赋、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冰雪建筑以“冰砖”为材质,结合相关的施工图纸,完成建筑设计。该冰雪景观的特点是:白天观“形”,夜间观“灯”.冰挂主要以树枝、草绳为材料,然后将其搭建为洞穴、墙面样式,并在低温条件下实施浇筑,被浇筑后的空间具有形态各异、变化莫测的特点。

  四、冰雪雕塑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从哈尔滨历届冰雪雕塑艺术展览中可以看出,设计师没有全面、真实地体现冰雪雕塑的设计理念,同时,大部分作品缺乏创新精神,甚至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第二,街道冰雪雕塑以简单的几何造型为主,造型不清楚,特别是在街道两旁的景观更缺乏新意,没有任何美感;第三,冰雪景观为了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以“大、高、最”为设计理念,毫无艺术性可言;第四,景区服务理念需要转变,冰雪雕塑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应该尽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观赏愿望,然而,当前冰雪雕塑景区中,很多冰雪雕塑精品都实行收费制度,从而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参与度;第五,景观场地过于分散,如果在短时间内游览完所有的冰雪雕塑,必然增加交通、人力等方面的成本,非常麻烦;第六,在绿色设计理念下,没有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对废弃材料的二次使用等,另外,在冰雪雕塑拆除后,还应考虑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五、冰雪雕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哈尔滨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冰雪雕塑景观。因此,在冰雪雕塑景观的设计中,应合理规划,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与经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冰雪文化景观的内涵。其次,打造多元化的冰雪活动项目,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同时,冰雪景观文化不仅要着眼于为国外友人服务,更应该提高本地市民的参与度,从而打造全民参与的冰雪盛会。再次,为了提高冰雪雕塑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必须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设计队伍。最后,在冰雪雕塑景观设计中,要以绿色设计理念为根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从而不断推动冰雪雕塑景观的长远、稳定发展。

  六、结语

  冰雪雕塑景观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文化艺术,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冰雪雕塑的种类、设计理念、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冰雪雕塑景观发展的前景。总而言之,只有坚持绿色的设计理念,不断提高设计的质量,才能推动冰雪雕塑景观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献国。浅谈冰雪雕塑景观设计现状与发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5(08)。

  [2]朱俊南,吕伟鹏,周洪辉。哈尔滨冰雪景观艺术发展前景的研究[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4(02)。

  景观设计论文 篇5

  1概述

  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活动。从观光游、生态游、智慧游到全域旅游,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景区景观设计也层出不穷。然而大多数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是追求环境空间与景观形体的协调[1],特色与美感确实存在,但往往缺少文化灵魂,不能充分体现人文情怀和场地渊源。因此,挖掘场所历史和文化渊源,定位设计线索,寻求设计源泉,赋予景观灵魂,是使景观具有持久感染力的基础。

  2景观资源利用

  2.1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资源

  文同文化公园设计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基地位于四川盐亭县永泰乡文同村,四周丘陵地势围合,地处大片平坦的田地,拥有天然柏树林、竹林、河流等景观资源因子。公园设计依据地势,分层设台,既保留原有地形特点,同时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空间。基地内有现代修建的文同墓园,邻有古宋街遗址、文同读书台(太元观)、墨君堂、梓潼庙字库塔以及高院寺字库塔等历史文化遗迹。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早,夏热,秋短,东温;降雨量少且降雨集中,干旱严重。因此,设计保留范围内水域并设计大面积荷塘位于地势较低处,降雨集中时承接雨水。设计以生态荷塘为元素,采莲、垂钓、荷塘观光,同时支撑莲藕产业文化、并与荷莲人文景观相结合,联动产业发展。

  2.2反映场地特色文化

  永泰乡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可以针对基地的文化现状,利用其原有独具特色的“文同文化”为整个空间景观设计的主题灵魂,同时串联周围的历史文化古迹,形成文化面域空间,增加文同公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据记载,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四川省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文同以善画竹而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结合公园景观营造要点,基地建设以“竹趣”、“诗韵”、“生态养生”为特色的文化纪念公园。在此基础上丰富文化背景,挖掘文化创意,建设特色文化乡,逐渐确立永泰乡“文同文化”的品牌。

  2.3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性化原则

  规划设计要避免只考虑美学和技术因素,更多的考虑人的体验和需要,包括精神情感的寄托,以此体现景观设计尊重人的原则。人性化的景观才是真正有价值和生命力的景观。在公园的设计中,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提供完备的娱乐活动场地设施,利用各停留空间设置互动场地、儿童活动场所以及体育健身场所、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

  2.4运用景观主题符号和材料

  景观空间营造中使用与景观主题有关的材料以及抽象出来的代表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烘托环境氛围的作用。

  3文同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3.1项目现状

  基地用地约6公顷,主要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文同墓位于基地中心位置,四周被耕地和林地围合,占地约800平方米,其中墓前广场占地约300平方米。基地西部有一条自北向南流过的河流经过,自然植被较少,多数为农田;山林植被多为柏树和竹丛,主要有水竹、单竹、琴丝竹等竹类。基地内土壤承载力较低,不适宜大规模建筑工程建设。

  3.2设计构思

  规划设计以体现文同文化为主。设计遵循“突出文同,辅以养生”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激活乡村的山、水、田、人、文、宅等有限资源,以“竹林修性”、“文同纪念园区(核心)”、“山林养生”板块,打造以“文同”文化为核心的景观,体现于小品、雕塑、公共设施等园林建筑中。———“文同文化元素”公共服务设施:景区(点)标识牌、观光路标牌、文化墙、卫生间、垃圾桶、路灯、座椅等;———“文同文化元素”雕塑及建筑小品:公园入口主题雕塑、核心区广场、雕塑。将古人追求生活娴静、修身养性之“道”理文化,融入于景观设计手法之中:效法自然———景观设计顺乎自然,尽力保持原始自然山水格局和风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道法自然———竹林山石自由聚散,就地取材自然之石,自由垒砌,花草树木的种植分配遵循大自然规律。天人合一———追求景观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地关系,景观打造力求显现山水、自然山水与建筑紧密融合、顺应自然层次无穷变化。贵柔尚曲———景观设计含蓄、内秀。曲水、曲路,文化与景,显雅静、悠闲。

  3.3规划设计

  通向文同纪念广场的'主轴大道两侧散布六个区域作为游人的休息交流场所;主轴大道两侧放置文同生平介绍、文同作品、相关传说等的石碑,弘扬文同文化,增添基地文化底蕴。场地空间形成连续景观空间序列,彰显其独特文化底蕴。内部道路采用6米和9米的主轴大道,形成连续壮阔的景象;2m宽主路,以自然蜿蜒的曲线联系各个休息停留区域,注重以不同的风景界面形成体验感受的差异,移步换景;0.9m游步道,增加游人游览的曲折性和趣味性,供游人在林中漫步游憩;主出口连接文同纪念广场以及墨竹魅影区。4结语景观空间缺少文化则会丧失灵魂,解读文化因子主导下的景观设计要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理解空间对历史的承载和文脉延续的重要性,在景观设计中抓住这一场地记忆特征可以使设计更有生命力,焕发光彩。

  作者:许入丹 袁犁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建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溯宁.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J].艺术科技,2013(12):302~302.

  景观设计论文 篇6

  面对这一状况,如何促进其山地城市滨水区环境的持续进化发展,如何协调保护其山地城市滨水区的文化的特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山地城市滨水区的的生态价值就成了设计师必须要做出的判断。本文正是基于这个问题,希望可以通过多方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手段总结出重庆地区山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若干原则和具体的设计方法,以期对以后的重庆地区山地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实践有所裨益。

  重庆滨水景观的现状与问题

  1. 水环境

  (1)水质问题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近年来环境也有所改善。但是重庆市主城区污水处理仍需改进,有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排入长江,同时垃圾也严重威胁着长江和嘉陵江的水环境,水环境在一些地区形式不容乐观。

  (2)水土资源流失

  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滨江公共空间的建设出现一些大型项目的施工。大面积的土地平整,会使得沿江地表植被减少,部分土地裸露,加上留下了一些推而不建的闲置土地会影响滨江公共空间的自然环境。

  2.生物环境

  (1)滨江原生植被遭到破坏

  重庆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恢复,但是也有“弱不禁风”的一面,例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层浅薄,降雨量大。脆弱的滨江植被在滨江地带的建设中已经受到了破坏,混凝土的灰色取代了成片的原生树木、草坡和灌木。

  (2)生物多样化程度趋低

  生物的多样性能够保持生态的平衡和稳定,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态学原理。重庆主城滨水区域的生物多样化程度趋低,对生态的平衡产生了影响。

  3.湿地的破坏

  近几十年以来,重庆的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滨江地带的建设速度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对滨水区域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做得还不够,所以湿地的面积还在缩减,特别在渝中区两江沿岸的湿地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4.自然景观

  自然生态环境对滨江公共空间环境的景观质量影响尤为明显。杂乱的环境会影响滨江山水相融的美学意境,这也会使得滨江公共空间根植在市民心中美好的情感象征意义渐渐变弱,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不利因素。

  另一方面,重庆主城区位于长江上游及嘉陵江的`汇合处,两江水位随季节变化不断地涨落,滨江地带随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观。枯水期时,沿江的众多浅滩石块裸露出来。涨水期水面上浮,江面宽阔,接近岸堤的滨江区域自然景观随季节呈现丰富形态。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重庆主城区滨水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

  1.充分利用山地城市原有的地形地貌

  重庆具有明显的山地地形、山地城市滨水区通常都拥有起伏变化的坡地。坡地的大小和形态直接影响着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坡型较为缓和的地带适宜设置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市民活动场地等类型的空间。而坡度较为陡峭的地段适合设置观光区域,观景节点等。

  2.营造多层次的立体景观

  重庆滨水空间是一种多层次的空间。它利用地形的高低错落,形成了不同标高的空间界面。多层次的立体景观由位于不同标高的景观界面共同叠加而,因此,具有丰富性和多层次性。在三维立体空间界面中,标高最高的山体轮廓线和城市天际线构成了滨水景观的背景;位于中层界面的建筑物以及高大乔木构成了中景的陪衬;而位于最底层空间界面的地面景观、滨水驳岸和水体构成立体景观的底层空间界面。

  3.垂直绿化与竖向多维设计相结合

  垂直绿化常常被用于山地城市的坡地、堡坎上。有些小品建筑为了隐于山地中与环境更好的融合,也可以在立面上或屋顶上种上植物。这种垂直绿化与多维空间的立体设计相结合,不仅能提高环境的生态性,还能够增加城市景观的绿化面积,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山地城市滨水景观是一种立足于立体多维空间的立体景观。它凭借山势变化的有序组织,可以形成多种视觉角度,场地中的立体绿化成为了景观场所中的绿色纽带,将多个空间更好地串联融合在一起。

  景观设计论文 篇7

  1、项目背景介绍

  本工程项目位于长春市双阳区境内,总工程面积3000公顷。周围交通体系健全、便利。基地内地形独特,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植被覆盖率70%,自然风光优美,是天然的度假之地。该区域曾是清朝乾隆选择的骑射御园,潜在丰富的满族骑射文化遗产符号。景观格局表现为景区主题会所已完工,但是建筑与自然景观格格不入。人工湖已形成,裸露的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自然林保持良好,树木品种单一,缺乏植物多样化。景公馆配套功能不齐全,景公馆小品风格不统一。

  2、设计构思

  全园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旅游服务系统区。自然生态保护区将充分体现原有自然风貌,保留地段西侧“两山抱水”的生态格局,利用“最低介入”理念将人的活动路径融合在山水中。生态旅游度假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以游客为主。在对游客类型的分析中,定位是以城市人群为主的游客类型。生态农业观光区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以生态养殖业为辅,对地段东侧的单一的农田格局进行治理,创新性的将“以浮田为主的'生态系统”引入地段,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景观异质性,并且吸引了野生动物在此繁衍,增加食物链的复杂性。旅游服务系统区则强调生态、安全、低碳,具有可持续旅游系统设计和生态圈的功能。

  3、设计手法

  3.1浮田生态设计

  浮田生态系统包含三层景观生境:治理性林带、农田以及浮田生境。治理性林带是在体系外围连成一圈绿道,形成绿岛,吸引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其植物地下巨大的根系能涵养水分,并且能够隔绝自行车道的空气污染。农田是生产性景观,成面状存在的区域空间,毗邻河畔,丰富竖向和季相变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浮田是治理性景观,涵养并净化水流,提高水生物种种类,丰富景观异质性,并且作为生产性景观产生农作物,提供肥料。对浮田体系的观光效益,自行车爱好者通过曲线长廊的观光,俯瞰整个体系,景观层次清晰,异质性高,季相明显。通过田埂深入浮田内部,体验式观赏,并通过标识牌对游客进行乡土植物科普,而且可以参与纯生态农业活动,可以组织学校和企业团体来此认识植物,回归自然、写生等等。

  3.2修复性景观设计

  修复性景观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修复手法重新复活生境;第二层是存在潜在生态干扰因素的区域,通过治理手法将破坏降到最低限度。第一个层面运用在生态农业观光区的梯田综合区,第二个层面在旅游度假村服务区,对污染空气和污水的处理。在设计中发现原有山体被开挖,表皮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山体被开垦成农田,不易开发旅游。山谷径流被改变,易发生泥石流。湿地区四面被硬质大坝围合,形成一滩死水,且破坏视觉效果。上游河段景观度假村建筑区向下游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处理。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修复性景观设计,解决途径是通过台地梯田修复山体表皮,乔灌结构,改善山体生境。在场地中设计了观光平台,观光平台采用极简主义手法,通过方形平面的演绎,能适应不同的景观类型,与地面的衔接方式多样,因地制宜,可架空,可漂浮在水面等。

  3.3波形曲线长廊

  在提出浮田生态体系的同时,在场地内设计了一个波形曲线长廊,以最低姿态进入该区域,不仅使得次生态体系得以自然的生长发展,而且为游客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去接触自然。从“一线、四点、五面”三个层次来诠释该地段中的波形曲线长廊设计。波形曲线变化自由,由于不断改变方向可以使单调前进运动的疲劳得以恢复。曲线长廊的终点位于游客服务中心建筑上方,从屋顶直接由坡道走向地面,连接有自行车租赁处和存放处,在此也能远眺人工湿地的美景。此外,在曲线长廊中设置了休憩节点,这些由曲线平面和白色钢架构成的空间,与方形极简座椅结合,为游客提供一处纳凉、休息、观景的平台。曲线长廊同样为自行车爱好者提供了专用车道,自行车在交汇点进入长廊,上下人流在此中转,并且与直线观景道相交,通向梯田区和畜牧区。曲线长廊的中央部分打开,使地上乔木生长开来,游客可以从树冠下穿行,体验穿梭云霄的感觉,并且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横向的跨度。

  3.4建筑与构筑物设计

  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坐落于旅游服务区的人工湿地上,是集交通中转、交通枢纽、游客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型公共建筑。建筑设计注重景观建筑和自然共生的关系,运用“低姿态”理念将建筑引入保护山地区。建筑造型以现代简洁为主,建筑的东立面入口时隐藏的,由两片墙错位形成入口。由挑檐形成的灰空间,形态呈楔形,进深感强,檐部下垂,接近地面,将人的活动包裹进来,营造一种神秘感。建筑内部的餐厅由西南两方向玻璃幕墙和两实墙围合,空间较大,能容纳多人同时就餐,西侧上空有自行车坡道穿过,形成趣味灰空间,作为餐厅的次要入口。构筑物采用一体化设计,运用符号学理念,在“方形基本型”进行思维发散拓展,并且结合不同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因地制宜的衍射出适应不同功能和地形区域的物体。配备满足使用功能的器件,在统一的基本形上产生同质性的空间、场所、构筑物、小品。

  4、结论

  旅游度假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本文结合长春市双阳旅游度假村景观设计从生态理念对旅游度假村进行探讨,以生态保护为根本,探索发展旅游与生态保护的最佳契合点。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人文环境资源,通过基地地形、地貌的再改造和再利用,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更新所带来的生态回归。

  景观设计论文 篇8

  摘要:随着景观设计手法的不断变换,使得公众对于设计形式以及材料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而耐候钢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在了园林的景观设计之中。本文就耐候钢材料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类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耐候钢材料;园林景观设计;运用

  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任何设计都需要运用具体的材料来表现出来。总的来讲,材料是借助于纹理、质感、色彩以及尺度等“固有语言”来进行组合运用,从而体现出该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材料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而耐候钢材料则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金属材料,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耐候钢材料概述

  耐候钢即是耐大气腐蚀钢,是一种介于普通钢和不锈钢之间的低合金钢系列。一般情况下,耐候钢是普通钢通过添加少量铜、镍等耐腐蚀材料形成的,并且有着良好的使用性能。与普通钢相比,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更强,在自然环境下,耐候钢可以通过铌、钼、磷、钛等元素的合理添加,可以使得该钢铁材料在绣层和基体之间形成一层50~100μm的氧化物层,并有效阻止大气中的氧气以及水向钢铁基体中渗入,并能够有效提升该钢铁材料的耐大气腐蚀能力。

  2耐候钢在国内的使用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为了营造出一个红土之州的氛围,就在澳大利亚馆的设计过程中大量采用了耐候钢材料来作为外墙材料,这样就能够将耐候钢自身的表现力充分彰显出来,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该展馆拆除之后,这些耐候钢材料还能够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充分符合了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除了澳大利亚馆之外,上海世博会上的智利馆也应用物理一些耐候钢材料。而上海世博会也是耐候钢材料在国内首次的大规模应用,并使得该材料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耐候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几何造型雕塑及种植槽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耐候钢的表面是一层锈红色物质,其手感粗糙且质地特殊,这也就使得耐候钢成为了一种具有着吸引力的建筑外墙材料。此外,耐候钢还能够与防腐木以及石材进行完美的结合,能够在冷与暖、粗糙与细腻以及软与硬的对比组合中,来凝聚成多种丰富的.设计语境。因此,在使用耐候钢材料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几何造型塑雕和种植槽,来进行大门装饰的构建,这样就能够在强烈的对比中,来彰显出该园林设计的设计理念。

  3.2用来构建简洁的几何造型

  耐候钢材料具有很强的形体塑造能力,因此能够塑造成各种丰富多彩的形状,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着良好的整体性,这一点也是木材、石材以及混凝土等材料难以达到的。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地势以及周围的情况来将耐候钢材料进行折叠或者扭曲,而其超强的形体塑造能力,也使得耐候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简洁几何造型的创造过程中。

  3.3进行空间的界定

  耐候钢材料的强度与韧度都比较大,与一般的砖石材料相比,也不会受到严重的厚度限制,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一些很薄的钢板,来对该园林空间进行清洗、准确的分割,并能够使得该园林景观的场地变得更加简练而明快,并且充满了力量。在运用耐候钢进行空间的界定时,其不仅能够作为整个园林空间的主角,还能够作为该园林空间中边界或者边线,并进行不同空间的区分。这样就能够给观众的视觉带来强烈的领域感,并且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划分空间的效果。

  3.4作为一种变化的时间语言

  耐候钢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其色彩也会受到环境以及气候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放置时间过久的情况下,耐候钢板在放置久后也会从原本鲜亮的红褐色转变为暗淡色或者深蓝灰色,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断老化。因此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时间的流逝,就能够使得这充满美感的耐候钢以其独特的色彩与至关来体现出艺术魅力,并能够直接追溯到该园林场地的历史感以及记录时间的瞬间感,并使得这些有限的材料能够互相“共生”从而体现出了可持续的环保设计观。

  3.5在园林小品中的应用

  园林小品作为园林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借助于园林小品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借助于耐候钢来进行园林小品的设计,不仅能够将建筑、山水与植物有机融合在一起,还能够通过现有的自然环境来模拟大自然的美景。在经过了人为的加工、提炼以及创造等流程之后,就能够借助于耐候钢营造出一个赏心悦目、变幻丰富的园林环境。3.6给游人提供服务利用耐候钢还能够制作游人进行休息以及遮阳的座椅、廊架等,还能够建造洗手池、卫生间或者垃圾箱等多种服务器械。利用耐候钢的塑造能力,能够将其塑造成各种形状,遮阳就能够使得该园林景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此外,耐候钢能够承受着一定的荷载,并可以在此状况下表现有良好的完整性,这就可以利用其解决一些结构方面的难题,并且能够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耐候钢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并进一步缩短工期。现阶段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也借助于耐候钢来进行建筑外墙、园林框架、景观桥以及垃圾箱等诸多实施的使用,这样就能够在确保其功能的情况下,使得该园林设计显得更加具有特色,图4则是在园林设计过程之中耐候钢的具体应用。

  4耐候钢在园林指示设计中的使用

  在园林的指示说明中有着布告栏、导游图、指路标牌以及说明牌等等,并且具有一定的指示与教育功能。比如在上海的世博会中,就曾经采用耐候钢来作为一些场馆的LOGO。现阶段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一些园林景区的指示路牌也都是采用耐候钢这种材料来制作。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耐候钢自身的特殊纹理,并且能够在园林这一个大的环境下形成一种特殊的色彩。而借助于耐候钢其自身具备的独特色彩与质感,也会使得这些指示标牌给游客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并能够使得其更加容易辨认,从而使得其指示说明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结合该园林的设计理念以及实际设计情况,来选用耐候钢材料来进行指示标牌的制作,从而充分发挥出耐候钢自身具体鲜明色彩这一特性,从而取得一个良好的设计效果。

  5耐候钢在园林装饰设计中的使用

  园林设计中的装饰包含各类绿地中的水景、假山、花坛、雕塑、门窗以及栏杆等等。在进行园林装饰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利用耐候钢随着时间流逝其表面的色彩与质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点,来通过该钢板所产生的粗糙表面使得其更富有体积感与质量感,从而体现出一种变化的时间语言,并彰显出设计者的设计宗旨。比如在塞拉的耐候钢雕塑中就充分运用了这一特性,而该雕塑的表面的锈蚀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沧桑质感。此外,耐候钢索具备的空间界定能力,也能够根据相关的地势条件来将其扭曲成一定的形状,并借此形成花池或者花台的挡板,这样就能够在充分节约空间这一基础上,来尽可能的增加植物的种植数量。通过耐候钢的合理应用,也能够为园林的景观设计增添别样的风采。

  6耐候钢在园林照明设计中的使用

  园林照明一般有草坪灯、广场灯、射灯以及景观灯等等,在进行照明设施的设计过程中,采用耐候钢这一材料,能够和防腐木、玻璃以及石材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在强烈的对比中形成丰富的设计语境。此外,将耐候钢运用到园林照明中,耐候钢还能够随着灯光的变化,而使得自身的色彩与质感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体现出一种别出心裁的魅力,并彰显出其艺术感。

  7结束语

  耐候钢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近年来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设计师们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还会合理应用到耐候钢其独特的表现力、超强的塑造能力、鲜明的空间界定能力以及变化的时间语音等诸多特性,来充分挖掘其应用效果。而且通过耐候钢的合理应用,也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其自身所具有的属性以及优势,并使得耐候钢能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抹亮丽色彩,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与精神体验。

  参考文献

  [1]秦丽娟.浅析耐候钢在园林小品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174.

  [2]叶中秀.耐候钢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2):217.

  [3]杨云.建筑幕墙中耐候钢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8).

  景观设计论文 篇9

  摘要:

  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一般都地处繁华的城市中心是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文化5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集散地,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流碰撞的公共活动空间。本文对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的功能,当前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植物造景;商业步行街;人性化设计

  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一般都地处繁华的城市中心,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购物街,而是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文化5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集散地,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流碰撞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今,商业步行街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是反应一个城市的基本特征的形象窗口。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发展,现代建筑所造成的热岛效应,更使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设计更加人们所重视。本文拟就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设计谈点初浅的看法,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

  一、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的功能。

  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的功能因分类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实用功能。

  商业步行街的植物造景选用多种多样植物,包括高大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它们具有遮荫、滞尘、降温、降噪、增湿、净化空气等作用。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高大乔木那宽大的伞状树冠,把强烈的太阳辐射和热能予与阻隔,在树阴下,街上行人充分领略到植物对人类的人性体贴。由此可见,合理运用植物,可以调节、缓解和弥补现代城市建设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审美功能。

  商业步行街植物造景既是园林植物与人工艺术创造的结合,又是物境与人文的结合,融合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科学合理的植物造景对城市商业步行街具有自然和谐的、高品位的美化效果,可以柔化现代城市建筑冰冷单调生硬的直线条,给人以自然、宁静、艺术的享受。

  (三)调控功能。

  人类源于自然,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城市建设的高速现代化,使远离自然的人们产生生理和心理失衡。优美的绿色园林景观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还能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科学已经验证:绿色植物对人的心理有镇静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轻松,并通过它对人的全身起调节作用。经常处在优美、安静的绿色环境中,能使人皮肤温度降低1——2℃,脉搏1min减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缓,心脏负担减轻,同时人的嗅觉、听觉、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增强。

  此外,花的颜色和花香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如浅蓝色的鲜花对发高烧的病人具镇静作用;红色的鲜花能增加病人的食欲;绿色的花叶能吸收阳光中紫外线,减少对眼睛的刺激;茉莉花的芬香能使人消除疲劳而精神为之一振。“绿视率”的理论认为,如果绿色在人的视野中占25%时,能解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可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舒适。

  (四)经济功能。

  优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植物造景,将使商业步行街更具吸引力,更加聚集人气,增加客流量,提高商品销售额,使商家获得更为丰厚的商业利润,从而使商业步行街更具商业价值,由此,将吸引更多的地产商、开发商、投资经营户,以致金融、保险、证券、企业总部、外国领事机构等住入,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二、当今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今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设计有很多局限,概括起来表现如下:

  (一)对步行街植物造景的实用功能重视不够。

  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设计师们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往往更注重的是植物的美化功能,而忽略其实用功能。这一理念又往往影响到对植物的种类选择和植物造景设计上,使其设计难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致使现在很多步行街的园林设计,看上去很美,但在夏季,整条街仍处于暴晒之中,未能很好起到绿色植物的遮荫、调节温度、湿度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植物布局设计不合理。

  一是非植物景观与植物景观的比例不合理。目前,一些商业步行街非植物景观设计过多,如水景、小桥、石山、楼台亭阁、硬质艺术小品等,使本来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不堪,然而绿化量却偏少。

  二是植物布局不合理,多显凌乱,没有主题,体现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搭配和造景设计上。很多植物,尤其是乔木,被低矮灌木围成的.栅栏或砖石砌成的护栏大面积圈住,使游人难以亲近到植物,享受树阴的清凉。

  显然,其设计缺乏真正的人性关怀。商业步行街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其道路本来就狭窄,不宜将植物连片栽种,而圈围太多的游人禁区。其设计应以“点、线”为主,兼以少而小的“面”点缀。以便留出更多的空间供游人活动,使人与植物融为一体,真正体现“天人合一”。

  (三)植物配置不合理。

  一些商业步行街的园林绿化设计中,乔木偏少,花草、灌木偏多,绿量不足,其生态调节作用降低。且在乔木的品种选择上,更注重的是新、奇、贵,而缺乏对其实用功能甚至是否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考虑,致使栽种的一些树木要死不活,长势不良,未能体现其在原产地应有的风貌,更难实现其美化和实用功能。如在重庆常见栽种的棕榈树就是如此。时下还流行栽种“光头树”,即花巨资从偏远山区移植古树。为了移栽成活,几乎将其枝叶全部砍光,只留部分主干及次级枝干,形成“光头树”,以移栽古树提高园林设计的品位和档次。这种树多数难成活,即使能成活,也难以恢复其在原生长地的雄姿,更难收到枝叶繁茂、绿树成荫的效果,多半只能当个活树雕欣赏,难起生态调节作用。此外,植物种类单调,季相变化小。步行街不宜种植草坪,也不宜种植过多的灌木花草,因在相同单位面积上,栽种乔木获得的绿量比栽种前两种植物获得的绿量多。乔木的制氧量、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均要比草坪强。因此,在人流集中、空间狭窄的城市商业步行街,适宜多栽乔木,向空中发展,立体绿化,以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获得最大的绿量。

  三、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的建议。

  面对当下中国掀起的商业步行街建设热潮,本人对其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以下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商业步行街植物配置建议。

  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植物配置应以高大乔木为主,灌木和草花为辅,当地树种为主,适当配以外来优良树种,注意不同叶色树种搭配,这样,既能增加绿量,遮荫降温,充分发挥其实用功能,又能丰富植物种类和色彩变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在树种选择时,应把握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历史人文,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地方文脉。选择易栽种成活,阔叶、绿量大、树冠大、遮荫效果好的树种。如在重庆,最理想的当属黄桷树,其特点为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阔叶,叶片大小适中,疏密适度,树下空气通透而不闷湿,树冠展开,遮荫面积大,枝形和冠形优美。随着年代的积淀,逐渐透出古典韵味,仿佛在向人们述说那久远的故事,令人生出别样情,显示出与人巨大的亲和力,被重庆市民推选为市树,作为步行街主打树种,又能体现地方特色。可选当地一些常绿果树作点缀,如红桔、广柑、柚子、柠檬等芸香科植物,既观叶,又观果,春华秋实,最能体现季相变化。还可选择一些香花树种如桂花、白玉兰等进行点缀。每当香花盛开之际,悠悠兰香、甘甜桂香沁人心脾,使游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至于外来珍稀树种,则只宜作适当点缀,以丰富景观。适当配置灌木和草花,以丰富层次感,增加色彩,赋予动感和变化,同时考虑香化。如在重庆,可选择含笑、小枝栀、香水月季、六月雪、小叶女贞、小叶黄扬、芙蓉、杜鹃、郁金香、太阳花、万寿菊、鸡冠花、凤仙花、三色堇、波斯菊、长寿花、报春花、矮牵牛、百合、彩叶草等作变化搭配。

  (二)商业步行街植物设计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首先考虑实用功能,其次考虑美化功能。让行人能与植物亲密接触,尤其是高大乔木。在植物造景上,既要区别于交通公路行道树,整齐划一,机械呆板,又应区别于公园的纷繁复杂,因商业步行街人流量大,空间面积有限。在设计上应突出“步行街”的特点。可视街道宽窄,在道路中央纵向种植2~4行冠形优美、遮荫覆盖面积大、常绿的高大阔叶乔木树。使其形成林荫道。可多个树种搭配。其树宜稀植,留出足够生长空间,以充分展示其单株个体美,同时也给行人留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围绕每棵树设置一圈精制而美观的木条或花岗岩座椅,使座椅掩映在树阴下,以便游人小憩。在高大乔木沿街方向植株间或街两侧,即靠近街边商店门面处,可间或设计灌木草花台,花台的面积和长度不宜过大过长,应以不妨碍游人行走或进出商店为宜。其花台可用砖石砌成,也可用木料制成精美工艺花台。除常用植物外,花台中心还可栽植含笑,花台四周栽植小枝栀等香化植物作矮篱笆。花台中的艳丽草花,最好采用塑料小钵在花圃培植好后放置于花台中,以便随季更替,不留观赏空档,使街头周年呈现五彩缤纷,喜庆热烈之氛围。与街中乔木相互辉映,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尽显其实用及美化功能。

  总而言之,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自然景观加以升华,才能创造出一个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更适合人类生活与栖居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1994

  [2]候庆云.浅谈植物造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J].北方园艺,20xx.2

  景观设计论文 篇1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脚步的加快,交通事故频发成为阻碍道路发展的主要问题,道路交通安全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将城市道路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景观设计,将我国某省会城市作为实例,选择三条道路分析道路环境的影响,并给出了合理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保障交通安全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人员进行道路景观及环境设计提供帮助。

  关键词:城市道路环境;交通安全;景观设计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城市交通量随之增加,促进了城市道路建设。在城市道路良好的发展背景下,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并没有降低,反而对城市居民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局限,道路景观及城市景观缺失了整体风貌。由此可以看出,城市道路规划人员需要注重城市道路景观品质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一、城市道路环境及景观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分析

  在城市道路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空间形态设计使得道路周围的景观特征有所不同,对司机造成的影响有所差异,从而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本文将我国某省会城市的道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道路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首先,A道路。A道路主要包括城区路段以及延伸路段这两部分,城区路段周围有较多的宾馆及商业建筑,建筑楼层在6~20层之间,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建筑特点,不同建筑的轮廓线和天际线相交,使得道路司机产生较为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道路的识别性,将司机的视觉集中于正前方;延伸路段的一侧为住宅区,一侧为空地,即使道路两侧种植了行道树,但是仍旧不具备城区路段的包围感,司机从城区路段驶向延伸路段时,从封闭转变为开放,很容易使司机的视觉出现涣散,加大了交通安全风险。然后,B道路。B道路的城区路段被建筑景观以及绿化景观包围,道路的围合感和层次感相对较强,绿化带的设计降低了过宽道路的空旷感,高低不同的乔木和灌木设计可以有效防止迎面来车造成视线干扰,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延伸路段主要为绿化景观,环境较为单一,很容易使司机产生视觉疲劳,再加上道路的视线相对通透,使得迎面来车对司机造成视线干扰,对交通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最后,C道路。C道路为该城市的景区道路,道路两侧的植被设计具备较强的层次感和科学性。为了与地形相配合,C道路采用直线、竖曲线以及平曲线的线性设计,使道路过渡更为自然,具备较强的诱导司机视线作用。通过自然的设计,消除司机的不安感,使司机的视线更为平顺,提高司机的操作便捷性,能够更容易地控制方向盘的偏差,保障交通安全[1]。

  二、合理创建城市道路环境,保障交通安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道路景观会对交通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对于城市的交通事故高发区域,政府部门需要合理设计道路景观,创新良好的城市道路环境,保障交通安全。具体而言,政府部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城市道路景观的动态性。城市道路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使道路景观出现变化,从而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城市道路景观的动态性,加强对沿道建筑的控制和管理。首先,道路两侧的建筑需要具备完整性,其轮廓线在变化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秩序,建筑的高度需要与道路的宽度相配合;然后,道路需要与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错落有致的设计,建立小型城市广场,使城市空间更具动态性,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最后,规划人员需要按照交错式排列的方式进行道路两侧建筑的设计,使城市道路更为曲折,避免司机产生视觉疲劳。另外,城市规划人员需要重视沿道建筑立面的天际线,确保与司机的.心理活动规律相符合。比如,对于过于开阔的延伸路段,规划人员可以通过种植行道树的方式,在绿化带中种植相对高大的乔木,集中司机的视线,保障交通安全。

  (二)简化轮廓线。对于城市道路的延伸路段,规划人员需要避免其出现“第二次轮廓线”,尽量将“第二次轮廓线”和原本的“第一次轮廓线”重合。具体而言,规划人员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两侧的路灯、广告牌以及报刊亭等要素,确保道路两侧要素的在材质、形式以及色彩方面相互兼容,共同营造整体城市空间。与此同时,规划人员需要将道路设计和地形地貌融合在一起,根据道路附近的自然景观,在道路出现曲折时,人工设置视觉要素,确保司机能够始终保持道路环境变化的新鲜感以及警觉性,以此保障交通安全。另外,对于两侧建筑较少的空旷道路环境,城市规划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围墙或者加强绿化的方法,提高道路的围合感和封闭感,将单调及空旷的视野阻挡在司机的视觉焦点之外,集中司机的视线。与此同时,在道路两侧种植的行道树具有视线诱导作用,可以使司机产生连续的线形视觉,从而保障交通安全[2]。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景观会对司机的视觉和心理造成影响,从而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城市规划人员需要认识到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性,注重其动态性,进一步简化城市轮廓线,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提高城市道路的围合感及封闭感,为司机带来视觉诱导,保障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大山,陈昕,杨家盛,王珂.城市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影响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8,20(02):23-28.

  [2]唐川杰.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7.

  景观设计论文 篇11

  摘要:以西安大唐不夜城商业步行街的实际景观项目为例,对地域文化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只有抓住地域文化这个根本,才能营造出充满个性、打动人心的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

  关键词:地域文化;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现代意义上的商业步行街不只是为了满足商业需求的目的,它已成为现代城市中一种特有的景观,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设和展现文化与历史的舞台。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突出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彰显景观作品独特的内在个性,这样的设计才会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才能使商业步行街的景观有机地融入到整个区域文化之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地域文化与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商业步行街景观艺术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地域文化在景观艺术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可以充分地表现历史文脉,再现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现代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地以美化人类环境为目的,而是融合了艺术、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复杂统一体。景观的创作体现了一个地域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与生活习惯等。设计师只有在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理解、消化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创作中,并结合一定的科技手段,才能将景观创作表现得更有生机和活力。对于商业步行街景观艺术设计而言,地域文化并不单单指向场景和物体本身,其本质指向主要是物体背后的东西,即景物固有的内涵、传递的信息和所带来的意义。文化是人类远古经由历史岁月流淌过来的,对个人和社会起着巨大的作用。通过景物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形,便于我们去研究那段历史,这就是它所带来的文化意义。景观是文化的物体和载体,文化是景观进化和演变的内涵。

  2融入地域文化的西安大唐不夜城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分析

  西安大唐不夜城于2006年开建,总投资达50亿元人民币,历时3年,2009年9月28日对外开放。它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建成了一条南北长1500m、东西宽480m,目前亚洲最大、街景最长的商业步行街。在总体空间形态上,利用城市道路、广场、内部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等外部空间,有机地将不同商业形态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唐文化、休闲文化、园林文化的空间形态和城市景观。其精致的设计、浓郁的唐代建筑风貌、优美典雅的水系绿景、宏伟的雕塑景观,华丽的夜景,都足以堪称西安的一张世界名片。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包括道路设施、绿植设施、水景设施、景观小品设施、照明设施等,大唐不夜城景观设计将这几方面同历史文化氛围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融入大唐不夜城的景观之中。

  2.1入口空间

  入口空间是商业步行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道路、街区等一起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对塑造城市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唐不夜城商业步行街的北入口,运用明显的时代特征,来反映场所的特有性质,即浓郁的唐韵氛围。高低起伏的月牙形地形和水波纹的地面铺装,如同巨浪般向前涌动,象征大唐文化传承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让人进入起点就预示着一个好的开局。

  2.2绿植与水景

  在植物的选材上,根据西安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结合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等造景的需要,合理选择各类植物,强调生态性与观赏性,并根据景区不同的功能,将植物分为自然式疏林草地、行道树和观赏花灌木等多种类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通过景观元素的组合,达到生态化、景观化和实用化的三位一体。行道树选择的是国槐;常绿乔木选择冬青、侧柏等;地被植物选择铺地柏、葱兰等;藤木和草本植物选择紫藤、迎春、麦冬等。沿步行街景观大道一路南下,沿途小喷泉哗哗淌着流水,一首首唐诗刻在石头上,石头溶于雕塑里,雕塑坐落于喷泉流水中,水流又依偎在灯火辉煌的夜色下,其景煞是和谐迷人。开元广场的喷泉设计别具一格,采用旱喷泉设计,有28个喷口,面积约1000m2,分4排排列。这组喷泉装有喷射冷雾系统,与喷泉一起形成水雾效果,使美丽的'大唐不夜城在夜晚更加炫丽诱人。

  2.3主题群雕塑

  大唐不夜城的景观步行街上排列着9组主题群雕塑,展现了大唐帝国在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的至尊地位并彰显大国气象。贞观纪念碑是大唐不夜城的地标性雕塑,由李世民骑马像及周围的附属雕塑组成。其创作既采用了大唐时期的雕塑元素,又融合了西方纪念碑的雕塑手法。碑体由暖黄色花岗岩雕琢而成,李世民及其坐骑由青铜铸成,色差对比明显,历史厚重感强烈,整组雕塑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恢弘的气势反映了大唐帝国的繁荣盛况和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开元盛世群雕再现了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之景。还有体现盛唐时代文化璀璨的、处于巅峰领域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医药家、天文学家等的雕塑,以及体现大唐盛世崇尚宗教的玄奘广场等等。每一组群雕都凸显一个主题或一个典故,雕塑群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雄伟壮观,栩栩如生,气势恢宏,令人惊叹,令人驻足。

  2.4照明设计

  大唐不夜城的灯光设计构思源于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彩陶工艺,以造型生动逼真、色彩艳丽而著称,且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夜晚的大唐不夜城是一片灯光与色彩交织的海洋。街道两旁霓虹流转,立体式的灯柱散发出迷人、柔和的光芒。灯光璀璨,音乐、光电、流水、喷泉交相呼应。步行街上两排高高的街灯华丽复古,灯杆顶部带有灯光和花纹的扇形标牌向三面分开,呈现出饱满又不张扬的弧度,造型匠心独具。开元广场上设立了8根LED灯蟠龙柱,东西两侧各有4柱,与8数相合,意为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当LED灯柱在夜色中点亮,8根蟠龙柱上面的屏幕幻化出艳丽多彩的光芒,它将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文化与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相融合,传承中华民族的惊魂,它是西安特有的城市地标。

  2.5地面铺装

  大唐不夜城地面铺装以简洁洗练为原则。步行街林荫大道的铺装以深灰色的仿古透水砖为主,贞观广场以不同色彩的花岗石拼贴铺装来象征贞观盛世的繁荣,开元广场以中国白麻和芝麻灰构成广场铺装的基调材质,中间镶铺彩色光纤玻璃使原本庄重的广场气氛活跃起来。步行街外侧的观光浏览车道以硬质石材方砖铺地,来减缓机动车行驶速度,质感上、色彩上与步行街区域协调一致,增强了整个步行区域的空间效果。大唐不夜城商业步行街在设计过程中结合“挖掘历史文化———形成设计元素———融入景观创作”的景观设计手法,将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文化、景观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成为西安亮丽的风景线。

  3结语

  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我们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更深层次的地域文化内涵,把与文化、历史、习俗等相关的元素融汇到景观形象之中,从而赋予景观深层次的文化含义,避免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出现概念化、雷同化和表面化等问题,在提升商业步行街文化价值的同时,也为商贸空间带来巨大的品牌效益,力求实现文化、景观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海继平,郑君芝.论景观设计对地域文化的理性表达[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10)

  [2]李真.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5(3)

  [3]马健.西安大唐不夜城景观策划方案[J].城市建筑,2014(26)计专业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论文 篇12

  摘要:商业步行街形成于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街道形式,是展示城市城市经济实力、社会和人文内涵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探讨在营造商业步行街地域特征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探索地域文化在具体设计项目的融合与利用,在使商业步行街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展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延续与弘扬城市地域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论文

  商业街步行街是城市商业经济和来往人流最为集中的繁华场所,它承担着表达城市经济实力、社会和人文内涵的任务。经过历史的沿袭和文化的积淀,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发展必然与地域文化变迁息息相关,融入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文化习俗特征,形成了当今商业空间的地域性特征。作为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时,既要关注自然条件及地域文化的集合,又注重现代技术和当地材料结合运用的具体表现,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地域特征的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

  1目前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地域文化缺失

  受到现代商业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的商业步行街设计缺乏对地域文脉延续的重视,其整体设计注重追求商业效益,缺乏各城市所特有的地域特征。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空间的处理手法单一粗糙、景观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景观特色塑造欠缺无新意等。大量仅仅注重商业目的、忽视地域文化特征的商业街道,充斥在城镇的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形成“千城一面”城市形象特色缺失的现象。究其本质,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才是导致问题的关键。

  1.2地域特征的生搬硬套

  在国内现阶段规划设计中,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不符合地域特征的步行商业街,现代中掺杂传统,中式融合欧式,肆意掺杂称之为地域性设计。不同地域背景下,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同质化严重,过于崇洋媚外,过度模仿抄袭是根本原因;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本身就不是一个工业标准化的产物,每一条商业步行街都不应摒弃自身特有的地域风格。

  2地域文化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式不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写道,“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1]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须注重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利用,加强区域的“归属感”和”亲切感”。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会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体现城市特色,成为外地人了解城市的名片。

  3地域文化在商业街环境与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利用自然条件

  从盘古开天辟地起,自然界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任何景观空间都必然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它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共生的关系。孕育在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自然观,是商业街区等城市环境地域性差异的重要根源。如苏州园林将江南地区独特的阴雨连绵的朦胧意境,太湖石那“皱、漏、瘦、透、”的峻美,结合亭台楼榭、春花秋月的婉约,从而才能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任何城市在进行商业步行街景观规划时,都应该综合考虑并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尊重自然规律,规范组织步行街的景观空间序列,形成自身的特色。

  3.2对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运用

  商业步行街景观和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紧紧相连,便形成了商业步行街的地域化特征。以南京夫子庙商业步行街区为例,秦淮河畔滨河绿廊体现出传统江南水景之美,秦淮小游园内的诗碑小品、传统风格的灯具、名人雕塑、传统过街楼桥、亭、阁及各种画舫游船,与疏浚后的秦淮河将附近的乌衣巷、中华门城堡等景观串联在一起,构成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步行街区景观。承载着历史文脉的现代步行商业街,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赋予城市的灵魂,表达着城市特有的语言和符号,指引我们用心去领悟历史文脉的意义所在。

  4结语

  作为现代城市风貌的窗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是塑造城市形象内涵的重要手段。设计师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须综合分析地域特征,遵循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延续地域文化连绵发展的脉络,实现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地域价值,创造出个性鲜明、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满足环境中的人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直长运.史学民:地域文化在老城更新中的延续与生长[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9)

  2王晓.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3石冰.步行商业街区自然地域性设计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xx(1)

  4曾东.地域化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J].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xx

  景观设计论文 篇13

  在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构成艺术,它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在园林设计中,已经渗入了构成艺术。我国在构成艺术应用方面,起步较晚,通常都是在广告设计和家居设计等领域内应用,很少人研究园林景观设计范围。因此,就需要对构成艺术深入认识,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手法及应用规律进行探索。平面构成艺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其中,点、线、面是应用最多的艺术要素。在数学范畴中,点主要是表明位置关系,不会涉及到面积和方向;而线则是具备一定的象征性含义;面则是通过首尾相接所形成的,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够对其进行改变。具体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环境是不同的,那么点、线、面也会体现不同的含义。

  1 园林景观设计中平面构成艺术的运用

  1.1 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的运用

  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属于最小的单位,它不仅有位置,还有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它们有着不同的大小和色彩,此外,具体的景观元素也可以被看作为点。点不但可以将具体的位置表明出来,还可以将形状和大小给表现出来。独立的点,也可以构成一个形象,通过点的聚散和量比,在视域中,可以构成连续的视觉形状。在平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造型要素就是点,它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我们可以用点来看待所有形状的物体,点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给最大限度地吸引过来。要想将点转化为面、或者线都是可以的。按照一定的规律,连续排列点,就成为了线。我们以圣地之门公园为例,它营造了 2 条长长的树阵,让人产生较好的感觉,并且可以将这个主题突出来。通过研究发现,集合一系列的点,可以让人感觉到面的效果。在排列点时,如果采用的是不同的疏密程度,那么就会有明暗区分显示出来;如果采用的是均匀的密度,那么形成的效果就有着严谨的结构。

  1.2 园林景观设计中线的运用

  线的集合,主要是表现位置和长度,从简单角度来讲,点位移的轨迹就可以看作为线。在景观设计中,线性要素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长短、粗细和位置不同等等,在方向、材质以及色彩方面,也会有差异出现。线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如直线、曲线、斜线等是我们经常所见到的,具体到园林景观设计中,线性要素指的就是所有具备线状性质的景观要素,线性要素有着不同的形状,就会展示出来差异化的个性,通常情况下,用直线,可以将刚劲有力表示出来,而柔和感的体现,平行线则是不错的选择。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需要充分重视线所具有的.视觉上的主观创造力,否则最终设计效果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按照线性排列无数个点,就会有线形成,和单纯的点相比,线有着更加明确的方向,线在园林景观造型和构图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线性结构的作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强化设计平面所具有的力感。根据相关专家的理论,线条承载着创作者的力量和能量。直线,往往让人感觉到一些单纯、坚硬、明快等,直线的方向感较强,力度比曲线要强,很容易融合建筑物的轮廓线。斜线也属于特殊的直线,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和景观平面中的直线方向所对比,如果将斜线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可以有效对比于稳重的构图形。通过斜线的应用,有尖角形成,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较为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空间整体。

  折线也是直线中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改变同一方向的线,然后继续延伸,折线景观要素,可以营造一种景观,另外一个方面分担作用也可以发挥出来。比如,甬道边的花台,通过折线的运用,将其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空间,这样不同人群对独立休息空间的差异化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在一个较大的空间中,私密性可以得到一点满足,同时,如果采用简单的直线造型,难免会有一些单调。

  1.3 园林景观设计中面的运用

  面是用线条围合起来的视觉空间,主要是按照矩阵来排列点。相较于其它视觉因素,它的封闭性较强,通常是由形来确定,它的呈现则是借助于现实中不可模糊的实在物形态,限度和边界也是存在的。面通常可以划分为 2 种,一种是规则的面,另外一种则是不规则的面,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平面中圆,主要是结合某一定点,线段旋转一周,形成了轨迹,它是无数切线所形成的几何图形,外围封闭的,这种形象的主要特征就是内守、浑然和张力。正圆形有着较为完美的形状,如果使用,设计作品反而会显得不够生动;因此,通常会将椭圆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正圆所导致的缺乏变化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方形面是由直线构成的,而直线则代表着刚劲挺拔,它将以阳为刚的性质给表现了出来,但是正方形有着统一的四边长度,变化性不够,应用起来较为单调,因此,通常将长方形应用到园林设计中。长方形的应用,可以让人感觉到一种平稳安定的感觉,比较的单纯;众所周知,三角形有着较强的结构稳定性,让人比较的敏锐和稳定,并且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倒三角则可以将不稳定的运动感受带给人们。将不规则的曲线以及直线组合起来,可以形成任何的形状,我们将其称之为自由形,自由形的审美属性差异较大,和几何图形相比,可以更加的灵活,并且没有含有较多的理性东西,因此,就具有更加浓厚的人情味。此外,自由形的洒脱性和随意性也更强,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园林设计实践中。

  2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现代艺术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平面构成艺术,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其中,点、线、面属于应用较多的艺术要素。在具体应用中,通常会综合不同的造型要素,以便营造出丰富的效果,将作者情感以及设计风格给体现出来。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总结设计经验,积极借鉴其它成功经验,以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构成艺术。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景观设计论文12-04

景观设计论文06-15

景观设计论文(荐)06-16

景观设计论文(必备)09-15

(精)景观设计论文06-16

景观设计论文【热】06-18

景观设计论文(15篇)06-13

景观设计论文15篇06-16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1-27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