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1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完善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完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会计学领域中逐渐衍生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模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针对这一现象,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深入探索与研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1.披露的信息内容不完整
在相关调查结果中都能够看出,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的时候,都会存在着不完整的问题,常常会应用断章取义、避重就轻的方法,仅仅将有利于自身企业的内容进行披露,而对于一些具有负面影响或者是没有达到标准的内容选择性忽视,即使有的企业在披露的内容中也会包含这一方面的内容,一般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描述,缺少实质性分析。对于这种体现出一定选择性的披露行为来说,会对利益相关者造成误导。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在社会责任会计方面没有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法律规范,这样就会缺少报告、披露以及计量方面的统一标准[1]。而且对于披露方式和工具来说主要是公司网站、财务报告、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等,多是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这样必然就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导致信息披露不充分。除此之外,对于企业中的社会责任信息来说,实质上与其利益相关者需求之间不具有一致性,比如社会公众希望了解的是产品安全信息,然后是环境保护信息;但是企业的职工希望了解的主要是职业发展前景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总的来说,当前大多数企业在披露信息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自身的公益事业、环境责任以及经济责任,这样自然也就难以符合利益相关者的实际要求,两者之间的信息缺乏相关性。
2.企业相互之间披露的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当前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类型主要包括环境与安全报告、社会管理计划与环境监测报告、环境报告、企业公民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公民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多种类型,而且对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来说,侧重披露的内容以及报告模式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房地产行业中,所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是服务方面;造纸印刷业和电力煤炭领域中,所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是环保方面;国家控股企业,如金融保险行业等,所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是社会贡献、产品安全、员工福利等方面。由于不完善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目前还是处于自愿阶段,其披露标准缺乏统一性。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实际利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相互之间的协调,这样就难以有效的比较两者之间的披露信息。
3.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
一般来说,在企业中不具备专门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而是在传统会计事项中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核算,这也就导致只能够披露现有的会计科目,比如在营业外支出中纳入了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与赞助。这也就直接体现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缺乏必要的基础,同时其披露的形式也过于简单化,导致难以完整的体现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完善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准则的`制定
国家相关财政部门应该加强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颁布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规范要求,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所披露出的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准则中应该详细的对披露信息质量、报告类型、披露时间、披露类型、披露内容等方面的信息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做出统一的规范标准,在披露自身有利信息的同时,也应该客观的披露出相关的负面信息,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对其负责。企业对所披露出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负责,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信息内容的空白和问题,加强信息内容之间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相关性。除此之外,对于理论界来说,也应该适当的增加研究形式,打破原先的单一报告研究形式,同时注重与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计量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配合,实现共同发展。比如结合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来进行实证研究和调查统计,明确相关的价值量,通过有效的研究管理审计和管理会计,来寻找最佳的成本效益点,并促进内控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2.加强对多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探究
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较来说,无论是在计量方面还是在内容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时候,并不能仅仅只是单一的应用传统财务报表体系,还需要加强对多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探究。比如可以组建相关的会计信息中心,即互动式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在其中能够包含着所有能够提供的信息内容。换句话说,可以将其当作是信息超市,信息供给者所提供的信息就是“超市”中的“商品”,人们可以对商品进行自由选择。
3.有效改善现有的财务报表
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时候,可以编制独立的报告形式来完成,这样所披露出来的信息内容会更加的真实、完整,这也是未来信息披露形式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中包含着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信息和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信息,前者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后者则可以运用货币计量,因此在独立报告中的基础和核心主要就是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社会责任利润表和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比如文字叙述、表格等,在报表中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针对一些用定量反映难度较大的信息内容来说,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附加上相应的社会责任财务情况说明书、报表附注等其他信息。但是针对一些企业规模较小,或者是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限的企业来说,这种方式的可操作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相关的社会责任披露添加到传统财务报表中,比如将环境资产、人力资产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到资产项目当中去。
三、结语
总的来说,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首先需要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准则的制定,统一相关标准规范,使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是加强对多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探究,这对提高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最后是需要有效改善现有财务报表,这样一来,就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模式方法来全面的披露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内容。
参考文献:
[1]沈弋,徐光华,王正艳.“言行一致”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大数据环境下的演化框架[J].会计研究,20xx,09:29-36+96.
[2]董淑兰,王永德.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xx,06:194-203.
[3]何贤杰,肖土盛,陈信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融资约束[J].财经研究,20xx,08:60-71+83.
[4]万寿义,刘威,李笑雪.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沪市A股的实证检验[J].会计之友,20xx,21:23-31.
[5]叶陈毅,聂莎莉,李娜.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xx,06:170-172.
[6]孙红梅,蒋娜,岑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xx,03:12-13.
作者:赵晶 单位:讷河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2
【摘要】企业的高速发展带动国家GDP的增长,我国也由此跃升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名。虽然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但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也造成了诸如环境污染、偷税漏税、伪劣产品等社会问题。社会作为企业成长的依托,使得企业在发展的同时相应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陈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 披露
一、引言
逐利是企业的本质,因此企业会把工作重心安排在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上。但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公益事业的履行与发展等等。本文针对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陈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二、社会责任报告相关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CRS),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心产物。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战略方针、行动计划与愿景规划等非财务绩效而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够反应利益相关者对经济、环境、社会的社会责任信息需求,是企业树立自身形象、协调利益相关方的重要载体。上交所规定“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以及金融类公司必须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同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公司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每股社会贡献值;深交所也要求深证100指数的样本股公司必须同年报一起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自20xx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至今,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总量从32份增加到了1703份,标志着我国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过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反映出广大企业已经开始深刻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未来有明确规划的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构建商业潜力的重要砝码,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升企业价值。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形式不规范
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依然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参考了各式各样的标准,披露内容上倾向于使用文字和图片予以表述,缺少定量指标,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只能披露概念与愿望,对于使用者而言效用大大降低。如环保设备只能体现为固定资产、承担社会责任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只能在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中列示。
(二)披露内容不全面
纵览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在选择披露内容的选择上仍然会倾向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对阻碍企业发展的信息只有寥寥几笔“问题与改进”。大部分社会责任报告都忽视了对债权人、供应商和安全生产的责任,难以树立企业形象。社会责任信息内容信息凌乱,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同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各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具体指标不够全面。例如在员工利益中信息披露主要集中在员工待遇和培训,对于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参与工会运转情况、业绩考核与晋升渠道、带薪休假、职业病防治、事业安置等信息披露不足。
(三)缺少社会责任第三方审计
我国至今依然缺少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性审计的法律法规,企业在对待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计的问题上还是自愿的态度,20xx年只有14.2%的企业对报告进行第三方评价,并且在接受第三方评级的企业中,标准也并不统一。目前我国企业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时主要参考的标准就有GRI、上交所指引、社科院指南、深交所指南等等。这使得企业在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时失去了积极性、降低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而且使企业在标准的选择上也会出现困惑。
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统一社会责任披露标准
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有很大增长,但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形式上,目前的社会责任报告还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报告使用者在阅读过程中花费大量精力甄别和筛选信息,所以制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时,需要从形式上进行规范;内容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需要完整统一的标准,打破目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多样化、碎片化的现状,建立统一标准,使得披露过程和内容有章可循。
(二)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政策制度方面,加快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配合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改变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有选择的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情况。
(三)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审计与监督
相较于会计报表的内审和外审监督制度,对于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也是必要的。将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与企业内部审计想结合,同时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一方面可以敦促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按评级标准执行,另一方面确保所披露的内容真实公允。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也可以保障社会责任信息充分并且真实,提高使用者效用,以便进行相关决策。
五、结束语
无论是从企业自身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还是出于对我国宏观经济背景的考虑,统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完善企业全面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内容,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审计与监督,对改善其披露现状有着很好地效果,也有利于企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雪晨,张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20xx,22:121-122.
[2]顾枫,张瑞.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xx,11:54-56.
[3]韩振宇.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中国商贸,20xx,02:165-167.
[4]傅樵,唐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xx,05:86-88.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3
企业社会责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企业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实现了,同时也只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企业社会责任向着其理想状态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提高企业素质将承担社会责任由一种外在的压力转化为企业内在的经营理念,才能保证企业自发的履行对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责任,达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想状态。那么在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是怎样发挥其作用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呢?
(一)理论熏陶
即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阐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加深企业对社会责任更深层次的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具体化,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要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就要培育企业的政治观念,让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想状态是企业与员工、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员工、消费者与企业以及企业与社会都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因此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扬过程中应该贯彻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观念。
集体主义的内容是:一方面,从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当两者之间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作为个体的企业要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以促进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也只有以这以目标为前提才能保障作为社会个体的企业的利益。“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如果企业以利己主义为价值观,惟利是图,必将扰乱社会正常发展秩序,没有稳定的外部环境企业发展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如果企业以眼前利益为重,无节制的消耗浪费资源、漠视环境污染,有限的社会资源终将有一天被损耗殆尽,企业将失去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科教卫生、社会福利等都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该关注这些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进步了,企业也能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源。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要维护员工利益,重视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和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内聚力,通过挖掘人的'潜力来促进企业发展。另外,企业的利润是通过消费者来实现的,所以企业要树立顾客至上的理念,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二)实例诱导
即以典型事例来感化企业,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阐释企业社会责任能加深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但它只是一个抽象的说理过程,不一定能促使企业将这种理论的上的认识转化为实践,所以需要用典型事例来诱导和感化企业,产生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并将这种动机付诸实践。所谓典型实例就是本企业或其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有代表性的事件。这种活生生的实例更能震撼人心,引起企业的共鸣,激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很多企业是善于抓住典型事例感化企业,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楷模,和海尔集团就是其中之一。1985 年,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发现了76 台不合格冰箱。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张瑞敏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 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听闻此言,许多老职工当场就流泪了。创业之初,企业连员工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此决定遭到大家的强烈反对,但张瑞敏力排众议,不变初衷。结果,就是一柄大锤,伴随着阵阵巨响,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目前,海尔成为世界知名冰箱品牌。
在这一事例中张瑞敏高瞻远瞩,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并且在发现不好苗头时果断采取震撼人心的措施,刺激员工的质量意识,防范于未然。虽然那时候物资缺乏供不应求,即使质量不过关也不存在产品销售不出去的问题,但是张瑞敏意识到企业必须保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这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发展并不断壮大的保证,在企业创业之初的艰难时期,通过这种“残忍”的手段让员工醒悟,让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觉醒,抓住关键时机感化人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后续的引导与监督
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层次认识到采取行动是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则是将社会责任感转化为一种内在信仰,将它作为企业文化的主体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这一飞跃的实现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适时的引导与监督。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后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形象,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时候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必要的分析,使企业认识到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好处,并鼓励企业要再接再厉,坚持不懈,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充分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史不长,相关的评审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短期内不易显现,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而且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得企业在竞争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时候可能会产生对社会责任的误解,甚至放弃承担社会责任,思想政治工作将前功尽弃。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要及时开导并对此结果进行剖析,分析其真正原因是制度不健全,而且从履行社会责任到产生社会效益到被社会认可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取得立杆见影的效果。从长远看,承担社会责任将会给企业带来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开导企业不能因为短期内的损失或者无效果而放弃,要继续坚持,并使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经营策略之一,成为企业永葆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成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在不同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也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企业,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善于觉察在社会责任感形成并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为企业“排忧解疑”,使得企业社会责任被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广泛接受并认可,为它在企业的成长和稳固保驾护航。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法律制度共同构成企业社会责任的保障机制体系。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性实质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对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指导、激励和协调,同时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其固有缺陷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承担起这种责任。企业党组织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该积极对企业进行教育,通过提高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的素质,进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对企业进行开导、解惑答疑,保证企业对社会责任有一个全面、系统和深层次的认识,积极主动的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企业要从自己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永远的传承下去。全体社会成员要积极主动的监督企业,对无视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舆论谴责,舆论谴责是企业社会形象的一大天敌,而企业社会形象是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在健全的舆论监督体系下企业必然会为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宁愿增加成本自发的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4
摘 要:自从20世纪2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兴起以来,它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它与房地产企业的结合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而且更多的是从理论上来探讨和呼吁其承担社会责任。从实证上通过构建一个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来分析它们的社会责任承担状况并不多见。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他们的需求回应来构建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房地产企业重视社会责任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指标体系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在当今社会已不再仅仅扮演一个创造物质财富的角色,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力。它们希望可以凭借享受的种种特权,攫取更大的利益;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他们对企业的期望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创造物质财富,提供就业机会,照章纳税,而是更多的关注其是否能够为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善、社区的福利以及弱势群体的保护等方面有所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
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定义,它是以赢利为目的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从立项、规划、土地出让或转让、拆迁、建设、到销售等一系列经营行为的企业组织。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一个事关民生的行业,更应在这次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大潮中,抓住机遇,调整内部组织结构,改善与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企业自身与社会的双赢。
一、 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由谢尔顿提出。但是那时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是非常抽象的,认为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创造利润,还应在更大范围的社会利益上有所作为。迄今为止,对企业社会责任人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概念。我觉得应该从房地产企业的整个开发过程视角来看待它的社会责任,一个房产开发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工程建设阶段、项目销售阶段以及交付使用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房地产企业需要与不同的机构和群体打交道,比如说,在前期准备阶段,它要获得土地使用权,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商谈判;在拆迁过程中需要对拆迁户承担责任。而所有这些与房地产企业产生互动的群体和个人就构成了它的利益相关者群体。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影响
1984年,弗里曼在他的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式》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所谓利益相关者就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组织目标实现过程影响的个人或群体。纵观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历史演进过程,其间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核心理念,即企业除了股东之外,还存在许多利益相关者,如管理者、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社区、环境等,他们也同股东一样,对企业进行了某种专有性资源投入,并承担着由此带来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有效的处理好它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通过满足他们的合理利益要求(而不仅仅只是考虑股东利益),来使企业得到永续发展。而且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由于确定了一级指标,可以很便利的通过构建一个指标评价体系来分析和探讨企业究竟应该向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但是根据弗里曼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几乎所有的个人和组织都可以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因为他们都或直接或间接的`受影响或影响之。鉴于此,米切尔指出了鉴定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三原则:(1)合法性,即某一群体是否被赋予法律上的对于公司的索取权;(2)权力性,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公司决策的地位、能力和手段;(3)紧急性,即某一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公司管理层的关注。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以及专家咨询,将三个原则的指标得分相加,确定出了房地产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拆迁户、股东、债权人、社区、政府、员工和消费者。下面通过一个房产项目开发全过程一一分析房地产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考虑到项目决策阶段主要是进行项目的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没涉及具体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不加讨论。
三、 从项目建设的完整周期剖析房地产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1.前期准备阶段
房地产企业在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取得项目开工建设的一系列许可证和取得项目建设用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此时,对土地审批及建设部门的责任是占主导地位的。此外,对拆迁户的拆迁补偿也是重点。其实对拆迁户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明确拆迁估价机构的选择应当公开、透明,应采取由被拆迁人投票决定。但在实际拆迁过程中,大部分估价机构都是由拆迁人单方面决定;有些拆迁单位甚至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直接指定估价机构,被拆迁人的权利完全被剥夺。这不但为开发企业提供了利润来源,同时也为拆迁户的暴力阻拆埋下了隐患。所以这一时期,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就是“五证齐全”以及尊重拆迁户的意愿选择估价机构。
2.工程建设阶段
工程建设阶段是开发商委托建筑公司进行项目建设的阶段。该阶段是房地产开发的重要阶段。房地产开发建设是在一定的地域时空条件下进行的,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的社区和环境产生影响,如何最小化对他们的影响是这一时期房地产企业需要关注的。社区承担着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如水电供应,治安保卫等。公益捐赠应该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实践,通过捐赠,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改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发展,同时企业形象也能得到改善,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房地产企业作为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大户,应该在环保和节能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东丽湖·万科城,万科的节能创新典范,包括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地热资源的利用、太阳能利用、防止热岛效应的技术措施、雨水收集系统、建造中水处理站等很好的诠释了绿色节能型建筑。
3.项目销售阶段
销售阶段是开发商出售房屋,回收资金实现赢利的阶段。一个楼盘销售的成败决定于消费者的认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房地产企业的形象和所建房屋的质量,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理性消费时代,消费者不仅关注他们所购买房屋的质量,而且在意企业在建房过程中体现的人文精神、道德素质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房地产企业应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向顾客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建立咨询渠道、健全售后服务体系,认真及时地处理顾客投诉。
在这一阶段,房地产企业除了要对消费者负责之外,还需要履行对政府的责任。因为实现销售获得了收入,需要纳税。房地产企业应与政府充分沟通,相互理解,诚实守信,照章纳税并积极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
4.交付使用阶段
很多房地产企业没有自己的物业公司而是委托专业的物业公司进行社区的管理。但是如果售后服务处理的不好,同样会影响房地产商的形象。建外SOHO“停电们”事件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此外,股东作为企业名义上的所有者,债权人作为企业的重要外部投资者,员工作为维持一个企业运作的核心部件,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关系着他们的利益。对房地产企业来说,首先应该保证股东的资金安全,这是底线;其次在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资产的增值,定期向股东发布企业经营和投资方面的真实信息。银行作为房地产企业的债权人,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而且预收款中大部分也是银行对购房者发放的住房贷款,据统计总共约有70%的资金是来自银行系统,因此银行在其中承担着巨大风险。房地产企业应恪守合同要求,严格执行合同,按时还本付息,定期向银行发布企业经营信息,保障银行借贷安全。员工是构成企业的细胞,他们直接参与了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一方面在法律意义上保障实现员工的劳动报酬获取权;另一方面在道德和伦理层面上做到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为员工的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四、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选择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框架主要有四种经典模式:(1)Carroll(1979)的企业社会责任四维度模型;(2)John Elkington(1995)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底线模型;(3)以KLD(20xx)为代表的社会责任主题框架;(4)以Clarkson(1995)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模型。
以上四种评价模型中,与前三种评价模型相比,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也更加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要求。Wood(1995)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为相关的理论体系,非常适合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利益相关者为人们所熟悉,得到多方认可;其次,按利益相关者来展开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在结构上是相对清晰的,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于评价和披露过程时也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另外,利益相关者框架也能全面地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主题框架。
五、 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面分析了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对各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责任,为了具体评价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就需要将这些责任具体化。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各自目标出发,客观的选取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应明确为获取利益相关者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明确他们各自的需求;其次,明确如何度量房地产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即从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选取指标进行评价。
根据以上分析,再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指标选取原则,筛选出了房地产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拆迁户、员工、消费者、政府、社区、环境)所应承担的17项主要社会责任。
1.基于股东的绩效评价指标
为确保股东的资金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即有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权力制衡机制;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公司运用股东投入资本获得资本增值的能力。该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运用 一定的资本为社会,尤其是股东所做的贡献越大,对股东的责任履行得越好;为使股东了解企业情况,保持投资热情,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2.基于债权人的绩效评价指标
对银行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贷出去的钱能按时收回。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的综合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这一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3.基于拆迁户的绩效评价指标
拆迁是房地产正式开发阶段的第一环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工程,而对拆迁户来说,为了经济发展需要,拆迁不可避免,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按照房屋市场价得到合理的补偿,而自主选择拆迁估价机构是实现合理补偿的核心环节。
4.基于员工的绩效评价指标
员工收入提高率是本年度员工平均收入总额与上年度平均收入总额的比值,反映了员工对企业增长的利润的分享程度。员工收入包括其从企业获得的工资、津贴、补助、加班费等一切货币是实物形态总和。此外个人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员工越来越重视的一项内容,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就反映了企业对员工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视程度。
5.基于消费者的绩效评价指标
对消费者来说,房屋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人会选择为了少花钱而去购买一栋危房,相反他们会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寻求尽量低的价格。顾客投诉率反映了房屋质量的好坏。它是房地产企业接受顾客投诉的数量(包括电话投诉,书面投诉以及网络投诉)与该企业总共投放市场的房屋数量之比。产品价格率是反映了房屋质量和价格的综合。此外,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企业品牌提升和消费者满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基于政府的绩效评价指标
按照卡罗尔的金字塔模型,房地产企业对政府的经济责任可用资产纳税率衡量;法律责任可用税款上缴率衡量,它反映企业对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伦理和慈善责任可用就业贡献率衡量,反映房地产企业运用全部净资产为社会公众提供就业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业能力越强。
7.基于社区的绩效评价指标
因为房地产项目开发主要是对社区内的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我将社区和环境合二为一。环保资金投入率直接反映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单位利润能耗量直接反映企业为获利对资源(包括各种材料、水、电、煤等)的消耗程度。捐赠收入比反映企业对所在社区的关心程度。
根据上述内容,将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目标层,是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最终表现。第二层次为因素层,分别从股东、债权人、拆迁户、员工、顾客、政府和社区七个角度来衡量影响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因素。第三层次是指标层,具体阐述房地产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由此,我们构建出了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5
一、企业伦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伦理道德
企业伦理道德的提出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对于企业伦理道德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走向良好發展道路的指南针,可以引导企业向符合社会认知的方向发展。企业伦理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凡是从事经营活动的组织或团体都存在着企业伦理问题,其中的“伦”指的是人伦,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理”指的是行为的准则,所以企业伦理就是指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法规。很多人认为企业只以赚钱为目标,不需要考虑企业的伦理道德,因此有许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无视法律法规,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使企业在消费者中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长久良好地发展,除了应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还需加强企业内部的伦理道德建设。
(二)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对社会履行的一种责任。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认真履行社会所赋予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和慈善责任等。
1.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指企业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而获取利润的行为,这是企业的基本责任。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组织,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将投资变成更大的回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企业想要获得利润,就必须承担应当担负的责任,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企业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基础。
2.法律责任。企业在市场中获得利润的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不能为了获得利润就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从事违法犯罪的生产活动,所以企业的法律责任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前提。企业要主动遵守国家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排污标准等,摒弃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企业要积极主动地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缴税,不损害国家的.利益。
3.环境责任。环境责任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利润的同时要保护当地的环境,不能因为企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破坏,并且要协助政府来治理当地环境的一种社会责任。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严禁浪费资源,使企业生产与周围环境不产生冲突。
4.社区责任。社区责任是指企业与所在社区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能够做到与社区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所在社区解决就业问题,积极响应社区举办的公益慈善活动。企业也要主动向社区公开企业经营的相关信息,让社区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起到对企业监督的作用。
5.慈善责任。慈善责任是指企业的领导者以社会人的身份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给予金钱等帮助的一种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不仅应当追求自己的利益,还要能够带动社会及其他成员的利益。企业承担慈善责任在前期可能会损害部分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承担慈善责任有助于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声誉,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区别
许多人认为企业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根本就是一回事,二者并没有什么不同,鲜少有人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区分。其实这两个名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对象。
(一)背景不同
企业伦理道德的提出是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发生违反社会道德的事情,对企业的利润造成了损失,为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造成的损失而提出的。通过在企业内提出伦理道德,使企业员工明白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并对员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构建伦理道德的防火墙。通过企业各级员工的努力,减少生产经营活动中违背社会道德事情的发生,从而避免企业遭受损失。
社会责任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之父” Bowen在1953年首先给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定义。社会责任的提出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企业的发展必然会面对一些社会上的压力,而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二)对象不同
企业伦理道德是在企业内部提出的,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各层级员工,要求各级员工要在伦理道德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违背社会的伦理道德,通过各级员工的努力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使企业能在良好的内部环境中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则更多地是面对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合作者、消费者、竞争者、所在社区和政府等,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在利益相关者中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在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缺失
由于我国的伦理道德建设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所以除了一些大型企业外,存在对伦理道德的意识十分模糊,管理者只注重经济发展,对于企业的道德建设认识不足等问题。有的企业内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领导者缺乏对企业伦理道德的清楚认知,员工之间缺乏良好的氛围,造成企业中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对企业的文化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有的企业内部结构简单,没有专门负责伦理道德建设的员工,致使企业内部缺乏良好的伦理道德建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对环保责任的缺失
在我国传统经营理念中,企业一般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只要有利益可得,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即使破坏周围环境和过度开发资源也在所不惜。一些企业周围的环境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乱砍滥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河流被污染,许多水中生物灭绝,大气污染严重。面对这些环境问题,一些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为了获得利益而变本加厉的破坏环境。
(三)企业对员工责任和消费者责任的缺失
有的企业存在与员工签订不平等合同、克扣工资、非法压榨员工、性别歧视、教育歧视等现象,让员工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造成员工不能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工作。企业为了获取利益还会通过以次充好、抬高产品价格等方法来欺骗消费者,对产品的售后进行虚假承诺,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失去信心,使企业丧失信誉,从而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
(四)政府监督的缺失
政府对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承担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企业只顾获取利润,而忽略了伦理道德建设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宣传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到位。
(五)法律责任的缺失
企业为了使利益最大化,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进行偷税、漏税,给国家的税收造成很大的損失,同时企业也触犯了法律,损害了企业信誉和社会利益,使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四、加强企业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定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企业可以聘请道德建设较好的企业领导人开展讲座,通过讲座让企业的员工了解什么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建设的好处等。企业要成立专门负责伦理道德建设的部门,定期对员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伦理道德水平。对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以促进员工间伦理道德的建设。让员工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企业伦理道德的执行者和管理者,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提高个人的素质,以最饱满的精神和最大的积极性进行工作。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向人类敲醒了警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企业不能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得利益,而应跟随时代的步伐作出策略调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对环境的破坏。企业在生产产品时,要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减少各种工业污水、废气的排放。企业要积极地投入到周边环境的治理中,为环境治理提供最大的帮助,做到既能从自然中索取,也能回馈自然。
(三)善待员工与消费者
员工是企业的内部“上帝”,企业要发展必须先要有优秀的员工,企业只有让员工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够获得员工的支持。因此,企业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员工,不压榨员工的劳动,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让员工能够在企业中感受到温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要借助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实现,因此企业要生产最好的产品,做到真材实料,物美价廉。在宣传产品时,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做虚假宣传,不夸大产品的效果,让消费者能够理性地选择产品,同时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四)政府要积极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政府在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监督中起到一个执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政府可以依据法律法规建立关于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承担的相关制度和评估标准,依靠媒体和舆论的力量,根据评估标准定期对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承担进行评估,对于表现好的企业给予税收和政策优惠,以鼓励企业进行伦理道德建设和承担社会责任。对于表现不好的企业,依法进行严厉的惩罚,引导企业转变方向,朝着积极建设伦理道德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五)强化企业的法制建设
承担法律责任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前提,要强化企业的法制建设,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从事违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为了获得利益而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应主动遵守国家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排污标准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进行缴纳,不损害国家的利益,不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来欺骗消费者,积极主动地承担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凤军,杨崴等.中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xx(12).
[2]杨帆,吴江.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评介[J].暨南学报,20xx(5).
[3]谷慧敏,李彬等.中国饭店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xx(4).
[4]刘娉.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伦理[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xx(2).
[5]刘思华.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思考[J].市场论坛,20xx(2).
[6]石小玲.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探讨[J].现代商业,20xx(26).
[7]刘建花等.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机理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xx(11).
[8]张静.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xx(7).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6
摘要: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相对较晚,在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而实际经济中该方面的信息被关注度日益提高。为解决这一矛盾,该论文针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披露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推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困难及对策
1我国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1.1外部动因。
信息的外部需求是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大动因,根据外部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外部动因进行分类:强势影响动因、半强势影响动、弱势影响动因。强势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政策。半强势影响因素主要是媒体和大众舆论的力量,这些因素能够引起强大的社会反映,制造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和企业体制创新。弱势影响因素主要是指的消费者,消费者是影响农业上市公司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但是也是最弱的,只有当涉及自身的利益时才会引起反应。
1.2内部动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农业上市公司来看,其内部主动披露的原因可以从企业文化、利益提高、组织结构和创新需求方面来考虑。企业成立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其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也是企业进步的主要原因。从亚当斯密强调分工以来,企业的社会价值就是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的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
2我国农业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困难
2.1我国农业企业自身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查阅现阶段大多数农业企业发战略,不难发现,他们没有把承担社会责任纳入自身发展目标中,在大多数农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很少把社会责任包括在内,有效的责任型政策更是无从谈起,并且有较少的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由于农业企业在内在驱动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形下是无法正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情况。农业企业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弱化了其向社会提供食品安全指标。农产品在原材料质量保证、生产环节、技术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披露很少。
2.2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备。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相比西方国家落后近40年,在很多领域处于空白或者起步阶段,没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做支撑,无法形成体系,建立标准。现阶段的大多数成果是在国外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继承而来,但缺乏创新,没有同我国经济基础紧密结合,不适应中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再者,与传统的会计理论比较起来,社会责任会计是不能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实践中企业需要一些特定的方法和相应的程序,该问题也是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计量中的一大难题。
2.3较高代价的社会责任信息公布。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这是新的披露领域,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门研究和学习,开始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注入财力、物力、和时间。并且核算内容比较复杂,有些不易量化:公农业企业受益的社会余暇贡献,是否保护生态环境负责、是有益于社会公益负责、是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负责度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负责度情况等等,投入相对较高的财力才能完成社会责任会计成本报告的制作。
3推进我国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3.1提高企业自身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把自愿同强制性的原则相结合,根据自身企业的披露水平,现在较为可行的披露方式为相关信息明细项目增加在原来会计报表项目上。同时,激励农业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公示各自相关信息,通过这样的步骤就会慢慢的完善这个报告体系。农业企业应该认识到披露信息同时也是在履行本身的职责,在此过程中可以促进其树立自己希望的形象。与固有的标准相比,社会责任标准以及成为保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指标。此外,要加强农业企业领导者对自身社会责任的管理,将其理念融入企业理念文化中。为了使企业员工认识和行动相对一致统一,必须对企业的人员进行全面的社会责任教育和培训,让企业成员把这些责任规范从内心里加以认可。
3.2构建和完善相在我国比较适合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完善会计准则,提供统一的规范。社会责任会计要想有自己的独立的核算体系,也要逐步跟进责任特点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框架体系。由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不完善,所以我们在吸收西方和借鉴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我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在结合本身已有的比较成熟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国自身国情和本土企业特点的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必需性和紧急性,必须在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得到充分认可。请相应专业的权威人士对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是国家部门理所应当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有条不紊制定出符合当前的社会情况的准则。
3.3适度加大社会投入,加强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培训。
会计人员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特点和农业信息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一个比较现实可行的办法,在会计人员之后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中,把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知识学科添加融合进来。会计雇主对会计人员知识的期望要求,已经不仅仅限制于传统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应该在原有会计信息披露基础之上,拓宽其领域,在社会责任方面与农业进行特点结合,深入分析农业企业业务与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会计人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只是企业自身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适度降低企业披露成本。国家也应认真思考社会责任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合理规划、认真实践、拓宽服务、看清趋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晋伟,李冰欣.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与审计研究,20xx(5):123-128.
[2]冯韦.基于可持续建设理论的建筑工程招标文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xx:12-13.
[3]黄群慧,彭华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33-35.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7
1.承担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责任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诚信缺失正在破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营,由于企业的不守信,造成假冒商品随时可见,消费者因此而造成的福利损失每年在2500―2700亿元,占GDP比重的3-3.5%。很多企业因商品造假的干扰和打假难度过大,导致企业难以为继,岌岌可危。为了维护市场的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企业必须承担起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社会责任。
2.承担科学发展与交纳税款的责任
企业的任务是发展和赢利,并担负着增加税收和国家发展的使命。企业必须承担起发展的责任,搞好经济发展,要以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前提,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纳税份额,完成纳税任务,为国家发展做出大贡献。但是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任何企业都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也不能只顾局部,不顾全局,更不能只顾自身,而不顾友邻。所以无论哪个企业,都要高度重视在“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
3.承担可持续发与节约资源的责任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特别紧缺的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节约资源相适应。企业不能顾此失彼,不顾全局。作为企业家,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场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节约资源。并要下决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响应中央号召,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以保证经济的运行安全。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持续,再翻两番的目标才能实现。
4.承担保护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的责任
随着全球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大气、水、海洋的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面临危机,森林与矿产过度开采,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环境问题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一定要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
5.承担公共产品与文化建设的责任
医疗卫生,公共教育与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特别是公共教育,对一个国家的脱除贫困、走向富强就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医疗卫生工作不仅影响全民族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社会劳力资源的供应保障。文化建设则可以通过休闲娱乐,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我们的国家,由于前一个时期对这些方面投入较少,欠债较多、存在问题比较严重。而公共产品和文化事业的发固然是国家的责任,但在国家对这些方面的扶植困难、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分出一些财力和精力担当起发展医疗卫剩、教育和文化建设的责任。
6.承担扶贫济困和发展慈善事业的责任
虽然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还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农村的困难就更为繁重,更有一些穷人需要扶贫济困。这些责任固然需要政府去努力,但也需要企业为国分忧,参于社会的扶贫济困。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的广大企业,更应该重视扶贫济困,更好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
7.承担保护职工健康和确保职工待遇的责任
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和确保职工的工作与收入待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为了应对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也为了使中央关于“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们的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职工生命、健康和确保护工待遇的责任。作为企业要坚决作好遵纪守法,爱护企业的员工,搞好劳动保护,不断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和保证按时发放。企业要多与员工沟通,多为员工着想。
8.承担发展科技和创自主知识产权的责任
当前,就总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较差的,资源投入产出率也十分低。为解决效益低下问题,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煤、电、油、运的消耗,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尽快改变技术落后状况,实行了拿来主义,使经济发展走了捷径。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引进风依然越刮越大,越刮越严重,很多工厂几乎都成了外国生产线的博览会,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确没有引起注意。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引进技术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发,加大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努力做到创新以企业为主体。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的双重责任
首先,企业应该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为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最直接地说就是盈利,尽可能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正确决策,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作出表率,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承兑保修允诺。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
第三,伦理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企业应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企业,增大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尽职尽责。
最后,是企业的慈善责任。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的最直接利益,也直接决定着社会安定与否,和谐与否。很多地方在发展社会事业上投资不足或无力投资,这就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本,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而对外捐助。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除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扩大就业外,最重要的是提倡各企业科学安排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尽量减少把人员推向社会而加大就业压力。过去只有ISO9000和ISO140000国际认证,现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也有了一个旨在解决劳动力问题,保证工人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国际认证标准体系。这一标准明确规定了企业需保证工人工作的环境干净卫生,消除工作安全隐患,不得使用童工,等等,切实保障了工人的切身利益。现在众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获得ISO8000国际认证,不仅可以吸引劳动力资源,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管理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美誉度和信任度从而实现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革新可首先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企业还可通过公益事业与社区共同建设环保设施,以净化环境,保护社区及其他公民的利益。这将有助于缓解城市尤其是工业企业集中的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严重,人居环境恶化间的矛盾。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的隐患。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可集中资本优势、管理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对贫困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既可扩展自己的生产和经营,获得新的增长点,又可弥补贫困地区资金的不足,解决当地劳动力和资源闲置的问题,帮助当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企业也可通过慈善公益行为帮助落后地区的人民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事业,既解决当地政府因资金困难而无力投资的问题,帮助落后地区逐步发展社会事业,又通过公益事业达到无与伦比的广告效应,提升企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赢利至上社会经济观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二目标,企业的第一目标是保证自己的生存。“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他们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的广告宣传等方式来保护社会福利,他们必须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区及资助慈善组织,从而在改善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关注环境
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单一关心产品质量,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也不断呼吁,要求社会责任与贸易挂钩。迫于日益增大的压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很多欧美跨国公司纷纷制定对社会作出必要承诺的责任守则(包括社会责任),或通过环境、职业健康、社会责任认证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社会责任运动兴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已经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社会运动。
1。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法律责任还是道德责任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善恶、正义非正义的观念和依此评价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也是对人们行为要求的最低限度,如果违反,可能要承受一些不利的后果。虽然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兼具法律性和道义性,但从立法者的意图来推断,将其明确规定在新公司法中,就是把其视为法律责任。
5.利益相关者的范围
利益相关者应当包括公司的职工、债权人、上游产品的提供商、消费者、环境、公司所在的社区等等。我国公司法通过让职工参与决策和管理,签定劳动合同等方式使公司的决策更加民主化,更好的保护职工的利益。立法机关还制定了《消费者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单行法律保护这些利益群体的利益。但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有很多难以预见的情形发生,而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公司法第5条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原则性规定,可以在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起到弥补漏洞的作用。如在捐赠问题上,公司董事会作出的决议也许可以援引这个条款免责。
小结
公司应当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但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二者并不是等量其观的,公司始终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不同于公益性质的社团,只需承担其能力范围内的责任即可,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利益,也不能出让自己过多的利益,这样会损伤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已经完成了财富的积累,可以更多的关注社会责任问题,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公司还不具有承担过多社会责任的能力。其实从长远来看,公司重视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公司形象,对公司的经营是有帮助的。
既然公司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就说明这个问题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尽管现在这个规范还很模糊,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可以通过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途径得到解决。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公司的社会责任可以像其他法律原则一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8
摘要: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和谐社会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理论
1.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谢尔顿提出,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公司经营战略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有利于增进社区利益,社区利益作为一项衡量尺度,远远高于公司的盈利。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中国目前也有不同的定义。有的的学者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有的学者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指公司经营的某一事项符合社会多数人之希望,为满足与实现该期望而放弃经营该事项的营利之意图。笔者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可以理解为公司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为了保护其他利害关系主体利益所应履行的某种义务。
2.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公司的社会责任是道德上的责任还是法律上的责任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话题。在对其进行探讨的初期,更多的学者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是道德层次上的问题。公司的社会责任最初是一种道德责任,发展至今,其性质已演变成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两者并重兼而有之。随着公司对社会整体影响的进一步加大,许多本来是道德上的责任将会上升为法律上的责任,由法律对其加以规定。而随着公司社会责任意识的加强、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从前是法律上的责任也有可能不再由法律来调整,而作为一种共识由道德加以调整。所以,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兼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双重性质。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任何一个社会只有各个单位稳定协调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社会基层和谐工作做得如何,各个基层单位是否和谐,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没有社会基层单位的和谐,社会主义整体和谐就不能实现。因此,公司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
2.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司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公司的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贯穿了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等都是公司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
3.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步骤。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受者,直接担当着社会生产或再生产的任务。经过近几年的公司改革,我国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生产力水平都有很大提高,这是不争事实。但是,企业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未理顺等问题,治理任务仍然艰巨。解决上述问题,除了继续深化改革、解决体制上的障碍以外,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端正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三、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也倍受关注,但是目前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并不是很尽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企业高管对社会责任认识不够。在我国,许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在他们眼里,产品和利润远远高于社会利益。他们缺乏“企业公民”意识,将履行社会责任视为企业为社会额外多作出的贡献,将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对立起来,片面地理解社会责任的内容,将社会责任仅仅局限于慈善捐赠行为。
2.政府督导力度不足。企业是我国发展地方经济的.主体,也是地方政府服务的主要对象。一些政府仅以自己的财政收入为目标,只看到了与企业目前经济利益的关系,而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为了保护地方经济利益,政府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处于被动地位。在我国一些企业也扮演社会角色,在公共事业、教育领域等进行资助,但大多数是处于被动,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并非是企业自主、自觉的社会道德行为,更没有把资助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战略结合起来形成可持续的制度化的运作机制。
4.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中介组织力量薄弱。由于历史的影响,我国中介机构大多数仍处于半官方的状态,我们国家的中介组织发展严重不足,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出现真空,没有一个良好的链条将其连接起来,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
四、解决现实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应从维护社会利益和保证社会运转的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社会公众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国家立法和行使政府权力的形式,建立规范的明确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关法律、法规约束体系,从《公司法》、《劳动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
2.完善监督体系。没有全社会参与的法治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没有全社会参与的公司社会责任监督要想不断引向深入也是不可能的。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监督必须坚持专门机关与广大消费者相结合的方针,必须注意充分发挥全社会在经济监督活动中的积极性,不能片面强调专门监督机关的作用,而忽视广大社会组织和1人民群众的重要监督作用。尤其是在当前专门监督机关人员、财力、装备和技术手段不足的情况下,鼓励社会监督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3.建立利益相关者模式。企业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实现或者被组织目标实现过程影响的人,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社会等。各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要受到其他利益主体的制约,不能无限度地任意扩展而侵犯其它利益主体的利益。
4.制定符合国情的评价体系。地方政府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内容,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对企业经营行为要充分了解,并做出定期评估。表彰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同时,大力强化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朝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法理思考与立法建议[M].
[2]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
[3]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
[4]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xx.
[5]杨瑞龙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6]刘冀生.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社会责任.检察日报,20xx-11-02.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9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CSR)最初是在19世纪的欧洲提出的,到目前为止,这一概念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各国的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基本认识是一致的,即是企业在发展自身、创造利润的同时要承担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义务,遵循职业道德、重视社会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本文探讨的是旅游企业的社会责任,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使得旅游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呈现出与其他企业不一样的特征与路径。
二、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举目成就,企业伦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都意识到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但依然有一些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遵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与作为企业需要承担的使命,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市场诚信缺失。在旅游经济发展中,旅游企业需对旅游投资者、游客、企业员工、对社区和公共环境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然而在实际经营中,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目光短浅,诚信缺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比如旅游企业不顾旅游投资者的利益,资金做不到专项专用,契约到期不支付投资款项;拖欠其他企业业务往来所发生的资金;在账务方面做假,偷税漏税;欠债不还;对消费者欺诈,不能提供所承诺的优质产品和服务等,从而给广大利益相关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侵犯职工利益。在实际经营中,很多旅游企业经营者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刻意延长员工劳动时间,不给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及发展机会,员工工作环境恶劣,拖欠工资,没有给员工上必要的保险等,从而逃避对员工的责任与义务,给工作人员带来精神和物质的'伤害。
(三)忽视生态环境。旅游经营者在开发旅游产品过程中,往往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从而忽略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比如过度开发,对旅游资源保护不力,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和环境效益,从而造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不和谐,目前这个问题已经表现得非常严重了。
(四)采用不正当竞争。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在与其他企业竞争时,往往采取最原始的恶性竞争方式,比如通过降低价格吸引游客,同时为了获得利润,企业又不得不通过降低服务质量,有的企业采取损坏其他企业声誉的方式开展竞争,这些都给消费者和其他企业带来不良的后果,进而影响到社会的效益与和谐。
三、和谐社会视域下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
(一)加快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我国的旅游企业真正走向市场起步较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内部利益的平衡,旅游企业在自身治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加快体制改革与健全法律法规是我国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出发点与根本保证。具体手段如下:第一,加强监督力度,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通过社会舆论导向促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二,建立旅游行会与协会,实现旅游业内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
(二)加强文化建设,完善信誉机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企业成长离不开好的文化环境。旅游产业所提供的是一种以服务为主的无形产品,因此旅游企业的文化是一种服务型文化。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同于其他企业,它不生产有形产品,而是以服务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旅游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人直接面对人的服务。旅游产品的这种无形性特征与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特征都决定了旅游企业既要高度重视自己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质量,又要重视提供服务时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与心理感知。因此,通过加强文化的建设建立企业的信誉,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认知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创新服务产品,满足游客需求。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同样适用。旅游企业在满足现实游客需求的同时,要比顾客自己更早地洞察他们无法表达的深层需要,并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来满足这种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旅游企业可以发现许多潜在的需求,为企业的生存提供很多的机会;同时,企业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潜在需求进行分类,这种需要可以根据存在原因分为两类:一是因为购买力不足,使得显性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处于潜在的状态,这类的潜在需要在购买力得到满足后就可以转化为市场需求;二是因为消费者自身对需求的模糊性而导致的隐性需求,这是一类需要企业加强引导的需求,因此旅游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对消费者社会责任以创造更为和谐的消费环境。
(四)开发生态产品,增强环境意识。在旅游发展中,经营者要倡导绿色开发,增强生态意识。首先,开发过程生态化。旅游经营者在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开发既能保护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又能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绿色旅游产品,如绿色饭店、绿色餐饮、生态旅游产品等,这是增强对环境的社会责任以及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经营过程生态化。在经营过程中保持供需的平衡,采取有控制、有选择的经营模式,尽可能保持和维护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大力发展旅游生态化,并以此来增强旅游者的环境道德意识和环境责任感,促进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经营观念生态化。旅游企业要确立绿色观念,进行绿色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人、企业、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五)提升游客素质,倡导旅游文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在于旅游产品消费与生产的同一性特征,即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游客的消费同时进行,因此旅游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提供了更多的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机会。因此,为了能够创造更为和谐的旅游环境,作为载体的旅游企业就成了连接旅游资源与旅游消费者的文明桥梁,也因此旅游产业发展就对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六)维护员工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严格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活动。
四、小结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取决于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善与各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必然选择。
(一)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各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因此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对和谐社会的贡献,必须限制行业规模的无限扩张。
(二)旅游业的发展总是依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因此旅游企业必须在决策中更多的考虑企业行为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三)旅游企业是服务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的前提就是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因此,所有的旅游企业,包括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等各种旅游组织都必须承担起对环境、社会的各项责任,在经营中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永续发展。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10
20xx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社会保障的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主要论述了相关政策规定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五大社会保险为主,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基本建立,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许多困难。
一、企业社会责任
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指的就是企业对社会以及对员工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对员工利益的保障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内容要求。企业在发展和盈利的同时,不仅要对员工的最低工资、劳动时间、相关福利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承担保障员工权益的责任,而且还要对社会和其它利益相关的方面承担责任。这些都能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法经营、安全生产、依法纳税、保障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权益、提供相应的员工福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等各方面予以体现。而企业如何肩负起这些社会责任,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员工工资、使用童工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我国企业社会保险责任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企业应该为职工参保各项社会保险,并且按时缴纳各项保险费用,相关部门有权对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惩处。但是,目前我国的部分企业在承担社会保险责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非公有企业参保率比较低。这些企业的职工参保率不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薄弱。
(2)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使得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难以落实。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即使是签订合同的企业,也存在合同内容不规范的现象。
(3)地方的政府和企业以及职工对社会保险责任认识不足。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保险责任,通过少报缴费工资数额和虚报参保人数,拖欠社会保险费。还有部分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员工工资,不签订用工合同或者将社会保险转嫁到职工身上等现象时有发生。20xx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活动,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202万户次,涉及劳动者0.9亿人次,对235.7万户次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涉及劳动者1亿人次,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1.9万件。另一方面,员工对自己的社会保险权益意识不强。部分员工不清楚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不知道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此外,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企业对社会保险责任的漠视。部分地方政府不够重视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只是注重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助长了企业淡漠社会保险责任,使得社会保险责任无法有效实施。
三、企业参加社会保险面临的困难
1.实力强的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困境
对于发展较好、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讲,管理者认为企业职工不会出现失业的风险,因此只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不愿意参加失业保险;而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讲,由于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他们更加注重参加失业保险,所以这些企业往往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统筹。但是因为他们经济压力大,所以经常欠保。于是当前就出现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参加失业保险,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愿意参保却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的现象。
2.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保持良好社会形象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竞争形势不利的企业来说就更加看重企业的资金流向,对于社会保险的投入比较消极,但是企业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仍需要花费资金投入来承担社会责任。
3.企业利润空间减小,税费过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在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部分企业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压力,面对当前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企业不仅要承担劳动力成本还要承担相关的税费,面对这些压力,很多的企业选择了逃避社会保险以此来减轻企业的负担,因此,职工的劳动权益状况越来越差。
四、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的制度建设和观念强化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和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在制度设计方面和观念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为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创造条件。
(1)调整社会保险费率。针对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相关部门在制定社会保险费率上要因地制宜,使之发展与社会相协调。
(2)将社会保险与企业利润挂钩,可以按照采用员工工资或者企业利润收费的方式。这样就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社会贡献不平衡的现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调动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
(3)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的立法工作,加强执行力度。社会保险需要通过法律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有利于企业对社会保险责任的落实。
(4)分步推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来共同承担责任的原则,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职工的个人保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险责任承担存在诸多的问题,还需要企业、社会和个人不断加强社会保险责任意识,遵守相关保险制度,互相监督,只有切实的将社会保险落到实处,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11
尽管在监督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重庆市采取多管齐下、全面推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看到就整体地产行业而言,多数地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众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根据重庆市房地产开发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网(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主办)提供的信息,截至20xx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房地产企业共有3132家,其中仅有43.19%的企业取得相关开发资质,超过半数企业仅根据工商、税务机关的要求对公司进行了注册备案而没有意愿与意识去申请相关资质。众多企业选择性的回避了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而将更多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土地、融资等运营板块中。其中,取得重庆市房地产50强名誉的开发公司在社会责任意识与履行责任方面与仅取得相关开发资质的企业有着明显的差距。例如以龙湖地产集团、金科集团、协信集团为代表的地产公司积极参与慈善捐款、社会公益活动以及社区活动,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企业形象并在无形间拉大了与一般地产开发商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差距。这体现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理解的差别,部分地产开发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意识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企业社会责任执行不到位
同样,根据重庆市房地产开发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网统计的.数据,在有统计的15项企业不良记录中超过半数事件是由于企业拖延办理工程结算或拖欠工程款而导致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其次是未达到合同约定交房条件的及相关规定,强制交房的或延期交房,引起集访事件;或未按规定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及施工许可手续,或超过许可范围擅自开工建设的;或企业对购房者投诉的问题推卸责任、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由此可见企业即便加强了社会责任意识但在实际执行中如何加强监管如何督促企业执行各项社会责任依然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依靠政府监管、媒体监督固然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真正能让企业认真执行相关社会责任还需要靠企业自身。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发布有待加强
目前,重庆市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来源于重庆市房地产开发信用体系建设网、重庆市房地产开发协会以及相关媒体的信息发布。各渠道均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系统并对相关企业进行评估与信息发布,但各评价体系的标准不一、评价内容不同,导致信息发布后公众对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度发出质疑。政府类信息平台的专业化程度高、信息反馈快、统计数据全面等优势使其成为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但常常因为政策因素或经济因素而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地产开发企业。社会媒体信息平台的辐射面广、社会公众认知度高使其成为监督企业执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辅助手段,但该平台专业程度不足、数据不完善使其发布的信息应用程度有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快建立独立于政府、社会媒体以外的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监督是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发布的有力补充手段。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12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新变化就要求企业不能仅仅重视经济利益的提升,同时还要更加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越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当今社会也就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社会责任的建立也超脱于企业单独的义务构建,而变成了一种营销策略,成为了提升企业社会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企业应当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适当加入体现社会责任的内容,让企业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模式关系分析
企业管理模式并不存在孰优孰劣,只有是否合适,也就是说,判断企业管理模式的标准主要是看企业管理模式能否符合企业发展的根本利益。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就会存在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本文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讨论,是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议题导向下进行的,因此也主要结合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下的企业管理问题分析如下:
1.企业战略管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一般都会考虑制定什么样的战略以及怎样实现这些战略,并且通过这些前期准备为后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指出切实可行的实现之路。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目的服务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本目标就是要践行企业战略。然而,在企业的战略制定工作中,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企业发展战略更关注如何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名誉。在当下这个时代,如果不能够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并且践行,那么在企业的中长期发展中就会忽视这方面的建设。
2.企业架构中缺乏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
企业的组织架构通常是指企业实行内部管理的组织架构,现在企业在制定企业管理架构计划的时候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根据企业内部分工,也就是根据销售、财务、营销等工作性质划定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其次,根据企业所经营的具体项目来制定企业各个部门内部的项目管理部门,这一类管理组织具有明显的扁平化特征。于是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保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机构,同时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也会有所欠缺。
二、不同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情况
1.企业管理模式分类
当前我国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六种,其中最常使用的分别是亲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以及制度化管理模式,三种模式各具特点,针对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与发展现状进行慎重选择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践行效果。
2.不同管理模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情况分析
随机化管理模式是指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领导者独裁的情况,对于制度的遵守程度较差或者过分干预中层领导的决策,这种管理模式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企业无法很好的实现社会责任,降低信誉度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其广泛存在于一些中小型私企与个别国企中。
亲情化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于各种创业初期的企业当中,由于缺乏资金再加上利益关系方面的内容较少,所以创业团队往往都是通过哥们情谊凝结在一起的,但是随着营业额的增长与利润的提升,亲情化管理的实际效果就会淡化,不利于其实现社会责任与价值。
制度化管理通过建立一定的制度体系来实现企业的内部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通过量化劳动与收入的形式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效果,但是由于制度建设往往导致缺乏主观能动性,其运用的好坏还是要依情况而定。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互推作用
1.在企业管理模式构建中体现企业社会责任
想要在企业的管理之上丰富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就必须要在理念上进行丰富。因此,在企业针对社会责任改进企业管理模式之时,首先就要创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将企业社会责任放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子上来,找到与之相契合的企业管理模式,来有针对性的展开管理活动。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管理现状,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才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自觉践行社会责任,提升责任意识。
2.提升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要想最大程度改进企业凸显社会责任的企业管理模式,就要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树立强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要进行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无法离开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更加无法离开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管理人员与企业员工是企业管理搭建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提升思想认识,同时提升知识积累,积少成多,巩固在社会竞争大环境下树立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样就能在企业日常工作中自觉履行义务,自觉践行责任,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形成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3.构建新的企业管理模式要重视效率
企业在进行基于社会责任下的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充分证明企业在进行的管理改革是切实有效的,是能够通过改革带给企业切实利益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取相关管理手段,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利益,同时也会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改进基于社区责任下的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可以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提升企业的社会认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社会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让企业能够更好得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
4.转变企业经营行为
企业根据管理模式变革改变自己行为,其外在表现就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发生改变。要想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下的企业管理模式运作到实际经营中,就必须根据这些变革改变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在经营中应当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社会责任的实现,不仅要实现经济目标,还要实现社会目标,要把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权益而在经营中,要重视环保和科学发展,通过自身努力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5.促进企业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好的企业环境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更加促进企业履行义务,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能力。在良好的、正能量的、科学合理的企业氛围,能够让企业责任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还可以促进更多新理念新方法的诞生,让企业管理走上正确高效的途径。企业要对社会责任的管理方式进行革新,就必须要合理合适的企业环境进行配合。企业要在内部构建关爱尊重员工的企业氛围,先尊重关爱自己的员工然后才能够关爱和尊重社会。良好的企业环境需要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有建言献策的机会,要珍惜企业员工的个性,特别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员工践行社会责任的正能量行为。良好的企业环境必须要管理层和每一名员工的共同参与,只要全员都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才能够更好地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间的竞争也逐渐多元化、多维化,同时企业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应当在经营管理中增加社会责任因素,大力建设基于企業社会责任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建设,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过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旭红.基于责任管理浅析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xx,05:33-34.
[2]吴梁豪,兰善超.基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J].经营与管理,20xx,02:72-74.
[3]王舒平.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及其实施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3:55+60.作者简介:纪晓丽(1980- ),女,辽宁阜新人,大连科技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13
【摘要】企业的社会责任由来已久并且已经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重视。简要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中外对企业责任内涵性的研究以及中外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最后涉723"如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内涵性 研究方法
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研究
(一)形成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人欧利文?谢尔顿提出。他提出企业经理们需要采用三个社会标准来进行管理,在这三个标准中引入企业责任和社会正义,希望企业更加注重公共福利。之后至1953年霍华德?博文(Howard Bowen)发表了名为《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人们才开始了这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现代讨论。20世纪60年代,戴维斯强调“责任铁律”,即“商人的社会责任必须与他们的社会权利相称”。因此,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考虑或回应超出狭窄的经济、技术和立法要求之外的议题,实现企业追求的传统经济目标和社会效益”。
(二)争论阶段
CSR之学术论战主要有两次。
第一次论战:20世纪30年代,贝利一多德之间关于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战始于对企业经营者职能的讨论。贝利认为,股东是企业的唯一委托人,企业管理者应该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而多德教授则认为,企业既有社会服务功能又有营利功能,企业管理者作为多方受托人,应该树立对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次论战:20世纪60年代初,贝利一曼恩之争使得贝利一多德之争得以延续。曼恩批评贝利没有讲清楚为何企业管理者的职责是执行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企业财富的问题,贝利则认为企业经营者适合担当企业利益相关者受托人和财富分配者角色。之后,曼恩的思想逐渐转变,有条件地接受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研究
(一)国外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研究
多德等CSR早期开创者认为,CSR是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之外所负义务的`概括,这一提法因其含义模糊而无法获得认同。麦克奎尔1963年明确地将CSR延伸出经济和法律范围之外,认为“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有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到了20世纪70年代,CSR概念得到了扩展。1979年,卡罗尔提出了一个至今仍被广为引用的概念,即“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法律上、伦理上和自行裁量的期望。”卡罗尔认为这是金字塔型结构,经济责任是基础,法律的、伦理的以及自行裁量的责任依次向上递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又不断衍生出公共责任、企业社会绩效、经济伦理、企业公民等一系列概念。
(二)国内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CSR研究较晚,最早的是1990年袁家方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20xx年以后,CSR研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我国对CSR的研究还仅停留在对国外相应研究进行梳理、归纳的阶段,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总体来说各国学者对CSR认识的共同点:1.都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企业是社会整体的一个部分;2.都认为企业应该在法律和规则许可的范围内运行;3.都认为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应该考虑经济利益;4.大部分认为企业除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之外,还应该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
三、如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
(一)利益相关者管理
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一个利益相关者方法》中写到“经理们对利益相关者担负受托关系”,他将利益相关者理解为那些在企业中拥有利益或对企业有要求权的个体。此后,利益相关者理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按照该理论,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同时关注所有合适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而不仅仅是企业股东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管理试图将在企业中拥有利益的团体整合为管理的决策制定者。
(二)事项管理
被沃迪克和鲁德(1986)定义为,“公司能够识别、评价那些可能对公司有显著影响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事项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过程”。通过事项管理,企业能够识别社会事项对企业的潜在影响,从而引导企业对那些有重要潜在影响的社会事项做出反应。通过事项管理的方式来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社会力量的推动。如果社会不能动议某个事项迫使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企业就会逃避它本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因此,这类企业可以被认为是相当功利的。
(三)企业社会责任认证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最普遍的是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SA8000,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体系。这是由企业自愿申请认证的一套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适用于各种社会组织、团体,但目前主要在生产型企业中开展认证和监察。SA8000以一致的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涉及企业对劳工保护方面的最低要求,包括公司不应使用或支持使用童工、公司不得对员工使用或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公司应尊重员工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等内容。有关企业怎样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或观点,有的是原则性的框架,有的则是相对具有操作性的。由于研究较晚,理论方法还比较缺乏,需要各国学者积极的探索。
四、结语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研究方法即如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发现:1.绝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2.绝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应该在法律和规则许可的范围内运行,除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外还应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3.有关企业怎样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方法还比较缺乏,各国学者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管理实践。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14
一、引言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既看到了王老吉在抗震救灾中的慷慨解囊,也遭遇了诸如问题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屡屡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差异显而易见。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企业的经济( 产权) 性质、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财务绩效、国家政策等方面来考虑。Steiner( 1971) 提出,社会责任的履行可能受到企业高管的深度影响,在对待影响企业战略利益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企业高管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本质上反映了高管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意见。高阶理论在有限理性的基本前提下揭示了高管特征与企业战略选择及绩效关系,国内外以此为理论基础,针对高管、高管团队与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组织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虽然早在 1995 年 Thomas 和 Simerly 就提出以高阶理论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但仅有少部分学者的研究( Browne,20xx; 孙德升,20xx;陈守明,20xx; 张正勇等,20xx)涉及这一议题。立足于中国情景的实证研究方面,陈守明等( 20xx)利用 20xx 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企业社会绩效的关系; 张正勇等( 20xx) 利用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尽管陈守明等( 20xx) 和张正勇等( 20xx) 的实证为高管特征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信的结论,但是该研究主要考察的是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社会绩效的关系,而学者们普遍认为,高管团队的集体人口背景特征比企业家个体特征具有更强的理论解释力和预测力。因此,本文以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团队特征,而非企业家个体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以期提高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本文借鉴了高阶理论的研究范式,避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单纯经济学分析和争论,为相关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企业内部视角,同时也弥补了现有的文献研究的不足。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将作为重要战略选择的企业社会责任纳入高阶理论的分析框架,可以得到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模型。高管团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战略情境,其中包括来自股东、客户、政府和环境等各方利益群体的要求,这些都成为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和动力。在高管团队可观测的人口背景特征( 年龄、教育、任期、职业背景、财务状况及异质性等) 和不可观测的心理因素( 价值观、认知模式、认知方式和个性等) 的影响下,企业高管出于自身的有限理性形成对社会责任信息的过滤,最终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做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选择,进而影响企业在获利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绩效。据此,我们有如下假设: H0: 高管团队特征影响企业社会责任。
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决策过程中,高管团队成员的背景特征和成员间的异质性都有可能对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进一步从这两个维度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
( 一) 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变量与企业社会责任
高管团队的背景特征变量不同,可能表明高管团队成员在需求、认知、经验和管理理论的水平上存在差异,从而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已有的研究表明,年长的管理者较少有创新精神,更趋于保守,所以倾向于遵从行业标准或历史经验,选择遵纪守法、承担社会责任这类风险较少的决策。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管理者可能会利用企业资源从事社会责任活动为自己获得慈善家的美名从而满足其个人在社会价值、自我实现等高级的非经济的需求。此外,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越大,说明团队成员随时间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越丰富,社会关系脉络也越广,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越强,从而越能平衡和兼顾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高阶理论指出,教育水平与开放的思想、信息的处理能力、对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及判断复杂情形的能力相关。Wierema 和 Ban-tel 也认为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企业家越能有效地整合复杂信息、分析新的情况。因此,本文认为高管团队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意味着他们具有更大的自信心、更强的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越倾向于形成较为一致的、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社会责任战略决策。作为重要的人口背景特征之一的职能背景,在其与企业战略关系的实证研究中被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也基本上都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拥有生产型职能背景的企业家通常强调有计划的成长,倾向于通过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等企业内部高效运营的方式来实现增长,却较少地关注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拥有市场、销售方面等输出型职能背景的企业家接触的利益相关群体相对更为广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更加游刃有余。因此,他们具有承担超过股东利益之外利益更强的意识和能力。近期的一些研究还关注到高管薪酬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如 Deckop 等发现 CEO 薪酬在短期内和企业社会责任负相关,而长期则正相关; 李平等( 20xx) 的研究发现: 高管团队的平均年薪与企业强社会绩效和企业总体社会绩效显著正相关,与企业弱社会绩效负相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 当高管得到期望的报酬时,即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会追求对非物质方面的需求,其中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推动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综上所述,我们有以下的假设:
H1: 高管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H2: 高管团队成员平均受教育水平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H3: 高管团队成员生产型职能背景与企业社会责任负相关
H4: 高管团队成员平均薪酬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 二) 高管团队成员异质性变量与企业社会责任
团队异质性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团队任期、职能背景等多个维度。已有很多的.研究表明团队异质性与公司战略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已有研究中教育异质性、任期异质性、年龄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是普遍采用的异质性变量。其中,年龄和教育等与工作相关度较低,称为非工作性的团队异质性,而任期、职能背景等与工作相关程度较高,被称为工作性的团队异质性,而以往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别的异质性对企业战略的正向和负向影响是有差异的。非工作性的团队异质性,能带来更丰富而多元化的观点和视角,帮助高管团队做出高质量和富有创造力的决策,对企业战略具有正向作用; 而与工作相关的团队异质性通常在决策时会使得团队成员更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冲突也更加尖锐,从而对企业战略产生负向影响。限于篇幅,本文在研究中选择年龄的异质性和任期的异质性分别代表两类不同的团队异质性。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不同年龄段的高管团队成员由于自身所处的年代的差异,会关注到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由此,年龄异质性较高的高管团队可能会关注和满足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更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任期异质性虽然可以以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企业经验为基础形成多样化观点,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决策,但同时由于人员彼此之间不了解,更容易激发冲突,从而忽略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甚至难以理性和客观的看待企业责任的履行,不利于企业做出履行企业责任的决策。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有如下假设:
H5: 高管团队成员年龄的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H6: 高管团队成员任期的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负相关
三、研究设计
(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剔除行业噪音和控制时间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同一行业、同一年度的样本进行研究,选取20xx 年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行业选择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基础,基于产业链的视角,将农业上市公司定位为大农业范围概念,包括农林牧渔上市公司和食品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的 CSMAR 数据库和各公司年报,根据因变量和自变量相关原始数据缺失和异常情况,剔除相关的公司,最终选择了110 家样本公司。
( 二) 变量的定义及测量
1. 因变量: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 CSR)
企业社会责任的测量工具丰富多样,常见的方式有财务评价、声誉评级、指数法等。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框架里,企业社会责任通常被解构为对股东、对员工、对债权人、对供应商、对政府、对社区和对环境等的责任。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按照评价主体导向性、资料可获得性、可比性和动态性原则,借鉴社会责任财务指标设计思想从财务报告中选取相关数据,构建各利益相关者责任指标,然后采用功效系数法核算社会责任指数,最后将各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指数加总,即得到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各利益相关者指标如下: ①对股东的责任: 资本保值率( X1 = 期末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 ; ②对债券人的责任: 利息保障倍数( X2 = 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 ; ③对消费者的责任: 营业成本率( X3 = 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 ④对供应商的责任: 应付账款周转率( X4 = 主营业务成本/应付账款余额) ; ⑤对员工的责任: 员工获利水平( X5 = 支付给员工以及为员工支付的现金/营业总收入) ⑥对政府的责任: 政府贡献率( X6= ( 所支付的各项税费 - 税费返还 - 政府补助) / 营业总收入) ⑦对公益事业的责任: 公益事业贡献率( X7 = ( 捐赠支出 + 赞助费) /营业总收入)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企业环境责任相关的数据披露的缺失和不完整,故在本文中不涉及这一维度。本文将所有公司同一项社会责任指标的值进行五等分,再算出每一等分的平均值,称为基值。数值最高的 1/5的平均值为优秀值,用同样的方法依次算出良好值、平均值、较差值。然后分别赋予基值分数,按照数值由高到低分别赋予 80、60、40、20、0。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得分 SXi 由基值分和调整分组成,即 SXi = 基础分 + 调整分,其中,指标的基础分为本档基值分数。调整分 = ( 指标实际值 - 本档基值) /( 上档基值 - 本档基值) × 20,20 为档间距。若指标数值位于最高档时,上档基值为满意值,若指标数值位于最低档时,本档基值为不及格值。社会责任绩效得分为加权平均分: CSR = Σ12i = 1aiSXi; 其中,ai为各指标权重,本文采用平均赋权的方法。
2. 自变量: 高管团队特征变量
学术界关于高层管理团队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多是基于研究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来对其界定。本文参照邱茜( 20xx) 的定义,并结合 CSMAR数据库和公司年报的数据将高层管理团队定义为:剔除董事和监事的所有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总裁、CEO、副总经理、副总裁、执行总裁、董事会秘书、董事长特别助理和总裁助理等数据库或年报上披露的其他管理人员。高管团队特征变量有: ①平均年龄( a_age = 团队成员年龄总和/团队成员数) ②平均受教育水平( a_edu = 团队成员学历值总和/团队成员数; 中专及中专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硕士以上,分别赋值 1、2、3、4、5) ③生产型职能背景( i_func= 生产型职能背景的成员人数 / 总成员人数; 会计和生产运营为生产型职能背景) ④平均薪酬( a_sala =团队成员年薪总和/团队成员数) ⑤异质性用 Her-findahl 指数来表示,H = 1 - Σni = 1p2i其中 H 代表异质性程度,Pi 指每个类别人数占高管团队总人数的比例,H 值越大,说明异质性越高。年龄异质性( h_age,年龄按 30 岁以下,31 ~ 40,41 ~ 50,50 岁以上分别赋值 1、2、3、4) 和任期的异质性( h_term,任期按 1年、1 -2 年、2 - 3 年、3 - 5 年、5 年以上,分别赋值1、2、3、4、5) 。
3. 控制变量的选取
众多的研究表明,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选取企业规模和企业财务绩效两个因素,企业规模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企业财务绩效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表示。
( 三) 模型设计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变量设计,本文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农业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度之间的关系,回归模型为:CSR = b0+ b1* a_age + b2* a_edu + b3* i_func+ b4* a_sala + b5* h_age + b6* h_term + b7* SIZE+ b8* LEVE + b9* ROE + ε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系数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高管团队的特征变量、控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 Pearson 相关系数如表 1 所示。企业社会责任平均水平低于 40 分,标准差为 17.993,表明样本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较低,履行度差异较大,这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从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在六个自变量中,平均薪酬、生产型职能背景占比分别在 0. 1 水平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任期异质性在 0. 05 水平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其他几个变量与社会责任没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平均薪酬与社会责任是正相关关系,而高管生产型职能占比、任期异质性与社会责任负相关,初步印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部分自变量之间,自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存在一定显著水平的相关性,但是相关系数最大为 0. 395 < 0. 8,因此可以认为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 二) 多模型回归分析
为验证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本文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将 CSR 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分步进入回归方程,首先用控制变量与因变量( 模型 1) 进行回归,然后分别加入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变量( 模型 2) 和高管团队成员异质性变量( 模型 3) 进行回归,最后再加入所有自变量( 模型4) 进行回归,模型 1 到模型 4 都通过了 0. 01 水平上的 F 检验,说明这些模型的整体是显著的。在仅含控制变量的模型 1 中,企业资产负债率( ROE)在 0. 01 水平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企业资产净收益率( LEVE) 在 0. 05 水平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说明这两个控制变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解释力较好,加入这些变量有利于更准确地分析高管的人口背景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但是企业规模( SIZE) 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其对模型的解释力较弱。
模型 2、3、4 中每加入一定的变量,都提高了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假设 H0 得到支持,即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一定影响。
在模型 2 和模型 4 中,高管团队特征变量中平均薪酬、高管团队成员生产型职能背景与企业社会责任都在 0. 05 水平上显著,假设 H3 和 H4 得到数据的支持; 平均年龄和平均受教育水平与企业社会责任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假设 H1 和 H2 没有得到证实。
在模型 3 和模型 4 中,任期异质性分别通过了0. 05 水平和 0. 1 水平的系数检验,所以假设 H6 也得以成立; 而年龄的异型性与企业社会责任没有显著相关性,所以假设 H5 没有得到证实。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立足高管团队视角,选取我国 20xx 年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其一,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显著,这既进一步支持了已有学者 ( Browne,20xx; 孙德升,20xx; 陈守明,20xx) 的结论,也说明了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起步阶段,社会责任已经引起了高管的重视。其二,高管团队平均薪酬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说明薪酬在激励决策层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三,高管团队生产型职能背景、任期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以生产型职能背景成员为主的高管团队,会更关注内部增长,而较少地关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从而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协调高管团队内部冲突的能力,因此,企业高管成员的任期异质性的负面冲突效应往往会大于正面认知影响,从而导致任期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负相关。最后,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年龄的异质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原因有: 教育水平的统计信息可能存在失真,比如一些高管直接花钱购买硕博学位; 此外,在统计受教育水平的信息时,一些高管的最高学历仍然在读,而统计结果显示的是其已获得的学历,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受教育水平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样本公司高管团队平均年龄的均值为 45. 35,标准差仅为 4.05,年龄异质性为 0. 46,高管团队成员年龄相近,经历相仿。因此,无论是年龄的平均值还是年龄的异质性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影响都不显著。
基于前文的实证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管理实践中,要优化管理团队结构,降低生产型职能背景的成员比重和高管成员任期的异质性。同时,团队的管理中还应注重引导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和制度观,提高高管团队异质性的正面认知影响,减轻负面社会影响,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社会责任决策的效果。此外,完善企业高管业绩考核标准,将社会责任绩效和财务绩效共同纳入考核范围,发挥高管薪酬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正向激励作用。
虽然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在测量企业社会责任和高管团队特征时,测量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公开的财务报告,未来研究可以拓宽样本获取方式,如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实验等方式,获取一手的研究数据资料; 本研究只是初步反映了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现实情况中很多己被证实的诸如经济、文化背景、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还没有整合进本文研究模型中,因此未来研究仍需对研究模型作进一步的完善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15
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于1991年正式在中国的9所试点高校招生,20xx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了30所大学开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教育。这两个教育项目在中国的开办,给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回归校园,更新知识的机会。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重新走进课堂,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然而,面对时下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事件频发的现象,学校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阵地,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教育努力塑造、培养企业家社会责任感,即在传授管理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具有商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一般而言,西方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大多接受过MBA/EMBA的教育,在西方的商学院中更是十分重视商业伦理教育,毕业生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在市场中,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们受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逐步形成了具有商业道德、社会责任的竞争氛围。在我国,MBA/EMBA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导致一些毕业生缺乏基本职业道德,更谈不上创办一家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尽管一些培养院校已经意识到了MBA/EMBA教育项目开设商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MBA/EMBA培养院校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重视程度仍不高。
多数MBA/EMBA培养院校已有意识地开展MBA/EMBA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但是,由于三十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上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激增,使得不少培养院校仍将培养学生的管理理论,提高学生管理技能作为MBA/EMBA培养的重点。不少培养院校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不是MBA/EMBA教育的`主要任务。从MBA教育的数据来看,在中国具有MBA培养资格的238所高校,只有85门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被设为必修课程,仅有58门为公共必修课,27门为专业必修课。而EMBA培养环节中,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的开课比率则更低。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的课程授课内容系统性不强。
开设该门课程的MBA/EMBA培养院校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该门课程的课程讲授内容系统性不强。培养院校根据学校的特点确定授课内容,讲授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些学校从法律的角度解读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有些学校将领导力与商业伦理联系在一起讲解,有些学校仅从商业伦理的角度解读一些基本概念等。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没有形成符合当前情况的权威教材,市面上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的书籍大多参照国外教材内容,对当今中国商业社会新形势、新特征涉及较少。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的讲授的内容大多停留在授课教师的个人理解层面。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授课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在MBA/EMBA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各培养院校并没有在该门课程的授课形式上下功夫。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能够让学生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商业价值观,应该将教育渗透到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授课形式,营造良好氛围。然而,在MBA/EMBA培养院校中,没有采用新颖的授课形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
针对MBA/EMBA教育中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教育出现的问题,有如下改进对策:
第一,MBA/EMBA培养院校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商业道德的企业家及职业经理人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
目前,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已将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纳入 MBA 培养评估体系,促使MBA/EMBA培养院校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从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培养院校应积极相应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号召,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商业道德的企业家及职业经理人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贯穿整个 MBA/EMBA课程体系。培养院校可以结合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具体内容,根据培养院校不同的学科特点及优势,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的重要性。
第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授课内容。
MBA/EMBA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授课内容应包含: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基础理论、分析方法、管理对策等。基础理论部分应该介绍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方法主要包含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的分析工具,管理者进行伦理选择的依据。管理对策指管理者在进行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中所采用的符合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的行为。教材方面,中国MBA/EMBA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材应由中国教师借鉴国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结合MBA/EMBA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编写。建立我国在独特市场经济和商业环境下的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统一的规范。对于案例的撰写,应能够体现中国商业现状,抓住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第三,采用多样的授课形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培养院校在开设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时,除了采用教师课堂授课、案例讨论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辩论赛、角色扮演、观看电影并评析、企业现场调研、移动课堂、主题讲座等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处理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问题的能力。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为社会做一些公益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培养院校应定期对所有MBA/EMBA授课教师及工作人员进行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从学院、教师与学生等各个层面全面渗透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教育。
总之,MBA/EMBA培养单位应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并应根据院校发展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并改进MBA/EMBA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社会责任毕业论文01-31
企业伦理社会责任论文(精选5篇)06-2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07-1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03-2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范文06-12
企业社会责任承诺书03-07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范文(通用5篇)06-11
主流意识形态的守土责任社会学论文09-04
关于社会责任议论文800字(精选34篇)10-19
师德论文之爱与责任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