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营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经营管理论文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增大,市场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当前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优化油品销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油品销售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能够有效促进油品销售企业健康发展,提高油品销售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对我国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一些探讨研究,浅析我国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目前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改善我国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的经营管理,为提高我国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的竞争力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销售企业;经营管理;提升
石油化工产品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十三五”时期,石油和化学工业经历着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大历史使命[1]。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替代能源发展迅速,开发总量、新增容量、新增投资、消费占比等多个指标位居世界前列甚至第一。替代能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能源供应与需求格局,给油品销售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展望未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要继续保持在行业领先的地位,除了有过硬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管理体系,建设高水平的管理模式,是所有国有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的当务之急。但是,在一些国有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存在着管理水平低、销售渠道局限等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思想认识不足
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石油化工行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商品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担当着卖方市场明显的主导者角色,享尽了国家方方面面的扶持和保护政策[2],因此在思想观念上,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普遍存在着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现象。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多年以来按照统一计划进行销售,旧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具体表现为较重视销售量或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忽视了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把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归结为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市场、诚信、利润低、效益差等。但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石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全面接轨,昔日那种“有女不愁嫁”的日子一去不返。企业管理者如不能积极主动地把握市场动向,没有因市而变制定相应的企业经营目标,或者安于现状,改革思想和忧患意识都比较薄弱,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导致经营目标与实际市场发展不适应,就会增大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下,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只有不断更新其管理思想,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其经营管理策略,制定合适的经营目标,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二)销售渠道得不到有效的拓展
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稳步加深,全社会的经济获得空前的解放与发展,社会对石油化工产品在内的全部资源的需求量呈现出几何倍数增长,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能源市场发展的快速发展,出现新能源逐步替代石油等传统能源的趋势,在这种市场条件下,由于管理者没有转变经营观念,仍有部分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持有“以产定销”的观念,表现为重产品生产轻产品销售、重产品质量轻顾客需求,导致销售渠道得不到有效的拓展,这种模式无法保证企业在多边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造成部分企业逐渐丢失其交易主体的地位,而其对立面消费者由于选择增加销售渠道逐渐地在交易中把握主动权。
(三)销售成本管理控制难度大
销售成本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目前部分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对个别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过于简单化和粗放,没有对成本指标进行逐级分解和考核等,成本核算仍有较大的控制空间,企业效益得不到最优化的保证。具体表现为,一是运输成本大,由于油库位置选址一般临近工业区或是沿海、油田地区,生产地以及销售地之间产生运输成本,同时危险品运输属于高风险的运输,受到多种外界条件的制约,以及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为保障运输安全,选择资质齐全的运输车队,必将抬升运营成本。二是通常情况下,油品采购由省公司掌控,通常“以产定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采购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销售成本的高低,制约了经营提升,而采购品种的数量也牵制着销量,间接影响着成本回收的效率。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
以20xx年10月中石化股份在伦敦、纽约、香港三地资本市场成功上市为标志,中石化由原来的国有独资公司变成了由国家控股、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参股及国内外策略投资持股的投资多元化国际公众公司。伴随着资本结构的变化,中石化的管理机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多级法人、分级决策,变成了一级法人,集中决策、分级管理。就销售系统而言,总部成为投资决策中心,省级公司成为利润中心,地市级公司成为成本控制中心和资源配送中心,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资本结构变了、机制变了、面对的市场变了,这就要求地市级石油销售公司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这种转变,做到与时俱进,尽快向建立大型连锁配送企业的目标迈进[3],但是改革尚不够彻底,目前大部分销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办法内容过于单一,地市级油品销售公司笼统地接受上级监管,没有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当地的管理体制,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金管理等均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进而影响了企业效益最大化。
(五)销售服务的不完善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客户对产品及企业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客户不再仅仅需要一套销售方案,而是全面的集成解决方案,从售前、售中、售后给出全面的合理化意见与建议。因此客户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企业没有转变自身的市场理念,缺乏与客户之间的密切沟通和交流,没有为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体验,进而导致经营的机制与管理措施同客户需求区别比较大,客户与企业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企业的销售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提升的措施
(一)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思想,发挥经营管理的核心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企业成员进行激励,以实现其任务和目标一系列工作的管理活动。[4]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经营管理是企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活动。人本观念要求每个管理者明确,管理工作的根本在人,要做到向管理要效益,首先要求企业各级领导充分重视经营管理这一基本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项日常工作中,起带头作用,与时俱进改善经营管理思想,要有忧患意识,将市场动态与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其次,管理人员还要认识到企业管理与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息息相关,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让员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挥集体主观能动性,助力经营管理提升。再次,企业中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到经营管理上,要让员工认识到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每一个员工都是息息相关的,公司所作的每一项经营管理决定都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若是发现公司经营管理存在问题,要及时向公司领导进行反映,提出合理化建议。某地市级销售企业深知以管理促经营的要义,自20xx年起,通过转变观念,严细内部管理,不断凝聚全员力量。如建立大监管格局,紧紧围绕“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强化监督、突出创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充实督查巡查力量,完善视频监管平台,搭建监管大数据库,以严细实的管理模式促进了经营管理及各事项按进度、按规范扎实有效开展。同时,优化薪酬和激励制度,引导广大员工发扬钉钉子、拧螺丝精神,发挥岗位优势,参与企业的管理,达到了调动全司力量,刻苦攻关各项难题,获得显著成效。20xx-2017年来,成品油销售屡创历史新高,20xx年总量63万吨,同比增量6.8万吨;20xx年总量跨越74万吨,20xx年总量更是冲破80万吨大关,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同比增幅9.2%,在全省地市公司里排名第三。体现了转变经营理念的重要性,是兴旺企业、凝聚人心、提高效率、引领方向、把控节奏的有效手段。
(二)优化自身的销售渠道
中石化销售渠道重组的总体思路为:依据区域化、专业化、扁平化的原则,以优化物流配送与强化成品油市场为营销的重点,充分地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对物流、零售直销实行专业化的管理,构建管理层次扁平化、业务垂直、岗位权责明确、市场反应灵活的新型经营管理体制。[5]为了顺应时代与市场发展的实际要求,近年来,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致力于拓展非油品业务、天然气业务以及在网络盲点发展“他有我营”油站,进一步抢滩布点,优化销售渠道,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某地市级公司,多措并举,深度融合油品和非油品的业务优势,实现油非互动量效双增,20xx年,通过油非互动带动非油品销售7064万元,带动的非油品销售毛利2303万元。线上营业额452万元,其中保险业务1165单,销售374万元,有效提升客户黏度和品牌忠诚度。
(三)提升成本控制的质量
一是最大化本地销售量,减少资源跨区域流动。加大本地终端客户的维护力度,最大限度节约运输费用,降低销售成本;二是优化物流,在保持经营量增加的情况下,持续降低成本是关键。通过优化车辆调配,节约运杂费支出;通过严格监控运输全过程,降低途耗;三是控资金、提效率。精析现状,深掘潜力,严把流失,层层实措施,在严控和压缩资金占用上多管齐下。某地市公司细化管理,促降本减费。一是合理分解下达20xx年经营部、加油站定额费用指标,强化费用预算管理,全年吨费全省最低(289元),对比预算节约15元。二是梳理过去一年千元以上未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清单,逐项确认,争取增值税专用发票降费,创效567万元;四是积极沟通,拓展采购渠道,一方面,对于销售产品含有的原始材料、销售成本以及结构成本、石油产品的市场基础价格开展综合的分析以及集中的管理,进而保证自身掌握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科学化程度。另一方面加强与上游企业的联系,为自己的销售过程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有采购条件的公司努力拓宽采购渠道,通过采购物美价廉的产品,降低销售成本。
(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制度作保证,任何工作都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有了管理制度就有了明确具体的标尺,才能使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地市级油品销售企业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加强经营管理工作,要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覆盖企业的所有部分,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体制,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以成本、效益为核心.加大环节和过程控制,改造企业落后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鉴于制度的重要性,20xx年石化销售公司改革管理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围绕效率提升加强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公司改革管理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体系架构,强化制度闭环管理,加强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加大制度问责力度,着力培育尊崇制度的从严管理文化。
(五)优化客户服务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在实际管理机制应用时,需要针对企业销售的优势开展集中的管理与整合,促使优势资源得到整合;需构建完善的客户需求调查小组,针对客户的实际意见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从而依据客户现有的真实需求,在根本上提升其销售的质量,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的项目,保证服务的质量得到优化与升级,保障销售质量管理的意义得到切实的发挥。
三、结语
目前我国部分地市级的油品销售企业由于缺乏经营管理观念,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另外,新能源的出现对于油品销售企业来说挑战巨大,企业需要认清现实,通过多种的手段提升经营管理,进而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牛犁,王柏苍,闫敏,靳烨:替代能源发展对我国石油需求影响分析[J].石油科技论坛,20xx(3).
[2]王成:国有石化企业营销人员的管理模式[J].市场研究,20xx(8).
[3]宋代峰:论新形势下石油销售企业的管理创新[J].石油库与加油站,20xx(6).
[4]郑彩虹:浅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内部市场化[J].经营者,20xx(8).
[5]罗方,杨春雁:中国石化营销体制低调“变脸”[J].中国石油石化,20xx(4).
经营管理论文2
摘要
工程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管理可以被看作是工程建设中的保障因素。目标管理机制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让工程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
目标管理;建筑施工管理;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不断的提升。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通病,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成为了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措施。目标管理机制的应用就是对工程管理机制进行创新的表现。它可以借助自身的预见性特征和计划性特征,对工程的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一、目标管理的概述
(1)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机制是现代企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管理制度。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计划以后,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进而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目标计划进行调整,是这一机制的主要内容,计划性是这一机制的主要特征,在这一机制的应用过程中,只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计划。
(2)目标计划的编制。科学化、合理化的目标的制定,是目标管理机制中的基础要素。目标计划与工程实际情况之间的融合,是工程管理人员在目标制定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在目标计划的编制过程中,管理人员在对人员、设备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需要对目标风险进行有效分析。
(3)目标计划的实行。目标计划的执行程度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目标执行情况的管理力度进行强化,是目标管理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措施。在对目标进行细化的基础上,将目标责任落实于个人,可以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保障。
(4)目标管理控制。目标管理的控制措施涉及到了目标完成情况的总结、评价工作。对前一阶段目标完成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可以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度进行综合评价,是对工程施工目标进行控制的主要措施。
2目标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作用
(1)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目标管理机制的应用,离不开各个部门与员工之间的合作。这一管理机制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让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得到强化。目标管理机制的应用,既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规划的措施,又是对工程的'管理技术进行创新的表现。目标管理教育的落实,可以让建筑单位全体职工树立目标管理理念。对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行充分调动,可以让员工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工程目标管理之中。
(2)对工程管理行业发展失衡的问题进行解决。发展资源的差异性,让工程行业在新时期表现出了发展失衡的问题。目标管理机制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在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的基础上,促进各个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这就可以让工程管理行业发展失衡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工程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的应用,也可以让工程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目标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1)成本目标管理。成本目标管理机制是建立与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工程成本控制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阶段,将工程的实际支出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以便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保障。对工程成本的科学预测,也可以让施工单位有效避免工程项目超支的问题。在工程项目出现超支问题以后,施工单位需要对后续资金的资金来源进行保证。成本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工程的材料费用控制;二是工程的成本控制;三是工程的项目的定额管理。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是成本目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工程项目的投资阶段,相关单位需要从项目的投资成本入手,对可行的控制目标进行确定。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前期,施工单位需要对采购成本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在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还要对竣工决算成本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2)进度目标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目标的确立,与工程的项目施工方案、施工预算、施工图纸、现场环境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施工进度目标管理机制主要涉及到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工程施工进度说明的编制工作;二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图的编制工作;三是工程资源需求量的确定工作;四是工程风险分析和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进度计划说明的编制,可以被看作是进度目标管理机制中的核心要素。它与工程项目的分项工程、工程量、单位和工作日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客观性原则是工程进度计划制定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3)质量目标管理。质量目标管理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因素。高效化的施工管理队伍的组件,是质量目标管理模式的保障因素。在施工队伍的组建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一些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相对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关注。从工程的质量目标管理要求入手,对各项质量措施的责任进行编制和规划,也是工程施工管理队伍的重要责任。为了对工程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施工单位需要对基于每个成员的质量管理责任制进行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的细化,是促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管理目标需要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在对人力资源和工程的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施工单位还需要对以下因素进行了解:一是新时期我国建筑市场的质量竞争的基本形式;二是国家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新的建筑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第三是业主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在对质量管理目标进行细化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的细化,可以让他们在质量目标管理体系中所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进而在对他们的质量控制意识进行率提升的基础上,让他们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施工现场的机构设置也是质量管理目标分解细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机构设置问题可以被看作是对工程管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的主要依据,环环相扣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因而,目标体系与经济指标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将质量管理目标进行细化以后,质量管理目标的落实就成为了让建筑施工井质量管理达到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对具体化的质量管理目标进行落实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管理措施、管理范围、质量标准等因素进行明确,进而通过经济责任与质量目标责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为了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保障,施工单位可以对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的管理方式进行应用。为了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提升,在对目标管理机制进行应用以后,企业也需要构建一个专门从事质量监管的部门,以便对施工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在工程的实际施工效果与质量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需要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借助有效的补偿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奖惩机制的构建,也是对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发挥的有效方式。
四、结论
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是目标管理机制的主要特征。这一机制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在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水平进行提升。根据工程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目标计划,可以让工程施工工作的科学性得到提升。在对工程管理机制进行创新的基础上,而对目标管理技术进行改进,可以让目标管理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致远.探究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xx(25):163-164.
〔2〕季中文.刍议目标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xx(02):166.
经营管理论文3
一、建立供水企业财务集中化模式
我国的供水企业可以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供水企业的财务集中化的模式,采取“按步实施、逐层展开”的方式,打造自己独有的一套财务管理模式,以此来保证供水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在资金的使用方面,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
使供水企业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整合,统一建立网上银行,改变了过去供水企业各个基层环节独立核算的模式引起的资金沉淀的情况,只有通过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才能有效的调动起供水企业各个基层单位的沉淀资金,将之行之有效的进行统一管理调配,这就可以有效提高内部资金的流通。
(二)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各个下属单位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首先,将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单位财务的表格进行统一,将其中的各项指标都进行细化,再通过细化后的表格进行层层汇总,分别相对应的进行核算,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详细的数据结果。其次,在财务的数据上进行数据的监控,对于数额相差较大的数额进行详细比对,并对其中的款项用途做出标注,对处在不同环节的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要做出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制度。最后,财务制度要落实到位,并由公司集团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小组对下面基层单位的数据进行合理化校验,对不符合制度的数据进行核算,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只有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不出问题。
(三)建立财务数据处理电子信息一体化
网络体系将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基层单位的数据信息都汇总到公司集团的服务器中,各项信息通过网络,各个基层单位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权限登录到网络平台上,将基层单位的财务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上报,在服务器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设立相关的关联关系,方便对上报的信息进行校验和审核,这样做可以使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基层单位之间根据供水的关系实现无缝对接。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及时的发现,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并且可以提供出一整套的完成财务数据,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比对,可以很快的核算出公司的整体的财务运行情况,并可以根据财务运行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要改变传统的老国企管理模式而采取科学化、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理念,要理性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阶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各个基层企业的需求做出行之有效的培训,并按照平台的需求,将现有的财务人员组织成专项的财务管理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职责。
(五)优化供水企业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优化
对供水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流程是和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对供水企业的业务流程来进行财务管理,通过企业各个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规范供水企业的业务流程,将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是必要的。
(六)在企业中,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系统
作为供水企业从事的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一个行业,在生产质量的管理上就更应该有一套强有力的审查考核系统。在审查考核系统中,要明确责任,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做出明确规定,实施定岗定量,专人专责。企业应该对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岗位都做出考核,通过考核筛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发现精英。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对工作敷衍了事的要追究责任,只有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考核系统,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二、采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为供水企业带来益处
(一)通过财务一体化管理
可以改变供水企业的内部资金结构,将原来的大量沉淀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避免供水企业的资金闲置导致的浪费,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一体化可以加速企业的资金流通,使得资金在使用上更加畅通。
(二)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
可以将财务管理大规模的合并运算,将实际生产和财务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保证了各个环节的流畅运行,并且可以实时跟踪企业的工作进度,并对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作出快速回应。一个良好网络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工作人员忙中出错的概率,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财务一体化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采用新的财务一体化管理更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从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可以发现企业自身的发展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应对财务危机时不会力不从心。
(四)供水企业的合理的考核制度
可以将企业管理者的执行力度一直保持到一线的工人身上,确立了岗位目标者责任化,对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壮大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也将提升工人的工作热情,并对工人的行为规范做出了约束,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供水企业创新财务管理之对策
各供水企业要切实转变观念,认识并运用知识资本,准确把握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集团公司的财务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知识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
四、结束语
供水企业使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后,可以有效的了解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同时也规划了企业生产,使每一个岗位都能够及时的根据当时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整。在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之后,作为企业的领导也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可以在解决企业的融资、管理中的问题时提供有力的支撑,在财务的管理上也更加得心应手,在应对危机的时候,可以做到根据即时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化危为机。
经营管理论文4
1大埔县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森林公园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大埔”的总目标,充分利用森林多功能性为人们提供精神和物质服务,大力加强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和旅游开发,使森林公园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至2013年底,大埔县森林公园已发展至18个,总面积10400hm2,其中省级4个、面积6900hm2,市(县)级共14个,面积3500hm2,是全省唯一建立了4个省级森林公园的县。
2大埔县森林公园建设内涵
2.1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要有科学性,功能区划科学,布局合理,有地方特色,能满足群众生态休闲游憩、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和宣传教育等多种需求。例如:大埔县的广东五虎山省级森林公园以虎山公园为核心区,以西岭中国书法公园为发展区,其基础设施已初步完成,亭阁及周边景区步行道基本建成。现已建成的景区道路有五虎山庄——五虎山顶——虎山亭登山道长0.95km,路面宽1.2~3.5m;书法公园——埔福楼登山道长2.7km,路面宽1.5m;文武阁——华峰亭登山道长1.1km,路面宽3.5m;书法公园——埔福楼简易车行道长1.8km,路面宽3.5m;公园内有乡道、大埔大道、环城大道等多条车行道经过,公园范围内车行道长度约为9.54km,路面宽3.5~5.5m。作为环绕县城的省级森林公园,极大地丰富了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不少外地旅客前来观光旅游。
2.2森林资源开发的自然性
森林公园大约有山岳型、湖泊型、沙漠型,林草型、冰川型等10余种。在森林公园的经营中,一定要注重所在区域的气候和环境的四季变化,按环境气候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旅游观光景点。以大埔县为例,森林公园主要以林草型为主,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必须围绕生态来做文章,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来参观。例如,大埔丰溪省级森林公园,境内峰峦迭嶂,景色迷人,区内的七里溪、暂背溪,两条山溪清澈见底,拖延而来,蜿蜒流去,汇入汀江,给丰溪这块“绿宝石”增添了不少迷人的风韵。保护区内群峰峻秀、怪石嶙峋、溪谷清幽,飞瀑急倾,高峡平湖、玉带明珠、翠竹欲滴,构成一幅幅宁静优美、自然流畅的风景画卷。同时森林覆盖率高,使这里一片茫茫林海,生态环境质量佳,是天然的植物园,植被垂直带分布较为明显,繁茂的植被使丰溪孕育了数处山泉、溪流,再加上陡峭的山势,形成壮丽的瀑布,动感十足,更为丰溪增添了灵气和活力。
2.3经营理念的发展性
在森林公园的经营中,应当突出森林风景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充分展示和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增强公众生态文明道德意识;便于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以及公众对自然与环境的充分体验;以自然景观为主,严格控制人造景点。
3大埔县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资金投入不足
大埔是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民生事项,对森林公园投入明显不足。由于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和上级资金的扶持,使大埔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硬软件建设相对滞后;首先是主要景区、生态景点和道路建设滞后,市民和游客在森林公园内可开展游憩、休闲、健身、娱乐及生态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场所较少。其次是旅游服务设计相对比较落后,景区内的停车场、游玩、住宿、餐饮等硬件设施跟不上。再次是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生态投入收益较低,周期较长,企业对搞生态旅游信心不足。此外还受旅游旺淡季节的因素,影响了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2旅游产品档次不高
例如:根据国家林业局测算,2012年全国森林公园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达4200多亿元。虽然森林旅游开发创造价值较高,但都仅限于全国比较出名的国家森林公园。而大埔县森林公园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还远远不够,一年才创造2~3个亿的收入。从旅游产品的现状来看,大埔县4家省级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还是以原生态的开发为主,旅游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和科普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项目缺乏。公园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元化,整体以生态观光为主,缺乏参与性强的康体休闲项目,没有形成大型的、规模化的、能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的度假产品。
3.3人才短缺
公园森林景观较为复杂,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野生动物繁多,还有古迹遗址多,故事传说复杂。这些资源都要导游的讲解才能增强景观的吸引力。大埔县森林公园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从事旅游工作的'人才缺乏,大部份从业人员不是从旅游规划设计、园林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学校毕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经验,从而影响了森林公园的发展。
3.4宣传不够
大埔县作为林业生态县,是整个梅州市唯一有四个省级森林公园的县,但从随机走访、发放问卷调查中,许多人对大埔县森林公园建设情况不清楚,主要是森林公园宣传手段仍然比较单一,依旧利用梅州日报等传统媒介宣传,未能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型媒介的作用。虽然大埔县森林公园自然风景资源十分丰富,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宣传与策划。要使森林公园得到蓬勃发展,在生态建设中获得利益,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广告策划、媒介宣传与形象策划亟待加强。
3.5管理体制不顺畅
目前,大埔县的旅游资源分属于旅游、文化、林业、农业、住建等不同部门管理,分工管理的格局导致政府部门大多只能从本部门的业务角度去认识资源、管理资源,造成多部门管理同一个景区,没有形成合力,结果是没一个部门管得彻底,遇事时责任不清,造成资源的严重闲置和浪费。
4大埔县森林公园的发展对策
森林公园要修建和完善出入口广场、车行道、步行道、供电、安全、给排水、管理站、公共厕所、停车场、宣传碑牌、休憩亭廊、垃圾箱和通讯网络等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应朴素自然,力求主题化、特色化、多样化、多区域布设,融观赏性、艺术性及文化内涵于一体,并与森林景观、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公园功能相适应,规模适度,方便适用。要严格控制大型构筑物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占比重。维护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演替是实现旅游业和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森林公园建设。
4.1加强政府引导,形成合力
森林公园开发要以“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为指导,以“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为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保护、建设、管理森林公园。政府要加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通过设立“生态文化示范森林公园”,影响和带动各森林公园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森林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解说步道、科普长廓、宣传解说的标识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要设立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森林公园的资源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打破管理体制不顺畅问题。省级森林公园要配备5个以上专职的管理、护林防火和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市县级森林公园要配备3个以上专职或兼职的的管理、护林防火和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各级森林公园要落实具体的部门负责公园的资源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4.2转变经营思路,多渠道融合资金
由于森林旅游建设资金投入大,收益周期较长,资金引入较困难。因此,政府应该转变经营思路,在统一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适当利用社会资金,引入企业参与经营的新模式,增加景区经济实力,鼓励大集团、大企业、民营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景区景点、服务接待等的建设和经营,提升森林公园的综合实力,促进大埔县森林旅游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3巧借自然景观,发挥传奇效应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也随之不断增多,竞争越发激烈。为了更好地发展森林公园,增加经济收入,森林公园应在整体环境上下功夫,在不过多的人为改变环境的同时应依附自然,利用自然特色打造景观。如大埔县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打造旅游文化特色产业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距离县城12km,海拔668m,占地面积10.67km2,因山顶双峰耸立,形似古代妇女发髻而得名。高等级旅游公路直通山顶,园区峰高林立、竹海幽径、蕉林松风、幽泉清澈、怪石遍布,天然生成许多石岩石洞,其中一处石室,宽容百人;另一处石窿长千米,从入口到出口,游人可直立行走;又有一处“响鼓石”,脚踩“鼓面”,巨石摇动,名曰“高山打鼓”。旅客可充分感受到自然风光。
4.4坚持科学布局,提升社会效益
森林公园内景区旅游路线的布局不仅关系到公园整体景观效应,而且关系到人们在景区的停留时间,从而关系到公园的经济效益。大埔县很多森林公园大多是1-2小时即可将整个景区观看一遍,使游客走马观花,很快离开,没有打造一批使游客长时间赏玩的景点。这就要求在森林公园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景观特色的项目建设和游览线路合理布局,为公园增加经济收入。这点可充分借鉴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模式,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公里大峡谷的峡之奇、水之秀,高山奇观游览区,每个景观都让游人留连忘返,而每个景区的观光需要一天的时间,这就大大地提高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又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
4.5旅游产品综合开发,发挥保健等特色功能
要进一步宣传大埔生态林业,使更多的人来大埔旅游观光,要特别注意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可利用动植物资源、空气负离子资源、洁净的水资源以及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环境等开发“森林浴”为主题的健康游乐活动,拓展“森林浴”内涵,引导人们在生机盎然的森林中进行适合自己的各种活动,如漫步、歌舞、野营、浏览、探险、娱乐等,直接接受绿色植物所散发的各种物质,以求对自身肌肤、脏腑产生作用,达到保健康体之目的,其情景就如“沐浴”一般。同时应注意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经营管理论文5
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珠宝首饰产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具有发展面广、速度快、起点高的特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分析现阶段国内珠宝企业的特征、存在的问题,探寻如何从事珠宝企业管理。
关键词:珠宝企业现状;SWOT分析;珠宝企业管理
1现阶段国内珠宝企业的特征
1.1现阶段国内珠宝企业的主要特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
根据调查,我国珠宝首饰行业中,民营珠宝首饰公司占75.8%,其中71.8%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已占据我国珠宝首饰业的半壁江山。这其中著名的企业包括有广东的翠绿、浙江的日月、香港的周大福、谢瑞麟等。而在深圳,这块目前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珠宝首饰生产能力的珠光宝地,其黄金珠宝首饰业90%是民营企业,而其中大部分又是家族企业。可以说,是民营珠宝家族企业撑起了中国的珠宝首饰业的天空。
1.2这种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家族式珠宝企业的利与弊
利处:(1)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很强;(2)家族成员可以共患难;(3)家族式企业管理层的内部冲突容易协调。
弊端:(1)用人的“举贤”与“避亲”问题;(2)财务管理混乱;(3)以“口授”代替制度;(4)老板的能力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5)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6)营销近视症——缺乏长远的目标;(7)可以共患难,不能同甘苦。
2现阶段国内珠宝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行业集中度低,且集中度有一直下降的趋势,竞争激烈
根据贝恩对市场结构的分类标准,CR8小于40%,则该产业属于竞争型市场,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绝对操纵市场。而我国珠宝业目前行业集中度远远低于40%,接近于完全竞争型市场。最大8家珠宝商占有的珠宝首饰业市场份额一直偏低,仅百分之二点几,而且除20xx年产业集中程度略有回升外,其余几年的产业集中度还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的珠宝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是相当激烈和残酷的。
2.2首饰镶嵌饰品加工业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和能力,但高档珠宝产品的制作能力仍待提高
十多年镶嵌饰品加工业的发展,中国的珠宝家族企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制作水平和能力。据统计,香港有90%以上的镶嵌首饰是在大陆加工的,有200多个加工厂常年为国外加工首饰,年产值30多亿美元,同时还有300多个工厂具备加工外单的能力。在珠宝镶嵌加工方面,中国的民营珠宝企业有着明显的产业优势。但在同时,大量的珠宝企业只是依靠进行批量生产成品首饰,赚取加工费而经营,并没有成为珠宝销售渠道终端高额利润的享有者。与之相对应的,在高档珠宝产品的设计研发、工艺制作等方面,国内的民营珠宝企业于国外的名店名企仍有不小的差距。
2.3产品差异化小,竞争层次较低
二十多年的行业发展,使得中国的珠宝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业内的众多家族企业也已羽翼渐丰。但在同时,但应清醒地看到,中国珠宝业的后发优势带来了过快的发展速度,此行业的高额利润吸引众多民营资本进入次行业。大量资本的涌入和众多家族企业的形成,的确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千店一面,没有区别,没有特点;品牌之间,企业之间没有太大的变化,使得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可避免的会使中国珠宝业的竞争始终摆脱不了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2.4中小型企业的销售方式停留在传统“坐山等客”模式
内地珠宝企业大多是从家庭作坊、小加工厂,通过做来料加工、贴牌生产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虽然企业从规模上、数量上,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而且企业规模上去了,产量也上去了,但是营销管理水平却仍停留在初级水平。很多珠宝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型企业的销售方式,更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坐山等客”模式。
2.5企业自身机制与市场机制不适应,企业管理水平也较低,人才较难留住3运用SWOT对现阶段珠宝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3.1优势
(1)首饰镶嵌饰品加工业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和能力;
(2)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3)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机构积极因素:集中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效的决策机制、较为完整的营销网络;
(4)发展环境的积极因素:确认并保护家族经济的政治制度、“家”文化、税收、融资环境的改善、较为完善的行业人才培养机制。
3.2劣势
(1)行业集中度低;
(2)产品差异化小,竞争层次较低;
(3)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机构消极因素: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机制不够完善、激励机制有失偏颇、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营销网络水平不高;
(4)发展环境的消极因素:制度性歧视、“抑商”文化、税收过高、融资渠道较窄。
3.3机会
(1)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大陆珠宝市场的迅速增长;
(3)大陆珠宝市场的迅速增长;
(4)国外竞争对手立足未稳。
3.4挑战
(1)欧美珠宝商加入竞争;
(2)消费者品味的.快速变化。
可见,中国的珠宝家族企业是大而不强,虽有规模优势,但品牌不硬,产品不精是其致命伤;现有家族管理模式虽有效率优势,仍需科学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珠宝家族企业的发展,加入WTO也为众多家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同样面对外来欧美企业的竞争,想要在未来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家族企业除了要发展优势,弥补劣势,更主要的是要以科学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走品牌精品道路,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层次,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针对现阶段珠宝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经营管理好珠宝企业的措施
(1)从战略决策来看,中小企业要用聚焦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应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其它非核心的业务诸如物流、设计等全部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国内珠宝企业不但要学会集中资源用于自身核心业务,还要学会利用外部资源降低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2)从企业品牌形象树立角度来看,珠宝企业要重视“文化珠宝”,注重珠宝首饰的艺术、文化附加值,挖掘企业与产品的“差异性”,建立新的企业营销沟通导向,以品牌为基本沟通工具,塑造具有生命力的品牌。
近几年,有一些先知先觉的珠宝企业开始提出“文化珠宝”的概念,甚至还发出了“按件计价”、“卖珠宝首饰不是卖材质”这样的呼声。面临珠宝首饰“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的残酷现状,提出这样的口号,是打破当前局面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必然的趋势。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只能是在解决好质量与品质方面的问题基础之上。产品除了要把质量做好,把内涵做足,还要把这些信息通过很好方式传递给消费者,促进销售额的提升,这就需要成功而有效的营销方法。本土的珠宝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营销模式还只是在“小孩学步”阶段,所以尽快改变传统的惰性营销,才会有新的出路。
(3)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我们要利用好国内这种以家族式为主的珠宝企业的优点,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要做到:
①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让家族以外的人参与企业经营管理;②健全制度,规范行为;③健全组织结构,建立经营监管机制;④立足长远目标;⑤股份和红利稳定队伍,调动员工积极性;⑥使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⑦建立良好的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4)从宣传扩张角度来看,企业要多参加有影响力的国内外专业展会或在专业报纸、杂志上做广告,以点代面辐射各地市场;并且在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地区,进行一些能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推广及促销活动,加深该地区的影响力,也能辐射到附近城市;此外,企业要加大二级市场的开发和开拓国外市场(5)从科技创新来看,企业要转变观念,实施创新,并且脚踏实地培养人才,为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奠定基础。
综观目前我国的珠宝首饰行业,许多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匮乏,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低,且具有分散和不稳定的特点。加入WTO后,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的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应有所创新。因此,有关的行业管理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协调步骤,共同发展,增强我们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实施“强强”联合,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廉价以及在传统珠宝首饰加工工艺技术方面的优势,实施产品创新、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和企业营销管理创新,千方百计地降低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逐步拓展经营规模,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从而加速我国珠宝首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走创新之路的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培养珠宝首饰设计、加工制作、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珠宝首饰业的当务之急。因此,脚踏实地地培养我国自己的珠宝首饰设计人才、加工制作人才、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人才,造就一支既懂宝石鉴定、设计制作,又懂经营管理、经营战略、经济政策;既能锐意进取,有竞争和创新意识,又能吃苦耐劳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乃是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徐浏潇.中国珠宝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xx,(8).
[2]@郑新业.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萧绍平原形成中国珠宝首饰“金三角”[N].中国黄金报,20xx,(1).
[3]@王瑜.中小珠宝企业竞争力提升迫在眉睫——访广州市钻汇珠宝采购博览有限公司总裁杨国强[N].国际商报,20xx,(4).
[4]@苏宏伟.中国珠宝企业遭遇“成长的烦恼”[N].中国黄金报,20xx,(1).
经营管理论文6
摘要:铁路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绝大部分都是在风险包干合同管理模式下运作,面对高标准的建设要求,生产要素成本的大幅提高,二次经营成为铁路工程项目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对铁路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二次经营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工作原则,实际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工作思路,具体的一些做法及减少审计风险方面进行探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二次经营;创效管理;审计风险
一、铁路工程施工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概预算水平与生产要素成本的快速攀升不匹配
1.人工费成本快速增长。目前铁路工程施工虽然机械化水平已大幅提升,但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工费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30%左右。近年来人工费单价的快速增长,加大了施工企业的成本,但概预算中人工费单价不足实际成本的1/3,与市场差距太大,按现有的政策又无法进行价差调整。2.地材价格的猛涨加大施工企业的成本。随着国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对砂、碎石等施工所需主要资源的开采、加工及运输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也随之猛涨,极大的增加了施工成本。
(二)高标准建设要求增加的投入无法解决
1.铁路工程建设标准逐步提高。随着行业管理力度的加大,铁路建设施工要求不断提高,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要求已渗透至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对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等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使施工成本大幅提升,但现行的概预算管理办法并未切实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只能由施工企业自行承担。2.竣工交验的高标准。竣工验收时设备运营管理部门严格按规范标准、甚至高于规范要求来进行验收,这就迫使施工企业在过程中就必须高标准的建设,严格按规范的标准、甚至高过规范的标准来施工[1]。
(三)无法纳入概算清理范围的费用加大施工企业成本
如大临工程增加的费用,Ⅱb类变更设计,地材价差,受地方影响征地拆迁进展缓慢引起的停窝工损失,因有效工期压缩后期又需赶工等增加的投入等均在风险包干费中支出,而风险包干费又远远不足,无法解决这些费用。
(四)合同外费用争取难度大
铁路项目合同外费用签证、审批的层级多、程序繁琐、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审批的难度较大。设计、建设方出于担责方面的考虑,没有主动的积极性。建设方或铁总公司鉴定中心要对设计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如变更等合同外费用过多,会影响对设计方的考核。
二、开展铁路工程项目二次经营工作的重要性
(一)二次经营的概念
所谓“二次经营”就是指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后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经营行为。“一次经营”与“二次经营”的界限就在于合同的签订。“一次经营”是“二次经营”的前提,也是“二次经营”的基础;“二次经营”是“一次经营”的重要延续,也为以后的“一次经营”创造条件。
(二)二次经营工作的重要性
铁路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复杂性:点多线长,工程量大,造价基数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外部条件复杂,合同条件严苛,涉及专业多,合同外费用审批程序繁琐,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要想达到或接近预期效益目标,除了强化内控管理,降低工程物耗成本外,还需创新经济工作思路、拓展收入来源渠道,依法合规的大力开展二次经营工作,实现工程收入合理最大化。
三、开展铁路项目二次经营工作的原则
(一)依法合规、有理有据原则
工程建设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及合同中的各种约定。正确理解并运用合同条款、法律文件和当地法规作为工程项目可增加投资的主要依据,及时掌握政府部门和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思路和工作动向,有针对性地转变工作重点和策略[2]。
(二)合作多赢原则
一个项目的建设牵涉着多方面的利益,各方有相互竞争的关系,也有相互合作的基础。这种关系同时也体现在项目部与业主、设计、监理以及地方相关管理部门上,工程项目建设任务能够保质保量的按时甚至提前完成,这是大家共同合作的基础。
四、铁路工程项目二次经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资源配置不足。多数人认为二次经营只是工经人员职责,在资源配置方面缺失严重,大多无专职人员负责,且数量不足、职责分工不明确。
(二)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二次经营是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工作,过程执行涉及到项目内部很多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程、物资、财务、机电、试验、征迁等相关部门都需要参与其中,往往协调配合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展。
(三)基础工作不扎实。开展二次经营工作的人员不了解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熟悉施工图纸,签证资料不及时,工程变更资料不规范,基础资料证据不充分,不能形成相互的支撑关系,这是二次经营的致命障碍。
(四)激励约束考核不到位,职业上升通道不畅,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励措施不到位、考核不及时,不按考核结果兑现,挫伤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对专职的二次经营人员职业上升空间有限,不能充分调动经营骨干的积极性。
(五)不重视收尾结算阶段的二次经营工作,造成效益流失。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快速膨胀,人力资源不足,项目关键人员调往另一个项目。导致熟悉过程情况的人员不在,新接手的人员又不了解情况,造成一些能清理回来的合同外费用遗漏,导致效益流失。
五、二次经营工作的思路及方法
(一)必须树立全员、全过程参与的工作理念。二次经营工作是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经营行为,是施工企业提高项目赢利水平和目标利润的重要途径,它的开展离不开项目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必须领导重视,专人负责,配足、配强人力资源,涉及到的相关业务部门要有熟悉过程的人员参与。
(二)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二次经营工作的内容及范畴,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做出具体安排部署,做到计划周密,分工明确,通过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二次经营工作。
(三)激励约束考核措施到位,兑现及时,建立专职人员职业上升通道的机制,充分调动参与人员积极性。激励措施必须到位,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对作出贡献的人员要加大激励的力度,兑现及时。建立专职人员职业上升通道的这样一种机制,提高积极性。
(四)营造良好的二次经营外部环境,沟通协调到位。现场施工按建设单位要求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是取得各方信任的基础,才可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过程中资料签认、文件编制、主管部门审查,提量、编制、审查这几个程序就表明了每个阶段需根据进程与各阶段负责人员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二次经营结果。
(五)重视收尾阶段经营创效的重要性。在竣工结算阶段要把需要的人留下,把前期遗漏或没做完的变更设计、价差调整、新增工程等补齐,确保效益收入的完整性。
六、铁路项目开展二次经营工作的一些具体内容及做法探讨
(1)理解合同、熟悉条款、掌握政策、熟悉各项费用的审批流程。(2)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做好全方位沟通,处理好相关方关系,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3)做好先期的二次经营规划,根据进展适时完善补充,参考类似相关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用以借鉴学习。(4)对重点工作实行专项安排,及时有效的推进。对计算或分析工作量大的专项工作,进行专门安排集中办公处理,制定完成时间节点和目标进行考核,才能得以快速推进,如施工图量差复核等。(5)对无成功先例的经营题材实行重点攻关。制定详细的推进工作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各环节的工作。请行业内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找出有利依据,出书面意见,先沟通说服设计、建设方,再正式会议讨论,取得相关方的理解和支持,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七、减少审计风险的措施建议
(一)基础及支撑资料的完善。必须要完善相关的基础及支撑资料,确保逻辑合理、依据充分、资料完善,才能经得起推敲及检查。
(二)相关纪要内容的表述准确。纪要中变更设计的原因,是确认变更责任的重要表述,必须清晰准确,不能是参建一方的责任,否则就由责任方承担变更的费用,该项变更也就无法继续推进,只能是地质条件变化、不可抗力影响、政策法规变化、标准提高等类似原因。
(三)施工进度与材料消耗、质检及检验批资料、试验检测相关资料必须要完全匹配。
(四)财务账目资料的匹配。材料物资采购、工人工资发放等,财务账目都显示得很清楚,资金流也能从另一侧面反应出施工的内容及进度,必须要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二次经营是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全员都要参与的经营行为,是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尽管施工企业面临严峻的形势,但只要高度重视二次经营工作,精心组织,周密策划,狠抓落实执行,百折不挠,相信能取得较好的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辛亮.浅谈施工企业“二次经营”管理[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xx(09):184-186.
[2]唐恩宽,曾喜安,陈灯强.浅议项目二次经营下的效益拓展[J].建筑经济,20xx(07):57-59.
作者:罗军华 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管理论文7
摘要: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是一种客观、独立的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起一种经济管理方式,能够保证单位良性发展。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顺应医疗政策,建立科学高效的先进医院管理模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建立了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使理念发生变化,注重内部审计这种工作,不仅可以使医院的社会地位得以改善,还能增加收入,更是推动了良心发展,可以发挥出不可小觑的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医院;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产生的一种管理模式。内部审计系统在保持高工作效率和节约资源方面能够客观上起着重要作用[1]。病院内部审计的基本功能是效劳和督促,其基本落脚点还是推动良性发展。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构建和谐主义社会的大背景下,创立出一个合理的审计制度就是能够让医院运作起来更好更快,建立出一套完整的管理方式,能够推动医生与患者关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医院话语权的强有力保证[2]。
一、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独立
现在,许多医院内部审计机关的建立并不是出于对打理医院的必要,而是由于一些原因,如医院创建升级,“你要我,我要建设”的情况更为普遍。一些医院没有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机构,财务部的下属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纪检监督之下,希望审计机构能够单独的存在,内部审计督促和效劳的用处得到更好的发扬。
(二)方法不够先进并且被人忽视
在如今这个社会,我国医院大多数的情况就是审计这一块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待遇,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其根本原因还是医院的领导人员一心扑在了其他工作中,忽视了审计工作。在当代社会中,很多的医院采用的还是原来老旧的手工方式,只有很少一部分医院跟上了时代的潮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审计,没有发挥出这个时代的优势,这样审计就很难推广。
(三)对医院内部审计认识不够
许多医院的工作人员觉得,内部审计的要求,就是找“故障”,一些医院高层不清楚或懂得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很小,并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闲置不用或不知道如何使用,那就是:“我让你决定,你只审查”,这是很难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有“审查自己工作公司,面子很不好撕破,工作进行的很不容易,不方便去开罪同事”等模块,上到高层下到医院的护理人员都觉得内部审计这一环节可有可无,只是敷衍相关的检察通过而设立组织,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内部审计组织没有理想中的位置。
(四)审计人员能力欠缺
首先,很明显的是,审计要求更高的能力和专业职员。一个好的审计师首先需要拥有极高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拥护中国共产党,其次要通晓各种审计的技巧,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审计师,才能达到医院对于审计工作的要求。中国如今的医院审计组织将作为医院内里审计的专业人员从会计部门调派。在医院审计领域,如果你只是会审计的技巧,那你肯定是无法干好这个工作,除了掌握审计的技巧,还需要你懂得审计管理知识。这是医院内部审计活动的原因,有些薄弱,品质不高,导致医院审计效率的释放,严重减少医院审计活动对医院部门的监督。
二、医院内部审计改进对策
(一)明确审计机构的地位
医院审计组织取得应有的成绩,首先需要在医院里的位置是明确的`,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单独存在的组织,所有的事务应直接向医院的合法代表人汇报,在整个系统中建立审查机构的权威地位。如果审计工作缺失威望,那么审计工作的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变得更加无足轻重,变得更加可有可无。审计机关的设立,必须赋予审计人员一定的处置权,使其具有一定的处置能力问题,向更高层次的内部审计工作,得到组织的重视。
(二)信息化建设和拓宽审计内容
计算机的飞跃使各行各业的繁荣都变得更加方便、有序。医院应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学会使用当下的工具来更好的完成工作。审计人员必须要在使用先进的科技——计算机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去掌握信息检索技术,避免犯错误,及时纠正医院运营审计过程中的信息。在这个基础上,医院审计的领域不仅局限于监督,但也要与国家医疗改革这个背景相容,也要与医院的收入不能违背。通过服务和客观监督并行模式,使得医院工作部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大进步[3]。
(三)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制度
由于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管理系统的实现,可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最大程度的偏见和不公正,医院审计管理系统,可以采用责任制,制定审计机构的领导者,主持领导审计工作的操作,负责审计结果,审计人员的问题,根据惩罚的严重性,连带责任的领导者[4]。
三、结论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我国提出医疗改革的背景下,促进我国服务的今天,审计工作又一次成为医院发展的新的绩效水平的突破,但必须指出的是,在当下医院审计工作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与问题,在医院管理水平的进步这一方面起到了阻碍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尽全力去改革审核工作,去除弊端,发挥优势,使得医院更好的为社会以及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任喜英.论医院内部审计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J].经贸实践,20xx(17):239.
[2]史秀芸.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及对策[J].医学信息,20xx.6.24.
[3]李如青.医院住院处重点环节与监督环节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xx(S1).
[4]冯绪淑.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xx(17):195-196.
经营管理论文8
摘要:财务管理是每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必须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介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字:财务管理;经营管理;预算
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的经营不断变得更加社会化和现代化。这种情况下,企业才财务活动越来越多,财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企业的财务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科学运作,保证账目的透明,从而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根据管理的内容和对象,企业的管理可以分为物资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在这些管理部分中,财务管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企业的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投放、筹集、分配和运用,同时还决定了企业的决策、控制、考核等方面。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企业需要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中的其它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其它管理工作的顺利与否,此外,企业的财务管理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优质的财务管理会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企业财务管理存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财政体制存在许多的缺陷。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对财政管理不够重视,财政管理水平低,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人员由于业务不够多,对财务工作不够熟练,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够高,同时,企业对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也不够重视,导致财务会计部门人员变动大,队伍不够稳定。因此,由于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当受到利益的引诱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作为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和考核制度,无法对财务人员进行监控和管制,导致财务人员经常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
2.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强
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企业会根据在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使企业管理制度能够最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但是即便企业的财务制度能够不断地改进,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制度毕竟需要人的执行才能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否则就只是一纸空文。但是,当前许多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都存在执行力不足的现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高,虽然有制度的知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出现许多不按照制度操作的情况。
3.没有有效的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的重要部门,在企业的管理中,能否发挥财务管理部分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财务事务的控制。但是很多企业的会计由于工作繁忙,导致他们主要的工作都是管理和报账,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来管理企业其他事务。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1.采用合适的`财务管理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一场竞争激烈的角逐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拼尽全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提高企业技术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只有将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才能够使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与自身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摸索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2.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严格而有效的考核
在企业的管理中,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考评,也就是财务管理考核。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严格有效的考核,不仅能够帮助企业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帮助企业预测之后的财务情况,从而进行准确的资金预算,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能根据这些结果采取措施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事项进行管理。
3.实行全面预算
在企业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在每年年底分析当年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根据前一年的分析结果研究下一年的目标,做出财务预算的初稿,初稿经过企业管理人员的审核后,便可以投入到实施当中。
4.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选拔会计人员的时候,一方面要对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加强重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这样不但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对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另外企业也要不断的开展一些专业知识交流会或者直接定期进行培训,优化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及时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自身审查自身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骥华. 基于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xx(07)
[2] 陈永伟.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和分析[J]. 现代商业. 20xx(23)
[3] 武书萍. 关于我国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两点思考[J]. 西山科技. 20xx(S1)
[4] 张静,张佳丽. 合并财务报表的价值研究[J]. 财会月刊. 20xx(09) [5] 锡林格日乐. 谈财务管理中的资金调转方案[J]. 现代商业. 20xx(21)
[6] 何丽娜. 试论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疆有色金属. 20xx(03)
经营管理论文9
一、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现代化
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要符合现代企业的经济功能赋予的经营观念。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主要有:
1.战略观念。战略观念就是要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战略观念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全面系统的观点,即全局的观点。二是面向企业未来的发展观点。面向企业的未来,包括市场的未来、产品的未来、技术的未来、企业组织的未来、企业人员的未来,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目标与对策。
2.市场观念。市场观念就是企业必须根据社会及用户的需要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市场是企业存在的前提。要具有市场观念,首先要求企业了解市场。其次,要确定对策去占有市场,赢得市场。
3.用户观念。市场是由实行交换的供需双方构成的,用户是构成市场的主要一方。所谓用户观念,就是企业要树立一切为了用户的观念,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把对国家的责任建立在对用户负责的基础上。
4.效益观念。社会主义企业的效益观念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综合效益观念。在经济效益上要注意微观经济效益服从宏观经济效益。在保证宏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企业讲求经济效益,着重在经济上的收益。企业要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关键在于:对外如何赢得市场,多承包工程,多完成工程任务;对内如何降低成本。
5.竞争观念。竞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施工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质量以优取胜,价格以廉取胜,服务以好取胜。企业要通过竞争去获得工程任务,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所以,树立竞争观念是当前企业指导思想中最为深刻的转变。企业在竞争中必须牢记“质量是核心,价格是关键,信誉是基础”。
6.时间观念。即“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企业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效益。为此,首先企业经营决策要把握时机。即使是正确的决策,如贻误了时机也是没有效果的。其次,要努力缩短施工或生产周期,加快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的占用和利息的支出。此外,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讲求效率,这是企业赢得时间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7.变革观念。变革观念就是要求企业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没有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模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采用的方针、策略、组织形式、制度措施和方法,都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变革。对此,事前要有预测,环境变化时要有对策,领导人也要不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8.创新观念。变革观念的发展和深化就是创新观念。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创新。为此,企业要在市场上努力发现新的需求、新的用户、新的机会;在生产上要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经营管理上要出新点子、新路子,反对因循守旧,努力开创经营管理新局面。
二、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
经营管理组织是指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人们之间的协作体系。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率。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主要体现在:
1.管理体制方面。包括国家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内部各层次的管理。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及权、责、利的关系,使各级具有主动关心其经济成果的.能动性。
2.生产组织形式方面。企业应能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业化和联合化形式。
3.组织结构方面。根据系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如二级管理或三级管理,采取项目法施工,直线职能制结构或矩阵制结构等,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
三、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
所谓经营管理方法,就是用以达到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法。经营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就是在管理方法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心问题是方法的有效性。只有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也才能实现经营管理的目的。根据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起作用的规律不同,经营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类:
1.经济规律所制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的方法。例如企业内部以经济责任制为内容,以经济利益为动力,经济控制为手段的管理方法等。
2.反映生产组织和生产技术规律的管理方法。属于这一类的管理方法有:技术管理、定额管理、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方法等。
3.反映有关人的活动规律的管理方法等。如利用行为科学理论进行管理的方法。
4.反映行政和政治工作规律的管理方法。如行政手段、民主管理、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在实践中,一项管理方法往往反映几方面客观规律的要求,如全面计划管理的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等。管理方法也是有层次的。通常可分为组织方法、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更具体的业务技术方法等几个层次,从而形成一个管理方法体系。
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有以下特点:标准化,指管理工作的内容、程序做到条理化和规范化;定量化,指管理方法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从单凭经验发展到“让数据说话”;系统化,指各项管理方法综合作用,以获得综合效应;民主化,指在管理中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实行专业与群众相结合、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法等。管理方法的上述特点,体现了现代管理方法的系统性、最优性、综合性和民主性,最终反映在方法的有效性上。
四、企业经营管理手段现代化
这是指为适应经营管理工作高效率的要求而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1.信息传输、收集手段的现代化。为了文字、图表、信号、语言等管理信息的传输、收集,而采用的电传设备、工业电视、自动显示装置、自动收录记录装置以及电脑控制系统等。
2.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主要是电子计算机或系统的应用。
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应该协调发展。其中,经营管理思想现代化是核心;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是措施;经营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工具。
经营管理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化,建设高度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在国外,把科学、技术、管理看成现代文明的三足鼎。可见,管理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当前,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固然很大,但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更大。我们在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强调经营管理现代化,实行两者同时并举,不可偏废的方针。一些企业的实践证明,实行经营管理现代化,并不需要花很多投资就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可以把经营管理现代化看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我们一定要克服重技术、轻经营管理的思想,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
经营管理论文1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确立,银行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银行业已由过去人们熟悉的传统借贷业务发展到今天几乎无所不为的“金融百货公司”。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及我国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程特点,针对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课程教学过程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合,增加实践性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教学改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专业
一、课程特点分析
(一)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也逐步越来越清晰,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教学内容需要随着银行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改革。而教学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往往是滞后于时代发展速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随着商业银行发展改革不断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而不能照本宣科。
(二)学科综合性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经济形势的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在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来自于证券业、保险业的挑战,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以及金融监管方式和力度的变化,迫使银行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并出现银行业务的综合化、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全面化以及经营管理电子化等许多新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因此,除需要学习商业银行经营理论课程之外,还需要保险学、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学等知识,作为本课程业务操作和经营理论的学习基础。
(三)课程实践性强
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到负债业务、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及国际业务等业务经营的内容。这些业务操作、各项管理都需要实践操作增加感性认识以及掌握各项业务之间的联系。
(四)宏微观相结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是一门微观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原则,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又是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呈现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该课程具有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紧密结合的特征。
二、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经济现状脱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依赖于教材。而教材的内容又通常是滞后于现实经济生活,以至于教学内容呈现滞后性、不够前沿,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
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课堂教学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范围。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感觉空泛、乏味、实践运用价值较低、这种模式还是属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并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做到理论服务于实践操作,理论支撑实践操作。
(三)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课程考核往往是教师通过复习指定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背诵,最后通过笔试进行考核。而在考核内容上也是以理论代替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考核了解了概念、意义、作用等理论知识;但对实践操作的能力没有帮助。
(四)教材滞后性严重
由于银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国家相应的金融法律法规也会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的'修订,但教材内容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内容往往滞后于实际经济生活的发展,教学案例也是相对陈旧的案例。
三、教学改革思路设计
(一)以应用能力为导向,实行需求传导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面向应用,改革课程教学框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相应实践教学课时环节,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该课程是运用性较强的学科,应增强实践环节操作,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达到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商业银行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金融政策的修改,随着时代的发展往往比较迅速。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很难快速把握行业发展的动态。因此,我们需要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共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的设计、评价,全面推行基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2.面向应用,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根据银行业岗位需求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加强教材建设,建设有特色的校本教材。该课程的特点就是行业发展速度快趋势国际化,教材内容容易滞后,我们可以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研究修订教材。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专业重点课程的“微课堂”、“网络课堂”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课堂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未能在课堂上消化吸收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课堂等形式进一步强化。3.面向应用,强化实践教学。根据银行业特点、专业技能要求与业务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实现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有序衔接、相互促进和螺旋上升。加大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构建银行业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分层次、有重点、有目标、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依托应用型服务平台,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1.学校依托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带动课程群的改革,通过积极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保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将更多的社会现实经济案例带入课堂,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依托学校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深入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尝试推行“嵌入式”、“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一方面,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另一方面,更加有针对性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提高了就业率。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才是真正社会所需要的,而不是只懂理论与社会相脱节的学生。
(三)强化专业能力建设,促进师资转型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该课程属于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实践性较强,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积极推进“双聘”制度。2.培养学科带头人通过内部的培训外派学习,逐渐培养学科带头人。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践或者挂职锻炼。
(四)完善应用型考核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逐步完善课程考核体系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改革为契机,完善金融学专业课程群考核体系。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对人才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学生通过考前突击背诵就可以结业一门课程,但实际知识的掌握、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情况很难真正了解。制定突出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和应用型本科人才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指标,建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考核机制。建立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质量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理论+实践双考核”体系引入课程改革中。不仅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测标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修订与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以及有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师工作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金融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婷婷.高校“商业银行经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基于商业银行技能型人才培养视角[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xx,19(4).
[2]单冰.独立学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xx(3):159-160.
[3]王晓轩,吴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xx(12):125-126.
[4]潘金霞.基于实践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38(3):85-88.
经营管理论文11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的思路和实践,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等课程改革措施,以期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教学改革;措施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是伴随着我国园艺种子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以园艺学、经济学、商品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和农产品贸易学等为理论基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特点,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为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之一。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种子生产、营销、经营、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与执法等方面的内容[1],达到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种子生产及经济领域内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目前,社会对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必要对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调整与改革。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滞后
在传统的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整堂课几乎以教师课堂板书和讲解为主,这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内容较陈旧,种子市场创新的营销策略在教材中很难及时体现,远不能满足当前种子行业的发展需求[2]。因此,必须对相关内容更新,以适应当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发展需求[1]。
1.2教学内容多,缺乏实践教学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内容包括各类园艺种子生产、市场营销、经营策略、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与法律法规等内容[3],各部分内容繁多且与之对应的实例补充内容较多,而课程安排学时仅32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授课教师的授课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传统教学安排缺乏实践教学,从而造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课程改革措施
2.1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涉及内容面广,讲授内容可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课程改革结合国内外种业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与优化,重点突出了种子生产管理、种子商品与市场、种子市场营销及种子企业管理4个部分内容。课堂讲授以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并结合学校网络平台补充教授相应新技术、新知识及行业发展热点问题,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弥补了课时不足的限制。
2.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种业相关的'热点问题设置一些讨论题目,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步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在课堂上模拟种子市场营销、企业创办、种子审定等场景,由学生扮演相应角色,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授课内容应紧密联系实际,如在讲授种子研发时,以世界著名种子企业孟山都公司、先锋种子公司和先正大种子公司为例,讲授种业研发的策略及异同点。在讲授种子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模式时,以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长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作了比较分析,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3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随着种业的不断发展,园艺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技术也日新月异,教师也不可能完全精通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各项技术环节。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新技术,每年邀请2~4位种子企业专家走进课堂,针对目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做专题报告,并让学生与专家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此外,教学改革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适时增加了社会实践教学、市场调研等内容,与本地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如河南南海种业有限公司、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等。设置专题,鼓励学生开展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对种子市场进行预测,制订种子生产和经营计划,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
3结语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课程的兴趣,促进了师生间互动,增强了学生创新和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经营管理论文12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需要进行改革,与经济发展形势保持一致性。在这一过程中,基于效率评价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效率评价注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效率分析,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进步。效率评价管理模式的应用,要注重把握“效率”,从而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在对该问题分析过程中,也从“效率”角度出发,对经营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效率评价 经营管理 应用探究
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选择,对于促进企业发展进步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经营管理模式选择过程中,需要对效率评价问题进行有效把握。DEA评价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效率评价问题。利用DEA评价模式过程中,要注重对相关指标进行选取,使之符合经营管理模式应用需要。一般来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主要涉及到了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内容,在管理模式设置过程中,要把握效率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保证经营管理模式与自身发展情况保持一致性,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DEA模型概述
在对效率评价问题分析过程中,通过利用DEA模型,能够对效率指标进行有效选择,并且根据DEA模型,对效率问题进行较好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满足经营管理模式构建实际需要。DEA模型即数据包络分析法,该模型由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在1978年提出,在应用过程中,注重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把握,对“部门”和“单位”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保证生产有效性评价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对DEA模型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决策单元的划分,决策单元输入类型有m种,输出类型有s种,这样一来,根据输入和输出类型,建立输入向量Xj和输出向量Yj。在对评价单元有效性分析过程中,需要构建C2R模型,在对C2R模型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决策单元的充分必要条件,保证决策单元能够获得最优值。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CRS模式下,DMU整体具有有效性。通过对相关公式的运用,以满足DEA模型需要,从而更好地解决效率评价问题。
二、基于效率评价的经营管理分析
基于效率评价的`经营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对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把握,并能够对评价的效率性问题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才能够使效率评价在经营管理模式中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1.资源配置效率把握。
效率评价在经营管理模式中的应用,关键点在于更好地促进资源最优化配置,使其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在进行资源配置效率把握过程中,需要对DEA模型进行利用,将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进行明确,并将各个问题作为DEA模型的一个决策单元。之后利用DEA对决策单元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从而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应用到了“投影原理”。在进行资源配置优化过程中,需要对评价目的进行明确,并能够选择合适的决策单元,通过构建完善的输入输出指标体系,构建DEA模型。最后利用DEA评价分析,实现资源配置目标。
2.效率评价。
在构建评价体制过程中,要注重对指标体系进行有效选择。评价体制的构建,需要考虑到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并能够从投入和产出关系方面,对经营管理模式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主要涉及到了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的效率问题。
2.1技术效率。
技术效率主要涉及到了企业生产技术与规模的综合效率问题,即在分析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投入要素情况进行把握,并且考虑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投入要素浪费问题。从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企业技术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资源浪费问题存在。技术效率问题,也是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收益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企业技术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收益,技术效率低,企业的利润将会降低,反之则会提升。
2.2纯技术效率。
纯技术效率主要是指投入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产出效率大小。在投入规模一定下,产出越高,这表明资源利用率越高,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越为有利。企业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纯技术效率低下,就会导致其“投入—产出”比例较低,从而造成其产品成本提升,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从纯技术效率角度来看,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现对资源的最优化配置。3.规模效率。在对规模效率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资源整合的规模,其是否处于最优规模范围内。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对规模效率考虑仍有欠缺,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改善,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规模效率与规模效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于企业资源整合来说,影响较大。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加强规模效率的提升,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营管理模式应用探究
利用DEA模型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经营管理模式选择及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对效率问题进行有效把握,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效率问题,选择的管理模式要注重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保证投入一定情况下,可以最大化地实现产出,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效率影响到了利润,效率的把握,要注重从经营管理角度出发,尽最大可能实现管理最优化目标,才能够有效提升“效率”。第二,经营管理模式选择过程中,要注重从管理体制角度出发,保证管理体制得到有效完善。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切实保证企业整体运行具有较高的效率性。管理体制构建,还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保证制度构建与实际发展具有较好的协调性。第三,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运行制度进行完善,注重提高企业发展的规模效率。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市场考察,并对自身生产情况和生产效率进行把握,能够提升企业规模效率,使其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保证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利润目标。同时,运行制度的完善,还需要考虑到流程问题,从而保证运行发展符合企业自身利益需要,基于效率评价的经营管理模式应用,要切实把握“效率”这一关键点,能够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将效率摆在突出位置,这样一来,可以保证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得到有效落实,从而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具有较高的效率性和质量性,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四、结语
通过对DEA模型的利用,为企业效率评价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基于效率评价的经营模式管理应用,要注重对相关指标的有效选择,能够对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问题予以明确,并能够将这三个效率切实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当中,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满足企业发展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欢明,诸大建.我国城市公交服务治理模式与运营效率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公交服务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xx,02:52-62+126.
[2]丁杰,王卓.基于超效率DEA的批发零售上市企业绩效评价[J].商业时代,20xx,35:83-86.
[3]梁明珠,易婷婷,BinLi.基于DEA-MI模型的城市旅游效率演进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xx,05:53-62.
[4]李红亮.多元化经营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一体化管理模式[J].经济问题,20xx,01:68-73.
经营管理论文13
摘要: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为能够实现企业稳定良好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这一点在企业发展中也是必要要求。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应当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选择更加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为企业实现更好稳定发展奠定更加理想的基础,提供更好保障。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开展企业经营管理。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能够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以科学合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经营,使企业经营管理能够更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当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选择更加理想的模式及方式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以满足实际需求,为企业更好发展提供理想支持与保障。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特点
1.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多元化数据信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中收集数据信息的相关方式也出现一定变化,即传统信息收集方式及现代化收集方式实现有效整合,在互联网中对各种不同信息进行收集。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精准分析多元化信息,以便在企业战略决策方面提供更加科学合理依据。另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非结构性数据也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种信息形式,需要充分重视非结构性数据分析归纳。然而,就目前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而言,在分析非结构行数据方面并不是十分理想,这一点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也成为主要任务。
2.企业经营管理需时效性分析大量数据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均表现出快速发展特点,也就是说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处理多元化数据的任务越来越多,对于内部信息及外部信息,在实际经营管理中需要实施时效性分析,以确保经营管理决策更加具备适应性及科学性。因此,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中不断需要收集大量数据信息,并且对于信息数据处理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尽量对大量多样化数据信息实行时效性处理,这在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于这一点需要加强注意。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策略及方法
1.依据大量数据基础实行科学决策管理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对于内部信息应当不断加强有效整合,并且对于数据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需保证企业重视深化分析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使经营管理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另外,在新形势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应当建立完善数据管理平台,利用规范化数据管理平台,高效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管理信息,即在实际管理中需要对与社会化网络之间连接加强关注,在不同公共管理平台中有效整合数据信息,从而深入挖掘各种不同相关数据信息,为更好实行数据时效性分析提供较好支持。此外,其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各种数据信息需加强收集及整理,以企业知名度及企业名誉为出发点,积极构建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而这些需要以有效数据分析为基础,从而使企业经营管理中具备更理想数据基础。
2.建立完善企业网络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为能够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提升企业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而高校数据分析及管理需要以完善的网络体系为基础,在具备完善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够为更好收集管理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提供较好支持与保证。因此,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应当注意选择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完善的网络体系,对于企业网络构建理论应深入分析,以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以企业发展为立足点,积极转变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对企业信息网络加强建设,使企业信息网络创新能力得以逐渐提升,对于多元化信息加强处理及分析,以便更好利用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进而实现企业更好经营管理,实现企业进一步稳定持续发展。
3.基于大数据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
在当前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及应用的大形势下,企业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管理模式改革已经成为重要任务及要求。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资本转移,在新形势下传统资产转移方式无法满足时效性要求,因而需要企业改变资本管理方式。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应用及发展可提供全新机会实现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在企业发展中多样化数据成为有效形式。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中,数据信息仅仅属于辅助性资源,而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在企业发展中成为主要资本,在企业虚拟资产中属于重要组成,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方面可提供有力支持。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将数据信息当作企业内部重要资产,在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使数据信息得以有效利用,在企业经营管理改革方面发挥着更加理想的作用。
小结
在现代企业建设及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必须内容,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表现出重要作用及意义。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能够使企业经营管理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需清楚认识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及改革,使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更好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进而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峰.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xx(21):6-7.
[2]武雯娟,亓海峰,孔令明,李瑜珊,王亚文,刘晓.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xx(07):113.
[3]邹浩.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xx(10):53.
[4]赵轲.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xx(14):92-93.
经营管理论文14
一、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看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报表信息不准确。
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现象。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的角度来看,由于会计报表信息内容缺乏准确性,使得经济和工业增加值在计算过程中没有正确的信息依据,根据相关计算方法得到的增加值数据自然与实际经营不相符,无法正确反映市场经济状况,这样一来便会导致市场信号失真,干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企业积压货品现象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企业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许多企业开始从提高供货能力下手,大量积压货品,保证自己不断货。这样的方法虽然能够保证及时地向买主提供货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是,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来看,企业库存量过大就会使得工业中间值增加,在工业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与工业中间值成反比,所以企业工业增加值就会减少,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
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之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指相对于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引进、技术模仿而言,一种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过程、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种能力。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得还不够,无法运用自己独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创新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会使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盲目追随大流发展,没有自己的专利与技术,也就只能赚取生产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价值。这样以来,虽然工业中间值降低了,但是相对应的工业总产值也会大大降低,工业增加值自然而然会变低,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角度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的建议
1.提高会计报表信息内容的`准确性。
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已经在经济增长值指标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由于经济增长值指标数据直接来源于会计报表,所以,会计报表内容会影响经济增长值的准确、可靠性。针对目前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的问题,要想真正提高经济和工业增加值,就要从报表内容入手,做好会计报表制作过程中的监督和审计工作,保证信息数据来源的准确性,进而使经济和工业增加值更加贴近实际,使企业明白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清理企业库存积压。
企业库存量过多会使得工业中间值增加,工业中间值越高,工业增加值反而越低。所以,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的角度来看,要想提高经济和工业增加值,应该清理库存积压,加大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增加自有资金,加强对资金的制度化、规范化使用,以此提高工业总产值,适当降低工业中间投入,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增加经济和工业增加值。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由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可知,工业增加值就等于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由此可见,企业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就能够提高工业增加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培养高素质人才入手,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训,注重重大科技项目培养和凝聚人才,同时加大引进优秀人才,使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样一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经济和工业增加值才能得以提升。
三、结语
总之,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经济和工业增加值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提高经济和工业增加值,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
经营管理论文15
摘要: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企业树立创新管理意识,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21世纪的高科技和知识经济必将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正处在企业改革的重要时期,建立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有利于融入全球化,加强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的必要性出发,研究了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创新的主要方式,综合阐述了新经济时代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应对挑战和机遇的方式。
关键词:经营管理;观念创新;现代经济
一、引言
近几年,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并且新经济更替旧经济的速度不断加快,企业需要创新理念,寻求融合发展,融入到全球化的大趋势中。依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全国开展的对上千家企业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目前经营最难的问题在于准确把握市场的变化趋势。由此带来了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的问题研究。现代企业为了维持企业生命力,需要快速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思路,在全世界范围内布局和配置好资源及生产要素,由此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观念创新的必要性
当前企业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世界经济也有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知识化趋势不断加快,为企业实现高效经营管理提供了条件。知识经济形态促使企业管理逐渐过渡为知识管理,需要企业创新经营管理观念。二是新经济时代,企业面临新旧融合发展的问题,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作用于传统产业,使两个产业融为一体,逐步发展成为新的产业,融合并非简单地集合相加,而是运用创新意识和技术,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例如将传统产业与网络经济融合,加快新技术的传播推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本管理的创新。三是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更加完善,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企业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有利于为每个员工创造和谐愉悦的环境,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实现企业现代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化和全面化。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多元化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急需从意识层面创新发展,从而有效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为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注入核心竞争力和驱动力。
三、经营管理观念创新方式
1.知识管理观念。现代企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和知识化,在创新知识管理理念时尤其需要注重人的知识化。美国公司将知识管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进行衍生,其中将可实现编码的知识也就是信息转变为隐含经验信息,他们认为对可编码知识的有效运用能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因此尤其注重在知识经济中发挥人的力量,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建设方便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的基础设施网络,为企业内外部的竞争对手创造合作机会,确保企业快速分配生产资源,在科研、实验、生产和营销经营环节得到有效沟通。知识管理创新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是重视管理层级和员工的意识培养,并激发潜力,最大限度地贡献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知识管理观念有利于企业运用集体智慧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倡导管理观念转变,能帮助企业管理者拓展思路,广泛吸收新的管理信息,从而培养管理者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为实现企业创新管理提供必要的准备。知识是有效配置生产要素的关键,知识的丰富性、可复制性、扩散性等特点有利于减轻在分配生产要素时的资金压力,以有效的方式改变传统方式,结合经营知识创新促进企业员工潜在创造力的培养。企业创新知识管理观念就要建立好研发条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和管理层对知识的应用,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2.人本管理观念。企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才,现代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技术的调整升级,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都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具备高素质技能和知识体系的人才能够支撑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人本管理观念就是要企业重视知识复合型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思考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各个岗位上人才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为了有效控制人才流失的问题,应当培养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只有在被认可的企业文化之下,才能够提高人才与企业的共识和亲和度,在体现人才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施展拳脚,以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环境,为员工创造发展机会,更要让人才共享企业获取的部分利益,才能够把劳动资本化,促进人才与企业长远发展融为一体。传统经济认为人是抽象的劳动者,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处在被支配的地位,但是,不同阶段对人的管理具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现代经济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需求的转变以及技术条件的改变等都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性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本管理观念就是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和释放,除了员工人才之外,也应当与消费者建立个人化的联系,从而实现消费者信息档案管理的数据化,促进企业的市场营销,灵活生产经营手段,以知识和信息化为核心的结构体系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更强调团队文化和人们的参与精神,因此人本管理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逐步增强,企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企业人性的'发展。
3.战略管理观念。战略管理的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战略管理从宏观趋势角度入手,各企业较量的就是对市场环境的预判和对未来业务发展制定的方针和资源分配再分配的决策。企业战略制定是否妥当关系到其完成工作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如果企业生产产品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未来需求,那么总趋势上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生命力,微观上能够控制市场范围,赢得市场份额。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包括企业的方针政策、管理体制、人才策略、内部控制、财务策略以及管理组织创新等。战略管理从各个角度推进企业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创新,观念的创新带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处理,实现信息化建设,改进经营者管理者对人才的的选拔调用方式。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的时期,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力减弱,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等问题,因此企业在改革转轨期间必然受到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部分来自于国外分设机构的价值增值,因此实施全球化战略是国大型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必然选择,在经营管理战略上的创新应当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业绩、竞争力、核心技术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依据自身具体情况提出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部署措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和重要驱动力,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市场中,企业首先需要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从知识管理、人本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不同层面做出全方位的思考,尤其是在创新思考中找到企业自身在市场上的定位,坚持发展自我优势,不断突破,融入到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发展核心竞争力,改变传统思考方式和经营方式,将企业创新管理理念转化为具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应当在管理经营中做出多元化思考,深入研究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研究现代企业管理办法,通过信息化知识化手段提高对未来市场环境预判的准确性,令企业能够持续保有核心竞争力。
作者:马娟利 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荆树伟,牛占文.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及内容界定[J].中国管理科学,20xx(s1).
[2]崔鼎宸.对当前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
[3]戚依南,沈玲,黄河,等.中国企业发展与职能战略创新研究——第三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研究前沿论坛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xx(1):153-158.
【经营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连锁经营管理相关论文08-27
工程经营管理论文08-25
企业经营管理的论文08-25
工程方面经营管理论文08-24
工程施工经营管理论文08-25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论文08-25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论文08-25
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论文08-25
冶金矿业经营管理风险与防控论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