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城镇化转型过程中,有必要对国外城镇化模式及成功经验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提供经验借鉴。文章以美国、欧盟为例提出了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模式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城镇化就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经之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涌人大城市,城镇化呈加速之势。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0/0。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大城市膨胀、人口拥挤、道路拥塞、污染严重、犯罪活动猖獗、房地产价格攀升、耕地大量消失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城市发展,降低了城镇化质量。中国城镇化模式面临转型,城镇化由聚集走向分散在所难免,城乡协调及一体化也势在必行。
二、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们选择美国、欧盟进行比较,以提高我国的城镇化质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二战后,美国城市化进入了成熟阶段,城市化由聚集走向分散,城市化重心转移到大城市外围,制造业、服务业及人口也向外围地区转移,最终形成多中心的分散型的大都市,并将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纳入城市化的影响之下。欧盟是人口多、资源短缺的国家,国家支持大城市中心繁荣。欧盟大城市核心地区虽已停止了增长,但其中心地位得以维持。欧盟国家十分注意中小城市及农村的协调发展,城乡差距不明显。
三、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资源禀赋
美国土地十分辽阔,人口只有3亿多,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国人均耕地0.7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9倍。美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为美国城市扩张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和物质基础。
欧盟属于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土地面积狭窄,人口约5.02亿,矿产资源也十分匮乏,尤其经过工业化之后的长期开采,原有的资源消耗量很大,主要工业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在城市化模式选择上政府十分谨慎。
2、经济因素
从19世纪T、IV化起,美国经济迅速崛起,发展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高涨,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社会趋于富裕,居民对居住环境和居住空间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制度上美国实行的是高度发达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政府在确保公共物品供给的条件下给予,企业宽松的经营环境,对企业与居民自由选址产生重要影响。19ttt9dT业化时期,西欧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最先启动了城市化。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随后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有力推动了欧洲工业化进程及经济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欧洲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1861年,英国城 市化水平达到61.3%,同时期的美国只有19.8%,进入20世纪后,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世界经济火车头的角色。欧盟国家的富裕程度不如美国,20世纪70年代,西欧工人的恩格尔系数高出美国7个百分点。欧盟国家采取了社会市场经济或福利市场经济制度,政府在鼓励和发展自由竞争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经济政策等干预实现大众福利最大化,从而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化发展进行约束,郊区在欧盟国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政府政策
在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大城市普遍实施大城市土地使用分区制政策,将大城市部分功能分散到城市边缘及其郊区。美国各级政府的土地政策也导致城市土地使用的分散格局,在分散过程中出现郊区的蔓延及“跳蛙式”的发展。
欧盟国家十分重视紧缩型城市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政府决策中。地方政府认真贯彻严格控制土地的政策,并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政府的土地保护政策对新发展所需土地进行了严格限制,将土地使用限制在已定居地区内作为“内部填充”。即使在乡村地区,欧盟匡l家也要求住宅集中,不允许美国类似的独户住宅分散在广阔的田野上。欧盟国家十分注重城市的规划,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注意传统文化与建筑的保护,以此保护重要的旅游资源;二是土地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四、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1、注重城市化质量与速度协调发展
欧洲如果不是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建设速度,欧洲在楼宇建筑的内部采光、取暖和能源消费问题上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现在,欧盟不断制定新的标准,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节约能源,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2、注重顶层设计,强化规划指导
德国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先后颁布了《地区发展中心建设大纲》、《区域规划指导原则》等中长期规划性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德国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3、注重法制建设,强化制度保障
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病”,促进城市公共卫生、住房建设、治安管理和贫民救济,早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就制定了《公共卫生法》,此后又颁布了《贫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等一系列法律,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法律保障。
4、注重循序渐进,强化产业支撑
城镇化一般以就业门槛低、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先导,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落户,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转移人员的技能和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之后,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深度融合。
5、注重基础建设,强化综合交通
美国在19世纪40年代就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运河网,19世纪末期建设了贯通东西、深入西部腹地的铁路大动脉。美国境内数以万计的大小城镇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互联互通,各类生产要素流动更加便捷,有力地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沿线地区的城镇化。
六、结论
中国城镇化应借鉴其他大国宝贵的经验,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应根据我国国情避免在城镇化进程中付出沉重代价,从而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各区域大城市摊大饼似的蔓延与膨胀已带来严重的问题,各区域剽xx砬城镇化演进的规律,将城镇化由大城市中心向其郊区、 次级城市及农村腹地的小城镇推进,确保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和平.经济发展中的大国城镇化模式比较研究EMl.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组,“十二五”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ERl.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新疆城镇化发展现状研究论文07-06
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论文02-10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模式研究论文02-09
农垦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02-08
农村城镇化的研究论文04-16
财政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研究论文02-11
对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思考论文05-04
我国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论文02-08
存取模式下图书馆发展对策研究论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