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现代社会,企业普遍欢迎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中职教育中致力于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何为“关键能力”?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利用“行为引导型”方法来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都将在本文中一一为您阐述。
关键词:关键能力 行为引导 互动教学 教学设计
21世纪社会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步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随着技术与工艺的不断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将导致对人才的要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技术体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企业要求的人才不再是仅仅对一个岗位(工种)的熟练工,而是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并且具有超越职业领域的个性能力。所有这些就对我们的中职教育提出了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我个人认为必须在目前的中职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能力”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工人,经过在西门子公司进行试点培养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何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能起作用。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从而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种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可携带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具体应该包括胜任某种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作能力,群体中的行为合作能力;具有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具有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如系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等等。作为第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意志品质、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如可靠性、纪律性、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自信心、决策能力、评判能力、全面处理事务的能力等。
那么如何在目前的中职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呢?纵观我们过去传统的职教模式,具有封闭性、学科性、专业化的特点,不适合对职校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有鉴于这些,我们可以吸取世界上一些富有特点的先进职教模式,如以能力为本位的加拿大“CBE”模式、以模块教学为特点的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MES”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体的“双元制”模式等等。结合本国实情,我们苏州市及时在中职教学中引入了德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改革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以保证“关键能力”教学的实施,从实际出发构建了具有苏州市特色的中职教育体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是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永远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行为引导型”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了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具体就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习效果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步提高。“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并非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必须立足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过程中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手段上则强调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去思维和探索,评价和检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心由讲解转为引导,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使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整个过程全部参与,这样学生对每一具体环节都有所了解,并能从中得到能力的提高。从上可以看出,在“行为引导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
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特别是专业教师,除具有一般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指导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既要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还要有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精神等。知识面狭窄、没有技能、不能接受新生事物、只能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可能指导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学生。 在中职教学中要突出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极为关键。我们教师为开展教学要做一些常规的准备工作,即所谓的备课,我们强调应该用“心”去备课,要适合课堂、适合学生,而不是用“手”写教案,写应付“检查”的“教案”。应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样教”、“用什么教”、“什么时候、在哪里、用什么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获得哪些具体能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问题、教学媒体的问题等一一提出并设计,尽可能地挖掘教学内容或资源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与价值,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以利于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笔者是位从事无线电调试课程的实训老师,无线电调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一个工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需要依靠理论指导来解决。但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时间间隔较长,再加上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都不太理想,因此在实操过程中如碰到了问题,学生很难将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难以提高,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训练,以应付中级工等级考核。针对这一现象,我试着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等教学方法。比如在脉宽调制控制器这一电路中,首次安装电路板前先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6-7人自由结合,由小组讨论哪些元件由于相似性、相近性等原因容易装错或装反,讨论时间为10分钟,讨论结束后由每小组指派一位代表在我指定的场所用卡片展示出来,最后再由我来分析、归类,以得到总结性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经过了大脑思考,参与了讨论,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思考,留下的印象自然相当深刻,学生不仅在本次安装中不太容易出现差错,而且在以后的重复安装中也很少会有问题出现。在学生安装调试成功后,还可以就前面卡片展示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设计电路故障(由于元件安装不当造成的可行性故障)给学生演示,即采用案例教学法,或由各小组分组实现,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这一课堂上,我们每一位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了旁观者,而只有参与者,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行为引导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面对的群体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环境要满足“行为引导型”教学的需要,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准备,要有适用于讨论教学的教室和适用于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等。
2、“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充分熟悉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模式的需要,调整教学风格。教师在实施教学前,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三是要严密组织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脑、心、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不断帮助、鼓励他们。四是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检查。通过评估和检查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培养的学生质量是否满意等进行导向。
3、“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学习中要积极参与,要有自信心,要不怕犯错误,要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展示自己。只有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关键能力”方面才能得到提高。
以上是笔者对于“关键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肤浅之谈,其实,“关键能力”存在于校园内外各种情境中,只要我们教师能深入挖掘,处处做一个“有心之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知识、技能与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就会从中得到一生受用无穷的“关键能力”,逐步锻炼成为一个具有关键性能力的人,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既是学生的迫切需要,更是我们职教工作的突出任务,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职业技术教育的美好明天吧!
【如何在中职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01-22
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论文11-22
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论文12-0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11-09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论文12-29
中职会计教学中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论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