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探究教学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时间:2023-03-08 23:42:38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探究教学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种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新模式,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认为体验式探究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且有其教育学理论基础。给出了教学课例和操作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探究教学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验式探究

  1.体验式探究:享受美丽人生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体验中度过的。体验是我们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感受,没有体验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生命的成长。通过体验,我们释放心情,体会成长的快乐和心理历程;通过体验,我们对生活有了最真切的感受和印象。有真切的体验,再加上深入的探究,使我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诸方面都有所收获。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亲身体验的事物会越来越多,这些所体验到的事情和留下的印象一起构成了我们一生的经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学习需要体验式探究;教学需要构建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

  2.什么是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从尝蚯蚓说起

  著名语文教师陈钟梁先生在美国听了一节小学的自然常识课,题目“蚯蚓”,按照我们国内的教法,一般是老师先板书“蚯蚓”然后出示“蚯蚓”的图力或投影,再介绍身体的特征,最后讲讲它对人类的益处。

  美国的老师怎样上这切课呢?

  一上课,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捏着纸纷纷上讲台取蚯蚓。比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边冷眼旁观。课后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课后,假如学生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

  同学们抓了蚯蚓回到座位后,老师开始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请问学生们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征,看谁能把它的牲征最后补充完整。经过片刻的观察,学生们踊跃举手。

  生:虽然看不见蚯蚓有足,但它会爬动。

  生:不对,蚯蚓不是爬动而是蠕动。

  师:对。

  生: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上一圈一圈的。

  师:不错。

  生:它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

  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

  老师,我刚才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

  师:太好了。我很佩服你。

  生:老师,我用线把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一会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

  此时教师的神情变庄重起来,激昂地说:“完全正确!同时我还要赞扬你在求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勇敢行为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同学,我远不如你!”

  整堂课结束了。如果就这堂课把我国和美国老师的教法作一个比较,哪种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趣、生动,对蚯蚓的体验更深,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有了上述教学案例,相信我们不难理解什么是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了。

  “体验式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去深入体验、探究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体验、探究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体验、探究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主动体验、主动探究、主动发展机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3.体验式探究: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体验式探究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切问题都是人们在活动中发现并解决的。体验式探究学习方式不仅要求人体内部活动积极参与,而且人体主要器官的处显活动呈活跃进状态,使口、眼、耳、手有机配合,产生动作的综合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各类活动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种种学习感官都有动起来,这有助于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班状态,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问题,比如实行差异教学。

  为了使所有的学生能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群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施教,学生则根据自身的基础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做出不同的反映。这样,学生都参与了。由于他们体验的深度不同,因而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质量水平也不一样,然而,他们都在体验中得到愉悦,在探究中得到提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体验式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能力。在知识增长日新月异,试图拥有知识已经完全没有可能的,今天,怎样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无疑比拥有具体知识更为重要。要求学生具有学习的创造性,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运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和以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去体验,发现和掌握新的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实际上这就是创新折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过程。一切都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生。这样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远比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知识实惠得多,这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体验式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装勇于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和探险究就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既是具有学习特征的思维活动,也是具有学特征的动手操作的活动。课堂教学法中,教师设计种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装动手动脑,使学生内部和外部感官有机结合,而且在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育理论基础

  卢梭的感觉论。卢梭认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这是明确地告诉我们:儿童应从经验中学习事物,而经验主要来源于“体验”。

  斐斯泰洛齐提出:教学必须依从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展开,强调多官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追究一个事物的性或外表所用的感官愈多,你对事物知道的也愈正确。

  杜威同样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参与活动的的过程中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去“体验和探究”。因为经验都是由“做”(体验和探究)得来的。

  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论断。

  5.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课例

  下面是我校青年教师唐正老师采用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课例(片断)。

  课题:力的分解。

  体验活动一:学生端两张椅子放在水平地面上,中间用轻绳连起来,每把椅子上各坐一名又高又胖的男生,然后请一名小个子女生在绳子中间用力拉绳,这名女生好像没有多大的力就把坐有大质量男生椅子拉动了。观察其他学生的表现,发现这些学生感到很惊讶,认为这名女生没怎么用力,竟然把两名大男生都拉动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体验活动二:不给学生任何限制,同学间可以自由组合,把手中的橡皮绳子一端固定,要求把橡皮绳的另一端拉到某一固定点。通过这一体验活动,学生自已容易就得出了“力的合成是唯一的,力的分解却不是唯一”的结论。

  探究活动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向上的拉力作用。学用实验探究斜向上的拉力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

  探究活动二:物体放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探究物体的重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三个同学一组,学用木块,泡沫,书本等材料,亲自动手操作探究。

  课题探究一:从桥梁,建筑工地的塔吊中抽象出力学中模型

  课题探究二:石拱桥,拱形城门坚固性探究。

  6.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操作策略是活动。从活动的层次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策略。

  尝试活动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而尝试教学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装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依靠自已怕努力,自已去初步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体验活动策略。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学习,认知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认知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则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探究活动策略。人的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比解释更重要,激起兴趣比召唤更重要。探究是学生的主动思考,它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兴趣来调控,从而达到对意义的领悟,最终独立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其基本过程是:先给学生材料,再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获得发展。

  创造活动策略。创造是人类社会以最基本的属性,是人类生存禀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创造活动包括重新发现概念和原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已制作模型和教具,自已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自行开展创造性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探究教学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观浅议的论文10-0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论文05-03

谈德育模式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功能论文07-28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技能心得感想10-28

《新课程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03-16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5-24

合作治理理论视阈下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分析论文09-28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地理课教学总结08-04

探究生从文《边城》的背景01-16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论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