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论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
新的世纪,中国在腾飞,经济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当人们更关注新的机遇和挑战时,我国也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阶段。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如何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如何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在每一堂课,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觉得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它对学生的培养方向立足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师角色定位,要重新审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定位,以前教师一统课堂,我说了算的专制教学已经落伍,已远远的与时代脱沟,学生再也不是收音机,再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惯习的改革被提到教师的案头上来,尤其是师生关系如何优化,更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现实的挑战,总是超乎现存理论的。”(北师大陈孝彬教授)创新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从教育上提高人的素质。我国领导人曾多次重申: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然而,面对市场经济,时常有老师抱怨物质待遇低下,而作为学生、家长、领导又常常对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低下深感困惑。我想,这对矛盾应该是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点工程之一。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分析,不难发现:长期以来的社会氛围,乃至于教学观念,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从而制约了教师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深刻认识创新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教育要改革,思想必先变。
教师职业的连续性、广延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教师要互相团结,搞好合作,要有合力,才能创造奇迹。教育产业化也显示教师的工作是个体劳动,集体成果。韩守宏的.《“效应”种种话教育》(《福建教育》2002第一期)中的“短板效应”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学生,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他能成多大才不是决定于一、二个科目好,而是主要取决于他最薄弱的环节。这或许是智力因素,或许是非智力因素,也可能是弱科的牵制,或不良学习方法的影响。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组配套教师,能否帮助学生找准并补长那根“短板”,全看教师是否通力合作,“因材施教”了。所以,教师应注意总结,善于总结,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从自己从学科特点找差距,从学生实际出发想方设法扭转乾坤。经验主义、机会主义都不适应新一轮教学竞争。一个不会挖掘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弘扬自己个性的老师,最终会丧失自己的魅力,“泯然于众人”,这是当教师的最大的悲哀。
把国际教育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现行研究情况结合起来看,教师如何深刻理解和了解学生,变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策略为教师遵循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做好师生互动、知识共享等几个方面,教育理论界提出了必须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课堂中应强调师生的“双主体”地位,即重视教师的导,更要重视学生学的能动性。没有人的社会是不完整的社会,没有学生的课堂,那又是什么呢?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眼中有人”、“胸中有法”、“脑中有纲”,对自己的学生要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理解他们的感受,把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下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二、认识教师的职与责,因应时代要求。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师德核心问题。“以教学为中心”就是要抓好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为主,提高效率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谁诠释好45分钟,谁就抢到课堂教学制高点。不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对考试,课堂都是关键。我们应该明确:教学是门艺术,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既要有威慑力又要有亲和力,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
特别是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语文科不是挣分见效快的学科,在应试教育中不能拉开升学考试的实际性档次,而理科学生可以饶有兴趣地做习题,研究解法,因而理科所占的时间自然而然地多了,语文却不知不觉地被打入“冷宫”。所以,语文要扎根在平时,扎实于每一堂课,由点及面,辐射开去,借理科解题中常用的扩散性思维,由此及彼,培养学生学论文的兴趣。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意识,切不可为教课文而教语文。语文教师要真正意识并影响我们的学生认识语文的价值,要上升到一定高度看语文,从而重塑“基础学科”的形象。
那么,语文教什么?建瓯一中张守田老师认为:课文只是语文科综合例题或习题。他把课文分为两个内容系统——语言训练课和听说读写方法训练课。我认为,这很有借鉴意义。至少他坚定地认为语感的培养应是语文老师紧抓不放的基础点。那么情感教学不仅是其他学科不可或缺,更是语文课堂的主心骨。
近几年,有不少教师一直为一部分学生理科很不错,文科却没多大长进深感困惑,甚而出现初中生作文水平停留在小学,高中生作文只有初中水平。这个现象跟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多寡不无关系。随着现代传媒的急剧发展,有些人的阅读时间被冲击了。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河奇老师也曾告诫——少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试想: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之间,在繁多的课业负担之下,学生能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有几何?语文教师若不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借鉴,以“大语文”的观念拯救失落的“语文”,那么语文要打翻身仗谈何容易?!
基础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选拔和造就专业人才的教育。所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做到“五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和学会健体,要强调突出其基础性的特征。
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合作。一位教师要明确影响孩子命运的七种能力:学习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创造发明能力、心理健康能力、自理自律能力、人际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善于引导我们的学生往健全的人格发展,要时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课堂中还是有必要分层教学,教师要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高度认识,课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材,了解学生,拟定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学会写学案,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知识迁移。一堂课的目的要很明确,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如果能扎实地做到一课一得就很不错了。千万不要让学生觉得无头绪,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任何效果可言的,更不要说发展学生的能力了。
专家认为,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对话、交往的舞台,是引导、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场所;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所以,教师要洞察学生课堂反映的能力,大力探索课堂结构优化的好处。一个好的老师都善于发挥自己人格的魅力,以言传身教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更好地育心育人。不会挖掘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弘扬自己的个性,最终会丧失魅力,我想,这是当教师的最大的悲哀。
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呢?从我们每学期两次的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中可以概括出三个方面:①热爱学生。②知识广博。③教法得当。教师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力求每节课让学生都能新感觉,教法少一些单调,多一些灵活;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引导;少一点造作,多一点艺术。也就是要尽量使课堂活起来。吕淑湘先生也曾提出:“在各种教法上,有一个总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活’”。
在听课中我发现,有的课,特别是语文课、语文公开课,那动人的情节、华美的辞章、丰富的想象,总会让教师有一种不吐不快,不痛快淋漓地发挥一番不过瘾的冲动,因此,旧的教师身份——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就促使教师把学生投之九霄云外,天马行空,在学生面前扮演一番渊博的师长角色,尽展自己的风采,迷惑了纯真的学生,甚至蒙蔽了听课的领导。殊不知,课后一调查,学生除了认为老师课堂很精彩,他们却一无所获。因为这博古通今,口若悬河的永远是老师自己,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能力,它除了赢得了学生一片叫好声与佩服倾慕之外,并不能表示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又那里谈得上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依托呢?可怜我们有的教书匠还沉迷于自己的“成功”课堂,而沾沾自喜呢。
以人为本,就要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把属于孩子的童真还给孩子,把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一个有能力的老师把教学的主阵地放在课堂,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大部分在课堂完成,他们注重45分钟的效率,课后只是适当的点拨,“点石成金”,而不是课上天花乱坠,课后作业如山,压得我们的学生气喘吁吁,压得我们的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然后怨天尤人,把“罪”落在家长、学生身上,而自己象没事儿一般,浑然不知自己已违背了教学的常规,不知自己已与成功的教师无缘。教师千万不要一味地追求闻鸡起舞的效应,去加班加点,课堂讲,自修讲,甚至课后还挤时间讲。这样的老师,学生能不厌倦吗?情感教学、愉快教学法值得我们深思啊。我很推崇“上海教改100条”中的教材处理方式: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上课是艺术,一个教师既要有威慑力,又要有亲和力,要有高度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想,这是成功课堂的合力。
三、走出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对话、交往的舞台。在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师者,所以传递授业解惑也。”因为,这使教师习惯于在学生面前扮演渊博的师长角色,尽展“师者”之风采,却浑然不顾课堂的效益。特别是语文教师,那课文中生动的情节总会让一些教师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但这博古通今、天马行空的永远是老师自己,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能力,它除了赢得学生佩服的眼光之外,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得到。往往听了这样的课后,私下了解学生,反映都不尽人意。
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片面理解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所以,很多老师对课堂还是拿捏不准,怕放而乱,收而死,因而,学生的分组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还有就是有的老师本身素质不高,在教学中没能很好的抓住有利的教学机会,不能给予适时的启发,使得很好的教学机遇一晃而过。更为致命的是:在热热闹闹的教改中丢失了教学的最基本的东西——基础知识的传授,形成了课堂掌声热烈,热闹非凡,知识却掌握不牢固。没有应有的知识基础,哪里还谈得上发展能力呢?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没有很好的重新审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本次的课改非但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反而会害死一代人。
【教研论文:论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研活动总结10-28
语文教研活动总结05-09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09-13
教师个人活动教研总结04-18
语文新课改培训总结04-26
语文新课改教学总结04-26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简报12-06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总结02-23
语文教研活动总结3篇07-22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指导意见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