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大讨论论文

时间:2021-03-30 16:02:52 论文 我要投稿

素质教育大讨论论文

  导语:素质 教育 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 发展 。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凡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活动都是素质教育。以下是小编整理素质教育大讨论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素质教育大讨论论文

  提要:

  从远古 时代 长辈传授狩猎、采滴野果的经验给下一代,到当今 社会 的各种各样有助于人的素质提高的活动,都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本文所论述的素质教育主要指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其涵义是学校为完成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所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素质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素质得到可能和充分的发展,发展的方式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机械的、呆板的。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问题 ,就是设计出一个阶段特征明显、连续的素质培养目标体系,这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结果,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素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内容 。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是素质全面发展在中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具体化,是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目标。目标体系的构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 的指导下,依据人的素质的结构和发展 规律 ,从特定的 历史 、地域和教育条件出发,在素质结构、育人方向和现实条件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工程。在 目前 ,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提出的要求,结合各个特定的地区的实际进行。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在目标水平的把握上,要坚持全面自由发展的方向性与现实社会条件下人的具体发展的可能性的统一;在目标所涉及的对象上,既要重视学生群体的一般素质的发展,又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重视每个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在发展的内容上,既要重视先天潜能的开发,更要重视后天素质的开发,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还必须坚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这个总目标。在构建具体的素质培养目标时,必须坚持全面性,即必须包括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要求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各个方面,同时必须注意各个方面素质的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以保证每个学生个体的整体最佳发展。避免不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去强求学生的均衡发展,也要避免由于重视某些单项素质的培养而轻视甚至忽视某些基本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片面、畸形的发展。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构建的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六个一级素质指标组成,每个一级素质指标包括若干项二级指标。一级和二级素质指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素质要素构成具有不同的要求,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和阶段特征。素质构成要素的一、二级指标以及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特征,构成一个阶段性特征明显、连续性强的素质培养目标体系。

  身体素质:较强的体质,健康的身体。包括健康卫生概况、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四项二级指标。健康卫生概况除一般健康要求外,还包括 体育 与卫生知识、锻炼身体的 方法 、健身和卫生习惯等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 学习 和掌握先进的 科学 技术、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保证,也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身体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个性。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健康人格五项二级指标。健康人格是指为预防人们在高 科技 、高竞争、高速度的 现代 社会中易患的各种心理疾病,而必须打好的早年心理素质基础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在人的素质形成中发挥着调节机制。心理素质教育是被中小学教育轻视甚至忽视的一个工作领域,为使青少年的心理素质获得健康发展,很有必要确立其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建立学校有关体系,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从而能真正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智能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能力。包括语文、数学、社会(历史、地理), 自然 (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 政治 )、 音乐 、体育、美术、 英语 、劳动等二级指标。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的挑战的必备素质,是他们将来获得谋生手殷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

  智能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中心,是基本素质形成的智能基础智能素质的要素中,能力要素是重点之一。智能素质中的能力要求与身体上的运动能力、心理素质中的智力和特殊能力、品德素质中的道德能力、审美素质中的审美能力等共同构成了青少年基本素质的能力体系。

  品德素质:正确的 政治 方向、立尝观点和态度,基本的思想意识,初步的道德品质及道德能力。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三项二级指标。这是一个合格 现代 公民最基本的条件,是做人的根本。品德素质的形成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智能素质为基础,又受到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制约和促进。

  审美素质,基本的审美知识,正确的审美观念,初步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欣赏能力、审美表现能力(技法技能)、审美创造能力三项二级指标。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善美,是青少年按照美的 规律 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美育是中小学 教育 的薄弱环节,美育实施中不仅要加强 艺术 教育和挖掘各类课程的美育因素,而且整个教育工作都要体现美育的要求,使学生的审美素质得以不断 发展 。

  劳动素质:正确的劳动观念,初步的劳动知识,基本的劳动技能,良好的劳动习惯。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四项二级指标。这是青少年将来参加 社会 劳动的基础,是其它素质的体现和运用。劳动素质一经形成又能促进其它素质的发展。中小学应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对青少年从劳动观念、习惯、态度、技能各方面进行培养,为他们将来成为合格劳动者打好基础二、“一基三元”:素质教育的 内容 体系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由“四个体系”组成。一是素质培养目标体系,二是素质教育工作体系,三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四是素质教育保障体系。素质培养目标体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后三个体系是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的内容,?他们都建立在素质培养目标体系这个“基幢?之上,四个体系形成“一基三元”结构。

  关于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素质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化,它规定了中小学校学生的具体素质结养规格和质量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具体化,它规定了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公民应在身心各方面素质达到的质量规格。

  关于素质教育工作体系。素质教育工作体系是指为完成素质培养目标而建立的课程体系、教学工作体系等。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决定于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素质培养目标体系对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具有指导作用和支配作用,它支配着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影响 着学制年限的确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及教学 方法 的选用,它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它为依据展开,一切素质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素质培养目标。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使得全体学生形成所既定的素质培养目标体系中的素质,尽量使得每个学生所形成的.素质具备个人发展的特性,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向高一层次素质水平发展。素质教育工作的途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用那种途径、方法,都必须追求更有效地使学生素质得以形成和发展,具备较高的质量,有助于向高一层次素质水平发展,必须在提高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上下功夫。为此,要整体规划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使得教育教学工作牢牢地落在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核心上,对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进行协调、优化,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最优的综合效果;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形成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诸素质的最佳结构。

  关于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学校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指对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以及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和评价的管理制度,它也是由素质培养目标体系决定的,因为素质培养目标体系具有检测作用和调控作用,学生素质培养目标也是素质教育活动的归宿,课程计划制定的好坏、教材编写的质量、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运行以及教育质量的评估都归根到底要看它是否达到了素质培养目标。所以,学生素质培养目标也是检测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要以素质培养目标为标准对教育过程中的诸因素进行调控,使得素质教育工作有效向素质目标逼近,取消或减少不必要的活动,提高素质教育工作效益。对于中小学,应该建立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制度、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监测制度以及学校发展学生素质能力的评价制度等相应的素质教育管理制度,以确保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根据各段学生素质培养规格的要求,选择其中的单项指标或以培养规格为基础设计综合指标,用于测量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状况,对素质发展的品质作出评价,从中找出存在的 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以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水平与质量为依据,设计用于检查和评定教育工作质量的素质教育工作监测指标体系,用此指标体系作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学校管理行为,评价学校素质教育工作。

  关于素质教育保障体系。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主要指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这些条件具有层次性,有物质层面的、有制度层面的、也有观念层面的。这些不同层面的条件共同作用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物质层面主要是办学条件,包括师资、教育经费和教育设施等;制度层面主要是教育体制,包括办学体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构;观念层面的主要有教育思想 理论 、教育规划决策以及教育政策法规等。

  对于中小学,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就是提高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综合因素。学生素质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取决于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教师队伍素质、管理人员素质、教育教学条件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的强弱,是学校能否不断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的基本影响因素。因此,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学校自身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要以“能力为核心”,制定教师素质标准和教师基本功体系,使得教师成为一专多能、教育理论素质好、敬业精神强的教育教学专家,以胜任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需要。要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素质培养规格,配置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尤其是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配置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创设素质教育所需的各种教育教学条件,为学生的素质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学校领导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提高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上来,认真 研究 这种能力的现状,研究如何通过能力的提高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素质教育大讨论论文】相关文章:

大反思大讨论活动总结(精选7篇)05-16

数学教学反馈探讨论文03-14

论文讨论部分应该如何撰写03-03

开展大讨论活动总结(精选5篇)05-16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03-17

“不文明行为大讨论”有奖征文启事05-26

网络的利与弊作文讨论文_学生作文大全03-29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研究论文03-25

五四青年节大讨论活动总结(通用8篇)04-29

传播学视野下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探讨论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