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时间:2023-03-31 19:00:29 练习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练习题,学习需要做题,是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掌握知识点!同时做题还可以巩固你对知识点的运用!什么样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1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________辛劳——________

  (2)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3)文段中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________,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和谐;辛苦

  (2)①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②月夜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融洽—感情或行动上一致;

  感情好,没有隔阂和抵触。辛劳—辛苦劳作。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和谐、辛苦

  (2)①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②月夜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炊烟(节选)

  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的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早晨,天色往往最见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让人惬意的。

  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亦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1)“归心似箭”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词语中含有________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________”画出来,并仿写一句。(3)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总会让人________。(4)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比喻;泪如雨下

  (2)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示例:傍晚的阳光很温柔。

  (3)时间;惬意;随意;有很多的感慨

  (4)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清晨、中午、黄昏”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比喻;示例:泪如雨下;⑵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示例:傍晚的阳光很温柔。⑶时间;惬意;随意;有很多的感慨;⑷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蚂蚁四重奏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广、数量多的生物之一。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动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学。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庭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我管这套哲学叫“蚂蚁四重奏”。

  第一重:永不放弃。如果我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不是翻过或钻过障碍物,就是绕道而行。总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二重:未雨绸缪。整个夏天蚂蚁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第三重:满怀期待。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即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洞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

  第四重:竭尽所能。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

  小小的蚂蚁给我们上了一堂多么生动的哲学课啊。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选自《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小学版)》20xx年第12期)

  (1)照样子,写词语。

  生生不息(AABC式):________、________

  丰衣足食(含有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请你仿写一句:________。(3)蚂蚁是怎样“未雨绸缪”的?

  (4)小蚂蚁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你从哪些事物中得到过启示呢?举个例子说一说吧。 【答案】(1)亭亭玉立;

  历历在目;良师益友;聚精会神

  (2)设问;

  示例: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需要你多读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多写文章。

  (3)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4)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5)示例:我观察过猫捕鼠,猫可以在老鼠洞前一动不动地等待几个小时。由此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下去不放弃。 【解析】【分析】(1)从给出的词语“生生不息”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从给出的词语“丰衣足食”来看,是含有近义词。

  (2)先提出为题(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然后紧接着回答(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这是设问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示例:亭亭玉立;

  历历在目;良师益友;聚精会神;(2)设问;

  示例: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需要你多读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多写文章。(3)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4)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5)示例:我观察过猫捕鼠,猫可以在老鼠洞前一动不动地等待几个小时。由此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下去不放弃。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飞行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世界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下列成语中的“望”字与“望尘莫及”的“望”意思相同的是()。 A。德高望重B。一望无际C。众望所归D。喜出望外

  (2)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不包括()。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分类别

  (3)文中介绍蜻蜓是飞行之王时写到了飞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用“________”画出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并说说它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蜻蜓飞上玉搔头”是一句唐诗。你还知道哪些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

  【答案】

  (1)B

  (2)D(3)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体结构更容易理解。

  (4)①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②根本原因: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分析】

  (1)先理解“望尘莫及“中望的意思,然后再选择和它意思相同的成语。

  (2)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筛选。

  (3)拿飞机和蜻蜓做对比,对比手法是为了突出其中某一事物的特点,让人更容易理解该事物。

  (4)仔细阅读文章本题可以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5)根据自己的积累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⑴B;⑵D;⑶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体结构更容易理解。⑷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根本原因: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⑸示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字义的理解能力。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有所不同,做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的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做题时根据说明方法的定义和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做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仔细阅读文本,找到答案。

  (5)本题属于积累拓展。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解答。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2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飞行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世界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下列成语中的“望”字与“望尘莫及”的“望”意思相同的是()。 A.德高望重 B.一望无际 C.众望所归 D.喜出望外

  (2)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不包括()。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分类别

  (3)文中介绍蜻蜓是飞行之王时写到了飞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用“________”画出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并说说它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蜻蜓飞上玉搔头”是一句唐诗。你还知道哪些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

  【答案】(1)B

  (2)D

  (3)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体结构更容易理解。

  (4)①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②根本原因: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分析】

  (1)先理解“望尘莫及“中望的意思,然后再选择和它意思相同的成语。

  (2)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筛选。

  (3)拿飞机和蜻蜓做对比,对比手法是为了突出其中某一事物的特点,让人更容易理解该事物。

  (4)仔细阅读文章本题可以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5)根据自己的积累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⑴B;⑵D;⑶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体结构更容易理解。⑷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根本原因: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⑸示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字义的理解能力。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有所不同,做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的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做题时根据说明方法的定义和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做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仔细阅读文本,找到答案。

  (5)本题属于积累拓展。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解答。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1)把黄河治理好的办法是:________。

  (2)人们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

  (3)“随心所欲”的意思是()

  A.心里想的事情,一定能办成。 B.一切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答案】(1)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2)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3)B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故答案为:

  (1)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2)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3)B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讲故事的人和羊(节选)

  从前,有一位国王,身边有一个讲故事的人。只要国王躺下休息,他就得给国王讲五个故事。这对日理万机的国王来说,简直是最舒服的休息和莫大的享受。

  一天晚上,国王上床后久久不能入睡,那天料理的一些大事老是萦绕在他的脑际,使他无法平静。于是,他命令讲故事的人比平时再多讲几个。那个人多讲了三个故事。国王不满地说:“你尽给我讲些短的,我倒很想听一个比较长的故事。快讲吧,讲完你再去睡觉。”

  讲故事的人开始说了:“从前有一个挺富的农夫,带着上千磅的钱币,到集市上买了两千只羊。他赶着这许多羊回家,途中经过的一条河因暴雨而上涨了。他寻找着带羊过河的办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只小船。船太小了,每次只能带一只大羊或两只小羊过河。这个农夫便开始将羊儿一只接一只地摆渡过河。”

  刚说完这句话,讲故事的人便当着国王的面睡着了。国王马上摇醒他,要他把这个故事讲完。讲故事的人说:“陛下,这条河相当宽,而船又很小。这里总共有两千只羊,得先让这个农夫将所有的羊都送过河去,然后,我才能告诉你,后来农夫和羊的情况如何了。”国王只好罢休,同意讲故事的人回去睡觉。

  (选自《欧洲寓言故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适—________

  环绕—________

  处理—________

  允许—________

  (2)“日理万机”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现在多用来形容________。(3)国王不让讲故事的人去睡觉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后来为什么又让了呢?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答案】(1)舒服;

  萦绕;料理;同意

  (2)国王每天要处理纷繁的政务;

  工作繁重或者工作非常勤奋;

  (3)国王不让讲故事的人去睡觉的原因是那天料理了一些大事,使他无法平静;

  后来又让了是因为讲故事的人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故事里的农夫要把两千只羊摆渡过河,才能继续讲后面的发展。

  (4)我们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可做过了头。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⑴舒服萦绕料理同意;⑵国王每天要处理纷繁的政务;工作繁重或者工作非常勤奋;⑶国王不让讲故事的人去睡觉的原因是那天料理了一些大事,使他无法平静;后来又让了是因为讲故事的人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故事里的农夫要把两千只羊摆渡过河,才能继续讲后面的发展。⑷示例:我们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可做过了头。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渔夫和金鱼(节选)

  从前,大海边泥棚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子心地善良,老太婆贪婪狡猾。

  一次老头儿出海,打上来一条金鱼。金鱼请求说:“您放了我吧,您要什么都可以。”善良的老头儿就说:“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

  老头儿回家说到了打鱼的事。老太婆大骂:“我们那个盆太破了,哪怕去换个好点的盆也好啊!”老头儿来到海边。金鱼听了说:“老太婆会实现这个愿望的。”老头回去了,老太婆又破口大骂:“再去要个木屋!”老头来到海边,金鱼又答应了。可是,老太婆又要当个贵妇人。老头跪倒在海边。金鱼看到老爷爷的样子,答应了。

  两周后,老太婆大叫:“我要做女皇。”老太婆要打老头儿。金鱼出于对老头的同情,又一次满足了老太婆。

  没多久,老太婆又要做女霸王,还要金鱼亲自来伺候她。这次,金鱼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游走了。

  老头回到家里,看到老太婆衣襟褴褛地坐在门前,而她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

  (1)给下列语境中的“打”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打:①击,敲,攻击;②放出,发出;③揭,破,凿开;④捕捉,获取。

  打上来一条金鱼。________

  老太婆要打老头儿。________

  (2)从哪里能看出老头儿心地善良?在文中用“ ”画出来。(3)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④;

  ①

  (2)善良的老头儿就说:“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

  (3)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不断提出要求,永无止息的人。我想用贪得无厌、凶狠粗暴来形容她。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只想获得,不想付出,否则是没有好下场的。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品质。(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⑴④;①;⑵善良的老头儿就说:“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⑶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不断提出要求,永无止息的人。我想用贪得无厌、凶狠粗暴来形容她。⑷示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只想获得,不想付出,否则是没有好下场的。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节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神农带着随从,攀上了高山。他亲自采摘各种花草,放到嘴里尝,并把尝到的'结果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随从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他的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才把毒气解了。随从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劝他下山回去。他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就这样,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随从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随从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选自《中华传统美德简明教程》,兰州大学出版社)

  (1)“苦思冥想”的意思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把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________

  (3)下面说法,有错误的是()。

  A.神农氏为了让百姓有吃的,能看病,就亲上山自品尝了一百种草药。 B.神农氏利用灵芝草救了自己一命。

  C. “神农架”这个名字是用来纪念神农氏的。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神农氏为说些什么呢?【答案】(1)尽心地思索和想象;

  搜肠刮肚;绞尽脑汁

  (2)我们不能回去。

  (3)A

  (4)神农,你为了百姓,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太感谢你了!【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苦思冥想:尽心地思索和想象。根据其意思,苦思冥想的近义词可以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静思默想”中其中两个。(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 “品尝了一百种”是一个概数,泛指品尝之多。(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⑴尽心地思索和想象;示例:搜肠刮肚;绞尽脑汁;⑵我们不能回去。⑶A;⑷示例:神农,你为了百姓,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太感谢你了!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4)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6.根据要求

  作文。

  清晨,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地做着早餐。那一幕,母亲浓浓的爱意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接力赛场上,同学们奋力传递着接力棒。那一幕,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生活中,一定还有那样的一幕幕,包含着爱、理解、拼搏、信念……深深地触动着你的心。

  请以“那一幕触动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将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中间位置。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那一幕触动我心

  太阳用它的爱,触动了花儿的心,让花儿快乐的成长,绽放艳丽的色彩;蓝天用她的爱,触动了鸟儿的心灵,让鸟儿怀着梦想长大,在空中展翅翱翔;海洋用她的爱,触动了鱼儿的心灵,让鱼儿怀着希望生活。,在大海中翱翔。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呢?我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转过身,扶在窗前,看着马路边上停靠的公交车,我心里似乎有了答案……

  那是一个春天,我要上补习班,风很大,爸爸妈妈又正好没时间开车送我,我只好坐公交车去,上车后我随便找了一个座位坐下,嘴里满是对父母的抱怨:“这么糟糕的天气,爸爸妈妈竟然不送我,真是太没天理了。”我刚说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相关文章: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03-29

小升初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06-13

四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06-15

阅读理解练习题11-08

阅读理解练习题12-19

阅读理解练习题06-16

小升初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06-14

高一英语阅读理解记叙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06-18

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