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7-07 20:33:29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三、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四、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2、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 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3)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4)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结束部分:

  1、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豆芽。

  3、引起幼儿探究黄豆变豆芽的欲望。

  (四)延伸活动:《发豆芽》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人与环境”和前两个单元构成“环境”部分,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对环境有需求,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影响,人与自然要和协相处。

  2、“环境与保护”单元是本册的综合,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概括和总结,突出了本册的“环境”主题,教育学生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专题研究“做个环保小卫士”教育学生要将保护环境的行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因为所学内容比较直观,贴近生活,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应该感兴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学习《科学》这门功课已有三年,学生要自己学习并拓宽知识面不会很难。

  3.学生认知障碍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息息相关,可是为什么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2.能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

  3.能预测认为覆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那些影响。

  4.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人类的活动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那我们人类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2、出示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动植物的“诉说”

  1、学生以小组观看有关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资料,自主选择自然环境,并说出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

  2、小组活动:选择角色,并讨论分析“他”的生存对环境的需要。

  3、课件出示反映人类活动的图片,学生观察,谈感想。

  4、角色扮演,小组内表演,并推选代表。

  说说各自的食物、水源、住所和活动空间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谈自己对人类的呼吁。

  5、全班展示,表演,评价,谈收获。

  活动二:改变一个小环境

  1、小品展示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主题为: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根据小品内容学生展开质疑:

  这些活动真的会影响环境吗?如何判定?如何验证?

  3、引导制定模拟实验计划。

  4、预测实验结果,小草会有什么“反应”。

  5、动手实验。

  6、小结:注意做记录,随时观察。

  三、总结。

  1、列举人类哪些活动影响了周围环境。

  2、谈实验活动的感受。

  四、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回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板书设计

  动植物的“诉说

  第一组是森林 金丝猴 树被人们砍光了,

  抓我们送到动物园去,

  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第二组是草原 跳鼠 人们在这里大量放牧,

  草原退化,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了

  第三组是湖泊小鱼 人们把乱丢垃圾,大规模捕捞,

  恐怕那一天人类在也吃不到鱼了。

  那么对于那些小动物,花草树木的控诉,我们该怎么做呢?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的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半个鸡蛋壳、铅笔、粗气管(长短相同)、一次性杯子一个、针筒一个(注满有颜色的水)、小量杯(蛋壳)、长条卡纸、小积木若干、记录表、自绘图片“小鸡出壳”、故事录音《小鸡出壳》、有关拱形的建筑物图片。

  活动过程:

  1、设疑激趣:

  出示图片“小鸡出壳”,讲述故事。

  ——“到底是谁琢破了蛋壳?”

  幼儿动手实践操作:把铅笔当做小鸡的嘴巴,分别戳在凹面和凸面上,感受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凹、凸面是出现的不同现象。

  2、演示解惑,初知原理:

  教师设疑——“为什么凸的一面不容易破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

  教师提升幼儿经验:这个蛋壳是拱形的,当力落到蛋壳上就像水一样散开了,所以薄薄的蛋壳是不容易破。拱形的蛋壳能承受较大的力。

  3、引导迁移:

  教师讲述——“想不到吧,小小蛋壳里藏了这么多秘密,人们根据蛋壳的原理建造了许多建筑物,你们知道有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吗?”

  幼儿回忆《新房子和老房子》中看到的建筑,展开讨论。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拱形建筑物、隧道、桥梁、屋顶等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

  重点介绍拱形桥,引导幼儿理解拱形的桥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4、激励探索,变通思维:

  教师提供材料,幼儿两人一组,尝试建构桥。

  ——“我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师,搭建一座拱形桥,桥造好后,会有很多行人和车辆从桥上通过,所以,桥要造得牢固。”

  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大胆地建构。

  师生一起验证的承重情况:在幼儿搭建的桥上放上积木,比较哪一组的拱形桥最牢固。

  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是拱形桥,可是承受的力却不一样呢?

  活动结束:教师小结,结束教学活动。

科学教案 篇5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

  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学教案 篇6

  一、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二、解题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三、字词积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

  四、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出3部分,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

  1、本论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2、引论(第1-3节)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

  3、本论(第4-9节)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4、结论(第10节)提出“希望和前景”。

  五、问题探讨

  1、前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用意是什么?)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2、仔细阅读本论部分(第4-9节),完成以下练习。

  (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

  (2)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离开东方的人文理念,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第一问,答案在第5段。

  第二问,答案在第6段。

  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4、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东方科学和思想思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计。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六、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科学的种子——实验数学、科学——来自东方

  东方科学——(哲学思想、人文怀念)——西方科学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春天科学教案03-09

有关科学教案06-12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泡泡09-18

科学教案《病毒》10-16

走进科学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