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太阳的外形特征,了解太阳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
2、通过欣赏儿歌,了解太阳的重要性。
3、对大自然中的现象有兴趣,有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每一位幼儿一副太阳镜。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听谜面,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念谜面:早上从东出,晚上从西下,照亮了大地,温暖了万家。
2、引导幼儿去户外观察太阳的活动。
选择一个清朗的天气,教师引导幼儿来到户外,提醒幼儿每人都带上墨镜,观察太阳。
启发幼儿想一想:为什么要带着墨镜看太阳?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3、组织幼儿围绕太阳进行讨论,了解太阳的主要特征。
(1)刚才你带着墨镜干什么?你喜欢太阳吗?
(2)你发现太阳时什么样子的?太阳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你知道太阳有什么本领吗?太阳照到身上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知道的?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画上有什么?太阳的阳光照到那里,那里的植物生长的怎样?还有什么也需要太阳?
5、幼儿欣赏儿歌《红红的太阳》,了解太阳的作用。
说说:太阳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好处?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画面念儿歌《红红的太阳》,进一步了解太阳的作用。
6、组织幼儿讨论。
(1)太阳对我们人类还有哪些作用?
(2)假如没有太阳,会怎样呢?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小百科:太阳目前正在穿越银河系内部边缘猎户臂的本地泡区中的本星际云。在距离地球17光年的距离内有50颗最邻近的恒星系(与太阳距离最近的恒星是称作比邻星的红矮星,大约4.2光年)。
科学教案 篇2
科学活动:
认识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教案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常娥奔月》
教案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有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 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 ——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常娥奔月》。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1.现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定向思维,没有自己的思想,为了使幼儿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培养5~6岁幼儿的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目标:
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难点重点:
1、难点:比较与分析法的运用
2、重点:幼儿自己探索使绳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的经历,会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2.物质准备: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在活动结束创设小小音乐家的情景,激起幼儿对小乐器的探索,为活动延伸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一个乐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 操作法是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活动过程:
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给幼儿一人发两颗扣子,一跟绳子,请幼儿使绳子发出声音。(幼儿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请幼儿展示出自己的组合,轮流用自己的绳子做乐器演奏并伴唱。
4.猜测自己的绳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5.讨论你的乐器是绳子发出的声音还是扣子发出的声音。
结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乐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乐器伴奏。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制造一个不一样的乐器。
活动反思: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孩子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动机,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孩子在渴望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收到教于学的高效。本次活动气氛较好。
小百科:绳子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数万年前。在人类开始有最简单的工具的时候,他们便会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捻成绳子了。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探索中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养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植物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身边的植物。
活动准备:
各种植物、白色手帕若干、刮画笔若干;视频《植物色素的用途》;记录表人手一份;蜡笔。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 师:小朋友们,最近老是新学了一个魔术,看我给你们露一手。(出示一块白手帕)看,一块手帕,什么颜色的?(拿出青菜叶)一片青菜叶,什么颜色的?白手帕、青菜叶,变变变!(老师将绿叶子包在白色手帕里,搓、拧、拍等,使手帕上染上绿色。)
2. 快速打开手帕,引导幼儿观察,手帕变成什么样了?(找到叶子)青菜叶变成什么样了?手帕怎么会变绿了呢?青菜叶里有什么呢?(引出叶子里有色素)
小结:原来青菜叶里有色素,就藏在它们身体的里边,当叶子别捏坏了、拧烂了,他们身体里边的色素就跑出来了,所以老师的手帕上就染上了绿色。
二、指导探索,找到植物色素。
1. 提问:那么除了青菜叶,其他叶子中有没有色素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2. 介绍材料和方法:每组都有一个框子,里面有每人一块白手帕,还有各种叶子,(依次介绍菠菜叶、葱叶、生菜叶)请你选择一种叶子试试看,看看你试的叶子有没有色素。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在记录表上,如果你找到了色素,就在相应叶子的格子里画个勾。
3. 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实验,个别展示,集体讲评。
小结:原来各种叶子里都有色素。
4. 提问:这些叶子是什么颜色的?色素都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结:其实这些色素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做叶绿素。
三、组织操作,幼儿再次探究。
1. 师:我们已经在叶子里找到了叶绿素,那么除了叶子,植物的其他部位里会不会有色素呢?它们的色素是什么颜色的呢?
2. 介绍材料,提出要求:下面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植物(依次介绍:紫甘蓝、胡萝卜、小番茄、橙子皮等。)试试看把它们捏烂、拧烂,或者请你们的刮画笔帮帮忙,看看能不能把它们身体里的色素找出来。如果你发现了色素,那请你也在记录表里记录好。不过这次在你们记录之前,请你们先看看你找到的色素是什么颜色的,然后用相应颜色的蜡笔进行记录,听明白了吗?
3. 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探究,个别展示,集体讲评。
小结:原来植物的身体里藏着各种颜色的色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四、播放视频,了解植物色素用途。
1. 师:植物的色素有什么用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2. 提问:你看到植物色素用什么用处?幼儿回答。
小结:植物色素可以做药、让食物的颜色变得更漂亮、可以做成化妆品、水彩笔、还可以用来染布……植物色素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
五、延伸活动:洗手帕。
1. 引导幼儿观察植物色素用水能否洗干净。
2. 探索用什么能洗掉植物色素。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在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会学胜过学会,学会学习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和其他领域相结合,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为此,我特别设计了这个浪漫且充满温暖的语言综合活动“温暖”,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看、听、说的环境,调动幼儿爱说、愿说、爱做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感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奉献爱的快乐。
3.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枫叶卡片若张,邮票一张,小纸条六张,邮筒一个,房子、火炉、棉衣、被子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近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收礼物
“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敲门声,一位邮递员叔叔送来一个大包裹请老师签收。原来是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的.圣诞贺卡。
(以此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设疑:挑战
栏目组的叔叔阿姨说,我们需要通过六关才能得到这份礼物,这些考验题目就藏在这些小纸条里面,请依顺序打开。
三、基本部分:感受温暖
1.打开第一张纸条:请看看卡片上有些什么?并自己试着念念散文诗。
圣诞老人、花纹、枫叶和散文诗……
2.打开第二张纸条:老师朗读卡片上的散文诗,小朋友认真聆听,也可以跟着小声地念。
老师根据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诗“温暖”,小朋友认真聆听也可以跟着一起小声地念。
3.打开第三张纸条:
冬天来了,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谁看见了枫叶?把它当做什么?
最后怎么样了?
教师根据情境发展出示相应的教具,让幼儿充分感受小动物们的温暖,并创设情境表演小动物们到枫叶里面的动作。
4.打开第四张纸条:冬天来了,小动物们把枫叶当房子、棉衣、伞,来给自己温暖,你们是用什么使自己温暖的?
教师启发幼儿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对应的一些图片。
5.打开第五张纸条:我们也有很多物品或方法使自己在冬天感到温暖,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小动物换成自己,念一句话或散文诗,如“冬天来了,天冷了,我钻到房子里面挡霜冻”教师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学用散文诗的语言。
根据幼儿的回答,一起做相应的表演。
6.打开第六张纸条:一起朗读散文诗,感受温暖。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那丝丝的温暖。
在温暖中,幼儿得到了卡片。
四、结束部分:传递爱
我们温暖了,可是还有一些人却住在透风的房子里,他们没有足够的棉衣,棉被过冬,没有火炉烤……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分享你们的温暖吗?老师也愿意,我想把我这份礼物,这份充满爱和温暖的卡片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希望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你可以把自己的心愿通过画画画出来,把我们的爱传递出去。
教师指导,幼儿操作。送上自己的祝福,邮寄出去……
活动反思
活动以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圣诞贺卡为主线,通过欣赏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感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奉献爱的快乐,这也正是本活动的目标。
“温暖"不容易表达,所以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多次运用情景表演让幼儿充分感受温暖,体现整合理念,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让孩子们懂得爱,懂得给与,和帮助,善待每一个人是当今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失时机地有目的有意识地渲染和提升幼儿关爱情感的培养,才能使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在观察中我发现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主要是求异性和发散性)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当扇纸;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做善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
教案目的:
1、乐意参加操作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探索过程中,懂得纸的承受力和受力面积和支撑点有关
3、学习记录并培养合作精神
教案准备:
1、书本每组6"10本(两人一组)
2、长方形似名信片的纸若干,硬纸板若干
3、双面胶若干、磁铁若干
4、记录纸每组一张(如图)
教案流程:
一、说说纸的用途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说说纸,我们见过有哪些纸?这些纸可以用来干什么?(写字、画画、擦窗、做纸工、看报纸……)
2、你们知道吗?有人说两张纸可以做桌子,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组合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在这张纸桌上能放上很多很多的书。你觉得这件事,是真是假?为什么你觉得是真或是假?(幼儿明确的阐述自己的理由)
3、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这件事的真假?小结:小朋友想用实事求是的办法来试试。谁说得对,谁说得错?
二、尝试两张纸做纸桌
1、无论真假,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做纸桌的一条腿,让腿能站稳。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折卷的方法让桌腿站起来。
3、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幼儿用语言表述或结合实物表述);教师用一张硬纸做桌面,检验纸桌是否能站立。
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型,写在黑板上,并让幼儿取名更容易记——小山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折两折变成“门“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四折变“M”型——折扇型
用卷的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型
4、将这些典型方法以记录纸的格式画在黑板上
三、 进一步尝试用两张纸做纸桌
1、 试试在纸桌上轻轻地平放书本,看看哪种形状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书本最多?并将纸桌承受的书本数记录在记录表上。
2、 鼓励幼儿尝试实验各种形状的桌腿承受力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交流:你的纸桌上放了几本书?它是什么形状的桌腿?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桌腿比较牢,桌面上可放书本多些?在尝试做纸桌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教师示范并证实探索结果
四、 师生共同小结
1、 纸的本领很大,通过折、卷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桌子。
2、 小朋友想出了各种方法来造各种形状的纸桌,发现圆柱体的桌腿比“∧型”、“门型”、“M型”的桌腿都牢,桌面上放的书本数量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得出结论:因为圆柱体围起来在上面形成了一个面,叫支撑面,有了这个支撑面就可以放很多东西了。
3、 还有什么形状的桌腿也像圆柱体的桌腿一样,有一个支撑面,在桌上可以放许多书本呢?幼儿再次探索。
4、 教师演示折成三棱柱型的桌腿,放上一筐积木一杯水,证实朋友说的话是可信的。
5、 小结:有时听别人说的话,你觉得有点信、有点不信,最好呢!我们去动手试试,因为事实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
一、说目标
本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会探索,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究事情的真实性,并学会记录。通过活动,幼儿达到了这个目标。但也有学习小小的遗憾,就是没达到幼儿之间相互合作这一目标,如:朱琦和田新玉之间,操作都以个人为中心,在记录书本数时写了两份答案,所以,以后要通过其它更多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体会合作。
二、说准备
教案准备很充分,投放的书本都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先也准备了一些木头积木,让幼儿去探索其它物体对纸桌的影响,由于时间太长,所以只能将这一环节放到课后操作。
三、说过程
整个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基本很顺利,从说说纸的用途到尝试两张纸做纸桌再探索哪一纸桌更牢固,环节一步步下来,就是在操作的时候幼儿过于杂乱,可能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够明确,特别在记录这方面。许多幼儿记录不够“及时”,应该跟幼儿事先讲解清楚,要试一个纸桌记录下书本数,可以相互合作,一人操作一人记录,或轮流操作和记录。所以操作过程投入的时间过长,导致整节课的时候过长。以后,要让幼儿多参加一些操作活动,了解操作活动应注意的事项,如操作后,将垃圾投入垃圾箱。
四、总结
总得看来,我这节课很完整,但是好像没有亮点,过于平淡。以后还需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经验,把活动上得更有生气,更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只要看到孩子们的微笑,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镜子的反光现象,知道许多物体都能形成光斑。
2.初步感受光源、镜子、光斑的关系。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形状不同:圆形、方形等;)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1.游戏:镜子和光。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2.提问与交流:
(1)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
(2)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3)光斑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镜子的形状和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一样!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3.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4.组织幼儿交流
(1)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
(2)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三、深入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提出疑问: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如果能产生光斑,形成的光斑亮度一样吗?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教师小结:原来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形成光斑的亮度也强。
四、延伸活动:
找寻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能形成光斑?光斑的形状能否有变化?
教师评语:
教师能充分调动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活动过程富有游戏性。
【【热门】科学教案锦集7篇】相关文章:
【推荐】科学教案锦集9篇05-13
科学教案模板锦集6篇05-10
【热门】科学教案汇编7篇05-14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6篇05-12
【热门】科学教案范文6篇05-11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9篇05-08
【热门】科学教案合集7篇05-07
【热门】科学教案汇编6篇05-14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汇总5篇05-14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汇总九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