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大禹治水 1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部编版大禹治水 2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学情分析: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故事语言精练易懂,读通、读懂不成问题。但由于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为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画面理解词语。
3、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品词析句、反复朗读、想象说话,知道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课文的二、三小节,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对比朗读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观看洪水录像,读文感受洪水的凶猛和无情。(ppt3-5)
A、孩子们,让我们首先一起穿越时空,去4000年前看看那洪水。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时空一下子拉到了4000年前。可想而知,洪水冲倒房屋、淹没农田等场景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会有多大。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理解了洪水的凶猛和无情,充满了对老百姓的同情,为下文感悟大禹的英雄形象作下铺垫。】
B、这洪水可真大啊!文中哪些词写出了洪水的大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好这些词,读出洪水的大来。(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突出显示相应的词语。)
C、房屋被( ),老百姓就( ),这就叫做(无家可归)。(课件显示“无家可归”一词。)
D、看着洪水无情地冲毁人们幸福的.家园,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你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3、看图理解洪水被制服后人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感受人们的幸福、快乐。(ppt6-12)
【课件出示洪水被制服后,人们植树盖房、男耕女织、小朋友学习、嬉戏,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与洪水泛滥成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认识到大禹的伟大,激发了学生去探究大禹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治理洪水的学习兴趣。】
4、人们不再无家可归,而是安居乐业,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谁带来的呀?(大禹)所以,人们把他称为治水的伟大英雄。对比朗读。
二、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㈠、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2、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禹首先做的事情,浪线画出禹后做的事情,说一说:大禹首先,然后 。(ppt13-16)
3、 再读课文,找出表现禹治水不易的词。交流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ppt17-18)
a、理解“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吃尽”“走遍”。
b、补充千 万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ppt19)
a、哪些词看出大禹挖河劈山的不易?
b、你从这两个九字明白了什么?
4、观看大禹治水的录像。你看到大禹在察看水流、地形和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吃了哪些苦呢?(ppt20)
5、想象说话:大禹在察看水流、地形和挖河劈山的过程中,还可能吃了哪些苦呢?(ppt21)
6、 指导朗读。(ppt22)
【这一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是教学的重点。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学生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很难深刻体会大禹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治理洪水,为百姓谋福的高尚情怀。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大禹治水的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禹跋山涉水、察看水流、地形的不易和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利用简易的工具挖河劈山的艰辛,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吃尽”“走遍”“九座”“九条”等关键词语进行想象、对话、朗读、感悟,使得大禹顽强治水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渐丰满、高大。】
㈡、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2、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
子。(ppt23)
3、内心独白,体会无私。大禹十三年没有见过儿子,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进去看一看,难道他就不想自己的儿子吗?那么,在夜深人静之时,大禹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坐在山上休息时,心里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ppt24)
4、 朗读体会。
【这一自然段讲述了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教材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抓住关键词语,用一连串突出显示的数字,冲击学生的心灵:大禹在外治水13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难道他就不想念自己的儿子吗?课件适时出示星空下,大禹坐在山头思念儿子的图,引导学生走进大禹的内心世界,想象说话,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形象在学生深深地扎下了根。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他们自然读得入情入境。】
三、想象说话,升华感情
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他率领他的治水大军回来了。你想对他说点什么?(25)
【课件出示大禹率领治水大军胜利凯旋图,为学生想象说话创设了情境。】
四、补充积累,拓展延伸
1、 读读背背《新三字经》。
2、 在父母的帮助下找找读读历史上的英雄故事。
部编版大禹治水 3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汉字11个,学习会写11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课文,树立时时处处为人们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
大禹治水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2、指名说说有关大禹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大禹的一个传说“大禹治水”。(板书)
二、分层朗读,随文识字
初读感知 此处可灵活机动,也可随文识字。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
2、你记住生字了吗?
3、小黑板出示:依次出现课文的几句话,画出生字,指名读。
4、强调难读的字:“堤”“塌”
5、复述课文 重视复述,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受。
6、学生质疑
随机写在黑板上
三、精读品读
1、 略读课文,思考: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2)找出令你感动的词 、句子谈谈
(3)重点理解: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垒起了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指导学生读课文
重点理解词语:
“才”“ 仅仅”“就”“却”
结合词语、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想像说话:在治水中,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他是怎样克服的?发挥自己的想像,说说大禹经历的苦难。
也可以结合查找的有关大禹治水资料来谈谈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段
2、 学习课文第五段
指名读课文
想想人们被大禹的.什么精神所感动?
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3、 总结课文
大禹是敢于奉献、为人民鞠躬尽瘁的英雄。
4、 解决质疑
四、布置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大禹的传说?课下找找,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一定把洪水治好
大禹治水 垒起堤坝 奉献
为人民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自己复习认识的字
2、 会读的同学站起来抢读生字卡片。及时复习巩固。
3、指名复述课文。
二、学习写字:
1、 出示田字格,让学生观察“禹 仰 塌”的构字部件,及笔划占格位置。
2、 教师范写这几个字,强调“禹 仰 塌”容易错的地方。及时强调易错的地方,防患于未然。
3、 在自己本上练写两个,带两遍拼音。教师注意巡视,注意强调书写姿势,表扬写的又快又好的同学。
4、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 “牲、叮、烂、仅、荣”等其他生字。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交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特别注意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各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妙方法、巧方法
4、 出示比较练习,对比巩固生字
住 主 拄
三、作业:
1、 复习生字。
2、 继续查找其他大禹奉献的事迹。
部编版大禹治水 4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部编版大禹治水 5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习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习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习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习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 、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部编版大禹治水 6
设计意图:
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
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
1、齐读课题,生书空
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
滔滔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百姓 无家可归
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
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
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
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
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
(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三、学习第三节,感受治水之“情”
1、 过渡:禹治水用了整整13年,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想听吗?要听仔细了,听完后把你最想问的问题提出来。
师讲故事。
2、让学生提问: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会怎么想呢?
3、讨论交流。(请小朋友先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4、:后来人们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读。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一心为百姓做事的人”。)你听了这个故事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5、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四、学习第四节,感受治水之“功”
1、过渡:禹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禹治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终于”(这个词用得真好)大禹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整整13年,现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在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中加上“终于”这个词,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补充孔子的'话“如果没有大禹,我们早成为海里的鱼虾了。”
3、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展开你的想像。
4、:百姓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心里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五、课文。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讲了大禹为了把洪水引入大海,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了。从此,这个伟大英雄的名字代代相传。
思考:禹的名字本是一个字,但课题和文章结尾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六、写字指导
1、用组词法区分“制”“治”
2、形声字“被”及书写
板书:
千辛万苦看地形,挖河劈山引入海,三过家门而不入,代代相传英雄名。
部编版大禹治水 7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神话想象丰富、具有神奇色彩的特点,掌握“窟、栖、悯、矗、拯、疏、跋、涉、锹”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赏析神话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精神。
2、难点:分析合乎人物身份、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以及大禹形象。
[教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的一般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整体内容。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生字词语的学习,理清课文思路,分析第一部分。
2、难点:理解禹的不平凡的出生。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的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古代有个伟大的人物,他一心解救被洪水转困的百姓,十三年锲而不舍、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谁呢?他就是大禹。
(二)了解神话。
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三)出示幻灯,进行字词教学。
(四)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思路。
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1—4)写鲧治水被杀和禹的出生。
第二部分(5-14)写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三部分(15-17)写大禹哭石生启,被尊为“大禹王”。
(五)讲读第一部分。
1、课文如何描绘这场大水灾?说明什么?
明确:课文从田淹、房毁、人们无处栖身这几方面突出了上古这场水灾水势的浩大、灾难的深重。
这样写既点明了治水的必要,也为鲧治水失败被杀作了伏笔。
2、面对这场灾难,众神、鲧、天帝各采取了什么态度?
明确:众神: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鲧:费尽心机偷来息壤,拯救人民;天帝对鲧违背他的旨意非常恼怒,派火神杀了鲧。
3、鲧是怎样治水的?如何评价他?
明确:鲧治水方法不对,但他具有为拯救人民而不惜冒犯天帝的勇敢和刚强的行为,是一个英雄。
4、禹是如何出生的?他的不平凡的出生说明什么?
明确:鲧的尸体被剖开后,禹坐着一条虬龙来到世上。
说明:
第一,鲧根治洪水的决心未尽,他把希望寄托在禹的身上,具有不屈精神;
第二,禹治水既是继承父志,又是反抗天帝,为民造福的行动。
(六)课堂练习(幻灯出示)。
(七)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3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二、三部分。
2、理解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讲读第二部分。
①大禹怎样治水?学生默读课文,讨论明确:
第一,禹发动群众与群众共商大计。
第二,采用疏导的方法。
第三,请应龙协助治水。
②分析三过家门而不入。
a、讲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
b、详写两次,略写一次。
c、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以身作则、公而忘私。
d、分析人物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岳母:对阿娇的关怀。阿娇: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大禹:诚恳、深致歉意、决心坚定的语气。
③故事主要是说禹,为什么要写他的妻子?明确:从侧面说明大禹治水的成功与他的妻子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的。
④第14段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什么?明确:说明治水时间之长,工程之巨,成就之大,有力地突出了大禹的功绩。
2、分析第三部分。
①如何理解大禹哭石生启?明确:写出他对阿娇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无限悲痛、裂石生启,更是突出了大禹的“哭妻”具有撼天动地的特点,富于想象。
②结尾说明了什么?告诉我们:谁为民除害,谁就会得到人民的真诚拥护和爱戴。
3、总结全文。第一部分主要写大禹治水的起因,第二部分突出大禹治水的精神,第三部分说明大禹治水的功绩。
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预习《怎样讲故事》。
板书设计:
天帝惩罚世人(灾难根源)
禹治水的起因
鲧治水被杀(为民献身)
大禹破肚出生(继承父志)
禹和群众共商大计治
请应龙协助治水
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
妻的理解和支持
治水取得成功
大禹治水的功绩,被尊为“大禹王”。
部编版大禹治水 8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禹和鲧治水的方法以及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难点: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插图。插图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找出图片中的主人公——禹。(板书课题)
2.课题中的“水”指的是什么水?
3.“洪水”,你了解吗?指导认识、书写“洪”:观察字形,组词,形声字。
4.“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播放课件图片。
【设计意图】以课本上的插图导入,紧扣课文,还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课件的播放,变抽象为形象、直观,让学生对“洪水”有初步的感知。课题中的生词采用观察字形结构等方式及时指导认识和书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大禹是怎么治水的?治水的结果如何?
2.出示生词,识记生字
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仍然被
消退继续认为教训恢复生产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指导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被”:“披”、“坡”的偏旁换成“衤”就是“被”。
“灾”:家里失火了就是“灾”。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如换偏旁、解释字义、看结构等集中识字。
2.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语句。
请生读(“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设计意图】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读。师范读时提出要求,让学生在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事可做,边听边思考。生自读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任务要完成。
3.“大禹治水”的办法叫什么?(“疏导”)
猜一猜:“疏”是什么意思?再读一读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句子。
4.禹为什么能想到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
追问:失败的是教训,成功的应该是什么呢?(经验)
5.找一找文中鲧是什么治水的?(“筑坝挡水”)
解释“筑坝”;请生猜一猜“挡”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课堂上始终紧扣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办法理解词语。
小结:鲧采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治水失败,禹吸取他的父亲失败的教训,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治水。
6.禹治水的结果如何?课文第4段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安居乐业”)
联系上下文理解“安居乐业”的意思。
指导认识、书写“业”、“产”:观察字形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再次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
洪:左窄右宽,第二笔点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难:左窄右宽。“又”捺变点,“隹”中的“亻”直而长,四横等距,末横稍长。
认:左右高低相等,左窄右宽,提和撇要注意穿插,捺要舒展。
业:独体字。先中间后两边,左低右高对称写。
产:独体字。“立”加一撇,末笔撇要舒展。
3.教师范写生字,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筑坝挡水疏导洪
安居乐业
产难认
【反思】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本节课从两个方面践行了指向思维阅读的理念。第一,在低年段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插图,有效利用这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事半功倍。学生的思维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认识插图的过程也是他们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同时说说插图中的事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二,课堂上讲求思维的突破和思维的完整性。例如,当教师提问:禹为什么能想到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学生回答:“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其实教学本可以到此为止,但教师又及时追问了这样一个小问题:失败的是教训,成功的应该是什么呢?(经验)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一次追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提问,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关键信息,知道了禹和鲧分别采用的治水的方法以及结果,让整个课堂具有连贯性。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文本(如词语“疏导、筑坝挡水、安居乐业“等)和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教学中渗透利用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课堂上,教师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字音、字形、字义上认识生字,强化对字的运用。如“灾”从字的结构上入手,再结合每个部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意义,从而帮助认识这个汉字。在书写环节,强调按照笔顺书写正确,并且指导观察字的结构,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指导如何写得更美观。有些生字,如“难”在此前已经学过部件“又”“隹”,课堂上主要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这两个部件组合在一起(“隹”中的“亻”直而长,四横等距,末横稍长),发现笔画的变化(“又”末笔捺变点),从而让“难”字书写地更漂亮。
当然,如何让思维的构建和碰撞在课堂上完美呈现还需要大家的不断探索。
部编版大禹治水 9
预习提示
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神话传说、记叙文、诗歌)、不同国籍、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奉献”这个主旨,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洪水肆虐,冲毁了庄稼,冲没了房屋,大禹的父亲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反受处罚,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的故事。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
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细读课文,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引导学生找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师: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
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受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教师适时点拨,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顺序,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进程,可抓住以下几个句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课件配画面: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时音乐响起。)生读句子。
师:(课件将本段中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
师: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师: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的爱戴的英雄,在漫漫历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部编版大禹治水 10
[文本解读]
《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治 洪 形 理 制”。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故事了。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
2.随机识“治”字。
(1)“治”是生字,谁能读好?(板书 :zhi )
(2)这个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你来说说。
你们已经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真好!小朋友们,那你们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说成——治水,医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国家就叫——治国。
(3)治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好它。——(一三两笔对对齐 当中一点往外提 撇折夹角小写轻巧 台字宽宽靠右边)生描红。
3.读题引思考。
(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关于这个治水的故事(标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质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随文教学“治”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
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
1.读图知洪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发生了什么?——洪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洪水吗?(学生说知道)那就请你来说一说(洪水是什么样的?)。
2.故事学“洪”字。
是的,其实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个“洪”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齐读)
3.情境读短语。
(1)(回到图)这水那么大,那么急,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滔滔的洪水(引读)朗读评价。我们一起读一读。
(2)滔滔的洪水来到了村子,农田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再出示:淹没了农田(你读)。房屋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冲倒了房屋。(真了不起,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了字读得真好听,轻声又轻又短,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4.短语促读文。 短语入文,读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习,水到渠成。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
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那禹,是怎么治水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故事。
2.按序来读文。
(1)第二自然段:
a.关注轻声,读准词串,读好短语。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难度加大,轻声小“了”来帮忙)
吃尽 千辛万苦(吃了很多苦) 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 千山万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 九条大河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 九座大山 (很多座大山) 劈开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么治水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故事挺长,怎样才能读得很通顺很流畅呢?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第一竖排,谁来试一试。四字词语谁来读?诶,我还会变呢!词和词在一起,还可以连起来变成一个短语呢,怎么样才能读得自然好听呢?
——瞧,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b.结合图片,结合词串,理解词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借助图片,理解“地形”,认识“形”字。
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为的是什么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读
地形(后鼻音)你知道地形什么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态。示图:我们的大地(让学生说)有高,有低,有山,有水,这就是——地形。看着图,再来读读这个词,印象就更深了。
这个形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请学生说)。跟着老师来写写这个形。老师范写。(杉字旁已经学过了,又和老朋友见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长,就像地面上高低错落的大山,长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时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借助短语,理解 “治理”,认识“理”字。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样为的是——?出示: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读一读)为了治水,大禹——请学生齐读,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写好“理”。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运用熟字记生字,也是记生字的好办法。好,看着笔顺图自己写一写。 斜玉旁,横等距,长长短短有条理。)
c.短语回文,分组朗读,读顺本段。来,读好了短语,老师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点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读是重点。指导学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读水平,通过词语-短语-句子的方式,分解难度,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激发自信。游戏的加入,师生的合作读掀起整节课的小高潮,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短语的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语言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学,关键笔画地书写借助简短的儿歌指导学生,便于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 借助图片,听讲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图,这幅图就讲了其中一个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
b. 关注数字,尝试练习,读好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的第三小节就讲了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里,数字特别多,注意了这些数字,这个小故事就读好了。生读。你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吃尽了辛苦。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图上)齐读。
(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学写“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点红:制服。谁来读这个词?这个制里有个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么有关。出示古文字,我们来看看“制”文字演变。
制在古时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树枝,(刂泛红)所以右边有个利刀旁。
这里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据字形,我们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学生字的好办法。
写好制。这个“制“字有些难写,我们该怎么制服它呢?有个小窍门。一竖要挺直,轻顿笔,竖有力。
b.了解结果,齐读全段,感知心情。
c.结合情境,理解词意,“代代相传”。 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这就叫“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1. 回顾全文,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直接请学生说。
2.巧妙巩固,词语填充,总结全文。
读这个故事,就像看连环画一样,老师给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几个词,你能填进去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谁来试一试。好,一起读一读。
总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连环画,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个句子。下节课,我们还要把这幅连环画读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句子里还藏着我们要学过的生字呢,我们赶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结合“故事传说”的文本特点,借用“连环画”这一有趣的说法调动学生兴趣,在读图的过程中梳理故事的内容,整体感知。
五、写字练习,关注布局:
学写 治 制 形
1.学习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小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 左右不等窄让宽。
2.练习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
六、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总结: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英雄:生齐读大禹,牢牢记住他带领百姓做的事:生齐读治水。深深记下这个神话传说:生齐读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20xx届青年教师会课的帷幕即将渐渐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这几日的疲惫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细细回味今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再比对之前的试教演课,发现在目标达成的同时,还有诸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
这篇课文,说实话,在设计之初,有些犯难。第一课时35钟的课,我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生长点?
回顾区级会课的主题“文体在左,学情在右”,想到这里,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我始终想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一篇故事传说的第一课时,应该学什么”的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比起刚开始的天马行空,现在似乎接地气了许多。在备课磨课后半程思路又开始混乱的时候,我拿出了手边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翻阅,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标渐渐明晰,识字写字,阅读,文体主旨,技能方法应该是我这节课的应该教给学生的。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重新审视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对照。不仅理顺了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也显得清晰了许多。我就把这节《大禹治水》的第一课时在识字写字的目标上定位成认读20个字,会写“治 洪 形 理 制”。在阅读上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读“了”字短语。在文体主旨上要把握传说的问题特点,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让学生能够借助插图了解传说故事的大意。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过这节课,会写左右结构这一类字,突出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数量词,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语等。期待在结构巧妙处理的同时,能够把技能的训练层层递进。
在最终的课堂呈现环节,初步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
一、读通课文重分解
第一课时,重在读通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本课的生词很多,光光二会字四会字就有20个之多,一一出示没有归类地读,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环节也会显得冗长,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设计时,还原文本最初的形态,一段一段地帮着孩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再随机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多种形式地读。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无家可归’,再送短语回归文本读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别长,处理时则侧重教会学生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了”字短语,再读好句子,帮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难度,逐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设置游戏环节师生合作读地形式检查巩固,课堂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这样组块的模式也便于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清晰的课件展示一目了然,反倒优于教师讲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则改用教师示范读,创造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启发学生关注数字,读好数量词。第四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制服”“代代相传”的理解来读通文段,节奏进程到这里可以适当加快。
二、识字写字有方法
识字写字时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生字很多,并且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加上集中写字的策略,让学生在文本中认读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课中,为了防止破坏上课的节奏,我把随文识字定位在认识和记住的层面上,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的方式得以巩固。课尾,我则采用集中写字的形式,启发孩子通过读帖学会观察、对比汉字,发现汉字书写规律,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字,而是像“左右结构“这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在随文识字中挖掘汉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学情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变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充分渗透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学生回答巧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和激励,还能更好地指向学生的学情,调控课堂节奏,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几次试教中暴露出我的一个问题,评价语言太过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这类评价语其实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为此在备课时,我在学生回答预设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力求在评价时通过简单精巧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课堂上呈现的效果基本不错。
整节课上下来,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影响了一些效果。在读书方式上,较多地使用了齐读的方式,没有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齐读反倒没有个别读的效果好。在个别词语理解上没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诉学生课文里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让洪水变听话”这种儿童话的语言来总结,会更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记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区分,化解难点。再如关于“伟大“一词,没有让孩子体悟,其实就可以用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来凸显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从而体会理解“伟大英雄”,这个难点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
课上到这里终于结束了,但是与我工作刚刚5年的青年教师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次的赛课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读文本,如何去把握学情。真正的一节好课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演绎,还课堂的精彩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部编版大禹治水】相关文章:
部编版第15课大禹治水练习题及答案06-12
部编版教学反思04-18
部编版《燕子》教案01-10
部编版教学反思04-18
部编版赵州桥教学设计11-10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02-24
部编版去年的树说课稿02-21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02-24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10-20
部编大禹治水教学反思(通用14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