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课件

时间:2021-03-18 18:47:57 课件 我要投稿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课件

  要了解文艺评论的特点,就要学习如何阅读从宏观上评论文学现象的文章,培养阅读文学评论的能力。以下小编搜集了关于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课件,欢迎查看。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课件

  【学练目标】

  1、树立阶级分析观点。

  2、学习茅盾先生为革命奋斗一生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认知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意义与效果。

  【技能目标】

  1、掌握结合语境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的技能。

  2、掌握通过重要词语和重要语段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技巧。

  3、了解阅读同类文艺评论文章的方法。

  4、了解文学评论的基本写法。

  【重点难点】

  1、文学评论常采用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2、前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异同。

  3、选择“林冲、杨志、鲁智深”为论据所体现的典型性。

  【教学步骤及方法】

  第一课时

  1、简要复习学过的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入新课

  2、布置自读,划分段落与层次,归纳大意

  3、逐一落实第一部分的段落层次论述

  ⑴第一部分第一层次(第一节)

  观点:人物描写个性化(与前人基本相同)面目--至少

  成因:朝夕揣摩图像(前人)杜撰、附会--否定

  朝夕揣摩民间文学(自己) 科学--肯定(对比)

  ⑵第一部分第二层次(第二至第三节)

  观点: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理由:遭遇--思想意识--出身阶层

  (因为、为了……因此、于是)(不但如此)

  递进 例证 对比

  ⑶第三部分第三层次(第四节)

  观点: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

  理由:出场--品性(用行动来表现)

  (好比--由远渐近、引人入胜)

  4、小结:

  ⑴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⑵用作品本身作论述的根据 ;

  ⑶论述的角度选择(同异可比:思想内容--写作技巧)。

  5、作业:

  ①书面:思考和练习一之“1-4”、三;②口头:中午看“武松打虎”录相片断或阅读《水浒传》有关武松打虎部分,思考如果用“武松”为例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如能,为什么不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 在评论《水浒》的结构特点时,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如何理解?

  提示:作者首先作总的评价:从整体看,'不是有机结构';从每一个人物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

  因为《水浒》是由口头文学演变而来的,它的每个章节对全书来说都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总的来看,它的结构不是有机的。但是,口头文学在流传中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它的每个故事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因此,从一个人物的故事来看,《水浒》的结构又是有机的。

  2、 作者认为'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对这两个特点如何理解?有人认为这两点实为一点,对不对?

  提示:所谓'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是就一个人的相对独立的一个故事而言的。意思是其故事情节安排有缓有急,详略得当,曲折灵活,错综而富于变化。而其所谓'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是就不同人物故事情节的关系而言的。意思是说作者对不同人物各自故事发展的结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如林冲和杨志的故事,各自都是曲折多姿,时松时紧的,但林冲的故事是腾挪跌宕,逐步推进的,而杨志故事的情节安排都是一正一反,螺旋上升的,或者说是纵横开合的。所以说作者的特点概括虽然看来相似,在进行例证时也没有分层论证,看来似混在一起的,可实际上并不相同。

  3、 从这部分论证在叙、析、评各种文字的分配和使用上看,你认为写评论文章应该注意什么?

  提示:评论,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问题或某事件发表意见或看法的文章,此篇文章是文学评论,文学评论自然也以议论为主,但对于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评论必须从作品本身出发,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故'。议论包括分析和评价两部分。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进行提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这三者之间,叙、析都是为评而服务的,是得出结论必要的铺垫和基础。所以三者一定要做到有机的结合。例如第7自然段,为了说明许多小故事结构的完整、严密而有机,作者举林冲故事为例,先分析了整个故事的波澜起伏,同时夹有对其腾挪跌宕特点的评价,其次是叙述了林冲比武一段大概情节,突出了其情节发展的顿拓开阖,曲折多变,然后紧扣其叙述又是一个评价:'写得多么错综而富于变化','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看,作者便是这样进行论证的,夹叙夹议,复述、引用原文恰到好处。这样可以使评论文章的分析建立在大量的材料之上,论证充分有力,读起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那么我们在写评论文章时除了注意三者结合之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复述应是在对原文理解上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它体现作者的观点,不是枯燥的节录,可以引用原文,也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不受其限制。

  4、 从最后一段来看,你认为写文学评论文章的选材立意的依据应该是什么?

  提示:不论作品是否有很高的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只要它具备某一方面的特点,我们就可以从此处入手。其次,评论者的主观认识,他对作品的独到评价,也是作者选定评论点的依据。

  5、 补充点拨: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观点,都是作者的独到见解,在文学评论论坛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如,关于《水浒》的结构特点,自作者的观点提出之后,在论坛上就出现了一场激烈争论。特别是作者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其它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很大影响。

  二、课后练习

  1、完成本课后思考和练习题。

  2、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

  B、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C、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

  D、读者此时急于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硬取'?

  3、对下面文字理解得正确的是:( )

  '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虽然在全书整个结构上看来,《红楼梦》比《水浒》更近于有机结构,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为独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浒》结构也是有机的。'

  A、作者这是极为谦虚的说法,其实他的观点完全正确。

  B、作者的观点本身自相矛盾,不能成立。

  C、学术界普遍采取这种观点。

  D、这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作者的观点可备一说,是一家之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课件】相关文章:

水浒传人物作文10-09

木兰诗文章结构课件11-27

水浒传人物作文范文09-30

小学作文课件人物07-26

水浒传人物歇后语08-11

谈课件教学的优点与使用原则03-21

人物作文教学课件内容07-29

公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12-08

我和某某的教案课件05-14

小学作文人物神态描写课件07-28